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指出“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和平、提高质量”了近些年教育的主要工作方针,要求积极推进人才培养体制改革,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全面落实各级政府教育优先发展的责任。近年来,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对于增强我国综合国力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而高质量人才的培养完全依靠高质量教育的支撑。本研究团队在考察中小学语文教学和高校中文专业人才培养的衔接问题时发现,当前我国中小学语文教学的内容、方式等普遍与高校中国语言文学专业,尤其是课程教学之间存在着严重脱节,造成进入高校中文专业的学生难以快速进入中小学语文教学的话语体系与实践教学中,这成为多年来高校中文专业人才培养中的一个难以解决的问题,也正是本课题研究的一个重点。
一、存在问题
在我国目前的整个教育体制中,高校师范中文专业毕业学生是作为中小学一线教师来培养的,但是高校中文专业学生到中小学任教存在一个过渡与身份转换的问题。目前,我国中小学语文教学的内容、方式等普遍与高校汉语言专业的课程设置、课程教学之间存在着脱节状况,造成高校中文专业的学生不能快速适应中小学语文教学的工作,较为突出地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对中小学语文教材不够熟悉,不能从整体上把握教材内容。进入21世纪,国家为了人才培养的需要,几经修改中小学语文教材,但是高校的汉语言文学课程设置中未能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学生对中小学的教材不熟悉,更谈不上全面掌握,导致学生进入课堂的适应期相应延长。第二是高校的中文专业学生的缺乏美育教育。对中小学语文教师的培养过分强调应试需要,偏重对考点等的归纳总结,忽视了对于学生文本分析与作品解读能力的训练,忽视了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第三是教学方法未能及时更新。随着时代的发展,国家对中小学教育更加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更加注重素质教育的培养,但是高校中文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未能及时更新,没有做到更好地衔接。最后是心理学知识有待加强。高校中文专业虽然开设了心理学课程,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小学生的心理状况出现了各种问题,高校要针对中小学生的实际情况开设相应的课程。
二、对策与建议
首先要熟知中小学语文教学要求。为了培养更适合中小学教学的教师,高校中文专业一定要熟知国家相关的教育政策和指导方针,熟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高校的汉语言文学专业在国家的教育方针指导下制定科学合理的专业标准,将其作为专业设计、专业教育与专业考试的依据,并且紧跟时代潮流,掌握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使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与中小学语文课程要求和培养目标紧密衔接。
第二,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设计要科学合理。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要设计合理的专业课程模块,使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既具备良好的专业知识,又有良好的教育教学能力。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教育课程结构框架既要考虑到学科内容知识的高度与深度,又要考慮到学科的教学知识、课程知识等几个方面,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科知识也包括汉语言文学学科领域的学术研究、教学资料的选择与使用、中小学教育学术研究及中小学语文实际教学方面的智慧。
另外,随着这几年中小学语文教材文言文比重的增加,中文专业人才培养也要加大中国古典文献的学习,特别是书法和繁体字的学习。文字是文化的活化石,汉字的发展史也是汉文化的发展史,所以建议高校的中文专业要加大对古典文献原文就是繁体版本的学习,只有学习经典汉文典籍,才能更好地教授中小学生国学知识。
根据近些年研究机构的研究数据发现,现在的中小学生出现了很多心理状况,所以中文专业人才培养时要加强心理学的学习,不仅是教育心理学等一般心理学知识的学习,还要根据时代的发展,学生现实情况的变化,要有针对性的如儿童心理学和青少年心理学的学习,对这些心理学知识的掌握,可以使未来的中小学教师更好地与学生沟通,更好地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中小学生。
最后,要与中小学校有良好的合作关系。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培养的中小学教师一定要在大学期间到中小学的课堂中去,真正的感知中小学语文课堂是什么样的教学环境。所以高校在设计专业课程时要留给学生深入中小学实际课堂的实践时间,而且最好是在大二或者是大三的时候进入中小学课堂,使汉语言专业的学生知道自己的短处和长处,更加知道在大学学习期间应该加强学习的地方有哪些,也会增强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作为一名未来的人民教师的责任感和自豪感。
三、结语
本课题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为指导方针,为培养高素质的中小学教师为目标,把研究的重点放在改革高校中文专业培养高素质中小学语文教师的教育模式上,着力培养高校中文专业未来的中小学语文教师一定的专业研究能力和根据时代要求不断自我更新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
[2]陈桂生.教育学的迷惘与迷惘的教育学[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1989(3).
[3]陶仁骥.密码学与数学[J].自然杂志,1984(7):527.
[4]蒋有绪,郭泉水,马娟等.中国森林群落分类及其群落学特征[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8.
