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论数学课堂教学模式

来源 :新课程改革与实践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eorge_z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教学改革成败的关键之一。许多富有经验的教师在大量实践的基础上总结出各有特色、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但在推广时往往难以奏效。究其根由,无不与其教学方法本身不够成熟,缺乏一定的理论支持或学习者不能把握其思想有关。而开展课堂教学模式研究可以弥补其不足。
  教学模式是教学理论应用于教学实践的中介环节,是当代教学论研究中的一个综合性课题,对教学模式的研究始于本世纪70年代,人们通常认为,美国学者乔伊斯、韦尔1972年合著的《教学模式》一书为开创教学模式的研究究奠定了基础。
  
  1 概念的界定
  
  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教育思想指导下,在大量的教学实验基础上,为完成特定的教学目标和内容形成稳定、简明的教学结构理论框架及其具体可操作性的实践活动方式。
  教学模式强调了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它既不是简单的教学经验汇编,也不是一种空洞的理论与教学经验的混合,而是一种中介理论,是教学经验的升华。教学模式反映了教学结构中教师、学生、教材三要素间的组合关系,揭示了教学结构各阶段、环节、步骤之间纵向关系以及构成现实教学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手段、教学方法等因素之间的横向关系,表现为影响教学目标达成的诸要素在一定时空结构内某一教学环节中的组合方式。教学模式是对课堂教学的反映和再现。
  教学模式是一种相对稳定的理论框架。从动态和静态两个方面揭示了教学模式的中介性。从静态看,教学模式是教学结构的稳定而简明的理论框架,是立体网络的、多侧面分层次的,直观地向人们显示了教学诸因素的组合状态,为人们从理论上认识把握教学方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从动态来看,教学模式具有明显的可操作性,设计了依序运动,因果关联的教学程序,为人们在具体课堂教学中运用操作教学模式提供了具体的指导。
  数学教学模式受到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和教学思想的制约,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还受到教师本身的素质、学生知识水平、能力结构,以及教师教学风格、学生学习习惯的制约。因此,教学模式应用本身并不是一种目的和内容,而是实现特定教学目标和内容的工具和手段。
  数学教学模式是在一定数学教育思想指导下,以实践为基础而生成的。教学实践不仅是教学模式理论生成的逻辑起点,同时也为教学实践中正确的选择和应用模式提供了经验。教学模式并不是一个僵化的教学秩序,而是一个不断发展、变革的开放的子系统。以教学实验为基础,保证了新教学模式的生成的合理性和推广应用的可行性。
  
  2 研究的意义
  
  数学教学模式通常是将一些优秀数学教师的教学方法加以概括、规范,使之更为成熟、完善,并上升为一种行之有效的理论体系。因此,教学模式能为教师提供一种具有科学依据,并可以直接参照使用的“教学工具库”。克服过去教学研究中许多概念、评价标准、操作方法模糊不清的弊端,使教师能够摆脱凭经验、感觉进行教学的不良状况。
  数学教学模式是一种中介理论,体现了数学教育中理论与实践的高度统一。一个优秀的数学教师除了必备的数学专业知识外,必须掌握一定的教育学、心理学知识,但是每一种理论都是一个十分复杂的体系,要将理论应用于实践或是将实践上升为一种理论并非易事。数学教学模式的建立,为此提供了一座桥梁。教学模式既是教学理论的简约形式,又是教学实践的抽象、概括。
  数学课堂教学模式对数学课堂教学结构进行了整体、通盘的考虑,有助于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将教育思想、教学原则、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师、学生有机地结合起来,有利于弄清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与教师之间行为变化、相互影响的关系,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3 教学模式的结构
  
