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教学三部曲

来源 :中学物理·初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atural_jac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假期,朋友向笔者哭诉:孩子要升入初四,综合成绩为中游,但物理成绩更少的可怜,只有40多分.她感觉孩子很努力,为什么成绩不理想呢?其实,很多学生,特别是初三的女生,学习物理都会感觉很吃力.因为她们往往对物理概念模糊不清,容易出现一听就懂、一看就会、一做就错的尴尬局面,所以导致尽管很努力但成绩却极其不理想.结合自身的教学体会,笔者认为物理教师在教学中必须理清思路,改进教学方法,演奏好重视基础、指点方法、搞好复习这三部曲,使学生真正掌握好学习物理的金钥匙,陪同学生一起走进物理乐园.
  1夯实基础是学好物理的根本基石
  随着教学时间的推移,教师会越来越“眼高”,不自觉地以为怎么那么简单的知识学生却不会呢?其实,对于初学物理的学生来说,一切都是陌生的,而且物理学知识有些与已有的经验相冲突.譬如,进行初三第一章的速度教学时,“表示速度”,两个数字相除,最后结果1秒走几米、1分钟走几米或者1小时走几公里都可以;但学习物理时,每个物理量都有相应的符号,计算时必须要求有公式(或公式变形),运算的数字后面要写上正确的单位(单位还要用符号表示),并且单位必须是统一的,否则就是不正确的.
  这些对于初次接触物理的学生来说,的确都是难点.所以,教师在放慢教学节奏的同时更要重视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要求学生对课本中的物理概念、规律、公式和单位能够熟记、理解、掌握和应用.
  夯实基础是学好物理的先决条件,也是学好物理的最基本要求.在重视基础知识的同时教师也应注意基本技能、基本方法(双基训练)的指导,让学生尽快地进入“物理乐园”中.例如,在讲“运动的描述”时,只要老师指定一个参照物,判断另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大部分学生都能准确判断出来.但变了一个角度问,“如何描述这个物体的运动状态?”学生马上就“蒙”了,不知道怎么回答了.其实这不过就是把刚才的内容全部说出来就行了,这充分说明一个问题就是学生没听懂,学生刚刚接触到物理学,对大多数术语不了解,也没有形成物理的逻辑思维模式.当笔者把问题换成“这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的?”马上就有很多学生举手抢着发言,然后接着笔者解释什么是“运动状态”,这样学生以后就能够分析其他物体的运动状态了.所以,教师要注意提出问题的合理性和学生的接受程度,还要逐步介绍一些物理学专业术语,让学生明白问题,这样学生在答题时,就能够得心应手、游刃有余了.
  2重视实验和联系实际是学好物理的有效途径
  “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是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教师在教学中要从学生的日常生活和生产实际中寻找素材,通过创设一些较为简单的问题情境,贴近学生生活,让学生感觉到物理就在我们身边,从而消去对学习物理的恐惧感.例如,学习“惯性”知识,通过回顾体育课中一些情景,如投标枪、跳远、掷铅球时的助跑、百米冲刺等要留有较大的空间的事例,引导学生讨论,加深对“惯性的应用与防止”知识的理解.学习“摩擦”的概念时笔者提出问题,生活中自行车是我们熟悉的交通工具,从自行车的结构和使用来看,它涉及不少有关摩擦的知识,你能说说吗?学生们热情高涨,纷纷发言:轮胎上刻有花纹、车轮做成圆形、塑料套紧紧套在车把手上、在转动部分添加润滑油、脚踏板凹凸不平、刹车时用力捏闸、车轴处装有滚珠、车的把手上有凹槽……同时要学生说出哪些是增大摩擦,哪些是减小摩擦,它们又是如何增大、减小摩擦的.这种建立在学生已有知识基础上的学习,是最富有成效的,让学生感到物理既是有趣的,也是有用的.
