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假期,朋友向笔者哭诉:孩子要升入初四,综合成绩为中游,但物理成绩更少的可怜,只有40多分.她感觉孩子很努力,为什么成绩不理想呢?其实,很多学生,特别是初三的女生,学习物理都会感觉很吃力.因为她们往往对物理概念模糊不清,容易出现一听就懂、一看就会、一做就错的尴尬局面,所以导致尽管很努力但成绩却极其不理想.结合自身的教学体会,笔者认为物理教师在教学中必须理清思路,改进教学方法,演奏好重视基础、指点方法、搞好复习这三部曲,使学生真正掌握好学习物理的金钥匙,陪同学生一起走进物理乐园.
1夯实基础是学好物理的根本基石
随着教学时间的推移,教师会越来越“眼高”,不自觉地以为怎么那么简单的知识学生却不会呢?其实,对于初学物理的学生来说,一切都是陌生的,而且物理学知识有些与已有的经验相冲突.譬如,进行初三第一章的速度教学时,“表示速度”,两个数字相除,最后结果1秒走几米、1分钟走几米或者1小时走几公里都可以;但学习物理时,每个物理量都有相应的符号,计算时必须要求有公式(或公式变形),运算的数字后面要写上正确的单位(单位还要用符号表示),并且单位必须是统一的,否则就是不正确的.
这些对于初次接触物理的学生来说,的确都是难点.所以,教师在放慢教学节奏的同时更要重视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要求学生对课本中的物理概念、规律、公式和单位能够熟记、理解、掌握和应用.
夯实基础是学好物理的先决条件,也是学好物理的最基本要求.在重视基础知识的同时教师也应注意基本技能、基本方法(双基训练)的指导,让学生尽快地进入“物理乐园”中.例如,在讲“运动的描述”时,只要老师指定一个参照物,判断另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大部分学生都能准确判断出来.但变了一个角度问,“如何描述这个物体的运动状态?”学生马上就“蒙”了,不知道怎么回答了.其实这不过就是把刚才的内容全部说出来就行了,这充分说明一个问题就是学生没听懂,学生刚刚接触到物理学,对大多数术语不了解,也没有形成物理的逻辑思维模式.当笔者把问题换成“这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的?”马上就有很多学生举手抢着发言,然后接着笔者解释什么是“运动状态”,这样学生以后就能够分析其他物体的运动状态了.所以,教师要注意提出问题的合理性和学生的接受程度,还要逐步介绍一些物理学专业术语,让学生明白问题,这样学生在答题时,就能够得心应手、游刃有余了.
2重视实验和联系实际是学好物理的有效途径
“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是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教师在教学中要从学生的日常生活和生产实际中寻找素材,通过创设一些较为简单的问题情境,贴近学生生活,让学生感觉到物理就在我们身边,从而消去对学习物理的恐惧感.例如,学习“惯性”知识,通过回顾体育课中一些情景,如投标枪、跳远、掷铅球时的助跑、百米冲刺等要留有较大的空间的事例,引导学生讨论,加深对“惯性的应用与防止”知识的理解.学习“摩擦”的概念时笔者提出问题,生活中自行车是我们熟悉的交通工具,从自行车的结构和使用来看,它涉及不少有关摩擦的知识,你能说说吗?学生们热情高涨,纷纷发言:轮胎上刻有花纹、车轮做成圆形、塑料套紧紧套在车把手上、在转动部分添加润滑油、脚踏板凹凸不平、刹车时用力捏闸、车轴处装有滚珠、车的把手上有凹槽……同时要学生说出哪些是增大摩擦,哪些是减小摩擦,它们又是如何增大、减小摩擦的.这种建立在学生已有知识基础上的学习,是最富有成效的,让学生感到物理既是有趣的,也是有用的.
物理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利用新奇有趣的实验,能激发学生的动手探究欲望.例如,在学习“大气压”时,笔者设计了由比赛吸饮料的小游戏导入新课:男女两同学比赛吸饮料,密封的饮料瓶里的饮料男同学憋红了脸怎么也吸不上来,而女同学的饮料瓶没有密封,轻而易举地吸上来饮料.对于这一现象学生惊讶不已,怎么会是女同学赢了呢?抓住学生的好奇心理,笔者马上提出问题,“饮料是吸出来的吗?是谁在起作用?”这样由贴近生活的场景自然地引入课题,对学生有很大的亲和力,同时告诉学生,玩也是一种学问,如果学生在玩的过程中学到物理知识,就不会觉得学习物理枯燥乏味了.同时,新课程倡导用日常生活用品进行实验,鼓励师生用随手易得的生活用品为原料,经过加工改进,开展实验活动.例如长葱的妙用:利用长葱叶的长度不同和用嘴吹的力度不同演示音调和响度的区别.通过全体同学投入的动手实验,使用的是简单、熟悉的材料,消除学生对物理的神秘感,并且通过亲手制作,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3搞好复习是学好物理的有力保障
俗话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学好物理除了平时打好基础,提高能力外,复习方法也很重要.物理复习要突出 “新” 和“变”.
