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郫都区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市委关于社区发展治理的部署,坚持党建引领、多元参与、共治共享,大力实施党建铸魂、主体培育、多元参建等九大工程,城乡社区发展治理能力和水平不断提升,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坚实支撑。尤其是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发挥了基层社区的前沿阵地作用,经受住了抗疫考验。
郫都区始终坚持将疫情防控重点放在全区200个城乡社区,工作重心下移、资源力量下沉,统筹运用城乡社区发展治理成果,充分发动组织群众、有效整合社会资源,外防输入、内防扩散,群防群治、联防联控,为成功抗击疫情提供了强大助力。
前线指挥部
近年来,郫都区坚持党建引领城乡社区发展治理,实行“社区大党委”模式,将驻社区单位、企业、“两新”组织、商务楼宇全部纳入社区党委管理范围,构建起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基层组织体系。
创新建立区领导和部门、街道干部联系村(社区)、服务群众的人员、时间、地点“三个固化”,以及宣讲政策、督导工作、解决问题、办好实事“四个包干”常态长效机制,不断深化党建横向联系、纵向联动,通过区级部门与村(社区)结对帮扶,切实帮助基层办实事、解难题,有效提升社区组织力。
在疫情防控阻击战中,社区成为疫情联防联控、群防群控的第一道防线。社区各级党组织迅速成为前线指揮部,统筹落实社区居民全面摸排、政策宣传解读、隔离人员生活服务、主要路口车辆人员健康监测等具体工作,任务繁重,事关全局,形势严峻。
区委迅速部署,组织32位区级领导、168名局级干部、1399名机关党员干部“混编”入全区200个村(社区)防控工作组,靠前指挥、补充力量、参与战斗。
两万余名社区工作者、网格员、志愿者、民兵、普通群众在社区党支部领导下,落实疫情防控排查“分片包院”制度,聚焦疫区旅居者、与湖北返乡人员密切接触者、与确诊病例密切接触者3类重点群体,仅用3天就完成首轮50余万户居民身份信息和健康状况排查,先后开展3轮排查13万余辆车辆、2000余家酒店民宿,入户走访率达100%。
3万名党员干部带头冲锋,自动组建党员突击队和党员服务队382支;设置党员先锋岗1205个,深入参与入户摸排走访、道路卡点值守、防疫知识宣传、问题协调解决、社区群众服务等工作;涌现出一大批优秀党员,带动群众自觉配合社区防疫工作,毫无怨言居家隔离、足不出户,自愿配合接受入户登记、体温检测,主动开展不串门、不聚会、不聚集等“六个不”活动,形成群防群治、联防联控良好局面。
经过全区党员干部的共同努力,全区疫情防控形势得到有效控制,累计确诊7例,无聚集性暴发,无病亡病例,从2月14日起连续26天无新增病例。
3月4日,郫都区最后一名新冠肺炎患者治愈出院,实现确诊病例清零。
健康保护伞
社区作为社会治理的基层面,是党和政府了解社情民意的最前沿,是体现群众利益最直接、联系群众最密切、反映群众呼声最集中的工作领域,“一核三治”成为社区治理的最有效方式。
郫都区将以此次疫情防控作为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新起点,持续深化城乡社区发展治理工作,着力构建党建引领、自主管理、多元服务、持续发展、自我教育、法治保障、同向发力的现代治理体系。
郫都区近年来梯度培育社区专职工作者1225名、社区专职网格员598名,引进、培育枢纽型专业社工机构40余个,建起了一支职业化、专业化的社区工作者队伍;依法引导群众在社区党组织的领导下,成立了129个业委会、803个院委会,构建起既独立运转、各司其职,又相互支撑、协同配合的业委会、议事会、监委会自治体系;创新实践“社区合伙人”计划,以项目化公益创投、市场化公益合作等方式,聚集培育公益类、商企类、社群类“社区合伙人”2000余个,实现社区闲散空置资源、社区优秀个体资源、高校群团组织资源有效集成、高效利用,创造了“打平伙”“九大碗”等共建共治共享模式,有效增强了社区发展治理后劲。
在此次战“疫”中,社区专职工作者、社工机构等向指挥部主动请战,把群众心理抚慰、知识科普、生活保障等最迫切、最紧急需求转化为最大工作要求,开展联合作战、立体作战,组成“守护者联盟”,让社区成为守护群众身心健康的坚实盾牌。
96名具有国家心理咨询师资质的专职社工组建“社区防护支持团队”,开通36条社区防护支持热线,为群众提供情绪疏导、陪伴支持服务4500余人次,未出现一例心理疾病患者。