  物理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利用新奇有趣的实验,能激发学生的动手探究欲望.例如,在学习“大气压”时,笔者设计了由比赛吸饮料的小游戏导入新课:男女两同学比赛吸饮料,密封的饮料瓶里的饮料男同学憋红了脸怎么也吸不上来,而女同学的饮料瓶没有密封,轻而易举地吸上来饮料.对于这一现象学生惊讶不已,怎么会是女同学赢了呢?抓住学生的好奇心理,笔者马上提出问题,“饮料是吸出来的吗?是谁在起作用?”这样由贴近生活的场景自然地引入课题,对学生有很大的亲和力,同时告诉学生,玩也是一种学问,如果学生在玩的过程中学到物理知识,就不会觉得学习物理枯燥乏味了.同时,新课程倡导用日常生活用品进行实验,鼓励师生用随手易得的生活用品为原料,经过加工改进,开展实验活动.例如长葱的妙用:利用长葱叶的长度不同和用嘴吹的力度不同演示音调和响度的区别.通过全体同学投入的动手实验,使用的是简单、熟悉的材料,消除学生对物理的神秘感,并且通过亲手制作,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3搞好复习是学好物理的有力保障
  俗话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学好物理除了平时打好基础,提高能力外,复习方法也很重要.物理复习要突出 “新” 和“变”.
  3.1新
  平时学生按课时学习的知识是分散的、零碎的,缺乏整体性与系统性,因此在复习过程中应从宏观上把握知识结构,抓住主线,理清线索,把知识条理化、系统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挖掘新知识,补充新内容,使整个复习保持新鲜感和刺激.例如在巩固物态变化时,笔者这样编写了小故事来设计练习:寒冷的冬天的早上,小明睁开眼看到窗玻璃上有精美的窗花,室外有一层厚厚的雪,他取来一些雪,放到炉子上,看到雪慢慢地融化了,一会儿雪化成了水,随着不断的加热,一会儿烧开了,锅周围有很多的“白气”,一会儿“白气”消失了,小健来他家,一进门,小健的眼鏡片“模糊”了,但他还是能闻到固态空气清新剂的芳香,小健还告诉他,尽管很冷,他家冰冻的衣服也干了.……请分析文中有关的物理过程,指出其中的相应的物态变化的名称以及吸放热情况.这个“生活场景”把整章内容互相联系,将前后知识融会贯通,连为一体,这种“新颖”的富有乐趣的生活情景有利于调动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复习质量.
  3.2变
  “变”即题型的变化和解题方法的变化,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等.一题多解:它有利于培养学生辩证思维能力,加深对概念、规律的理解和应用,提高学生的应变能力,启迪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例如一个体积为0.5dm3 的铁球,其质量是0.8kg,问它是空心的还是实心的?(已知铁的密度为7.9×103 kg/m3 )这道题可以通过密度、体积、质量等三种方法比较辨别. 在学生熟悉的基本题型的基础上进行“一题多变”,把这道题拓展改变一下:如果空心,空心体积是多少?空心部分注入水,水的质量是多少?球的质量是多少?这样充分挖掘题目的潜在功能,把问题逐步发展或延伸.通过分析,使学生达到“弄懂一题,学会一片”的功效,这样做有利于拓展学生思维的深度和广度.在“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求异的发散思维能力.
  总之,物理教学应具备魅力课堂之要素——学生快乐,教师智慧,课堂高效.教师只有发挥自身的智慧,在课前努力钻研,备好学生,备好教材,在课堂上才能成为一个指挥有方的导演,游刃有余地的驾驭课堂.精心创设的物理情境、设计的随堂小实验、及时跟进的小练习等等,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课堂中来,成为课堂的主人,让学生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感受快乐,收获成功.
