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小组合作学习渐渐成为我国教学理论和实践领域所研究的对象。为提高小学英语课堂学习效率,小组合作学习是课程改革倡导的有效学习方式之一。合作学习强调由学生自己来构筑知识、发现知识、转变知识和扩展知识。
【关键词】合作意识;合理评价;合作能力;提高效率
如今的学校教育、学科教学不应再是单纯的独立个体学习,面对着眼前四、五十人一个班的学生,真正做到让每一个学生享受课堂带来的知识,感受课堂中游戏的快乐体验和课堂给他们带来的成就感是很困难的。
新的英语教学理念强调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只有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才能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小组合作学习”通过分组活动使大班变成了“小班”,又通过小组内的合作使更多的学生直接参与活动,这不仅提高了教学效率,也促进了学生间良好的人际合作关系。小组合作学习使教学过程真正建立在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索的基础上,通过学生全面多样的主体实践活动,促进他们主体精神、实践能力和多方面素质的发展。
小组合作学习更能促进学生形成积极的学习动机、学习态度和良好的语言学习习惯及交际策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虽然这已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但却是一个有效的方法。仍值得教师们不断去探索,不断去研究。
一、合理组合小组成员
学生的学习能力、个性等方面差异很大,教师必须安排好内向或成绩差的学生,否则他们将游离活动之外,无法进行自主合作,最终降低任务活动的效果。小组的组成因任务不同而不同,但都要注重异质性,从而实现可合作性。所谓异质性就是让成绩、个性、能力、文化背景都有差异的学生在小组内合理搭配,每个学生在小组内部能找到自己最佳的角色位置。可合作性就是在异质分组的基础上进一步考虑到合作的可能性。教师要充分了解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性格、智力水平等因素,然后以学生自愿,成员素质互补,增强合作精神,提高交流能力为原则,对全班同学进行适当的分组。例如:一个性格孤僻的学生可以与一个热情开朗的学生在同一小组,这样的搭配可以使学生相互影响,使性格内向的学生也能参与合作。同时,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选出善于协调并有责任心的组长,使整个小组成员具有凝聚性、合作性。某班有一男同学叫小源,他总不合群,性格孤僻,容易发脾气,班里的同学都怕与他交往。最初,他自己随意加入了一个小组,但每次的小组合作学习里他从不发言,只是自己顾自己,别说与同学一起探讨了,有不懂的地方还总是倔强的不肯问其他同学。他就是这样孤立自己。看到这样,老师了解情况后进行分析,最后给他调了组。小倩是个乖巧又聪明的小女孩,她善于与人沟通,有耐心也很乐于助人。小倩是其中一个小组的小组长,老师跟小倩沟通过后就将小源交给了她的组,让活泼开朗的小倩用她的热情去带动小源,同时也带动全组成员去帮助小源。有了小倩的和组内成员的帮助,情感上的感染,小源脸上也慢慢地有了笑容,开始在小组上发言了。组内成员都觉得很高兴,小源终于感受到自己存在的价值,老师也及时表扬了他和那个小组。根据不同的情况,不同的内容或者不同的阶段采取不同的分组类型,小组成员也要不断调整。
二、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技能
马克思指出:“一个人的发展取决于他直接或间接进行交往的其他一切人的发展。”而现在的小学生独生子女越来越多,最多也只有一个兄弟姐妹,他们都是父母的掌上明珠,家中的小皇帝,比较缺乏合作意识,教师要善于通过各种激励性评价手段来鼓励学生主动参与,让学生体验到合作成功的喜悦;教育学生要意识到英语学习不是孤军奋战就可以成功的,语言的实际运用能力有赖于与他人的不断交际;引导学生发现合作的必要性,从而增强合作意识,使学生能主动在小组合作活动中尽力发挥自身的才干。
教育学生学会尊重合作伙伴就是尊重自己。每个学生因各自的家庭生活、学习经历的不同,在某一方面具有特长。团结伙伴学会尊重对方,善于倾听同伴的表述,善于学习同伴的长处,同时有礼貌地提醒对方语言上的错误,并作出相应的回应,而不是在小组中争着表达,忽略他人的存在,影响整个任务的进程。只有学会了尊重他人,才会受到别人的尊重,合作伙伴之间才会相互融洽、共同发展。
合作小组的建立是学生英语能力资源的一种整合,合作小组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安全的学习环境,教育学生要根据自身的条件挑选适合自己的角色。只有这样,学生在小组合作中才会倍感轻松、自信,他们不会因为害怕出错受到同学的嘲笑而不敢参与或产生自卑抵触的情绪。相反,每个人在动机的驱动下,主动挖掘与发展内在的语言潜力,为群体目标的实现贡献自己的力量。在小组中,每个人都有大量的机会发表自己的观念,同时倾听他人的意见,这就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交际技能。当学生们在一起融洽合作时,他们学到的就更多,学得也更愉快。
三、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
合作学习模式强调由学生自己来构建自己、发现自己、转化知识和扩展知识。因此,在学生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要发挥引导作用,为学生创造合作学习的环境。教师选择难易程度适合学生合作学习的主题,使学生的学习具有一定的兴趣;根据学习的主题给学生提供一些相关的知识资料,使学生的语言输出具有一定的基础。教师还要控制好合作学习的方向和进程,适时地进行点拨和引导,并解决学生所遇到的困难,尤其要关注那些“沉默”的学生和冷场的小组,给他们以鼓励和指导,使他们融入到小组活动中去,使小组“活跃”起来。另外,教师还要注意学生语言的正确性、流利性、合作时间控制等方面。