  数学教学模式的结构是指构成教学的诸要素及其相互关系。这些要素具有不可或缺、不可替代性,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3.1 理论基础 每一种教学模式都是在一定的数学教学思想、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数学教学理论或思想,是教学模式深层的内隐的灵魂和精髓,它决定着教学模式的方向和独特性,并渗透到教学模式中的其它各因素中,是其他因素建立的依据和理论基础。例如,程序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是行为主义心理学,教学目标导控教学模式是布鲁姆的掌握学习理论。一种教学思想成为贯穿于整个教学模式的一条主线,体现在教学模式的每个过程以及各个方面,一种教学模式是否成熟,可以从其理论基础中窥见一斑。
  3.2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构成教学模式的核心因素。每一种教学模式都是为了完成某种特定的教学而设计、创立的。教学目标是教师对教学活动在学生身上所能产生效果的预期估计。制约着教学程序、实施条件等因素,也是教学评价的尺度和标准。
  教学目标的设计应当科学合理,教学目标应当是具体的、可测量的、便于操作的,而不是笼统的、抽象的。教学目标应具有层次性和渐进性,具有从识记、理解、应用到综合,从低级水平到高级水平的渐进过程,反映由知识、技能转化为能力,以及由情感发展并进一步内化为素质的要求和过程。教学目标应具有阶段性,一方面要有一堂课的近期教学目标,还要有一个章节以及整个教学的“长远”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的设制与实施不能出于“应试”的目的,只顾解题技巧以及知识点的“熟练”掌握,而忽视“长远”目标,学生的数学观念、数学思想、数学意识、数学能力以及学习的动机兴趣等素质的培养。教学目标既要考虑到学生认知能力的培养,又要考虑到学生情感素质的发展。
  3.3 操作程序 教学模式都有一套相对稳定的操作程序,这是形成教学模式的本质特征之一。操作程序详细说明教学活动的每一个逻辑步骤,以及完成该步骤所要完成的任务。一般情况下,教学模式明确指出教师应先做什么,后做什么,学生分别干什么。教学过程中,由于教学内容的展开顺序既要考虑到知识体系的完整性,又要照顾到学生的年龄特征,还有教学方法交替运用顺序,因此,操作程序既是基本相对稳定的,又不是一成不变的。
  操作程序的设置应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和认知基础。首先,要遵循从具体到抽象,从感性到理性的认知规律。教学设计中必须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利用鲜明生动的事例、图片、图形,有条件的可以借助于多媒体辅助教学,在感性材料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分析、综合、归纳、演绎、抽象概括。其次,要遵循从理解到运用的认知规律,将有序的训练引入课堂教学,设计由易到难、由简到繁一、由基础到综合的训练程序,既可以适合不同水平的学生,又能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4 教学模式的特点
  