其他文献
北师大版九年级物理第十四章《电磁现象》中第三节电流的磁场安排了安培定则(即右手螺旋定则),第六节磁场对电流的作用力中,又安排了“左手定则”,第八节电磁感应及发电机中安排了“右手定则”,学到这里很多同学就会对这三个定则开始混淆,此时就需要教师进行及时的梳理比较,才能让学生正确应用这三个定则.笔者依据教学实践认为,应该从以下六个方面来比较:  1要明确三个定则分别用的是哪只手  “左手定则”用的是左手
期刊
雨后长虹,如梦似幻. 彩虹是大自然中一个神奇而美丽的光学现象.在阳光的照耀下,我们经常可以在雷阵雨过后,瀑布或者人造喷泉旁边,见到迷人的彩虹.如果空气质量较好,我们还可能有幸欣赏到漂亮的双层彩虹,如图1所示.颜色鲜明的虹(第一阶彩虹)叫主虹.出现在主虹的外侧,颜色暗淡和模糊的虹(第二阶彩虹)叫副虹(又叫霓).主虹的颜色顺序是,红色在弧拱外侧,而副虹的色彩顺序与此相反.在两阶彩虹中间,有一个较为深色
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师生都迫切期望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的出现能打破传统课堂教学的单调、沉闷、低效的现象,形成一种高效课堂.南通市建立的“活动单导学”教学模式在实施课堂教学的范畴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活动单导学”教学模式以“活动单”为主线,以学生自学、问学、小组讨论为主,教师的引导、答疑、总结点评为辅,在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和学生学习状态的改变方面有了明顯的改观.但是高考还是看重考试分数,如何能将“活动单
期刊
著名科学家爱因期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提问是教师促进学生思维、评价教学效果以及推动学生实现预期目标的基本控制手段.目前学校研究、探索、总结、推出的“问题式教学模式”已经初见成效.在课堂教学中,提问是教师必备的内容形式,如何有效地提出问题值得大家探讨,我认为最好是导出问题,我把它叫做导问.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产生问.”通过引导学生思考,导出问题,解决问题,是
面点实训是面点学科的重要内容,是面点教学的核心,是培养学生面点技能的重要手段.传统媒体单调的说教极易给学生带来疲劳,教师示范时学生观看的视野范围小,难以展示技巧制作
要让小学作文教学的书面评语收获更好的教学成效,首先需要教师丰富作文评价方式,教师要善于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面,借助不一样的评价标准来更为全面客观的评价学生的习作内容
著名物理学家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物理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是改变过去过分强调知识传承的倾向,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让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向主动获取知识转化,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敢于创新的探索精神.科学探究的过程被分为六个要素,其中“提出问题”是第一要素.问题是学习的出发点,学习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知识的获取、能力的培养和素质的提高,都是在解决
期刊
还记得上大学时,中学物理教材教法课上,老师介绍苏州师范学院朱正元老先生倡导“坛坛罐罐当仪器,拼拼凑凑做实验”的主张,那时,只是一种肤浅的认识.三十余年的教学活动,这一主张在我心里的分量越显越重,时不时在课堂上信手拈来一个“实验”.一张纸片,一支粉笔头,一组学生……,便开始演示,不在必要时不用“高大上”仪器,收效异常的好,常常带来一些小高潮,学生情绪激动,甚至报以掌声.我反思原因有如下几点.  1真
物理是一门抽象的科学,由于其对学生的理性思维要求相对较高,导致很多学生对物理这一门学科产生畏惧心理,而物理实验是物理学科内容的一部分.物理实验是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重要途径,是初中物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但能够加深学生对科学知识的理解能力,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探究能力以及动手实践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感.为探索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提高学生探究能力的方法,并整理得出新的教学思路.本
期刊
随着新课改的全面推开,一线教师们积极加强了科学探究问题的设计,学生探究实践的达成,确实提升了师生的实践能力.但笔者在听课、交流、外出学习中,发现不少年轻教师对高中物理书本理论知识的认识有所偏差,故而有必要谈一谈《加强理论修养,提升教学能力》的问题,使青年教师成为外修实践,内修理论,实践与理论双丰收的一代新人.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认为学生可以原谅教师严厉、刻板甚至吹毛求疵,但不能原谅他们不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