在开展合作学习过程中,随时都会有意外发生,如果这些问题得不到及时有效的解决,往往会阻碍合作学习的顺利开展。因此,教师除了要制定合作学习的合作规律外,还要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和自由的课堂气氛。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会促使师生成为学习、探究、发展的伙伴,多给学生一些思考讨论的时间、实践活动的空间,才能培养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合作意识。在知识信息来源多元化的今天,教师应善于学习、丰富自己,面对学生提出的千奇百怪的问题,要善于采取不同建议和意见,与学生一起合作学习讨论。只有这样,学生才会有归属感,才会消除种种心理顾虑,才能敢于与同伴合作学习。
四、注重对合作学习进行合理的评价
“评价是一盏灯,能点亮学生学习前进的方向。”德国教育家斯多惠说过:“教育的艺术不在于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与鼓励。”教师在合作学习中注重多角度地对学生进行评价,如学生自评;小组成员之间的互评;教师对小组的评价等。对有进步或表现突出的同学予以表扬,不是一味地强调谁做得最好,而是着重强调合作学习活动本身的意义和价值。只有这样的评价才会有助于以后继续开展小组活动,让学生获得成就感和树立自信心,还可以弥补教学中只注重书面考试形式及结果的终结性而忽视学习过程中的形成性评价的不足,使学生的态度、独立性、合作精神、创新意识等情感因素和学习策略、途径、方法等认知能力都得到评价。教师一定要明白评价对于学生是多么的重要,小组合作学习的评价应该服从以群体评价为主,以个人评价为辅为原则。合作学习评价观的实施给现代教育带来了崭新的理念,这种“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的教学评价也是新课程所追求的一种境界。
要让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得以成功开展,这跟教师的引导与参与是分不开的。在学生合作过程中,教师不是更清闲了,而是担负起了更大的管理和调控职责。在教学管理上就必须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作为教师要信任学生,尊重学生,大胆放手让各小组展开合作学习,并适时做出评价与奖励。通过各种管理手段,激发同学们的合作精神,增强同学们的合作意识,让他们的整体的合作能力提高,从而促进课堂学习效率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李建平.中国教育寻变[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5.
[2]王松美.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对比研究[R].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3]吴效锋.教学艺术与实践[M].沈阳:沈阳出版社,2003.
【关键词】合作意识;合理评价;合作能力;提高效率
如今的学校教育、学科教学不应再是单纯的独立个体学习,面对着眼前四、五十人一个班的学生,真正做到让每一个学生享受课堂带来的知识,感受课堂中游戏的快乐体验和课堂给他们带来的成就感是很困难的。
新的英语教学理念强调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只有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才能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小组合作学习”通过分组活动使大班变成了“小班”,又通过小组内的合作使更多的学生直接参与活动,这不仅提高了教学效率,也促进了学生间良好的人际合作关系。小组合作学习使教学过程真正建立在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索的基础上,通过学生全面多样的主体实践活动,促进他们主体精神、实践能力和多方面素质的发展。
小组合作学习更能促进学生形成积极的学习动机、学习态度和良好的语言学习习惯及交际策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虽然这已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但却是一个有效的方法。仍值得教师们不断去探索,不断去研究。
一、合理组合小组成员
学生的学习能力、个性等方面差异很大,教师必须安排好内向或成绩差的学生,否则他们将游离活动之外,无法进行自主合作,最终降低任务活动的效果。小组的组成因任务不同而不同,但都要注重异质性,从而实现可合作性。所谓异质性就是让成绩、个性、能力、文化背景都有差异的学生在小组内合理搭配,每个学生在小组内部能找到自己最佳的角色位置。可合作性就是在异质分组的基础上进一步考虑到合作的可能性。教师要充分了解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性格、智力水平等因素,然后以学生自愿,成员素质互补,增强合作精神,提高交流能力为原则,对全班同学进行适当的分组。例如:一个性格孤僻的学生可以与一个热情开朗的学生在同一小组,这样的搭配可以使学生相互影响,使性格内向的学生也能参与合作。同时,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选出善于协调并有责任心的组长,使整个小组成员具有凝聚性、合作性。某班有一男同学叫小源,他总不合群,性格孤僻,容易发脾气,班里的同学都怕与他交往。最初,他自己随意加入了一个小组,但每次的小组合作学习里他从不发言,只是自己顾自己,别说与同学一起探讨了,有不懂的地方还总是倔强的不肯问其他同学。他就是这样孤立自己。看到这样,老师了解情况后进行分析,最后给他调了组。小倩是个乖巧又聪明的小女孩,她善于与人沟通,有耐心也很乐于助人。小倩是其中一个小组的小组长,老师跟小倩沟通过后就将小源交给了她的组,让活泼开朗的小倩用她的热情去带动小源,同时也带动全组成员去帮助小源。有了小倩的和组内成员的帮助,情感上的感染,小源脸上也慢慢地有了笑容,开始在小组上发言了。组内成员都觉得很高兴,小源终于感受到自己存在的价值,老师也及时表扬了他和那个小组。根据不同的情况,不同的内容或者不同的阶段采取不同的分组类型,小组成员也要不断调整。