业委会、院委会及时行动,组织物业公司、社区社会组织、居民积极分子共同参与疫情防控,民主协商议定小区疫情期间临时管理规约,引导群众不聚集、不扎堆,15.6万名新冠肺炎高危重点人员主动如实申报;楼栋长、院落长组织居民组建宣传小分队,采取院落楼栋单元各层级微信群发、张贴告示栏、流动喇叭等形式,无死角巡回宣传疫情防控知识;成立院落护院志愿队,创新制作“五色”出入凭证,严格实施公共区域环境定期消杀等,规范小区封闭式管理。
“社区合伙人”互助协同,640个社会组织、25个社区社会企业等各类“社区合伙人”募集防疫物资,累计捐赠消毒酒精2700公斤、医用口罩20000个、牛奶和方便食品等3000箱。商超类“社区合伙人”储备各类生活物资商品两周以上,保供稳价,并义务为周边邻里提供快件无接触收发服务;公益类“社区合伙人”积极为抗疫一线的社区工作人员免费提供爱心餐,为疫情防控提供了强大助力。
温情连心桥
小区封闭式管理,是阻断疫情传播最有效的方式。为最大限度减少对群众生产生活的影响,郫都区创新运用微信、微博、抖音、快闪等发布疫情防护知识,推送《坚守》等科普视频50余个,研发上线疫情信息采集APP平台,精准排查高危人员行动轨迹,让群众安心暖心。全面推广“天府水源地网上菜市”“社区直达”等零接触采买配送方式,既保证了居民日常生活,又解决了农产品滞销问题。聚焦“政务服务不停摆”,依托天府市民云等新媒体矩阵,搭建24小时在线便民服务大厅,拓宽掌上社区“微服务”,网上办理儿保预约、居住证、养老保险年审等民生事项2800余件。
针对由于事务繁多、力量不足而可能导致出现的服务盲点和空白,郫都坚持把志愿服务作为社区发展治理的有益补充和重要组成部分,依托志愿服务协会,对116支志愿服务团队、23100余名志愿者(含30余名国际志愿者)进行统一管理、集中调配,有效填补日常服务的薄弱环节。启动“阳光驿站”“便民十八匠”等个性化志愿服务平台,发布社区志愿服务需求清单,為辖区居民提供嵌入式服务。
同时,运用人工智能识别、大数据、物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将一个个封闭式管理小区、一户户居家隔离群众串联起来,让志愿服务精准对接、精准服务,确保居民各项需求及时满足、社区关爱及时入户到家。17支青年党员志愿服务队,专门为居家隔离观察人员提供生活物资采购、生活垃圾收转等帮助。
在疫情防控中涌现出一批优秀志愿者和志愿服务团队,犀牛社区志愿者李宇宾带上在读高三的儿子李炎钊主动报名协助入户走访排查;来自巴基斯坦的西南交大在读博士Sumair主动加入犀和社区志愿服务队伍,帮助解决社区工作人员与辖区外籍人士的语言沟通障碍并参与每日巡查。
企业贴心人
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郫都区统筹做好企业复工复产、稳产满产工作,分类做好农业、工业、服务业企业和建筑工地复工等疫情防控专项方案,制定工作流程图,做好先期准备。主管部门联合社区干部,主动服务,当好企业贴心人,为有复工复产需求的企业主动讲解宣传政策、帮助掌握申报流程、加强“不见面”审批,帮到点子上、帮到关键处。
以社区为单位延伸服务,对辖区内各类企业、个体工商户进行实地走访,主动送文件、政策上门,传达企业复工复产要求及所需资料,拉网式摸排企业开工计划,掌握了解企业复工信息,对符合要求的企业主动“要求”复工复产,助推企业应开尽开。
建立重点企业“一对一”服务专员制度和中小企业行业联络专班制度,一个企业一个专班,一个规上企业一个联络员,集中对492家重点企业开展帮促复工复产解难纾困活动,针对各企业情况进行动态汇总和梳理归类,帮助企业解决问题诉求268个。成立20个服务工作组,每日深入园区企业,对申请复工企业上门服务,现场“一站式联审”服务和网上审批服务。
推动和落实全省健康监测互认机制,建立企业和驻地街道、员工所在社区日常沟通机制,对员工健康状况实行每日一测、一测放行,确保企业员工正常上下班。截至3月9日,全区42家农业企业、1910家工业企业复工率达100%,服务业企业复工率达61%,民生工程项目、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全部复工,6个项目集中开工,226亿元星光文旅项目通过“云签约”落户郫都,全区经济社会秩序有序恢复。
通过此次抗疫,郫都区进一步发现了社区发展治理中存在的短板,将以此次疫情防控作为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新起点,持续深化城乡社区发展治理工作,着力构建党建引领、自主管理、多元服务、持续发展、自我教育、法治保障、同向发力的现代治理体系,为深化城乡社区发展治理、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贡献更大郫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