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过程上,“少教多学”强调 “以学定教、顺学而教”。这样的教学过程改变了教学起点,即将教学起点从教师、教材转向了学生,具体转向了学生的认知、学情,关注学生的教学需要。教师在了解学生学情的基础上,适时进行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调整与选择。这样,使教的工作与学的活动构成了有机的教学关系,也使教师的教更具有针对性。我就结合我校实施的“问题引领及活动单”导学模式下的教学,谈谈自己在实际教学中的体会。
第一、把研读课本的时间还给学生。
学生在课堂上基本的学习方式是什么?我们认为应当是研读课本。当我们的教学往往用教师讲读取代学生对课本的研读,这是“教师多教学生少学”的表现之一。要颠倒这“一多一少”,就必须把课本研读全还给学生,变教师讲读为主为引导学生研读为主。
第二、把自主学习的时间还给学生
学生“多学”的主要方式应该是教师指导下的“自学”和“训练”。在这个问题上,应该有“三重意识”:其一,“学为主”意识;其二,“学而会”意识;其三,“学在先”意识。只有教师具有这“三重意识”,学生的自主学习时间权才能得到保障。心理学家皮亚杰也说过:“一切真理都要学生自己获得,或者由他重新发现,至少由他重建,而不是简单地传递给他。”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在日常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逐渐形成主动学习的意识,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深度与广度,是数学教师的重要职责之一。我认为先学后教中的“先学”,首先是提出学习目标,并提出自学要求,进行学前指导后,学生带着思考题在规定时间内自学相关的内容,完成检测性的练习。“后教”不是教师漫无目的地教,而是在学生充分自学后,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互动式的学习,我认为教师在 “后教”这一环节中应该做到:学生在自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巡视,准确掌握学生的自学情况,在学生自学结束之后,发动学生通过讨论、质疑、交流等方式自行解决自学过程中暴露出的问题。让已会的学生来教不会的学生,促使学生相互合作、互相帮助,达到“兵”教“兵”的目的。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可以反映出学生不同的思维水平,反映出学生“先学”的水平与态度的不同层次。
第三、把学习活动的空间权还给学生
学习是学生生命的“知、情、意”统一的求知活动。而我们的教师总是喜欢用自己的苦口婆心的酣畅淋漓生命活动代替学生自我奋斗的生动活泼的生命活动,以“自我感觉”满意来取代学生的感觉。从某种意义上讲,这实际上是对学生学习活动空间权的剥夺。把学习活动的空间权还给学生,我们认为应当做到在活动空间上,做到自动与互动和谐统一;在内容空间上,做到“入书”与“出书”和谐统一;在教学的维度上,做到知识技能、方法过程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的和谐统一。
第四、把提问的权利还给学生
我们的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所以教师应该信任每一名学生,将第一思考时间还给学生,将第一表达时间还给学生,将第一反思时间还给学生,学生在安全的心理氛围中充满了生命的活力。 课堂上应当不断丰富活动层次,既保障学生物质操作活动的时间和空间,又能够丰富内在的思维活动,充分展现合作张力。因此,课堂教学要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放手让学生去做。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
“少教多学”并非新潮的教学思想,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所谓教师之主导作用,重在善于启迪,使学生自奋其力,自致其知,非谓教师滔滔讲说,学生默默聆听。” 、“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教师当然须教,而尤宜致力于‘导’”;以上诸多论述都在强调“少教多学”的教学思想。由此可见,少教多学作为一种教学思想或教学理想,它的提出并不是偶然,是教育研究者对教学关系进行深入思考得出的教学命题,成为教学改革者坚持不懈的追求。
第一、把研读课本的时间还给学生。
学生在课堂上基本的学习方式是什么?我们认为应当是研读课本。当我们的教学往往用教师讲读取代学生对课本的研读,这是“教师多教学生少学”的表现之一。要颠倒这“一多一少”,就必须把课本研读全还给学生,变教师讲读为主为引导学生研读为主。
第二、把自主学习的时间还给学生
学生“多学”的主要方式应该是教师指导下的“自学”和“训练”。在这个问题上,应该有“三重意识”:其一,“学为主”意识;其二,“学而会”意识;其三,“学在先”意识。只有教师具有这“三重意识”,学生的自主学习时间权才能得到保障。心理学家皮亚杰也说过:“一切真理都要学生自己获得,或者由他重新发现,至少由他重建,而不是简单地传递给他。”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在日常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逐渐形成主动学习的意识,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深度与广度,是数学教师的重要职责之一。我认为先学后教中的“先学”,首先是提出学习目标,并提出自学要求,进行学前指导后,学生带着思考题在规定时间内自学相关的内容,完成检测性的练习。“后教”不是教师漫无目的地教,而是在学生充分自学后,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互动式的学习,我认为教师在 “后教”这一环节中应该做到:学生在自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巡视,准确掌握学生的自学情况,在学生自学结束之后,发动学生通过讨论、质疑、交流等方式自行解决自学过程中暴露出的问题。让已会的学生来教不会的学生,促使学生相互合作、互相帮助,达到“兵”教“兵”的目的。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可以反映出学生不同的思维水平,反映出学生“先学”的水平与态度的不同层次。
第三、把学习活动的空间权还给学生
学习是学生生命的“知、情、意”统一的求知活动。而我们的教师总是喜欢用自己的苦口婆心的酣畅淋漓生命活动代替学生自我奋斗的生动活泼的生命活动,以“自我感觉”满意来取代学生的感觉。从某种意义上讲,这实际上是对学生学习活动空间权的剥夺。把学习活动的空间权还给学生,我们认为应当做到在活动空间上,做到自动与互动和谐统一;在内容空间上,做到“入书”与“出书”和谐统一;在教学的维度上,做到知识技能、方法过程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的和谐统一。
第四、把提问的权利还给学生
我们的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所以教师应该信任每一名学生,将第一思考时间还给学生,将第一表达时间还给学生,将第一反思时间还给学生,学生在安全的心理氛围中充满了生命的活力。 课堂上应当不断丰富活动层次,既保障学生物质操作活动的时间和空间,又能够丰富内在的思维活动,充分展现合作张力。因此,课堂教学要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放手让学生去做。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
“少教多学”并非新潮的教学思想,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所谓教师之主导作用,重在善于启迪,使学生自奋其力,自致其知,非谓教师滔滔讲说,学生默默聆听。” 、“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教师当然须教,而尤宜致力于‘导’”;以上诸多论述都在强调“少教多学”的教学思想。由此可见,少教多学作为一种教学思想或教学理想,它的提出并不是偶然,是教育研究者对教学关系进行深入思考得出的教学命题,成为教学改革者坚持不懈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