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内容:
冀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第56、57页。
教学目标:
(1)经历读条形统计图并根据图中的数据求平均数的过程
(2)能读懂条形统计图,会求简单数据的平均数,进一步了解“平均数”的意义
(3)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在充分读图的基础上进一步体验平均数的意义,会用多种方法求平均数
教学难点: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一套、条形统计图学具板
教学过程:
1 谈话引入
教师出示福娃图片,师生互动交流有关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知识。从而相机引出围绕“绿色奥运,保护环境”开展的收集废旧电池的活动。
[教学设想: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通过奥运知识引入教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课堂气氛活跃。]
2 探究新知
2.1 细心读图 教师课件出示三(2)班第四组同学收集废旧电池统计图
教师:读一读上面的统计图,从中你了解到哪些信息?
(1)小组内交流。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观察交流。
(2)全班交流图中的信息。对于学生的正确回答,教师及时给予表扬,如果在交流中学生提出有关“平均数”的信息,教师因势利导直接进入下一个教学环节。
[教学设想:教师为学生提供一个自主学习的平台,学生在读图、交流的过程中真正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人,这样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更为学生在读统计图的过程中,进一步了解“平均数”的意义打下坚实的基础。]
2.2 求平均数
(1)提出问题
教师提出“平均每人收集多少枚?”鼓励学生小组内研究解答方法。活动之前,大屏幕出示活动提示,教师介绍学具板的使用方法,学生明确活动内容和要求之后再进行小组研究。(教师巡视,参与小组研究,相机指导)
[教学设想:教师提出求“平均数”的问题后,放手让学生自己尝试解决,教师只进行适当的引导,并且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指出不同的学习策略和方法,即可以列算式,也可以摆学具板,尊重了学生的个体差异。]
(2)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
学生可能出现的解题方法主要有:第一种方法,就是用总数除以人数等于平均每人收集的数量。第二种方法就是移多补少。第三种方法就是找标准量。
[此环节是本节课的重点,通过交流学生真正理解求“平均数”的方法,为学生提供一个展示自我的机会,同时体验解决问题的多样性,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
(3)议一议
教师提出问题:16枚是每人实际收集的数量吗?是什么?
然后再引导学生把平均数与每个人实际收集的数量相比较,发现什么?使学生进一步感受“平均数”的实际意义。
[教学设想:通过引导学生把算出来的“平均数”与实际收集的最多的、最少的比较,认识到平均数应在最大值和最小值之间,进一步理解了“平均数”的意义。]
3 实际运用
3.1 本班四名同学在学校组织的“奥运知识竞赛”活动中的答题情况统计图。
(1)读上面的统计图,你了解到哪些信息?
(2)平均每人答对多少道题?学生先估计再计算。
(3)你还想提出哪些问题?
[教学设想:本练习结合学校开展的具体活动拟定,不仅巩固了所学的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使学生感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培养学生的统计意识。]
3.2 分小组统计每个人在这学期阅读与奥运会有关的课外书的情况,使学生亲历统计的过程,并鼓励学生自主提出数学问题、解答。
[教学设想:这一练习让学生进行实际的调查,用喜欢的方式进行统计,并能根据统计结果提问、解答,学生在统计的全过程中进一步明确“平均数”的意义,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3.3 小马过河的故事。教师配合课件讲解《新编小马过河》的故事:2008年到了,小马也要去北京参加奥运会,但是走着走着,一条小河挡住了去路,河水的平均深度是10分米,小马的身高是14分米,它能顺利过河吗?