3.1新
平时学生按课时学习的知识是分散的、零碎的,缺乏整体性与系统性,因此在复习过程中应从宏观上把握知识结构,抓住主线,理清线索,把知识条理化、系统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挖掘新知识,补充新内容,使整个复习保持新鲜感和刺激.例如在巩固物态变化时,笔者这样编写了小故事来设计练习:寒冷的冬天的早上,小明睁开眼看到窗玻璃上有精美的窗花,室外有一层厚厚的雪,他取来一些雪,放到炉子上,看到雪慢慢地融化了,一会儿雪化成了水,随着不断的加热,一会儿烧开了,锅周围有很多的“白气”,一会儿“白气”消失了,小健来他家,一进门,小健的眼鏡片“模糊”了,但他还是能闻到固态空气清新剂的芳香,小健还告诉他,尽管很冷,他家冰冻的衣服也干了.……请分析文中有关的物理过程,指出其中的相应的物态变化的名称以及吸放热情况.这个“生活场景”把整章内容互相联系,将前后知识融会贯通,连为一体,这种“新颖”的富有乐趣的生活情景有利于调动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复习质量.
3.2变
“变”即题型的变化和解题方法的变化,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等.一题多解:它有利于培养学生辩证思维能力,加深对概念、规律的理解和应用,提高学生的应变能力,启迪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例如一个体积为0.5dm3 的铁球,其质量是0.8kg,问它是空心的还是实心的?(已知铁的密度为7.9×103 kg/m3 )这道题可以通过密度、体积、质量等三种方法比较辨别. 在学生熟悉的基本题型的基础上进行“一题多变”,把这道题拓展改变一下:如果空心,空心体积是多少?空心部分注入水,水的质量是多少?球的质量是多少?这样充分挖掘题目的潜在功能,把问题逐步发展或延伸.通过分析,使学生达到“弄懂一题,学会一片”的功效,这样做有利于拓展学生思维的深度和广度.在“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求异的发散思维能力.
总之,物理教学应具备魅力课堂之要素——学生快乐,教师智慧,课堂高效.教师只有发挥自身的智慧,在课前努力钻研,备好学生,备好教材,在课堂上才能成为一个指挥有方的导演,游刃有余地的驾驭课堂.精心创设的物理情境、设计的随堂小实验、及时跟进的小练习等等,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课堂中来,成为课堂的主人,让学生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感受快乐,收获成功.
1夯实基础是学好物理的根本基石
随着教学时间的推移,教师会越来越“眼高”,不自觉地以为怎么那么简单的知识学生却不会呢?其实,对于初学物理的学生来说,一切都是陌生的,而且物理学知识有些与已有的经验相冲突.譬如,进行初三第一章的速度教学时,“表示速度”,两个数字相除,最后结果1秒走几米、1分钟走几米或者1小时走几公里都可以;但学习物理时,每个物理量都有相应的符号,计算时必须要求有公式(或公式变形),运算的数字后面要写上正确的单位(单位还要用符号表示),并且单位必须是统一的,否则就是不正确的.
这些对于初次接触物理的学生来说,的确都是难点.所以,教师在放慢教学节奏的同时更要重视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要求学生对课本中的物理概念、规律、公式和单位能够熟记、理解、掌握和应用.
夯实基础是学好物理的先决条件,也是学好物理的最基本要求.在重视基础知识的同时教师也应注意基本技能、基本方法(双基训练)的指导,让学生尽快地进入“物理乐园”中.例如,在讲“运动的描述”时,只要老师指定一个参照物,判断另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大部分学生都能准确判断出来.但变了一个角度问,“如何描述这个物体的运动状态?”学生马上就“蒙”了,不知道怎么回答了.其实这不过就是把刚才的内容全部说出来就行了,这充分说明一个问题就是学生没听懂,学生刚刚接触到物理学,对大多数术语不了解,也没有形成物理的逻辑思维模式.当笔者把问题换成“这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的?”马上就有很多学生举手抢着发言,然后接着笔者解释什么是“运动状态”,这样学生以后就能够分析其他物体的运动状态了.所以,教师要注意提出问题的合理性和学生的接受程度,还要逐步介绍一些物理学专业术语,让学生明白问题,这样学生在答题时,就能够得心应手、游刃有余了.