作者简介:
通信作者 连丽丽( 1979— ) ,女,副教授,绥化学院教师,诚信女子大学在读博士,主要 从事高等教育教学及研究。
吕博(1999—),女,绥化学院汉语言文学学生,主要从事中小学语文教学研究。
徐洁(1980——),女,副教授,绥化学院教师,主要从事高等教育研究。
基金项目2020年度黑龙江省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的阶段性成果(202010236032),亦是黑龙江省教育厅2019年度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互联网+’视阈下外国文学教学研究”的阶段性成果(JGY20190759)
一、存在问题
在我国目前的整个教育体制中,高校师范中文专业毕业学生是作为中小学一线教师来培养的,但是高校中文专业学生到中小学任教存在一个过渡与身份转换的问题。目前,我国中小学语文教学的内容、方式等普遍与高校汉语言专业的课程设置、课程教学之间存在着脱节状况,造成高校中文专业的学生不能快速适应中小学语文教学的工作,较为突出地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对中小学语文教材不够熟悉,不能从整体上把握教材内容。进入21世纪,国家为了人才培养的需要,几经修改中小学语文教材,但是高校的汉语言文学课程设置中未能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学生对中小学的教材不熟悉,更谈不上全面掌握,导致学生进入课堂的适应期相应延长。第二是高校的中文专业学生的缺乏美育教育。对中小学语文教师的培养过分强调应试需要,偏重对考点等的归纳总结,忽视了对于学生文本分析与作品解读能力的训练,忽视了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第三是教学方法未能及时更新。随着时代的发展,国家对中小学教育更加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更加注重素质教育的培养,但是高校中文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未能及时更新,没有做到更好地衔接。最后是心理学知识有待加强。高校中文专业虽然开设了心理学课程,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小学生的心理状况出现了各种问题,高校要针对中小学生的实际情况开设相应的课程。
二、对策与建议
首先要熟知中小学语文教学要求。为了培养更适合中小学教学的教师,高校中文专业一定要熟知国家相关的教育政策和指导方针,熟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高校的汉语言文学专业在国家的教育方针指导下制定科学合理的专业标准,将其作为专业设计、专业教育与专业考试的依据,并且紧跟时代潮流,掌握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使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与中小学语文课程要求和培养目标紧密衔接。
第二,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设计要科学合理。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要设计合理的专业课程模块,使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既具备良好的专业知识,又有良好的教育教学能力。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教育课程结构框架既要考虑到学科内容知识的高度与深度,又要考慮到学科的教学知识、课程知识等几个方面,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科知识也包括汉语言文学学科领域的学术研究、教学资料的选择与使用、中小学教育学术研究及中小学语文实际教学方面的智慧。
另外,随着这几年中小学语文教材文言文比重的增加,中文专业人才培养也要加大中国古典文献的学习,特别是书法和繁体字的学习。文字是文化的活化石,汉字的发展史也是汉文化的发展史,所以建议高校的中文专业要加大对古典文献原文就是繁体版本的学习,只有学习经典汉文典籍,才能更好地教授中小学生国学知识。
根据近些年研究机构的研究数据发现,现在的中小学生出现了很多心理状况,所以中文专业人才培养时要加强心理学的学习,不仅是教育心理学等一般心理学知识的学习,还要根据时代的发展,学生现实情况的变化,要有针对性的如儿童心理学和青少年心理学的学习,对这些心理学知识的掌握,可以使未来的中小学教师更好地与学生沟通,更好地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中小学生。
最后,要与中小学校有良好的合作关系。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培养的中小学教师一定要在大学期间到中小学的课堂中去,真正的感知中小学语文课堂是什么样的教学环境。所以高校在设计专业课程时要留给学生深入中小学实际课堂的实践时间,而且最好是在大二或者是大三的时候进入中小学课堂,使汉语言专业的学生知道自己的短处和长处,更加知道在大学学习期间应该加强学习的地方有哪些,也会增强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作为一名未来的人民教师的责任感和自豪感。
三、结语
本课题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为指导方针,为培养高素质的中小学教师为目标,把研究的重点放在改革高校中文专业培养高素质中小学语文教师的教育模式上,着力培养高校中文专业未来的中小学语文教师一定的专业研究能力和根据时代要求不断自我更新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
[2]陈桂生.教育学的迷惘与迷惘的教育学[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1989(3).
[3]陶仁骥.密码学与数学[J].自然杂志,1984(7):527.
[4]蒋有绪,郭泉水,马娟等.中国森林群落分类及其群落学特征[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8.
作者简介:
通信作者 连丽丽( 1979— ) ,女,副教授,绥化学院教师,诚信女子大学在读博士,主要 从事高等教育教学及研究。
吕博(1999—),女,绥化学院汉语言文学学生,主要从事中小学语文教学研究。
徐洁(1980——),女,副教授,绥化学院教师,主要从事高等教育研究。
基金项目2020年度黑龙江省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的阶段性成果(202010236032),亦是黑龙江省教育厅2019年度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互联网+’视阈下外国文学教学研究”的阶段性成果(JGY201907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