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教师注意引导学生各抒己见并小结。
[教学设想:此练习是拓展性练习。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优势,在学生学得有些疲倦的时候,配合动画讲解故事,让学生用刚学过的知识去思考、分析、争论、交流,从而加深学生对“平均数”意义的理解,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 拓展延伸
课下实践活动:分组统计每个人的身高情况,根据统计的结果提出数学问题并解答。
[教学设想:在课的最后布置学生课外实践活动,把数学学习延伸到课外活动中,使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看生活,在生活中进一步体验统计的价值,从而获得必要的发展。]
冀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第56、57页。
教学目标:
(1)经历读条形统计图并根据图中的数据求平均数的过程
(2)能读懂条形统计图,会求简单数据的平均数,进一步了解“平均数”的意义
(3)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在充分读图的基础上进一步体验平均数的意义,会用多种方法求平均数
教学难点: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一套、条形统计图学具板
教学过程:
1 谈话引入
教师出示福娃图片,师生互动交流有关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知识。从而相机引出围绕“绿色奥运,保护环境”开展的收集废旧电池的活动。
[教学设想: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通过奥运知识引入教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课堂气氛活跃。]
2 探究新知
2.1 细心读图 教师课件出示三(2)班第四组同学收集废旧电池统计图
教师:读一读上面的统计图,从中你了解到哪些信息?
(1)小组内交流。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观察交流。
(2)全班交流图中的信息。对于学生的正确回答,教师及时给予表扬,如果在交流中学生提出有关“平均数”的信息,教师因势利导直接进入下一个教学环节。
[教学设想:教师为学生提供一个自主学习的平台,学生在读图、交流的过程中真正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人,这样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更为学生在读统计图的过程中,进一步了解“平均数”的意义打下坚实的基础。]
2.2 求平均数
(1)提出问题
教师提出“平均每人收集多少枚?”鼓励学生小组内研究解答方法。活动之前,大屏幕出示活动提示,教师介绍学具板的使用方法,学生明确活动内容和要求之后再进行小组研究。(教师巡视,参与小组研究,相机指导)
[教学设想:教师提出求“平均数”的问题后,放手让学生自己尝试解决,教师只进行适当的引导,并且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指出不同的学习策略和方法,即可以列算式,也可以摆学具板,尊重了学生的个体差异。]
(2)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
学生可能出现的解题方法主要有:第一种方法,就是用总数除以人数等于平均每人收集的数量。第二种方法就是移多补少。第三种方法就是找标准量。
[此环节是本节课的重点,通过交流学生真正理解求“平均数”的方法,为学生提供一个展示自我的机会,同时体验解决问题的多样性,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
(3)议一议
教师提出问题:16枚是每人实际收集的数量吗?是什么?
然后再引导学生把平均数与每个人实际收集的数量相比较,发现什么?使学生进一步感受“平均数”的实际意义。
[教学设想:通过引导学生把算出来的“平均数”与实际收集的最多的、最少的比较,认识到平均数应在最大值和最小值之间,进一步理解了“平均数”的意义。]
3 实际运用
3.1 本班四名同学在学校组织的“奥运知识竞赛”活动中的答题情况统计图。
(1)读上面的统计图,你了解到哪些信息?
(2)平均每人答对多少道题?学生先估计再计算。
(3)你还想提出哪些问题?
[教学设想:本练习结合学校开展的具体活动拟定,不仅巩固了所学的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使学生感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培养学生的统计意识。]
3.2 分小组统计每个人在这学期阅读与奥运会有关的课外书的情况,使学生亲历统计的过程,并鼓励学生自主提出数学问题、解答。
[教学设想:这一练习让学生进行实际的调查,用喜欢的方式进行统计,并能根据统计结果提问、解答,学生在统计的全过程中进一步明确“平均数”的意义,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3.3 小马过河的故事。教师配合课件讲解《新编小马过河》的故事:2008年到了,小马也要去北京参加奥运会,但是走着走着,一条小河挡住了去路,河水的平均深度是10分米,小马的身高是14分米,它能顺利过河吗?
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教师注意引导学生各抒己见并小结。
[教学设想:此练习是拓展性练习。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优势,在学生学得有些疲倦的时候,配合动画讲解故事,让学生用刚学过的知识去思考、分析、争论、交流,从而加深学生对“平均数”意义的理解,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 拓展延伸
课下实践活动:分组统计每个人的身高情况,根据统计的结果提出数学问题并解答。
[教学设想:在课的最后布置学生课外实践活动,把数学学习延伸到课外活动中,使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看生活,在生活中进一步体验统计的价值,从而获得必要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