二、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技能
马克思指出:“一个人的发展取决于他直接或间接进行交往的其他一切人的发展。”而现在的小学生独生子女越来越多,最多也只有一个兄弟姐妹,他们都是父母的掌上明珠,家中的小皇帝,比较缺乏合作意识,教师要善于通过各种激励性评价手段来鼓励学生主动参与,让学生体验到合作成功的喜悦;教育学生要意识到英语学习不是孤军奋战就可以成功的,语言的实际运用能力有赖于与他人的不断交际;引导学生发现合作的必要性,从而增强合作意识,使学生能主动在小组合作活动中尽力发挥自身的才干。
教育学生学会尊重合作伙伴就是尊重自己。每个学生因各自的家庭生活、学习经历的不同,在某一方面具有特长。团结伙伴学会尊重对方,善于倾听同伴的表述,善于学习同伴的长处,同时有礼貌地提醒对方语言上的错误,并作出相应的回应,而不是在小组中争着表达,忽略他人的存在,影响整个任务的进程。只有学会了尊重他人,才会受到别人的尊重,合作伙伴之间才会相互融洽、共同发展。
合作小组的建立是学生英语能力资源的一种整合,合作小组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安全的学习环境,教育学生要根据自身的条件挑选适合自己的角色。只有这样,学生在小组合作中才会倍感轻松、自信,他们不会因为害怕出错受到同学的嘲笑而不敢参与或产生自卑抵触的情绪。相反,每个人在动机的驱动下,主动挖掘与发展内在的语言潜力,为群体目标的实现贡献自己的力量。在小组中,每个人都有大量的机会发表自己的观念,同时倾听他人的意见,这就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交际技能。当学生们在一起融洽合作时,他们学到的就更多,学得也更愉快。
三、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
合作学习模式强调由学生自己来构建自己、发现自己、转化知识和扩展知识。因此,在学生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要发挥引导作用,为学生创造合作学习的环境。教师选择难易程度适合学生合作学习的主题,使学生的学习具有一定的兴趣;根据学习的主题给学生提供一些相关的知识资料,使学生的语言输出具有一定的基础。教师还要控制好合作学习的方向和进程,适时地进行点拨和引导,并解决学生所遇到的困难,尤其要关注那些“沉默”的学生和冷场的小组,给他们以鼓励和指导,使他们融入到小组活动中去,使小组“活跃”起来。另外,教师还要注意学生语言的正确性、流利性、合作时间控制等方面。
在开展合作学习过程中,随时都会有意外发生,如果这些问题得不到及时有效的解决,往往会阻碍合作学习的顺利开展。因此,教师除了要制定合作学习的合作规律外,还要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和自由的课堂气氛。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会促使师生成为学习、探究、发展的伙伴,多给学生一些思考讨论的时间、实践活动的空间,才能培养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合作意识。在知识信息来源多元化的今天,教师应善于学习、丰富自己,面对学生提出的千奇百怪的问题,要善于采取不同建议和意见,与学生一起合作学习讨论。只有这样,学生才会有归属感,才会消除种种心理顾虑,才能敢于与同伴合作学习。
四、注重对合作学习进行合理的评价
“评价是一盏灯,能点亮学生学习前进的方向。”德国教育家斯多惠说过:“教育的艺术不在于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与鼓励。”教师在合作学习中注重多角度地对学生进行评价,如学生自评;小组成员之间的互评;教师对小组的评价等。对有进步或表现突出的同学予以表扬,不是一味地强调谁做得最好,而是着重强调合作学习活动本身的意义和价值。只有这样的评价才会有助于以后继续开展小组活动,让学生获得成就感和树立自信心,还可以弥补教学中只注重书面考试形式及结果的终结性而忽视学习过程中的形成性评价的不足,使学生的态度、独立性、合作精神、创新意识等情感因素和学习策略、途径、方法等认知能力都得到评价。教师一定要明白评价对于学生是多么的重要,小组合作学习的评价应该服从以群体评价为主,以个人评价为辅为原则。合作学习评价观的实施给现代教育带来了崭新的理念,这种“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的教学评价也是新课程所追求的一种境界。
要让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得以成功开展,这跟教师的引导与参与是分不开的。在学生合作过程中,教师不是更清闲了,而是担负起了更大的管理和调控职责。在教学管理上就必须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作为教师要信任学生,尊重学生,大胆放手让各小组展开合作学习,并适时做出评价与奖励。通过各种管理手段,激发同学们的合作精神,增强同学们的合作意识,让他们的整体的合作能力提高,从而促进课堂学习效率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李建平.中国教育寻变[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5.
[2]王松美.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对比研究[R].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3]吴效锋.教学艺术与实践[M].沈阳:沈阳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