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开放式的作文教学指的是在作文教学过程中创设宽松的学习环境,为学生提供一个学科与学科间相融合,学校与家庭、社会、自然界相融合,以及与学生实际需求相融合的广大空间,充分尊重和相信每一位学生,让他们在全方位开放的作文教学空间里自由驰骋,全面提高语文素养。
一、 开放作文教学目标
開放式作文教学的教学目标分成三个层次:一是兴趣目标。兴趣是个体积极探究事物的认识倾向。在学习活动中,学生的“主动”发生于学生的“意愿”,而不是“强迫”,而“意愿”则来自人对事物或活动的兴趣。二是基础目标。即达到《课程标准》中规定的表达真情实感,语句通顺,意思连贯,为后一步教学打下扎实的基础。三是发展目标。即教学着眼于学生的持续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服务。
二、 开放教学过程
创设情景,激发写作兴趣。在课堂作文训练中,教师根据各年级学生的主导活动,找准小学生生活的热点、焦点,创设一定的生活情景,缩小作文和生活的距离,实现“生活向作文的转化”,让作文成为儿童生活的有趣部分。可设计“演一演”,如小品表演(买文具、接待客人、考试作弊等);可设计“做一做”,在动手实践中丰富生活、增长见识,增加体验,言之有物又有情;可利用多媒体教学,再现生活情境,激发学生身临其境之感。
表达自主,抒发真情实感。首先要开放习作的“情”。学生情感丰富,个性色彩浓郁,他们各自都有一个独特的心灵世界。为此,习作就是要引导学生把自己的认识和体验“原汁原味”地表现出来,不说空话、套话,特别是不强加给学生高于生活的有“深刻立意”的价值倾向,让学生成为自己思想感情的主人,既可讴歌生活中的真善美,也可批判生活中的假恶丑。其次还要开放习作形式。自己的意思自己最清楚,如何表达,自己最有选择权。
三、开放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有了评价,才能使教学成为一个有结构的、系统的、循环往复的、不断提高的可控过程。教学评价的开放是指单一到多元。开放式作文教学的评价机制,主要是在评价主体和评价形式上的开放。
自我评价。叶圣陶先生曾说过,修改作文的权利首先应属于本人。教师应引导学生运用诵读法、推敲法,边读边思,进行增、删、换、改。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站在儿童的立场,用商量和欣赏的口吻提出自己的见解和感受,和孩子们共同修改文章。在这个共同的修改过程中授予一定的方法和技巧,指导学生学会修改、学会评价,能用自己的见解和独特的眼光去看待每一种事物。
互相评价。学生有了自评自改的基础,教师还应引导学生互评互改。我常采用自找伙伴互相评改,按相同内容或按相同表达形式为小组互相评改,或者把学生的作文本全部展出,让学生自由选择评改方式,要求学生在评改时写下修改意见,在虚心地汲取被评改作文的优点的同时,又认真负责地指出不足之处,大到全篇布局,思想认识的问题,小到一个词、一个符号。学生既是“作者”,又是“读者”,角色不断转换,使他们在开放的课堂教学中互相沟通,互相启发,学会合作,学会评改。
家长评价。家长评价也是我常用的评价方法。家长对评价自己的孩子的作文很有兴趣。如果家长能够客观公正地评价自己孩子的作文,有助于孩子树立学习的信心。
社会评价。学校制定了一套比较完善的投稿机制,鼓励学生积极投稿,发表促写。学生作品发表,学校宣传栏张贴“喜报”,让学生充分感受成功的喜悦,从而更积极地做出行动。
一、 开放作文教学目标
開放式作文教学的教学目标分成三个层次:一是兴趣目标。兴趣是个体积极探究事物的认识倾向。在学习活动中,学生的“主动”发生于学生的“意愿”,而不是“强迫”,而“意愿”则来自人对事物或活动的兴趣。二是基础目标。即达到《课程标准》中规定的表达真情实感,语句通顺,意思连贯,为后一步教学打下扎实的基础。三是发展目标。即教学着眼于学生的持续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服务。
二、 开放教学过程
创设情景,激发写作兴趣。在课堂作文训练中,教师根据各年级学生的主导活动,找准小学生生活的热点、焦点,创设一定的生活情景,缩小作文和生活的距离,实现“生活向作文的转化”,让作文成为儿童生活的有趣部分。可设计“演一演”,如小品表演(买文具、接待客人、考试作弊等);可设计“做一做”,在动手实践中丰富生活、增长见识,增加体验,言之有物又有情;可利用多媒体教学,再现生活情境,激发学生身临其境之感。
表达自主,抒发真情实感。首先要开放习作的“情”。学生情感丰富,个性色彩浓郁,他们各自都有一个独特的心灵世界。为此,习作就是要引导学生把自己的认识和体验“原汁原味”地表现出来,不说空话、套话,特别是不强加给学生高于生活的有“深刻立意”的价值倾向,让学生成为自己思想感情的主人,既可讴歌生活中的真善美,也可批判生活中的假恶丑。其次还要开放习作形式。自己的意思自己最清楚,如何表达,自己最有选择权。
三、开放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有了评价,才能使教学成为一个有结构的、系统的、循环往复的、不断提高的可控过程。教学评价的开放是指单一到多元。开放式作文教学的评价机制,主要是在评价主体和评价形式上的开放。
自我评价。叶圣陶先生曾说过,修改作文的权利首先应属于本人。教师应引导学生运用诵读法、推敲法,边读边思,进行增、删、换、改。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站在儿童的立场,用商量和欣赏的口吻提出自己的见解和感受,和孩子们共同修改文章。在这个共同的修改过程中授予一定的方法和技巧,指导学生学会修改、学会评价,能用自己的见解和独特的眼光去看待每一种事物。
互相评价。学生有了自评自改的基础,教师还应引导学生互评互改。我常采用自找伙伴互相评改,按相同内容或按相同表达形式为小组互相评改,或者把学生的作文本全部展出,让学生自由选择评改方式,要求学生在评改时写下修改意见,在虚心地汲取被评改作文的优点的同时,又认真负责地指出不足之处,大到全篇布局,思想认识的问题,小到一个词、一个符号。学生既是“作者”,又是“读者”,角色不断转换,使他们在开放的课堂教学中互相沟通,互相启发,学会合作,学会评改。
家长评价。家长评价也是我常用的评价方法。家长对评价自己的孩子的作文很有兴趣。如果家长能够客观公正地评价自己孩子的作文,有助于孩子树立学习的信心。
社会评价。学校制定了一套比较完善的投稿机制,鼓励学生积极投稿,发表促写。学生作品发表,学校宣传栏张贴“喜报”,让学生充分感受成功的喜悦,从而更积极地做出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