  4.1 简约性 数学教学模式一般用精练的语言、图式、符号表述。教学模式是在一定的教学理论、教学思想指导下产生的,任何一种数学教学模式既是某一种教学思想的具体表现形式,又是它的近似的简约,一个侧面的不完全的反映。
  4.2 相对性 教学模式的产生来自数学课堂教学实践,但又不同于普通的教学方法。教学模式是一组相近或相似的教学方法、方式的抽象和概括,具有更一般、更普遍的意义,其应用具有一定的广泛性。但一种具体的教学模式又不是万能的,有一定的实施条件。因此,使用教学模式需要有鉴别不同类型教学目标的能力,以便选用与特殊教学目标相适合的特定的教学模式。如果将某一种教学模式加以泛化,就难以取得好的教学效果。
  4.3 操作性 每一种数学教学模式都有一个相对稳定、明确的操作程序以便于人们理解、把握和运用,这是教学模式区别于一般教学理论的特点之一。
  数学教学模式是从具体的教学实践出发总结出来的教学规律,目的是为了便于教师掌握科学的教学方法,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接近于教学实践。因而,易被人们理解、接受和操作。教学模式可操作性的特点,使得教学模式可以被传授、学习、示范和模仿,使得教学模式的运用成为一种技术、技能和技巧,而被教师用来进行教学实践,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
  4.4 开放性 数学教学模式的产生是一个由经验到理论,由不成熟到成熟的不断完善的过程。一种模式理论需要不断地进行充实提高、改进完善,否则就会逐渐被淘汰。
  数学教学模式的开放性还表现在不同的教学模式之间的相容性。各种教学模式并不是互不相干的封闭的体系,而是形成一个开放性的、互补的系统。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有时可以同时利用几种不同的教学模式,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进行优化组合。
其他文献
课堂教学时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为了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制造氛围,创设情境,让学生在乐中学,同时体会到学中乐。通过多年的实践,笔者体会到“乐”是引导学生成功的灯塔。    1 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给学生以亲切感    “师爱”是实施愉快教育的前提,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实施愉快教育的首要条件。学生“亲其师,信其道”,才能“乐中教”。这就要求教师有一副亲切的面孔,一颗爱学生的心
期刊
现今我国的职教热的迅速升温已经是众所周知的事情,从中央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投入,到基层民众的认可,可以说形成了一定的气候。在全国都把职教摆在优先发展位置上的时候,我们感到中等职业教育遇到难得的发展机会,同时许多的问题已经摆到每一个职教人面前:如何整合资源?如何做大做强?如何持续发展?等等。在众多的问题中,一线新教师的成长已经成为一个不可回避的持续性问题。其中新教师的困惑更多,那么新教师需要什么呢?又有
期刊
中外教育家都很重视启发教学.孔子提出了“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著名教学要求,这是启发一词的来源。《学记》中提出“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的教学要求,阐明了教师作用在于引导、激励、启发,而不是牵着学生走,强迫和代替学生学习。在西方,苏格拉底在教学中重视启发,他善于用启发方式来激发和引导学生去寻找正确答案,即著名的“产婆术”,教师在引导学生探求知识过程中起着助产的作用。第斯多惠也有一句名言“一个
期刊
数学课堂教学评价是以数学教学目标为依据,运用可操作的科学手段,通过收集有关教学的信息,对教学活动的过程和结果做出的价值判断。它对课堂教学起着激励、导向和监控的作用,是师生课堂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课改理念下,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有效的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出: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课堂教学也
期刊
在进行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中,我们如果能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思维规律,掌握了正确的思维方法,学生就能做到举一反三,切实提高解答应用题的能力。为切实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在长期从事小学数学教学的教学实践中,笔者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探索。    1 解析应用题数量关系,培养学生思维的逻辑性    在分析应用题的已知条件和问题之间的数量关系,探求解题途径时,由于思维过程不同,一般是用分析法,即从应用题提出的问题
期刊
高中数学在整个的高中学习阶段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它不仅在高考中占得分值相对较多,更重要的是数学最能体现一个人的思维能力、判断能力、反应敏捷能力和聪明程度的学科。但是很多同学,由于各方面的原因,造成数学成绩不太理想,以下就如何学好数学谈几点意见和建议。    1 培养浓厚的兴趣    “兴趣”并不是指将来在研究数学,做数学家的意思,而主要是指不反感,不要当作负担。“伟大的动力产生于伟大的理想”,只要
期刊
教学内容:  冀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第56、57页。  教学目标:  (1)经历读条形统计图并根据图中的数据求平均数的过程  (2)能读懂条形统计图,会求简单数据的平均数,进一步了解“平均数”的意义  (3)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在充分读图的基础上进一步体验平均数的意义,会用多种方法求平均数  教学难点: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一套、条
期刊
【摘要】因式分解是数学学科中一种重要的运算工具,也是数学基本运算之一,并且在分解因式过程中蕴涵着很多数学思想方法,例如整体思想、换元等,地位非常重要。但是分解因式技巧性较强,方法较多,不易把握,学生往往不知从何入手。根据这几年的教学经验,笔者感觉,因式分解并非无章可寻,按“提、看、断”的思路,现行教材中的因式分解,都可轻松解决。  【关键词】因式分解;平方差;完全平方;提公因式    冀教版七年级
期刊
现代数学教育的发展,已从单纯的以数学知识技能为目标导向转变成以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一体为目标导向,以此全面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现代数学教育的这种深层发展迫切需要研究如何打磨细节。大处着眼,小处入手,切实打磨数学教育中的细节,已成为我们越来越关注的问题。    1 学生的数学素养要在细节中累积    《新课标》指出:“数学对社会发展的影响说明了数学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同时
期刊
1 调理大脑思绪,提前进入数学情境    考前要摒弃杂念,排除干扰思绪,使大脑处于“空白”状态,创设数学情境,进而酝酿数学思维,提前进入“角色”,通过清点用具、暗示重要知识和方法、提醒常见解题误区和自己易出现的错误等,进行针对性的自我安慰,从而减轻压力,轻装上阵,稳定情绪、增强信心,使思维单一化、数学化,以平稳自信、积极主动的心态准备应考。    2 “内紧外松”,集中注意,消除焦虑怯场    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