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传统的作业教学,过多地重视了习题的量的训练,追求所谓的“熟能生巧”。面对新的课程标准,如何让学生的作业练习活动变成一个生动活泼、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使作业充满[冑趣呢?随着新课程标准的深入实施,大多数教师都比较重视课堂教学的革新,然而以新课程标准为依据,设计新型的数学作业,利用数学作业来促进学生的发展却关注的并不多。长期以来,由于认识的褊狭及应试教育的导向,使得作业陷入了机械重复、单调封闭的误区,不仅抑制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而且限制了学生学习活动的空间。评价作业的方法一律是打“√”、“×”,过分强调特别功能,缺乏人文性的激励,学生被动应付,主动性得不到发挥。这些直接影响着学生作业的质量和效果,阻碍学生能力的提高与思维的发展。
新理念下,数学作业的设计既要注重基础知识的巩固,又要重视学生思维和能力的发展;既要注重创新,又要保证其科学有效,使学生在做作业的过程中体验快乐,形成能力,学会合作。
一、设计情感作业,让学生从枯燥走向有趣——体验快乐
1 绘画式作业。
泰戈尔说过:“不能把河水限制在一些规定好的河道里。”结合数学内容的特点,我设计了一些绘画式作业,用绘画的方式帮助学生巩固、应用所学的知识。如在学习“圆的认识”、“轴对称图形”后,布置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设计一些相关的图案,让学生巩固知识,发挥创意,体验数学的趣味。
2 情境式作业。
学生对内容枯燥、形式单调的作业感到乏味,因此我们可以给一些枯燥的作业创设一定的情境,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游戏式作业。
游戏是学生感兴趣的活动之一,将所学的知识寓含于游戏之中,可以提高学生作业的积极陸。如教学乘法口诀后,可以设计“绕口令”的游戏,也可以编排口诀操,让学生在玩中学习,从而体验到知识的魅力和成功的喜悦。
二、设计实践性作业,让学生从课堂走向实践——形成能力
1 课题式作业。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別强烈。”针对学生的这种心理,可以“小课题”的形式,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再通过自己的实践,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或途径,然后指导学生把自己的探索过程记录下來。这样的作业不但能解决实际问题,而且能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 调查式作业。
所谓调查式作业,主要指通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用数学的眼光来分析调查所得的结果,从而进一步认识周围的世界,提出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建议性的方案性作业。教师应从现实生活中挖掘能引发学生去调查、实践的素材,并营造自由宽松的氛围,引導学生提出新思路、新方法、新方案,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调查式的实践作业使学生求真、求实,回归生活的“大课堂”。同时,学生经过自己的调查研究、计算比较、分析概括,既学到了知识,又锻炼了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实践性作业。
小学生的思维往往处于具体运算阶段,还不具备完全依靠推理等纯抽象的方法获取知识的能力。因此,对于学习一些抽象的规律性的数学知识,教师应借助必要的操作活动让学生领悟。如教学“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后,让学生动手量一量红领巾的长和高,然后算出它的面积。
三、让学生命题,从个体走向互动——学会合作
1 家长合作型作业。
一些学生不能独立完成的作业,可以让家长参与到作业中來。这样,学生既可以学到知识,又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得作业具有浓浓的“亲情味”。如学习“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后,让学生算一算自己家的面积。由于学生年龄较小,独立操作起来比较困难,可以让家长参与进来一起完成。在这种具有亲情的环境中,学生学会了交流与合作,知识、技能等方面都得到了发展。
2 学生互动型作业。
社会调查、办数学手抄报之类的作业都离不开学生间的合作,甚至有的需要一段很长的合作时间才能完成。为了完成这一类作业,学生既有分工又有合作,大家出谋划策,互相帮助,在互动中交流,在交流中学会了合作。
清代教育家颜元说过:“讲之功有限,习之功无已。”作业的教育价值不可低估,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数学作业的布置,不仅服务于基础知识的巩固,更旨在发展学生的能力。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我们不仅要重视课堂上知识的传授,更要重视作业的设计,使学生的知识在作业中得以升华、技能在作业中得以掌握、能力在作业中得以形成、思维在作业中得以发展、个性在作业中得以张扬。
新理念下,数学作业的设计既要注重基础知识的巩固,又要重视学生思维和能力的发展;既要注重创新,又要保证其科学有效,使学生在做作业的过程中体验快乐,形成能力,学会合作。
一、设计情感作业,让学生从枯燥走向有趣——体验快乐
1 绘画式作业。
泰戈尔说过:“不能把河水限制在一些规定好的河道里。”结合数学内容的特点,我设计了一些绘画式作业,用绘画的方式帮助学生巩固、应用所学的知识。如在学习“圆的认识”、“轴对称图形”后,布置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设计一些相关的图案,让学生巩固知识,发挥创意,体验数学的趣味。
2 情境式作业。
学生对内容枯燥、形式单调的作业感到乏味,因此我们可以给一些枯燥的作业创设一定的情境,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游戏式作业。
游戏是学生感兴趣的活动之一,将所学的知识寓含于游戏之中,可以提高学生作业的积极陸。如教学乘法口诀后,可以设计“绕口令”的游戏,也可以编排口诀操,让学生在玩中学习,从而体验到知识的魅力和成功的喜悦。
二、设计实践性作业,让学生从课堂走向实践——形成能力
1 课题式作业。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別强烈。”针对学生的这种心理,可以“小课题”的形式,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再通过自己的实践,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或途径,然后指导学生把自己的探索过程记录下來。这样的作业不但能解决实际问题,而且能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 调查式作业。
所谓调查式作业,主要指通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用数学的眼光来分析调查所得的结果,从而进一步认识周围的世界,提出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建议性的方案性作业。教师应从现实生活中挖掘能引发学生去调查、实践的素材,并营造自由宽松的氛围,引導学生提出新思路、新方法、新方案,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调查式的实践作业使学生求真、求实,回归生活的“大课堂”。同时,学生经过自己的调查研究、计算比较、分析概括,既学到了知识,又锻炼了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实践性作业。
小学生的思维往往处于具体运算阶段,还不具备完全依靠推理等纯抽象的方法获取知识的能力。因此,对于学习一些抽象的规律性的数学知识,教师应借助必要的操作活动让学生领悟。如教学“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后,让学生动手量一量红领巾的长和高,然后算出它的面积。
三、让学生命题,从个体走向互动——学会合作
1 家长合作型作业。
一些学生不能独立完成的作业,可以让家长参与到作业中來。这样,学生既可以学到知识,又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得作业具有浓浓的“亲情味”。如学习“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后,让学生算一算自己家的面积。由于学生年龄较小,独立操作起来比较困难,可以让家长参与进来一起完成。在这种具有亲情的环境中,学生学会了交流与合作,知识、技能等方面都得到了发展。
2 学生互动型作业。
社会调查、办数学手抄报之类的作业都离不开学生间的合作,甚至有的需要一段很长的合作时间才能完成。为了完成这一类作业,学生既有分工又有合作,大家出谋划策,互相帮助,在互动中交流,在交流中学会了合作。
清代教育家颜元说过:“讲之功有限,习之功无已。”作业的教育价值不可低估,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数学作业的布置,不仅服务于基础知识的巩固,更旨在发展学生的能力。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我们不仅要重视课堂上知识的传授,更要重视作业的设计,使学生的知识在作业中得以升华、技能在作业中得以掌握、能力在作业中得以形成、思维在作业中得以发展、个性在作业中得以张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