2重视实验和联系实际是学好物理的有效途径
“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是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教师在教学中要从学生的日常生活和生产实际中寻找素材,通过创设一些较为简单的问题情境,贴近学生生活,让学生感觉到物理就在我们身边,从而消去对学习物理的恐惧感.例如,学习“惯性”知识,通过回顾体育课中一些情景,如投标枪、跳远、掷铅球时的助跑、百米冲刺等要留有较大的空间的事例,引导学生讨论,加深对“惯性的应用与防止”知识的理解.学习“摩擦”的概念时笔者提出问题,生活中自行车是我们熟悉的交通工具,从自行车的结构和使用来看,它涉及不少有关摩擦的知识,你能说说吗?学生们热情高涨,纷纷发言:轮胎上刻有花纹、车轮做成圆形、塑料套紧紧套在车把手上、在转动部分添加润滑油、脚踏板凹凸不平、刹车时用力捏闸、车轴处装有滚珠、车的把手上有凹槽……同时要学生说出哪些是增大摩擦,哪些是减小摩擦,它们又是如何增大、减小摩擦的.这种建立在学生已有知识基础上的学习,是最富有成效的,让学生感到物理既是有趣的,也是有用的.
物理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利用新奇有趣的实验,能激发学生的动手探究欲望.例如,在学习“大气压”时,笔者设计了由比赛吸饮料的小游戏导入新课:男女两同学比赛吸饮料,密封的饮料瓶里的饮料男同学憋红了脸怎么也吸不上来,而女同学的饮料瓶没有密封,轻而易举地吸上来饮料.对于这一现象学生惊讶不已,怎么会是女同学赢了呢?抓住学生的好奇心理,笔者马上提出问题,“饮料是吸出来的吗?是谁在起作用?”这样由贴近生活的场景自然地引入课题,对学生有很大的亲和力,同时告诉学生,玩也是一种学问,如果学生在玩的过程中学到物理知识,就不会觉得学习物理枯燥乏味了.同时,新课程倡导用日常生活用品进行实验,鼓励师生用随手易得的生活用品为原料,经过加工改进,开展实验活动.例如长葱的妙用:利用长葱叶的长度不同和用嘴吹的力度不同演示音调和响度的区别.通过全体同学投入的动手实验,使用的是简单、熟悉的材料,消除学生对物理的神秘感,并且通过亲手制作,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3搞好复习是学好物理的有力保障
俗话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学好物理除了平时打好基础,提高能力外,复习方法也很重要.物理复习要突出 “新” 和“变”.
3.1新
平时学生按课时学习的知识是分散的、零碎的,缺乏整体性与系统性,因此在复习过程中应从宏观上把握知识结构,抓住主线,理清线索,把知识条理化、系统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挖掘新知识,补充新内容,使整个复习保持新鲜感和刺激.例如在巩固物态变化时,笔者这样编写了小故事来设计练习:寒冷的冬天的早上,小明睁开眼看到窗玻璃上有精美的窗花,室外有一层厚厚的雪,他取来一些雪,放到炉子上,看到雪慢慢地融化了,一会儿雪化成了水,随着不断的加热,一会儿烧开了,锅周围有很多的“白气”,一会儿“白气”消失了,小健来他家,一进门,小健的眼鏡片“模糊”了,但他还是能闻到固态空气清新剂的芳香,小健还告诉他,尽管很冷,他家冰冻的衣服也干了.……请分析文中有关的物理过程,指出其中的相应的物态变化的名称以及吸放热情况.这个“生活场景”把整章内容互相联系,将前后知识融会贯通,连为一体,这种“新颖”的富有乐趣的生活情景有利于调动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复习质量.
3.2变
“变”即题型的变化和解题方法的变化,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等.一题多解:它有利于培养学生辩证思维能力,加深对概念、规律的理解和应用,提高学生的应变能力,启迪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例如一个体积为0.5dm3 的铁球,其质量是0.8kg,问它是空心的还是实心的?(已知铁的密度为7.9×103 kg/m3 )这道题可以通过密度、体积、质量等三种方法比较辨别. 在学生熟悉的基本题型的基础上进行“一题多变”,把这道题拓展改变一下:如果空心,空心体积是多少?空心部分注入水,水的质量是多少?球的质量是多少?这样充分挖掘题目的潜在功能,把问题逐步发展或延伸.通过分析,使学生达到“弄懂一题,学会一片”的功效,这样做有利于拓展学生思维的深度和广度.在“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求异的发散思维能力.
总之,物理教学应具备魅力课堂之要素——学生快乐,教师智慧,课堂高效.教师只有发挥自身的智慧,在课前努力钻研,备好学生,备好教材,在课堂上才能成为一个指挥有方的导演,游刃有余地的驾驭课堂.精心创设的物理情境、设计的随堂小实验、及时跟进的小练习等等,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课堂中来,成为课堂的主人,让学生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感受快乐,收获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