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生创新教育方法探讨研究

来源 :中国电力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ohnStor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是国家、社会、教育的首要任务和重点问题。文章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对在校大学生(大一到大四)进行调查,通过对调查问卷的结果进行分析,发现当今大学生严重缺乏创新精神。同时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方案和思路,为我国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生素质教育政策制定、课程规划改革和规划人才培养方案服务。
  关键词:大学生;创新;调查问卷
  作者简介:曹文平(1979-),男,江西九江人,徐州工程学院环境工程学院,讲师。(江苏 徐州 221000)李济源(1986-),男,河南新乡人,北京工业大学建筑工程学院硕士研究生。(北京 100022)
  基金项目:本文系徐州工程学院2010年度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课题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1)28-0009-02
  
  众所周知,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1]而大学生作为祖国的栋梁和未来,承担着重大的责任。因此作为一名当代大学生除了具备良好的专业知识,还要有很强的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这样才能为社会和国家作出更大的贡献。国家主席胡锦涛于2006年1月9日在全国科技大会上宣布中国未来15年科技发展的目标:2020年建成创新型国家,使科技发展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有力支撑。中国科技创新的基本指标是,到2020年,经济增长的科技进步贡献率要从39%提高到60%以上,全社会的研发投入占GDP比重要从1.35%提高到2.5%。
  但是诺贝尔获得者杨振宁先生曾经说过:“中国留学生学习成绩往往比一起学习的美国学生好得多,然而十年以后,科研成果却比人家少得多,原因就在于美国学生思维活跃,动手能力和创造精神强。”[2]
  我国的本科教育高校划分为研究型本科高校和应用型本科高校两种,80%以上的本科院校都是属于应用型本科院校,经过我国政策引导和资金投入,研究型本科高校的学生所具备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得到很好的发展和提高,而应用型本科院校因扩招、地区发展不平衡、师资等诸多因素使大多数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学生缺乏创新意识,从而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不强。
  一、应用型本科院校创新教育的现状
  通过对徐州工程学院在校大学生(大一到大四)进行问卷调查,所涉及专业包括给水排水工程、环境工程、园林工程等专业,采用提出问题的形式对在校1000名男女生(1∶1比例)进行调查。总结调查结果,发现在校大学生平时不愿意尝试做一些创新性的活动,80%的人不愿、10%的人很少去怀疑一些权威的观点。他们的思维已经形成定势,不愿意去尝试一些创新的行为。但是他们却很关心学校社会对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培养和锻炼,可见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是一个急需解决的大问题。
  通过调查问卷的结果我们发现,多数学生认为制约当今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最大制约因素是教育体制,同时90%的学生都认为大学目前的教育模式过于死板,不利于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能力,而且大学也没有或者只是偶尔去有意识地培养和锻炼学生创新精神和能力。所以大学要培养学生的创新,就必须要改革以往的教育体制。
  二、对应用型本科院校创新教育的几点看法
  针对调查问卷反映出来的问题和我国大学生教育的实际提出以下几点建议和看法。
  1.改革教学模式,建立导学关系
  调查问卷的结果显示:85%的人认为以往的教学模式单一,缺乏互动,很难调动学生学习和思考的积极性,都是以课本为主,老师讲授。这样学生就很容易陷入被动的学习过程中,不会主动去思考问题,形成思维定势,只是一味去接受和吸收老师所讲的知识,去接受那些权威的观点,这样很不利于锻炼学生的思考能力。所以,大学首先就是要改革以往的教学模式,老师讲授可以少一点,多去有意识引导学生进行思考、讨论,同时与课程相结合多做实验和一些实践活动,锻炼学生动手能力,通过“导学的方式”能让学生主动去思考和解决问题,更好地去创新。
  学校还必须转变教育观念,将过去的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应试能力转变成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加大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力度,同时,改革学校课程,除设置必要的专业基础课外,还应开设一些其他的课程。比如,在开设专业课的同时开设相关的课程,开阔学生的视野。另外,教师在传授学生知识的同时,要注重既要有普遍性,又要注意个性的发展,因为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创新能力和潜能,学校和老师的任务就是要开发蕴藏在每一位学生身上潜在的创新能力,又要有针对性,因材施教、因人而异、因势利导。每个人的个性不一样,教育方法也应当有些差异,比如有的学生喜欢计算机,教师就要有针对性地培养他的计算机能力,有的喜欢社交,教师要开掘学生的交流能力,将这些人划分一下,有共同兴趣爱好的可以组织到一起,成立社团,让学生在学习的课外之余,多交流,多认识朋友,也培养了他们的团队合作意识,更利于他们探索和个性发展,这样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精神,也能使学生个体本身所具有的表达能力、组织能力、实践能力等都影响创造力的获得与发展。[3]
  与此同时,学校应当加大力度宣传创新的重要性,通过调查发现,虽然目前在校大学生认识到创新的重要性,但是对于如何做一名创新型大学生仍然感到很迷茫,不知道该怎样去做。学校应多组织一些宣传、调查、知识问答竞赛等活动让学生更多更好地去了解创新,接触创新。
  2.加强实践教学
  学校除了要改革教学模式,还要多组织一些实践活动。多数学生认为目前大学很少组织创新活动,甚至许多学校不组织这类活动,即使是组织,有时也是走马观花,走个形式,很难深入地去开展。大学必须要多组织一些实践活动,比如组织学生去外面实习,多与实践结合,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组织学生进行建模大赛,让学生主动学习一些课外知识;或者组织一些读书活动,为学生购置一批课外书,让学生学到更多的专业以外的知识,学生见识多了,遇到问题才能更好地去面对和解决问题;另外学校还可以组织一些具有普遍性的可参与度强的竞赛活动,通过活动让学生更好地提高创新意识等。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学到更多的知识,遇到一些实际问题,才敢于面对和解决,在生活学习过程中,才会更好地去证实自己的一些独特想法。
  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通过对大学生进行文学、历史、哲学、艺术等人文社会科学以及自然科学方面的教育,全面提高他们的文化品位、审美情趣、人文素养和科学素质;作为基础的文化素质,对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必不可少的。[4]在这些活动中,大学生可以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探究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这样就培养了他们运用书本知识创造性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实际动手能力等。课外活动的开展应主要依靠大学生自己的自觉性和主动性,让他们在活动中独立思考,形成独立开展工作、自主组织活动的能力,尤其要鼓励他们在运用知识、锻炼能力、掌握技能中多动脑筋、想办法,以达到培养大学生创造精神和创新能力的目的。[5]
  3.健全学校管理体制
  通过改革教学模式和组织活动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但是为了更好地开展工作,让工作落实到实处,还需要成立一个专门的监管部门。[6]这个部门由以下几个部组成:(1)心理部门。因为活动在开展的过程中,或多或少会遇到问题和困难,必须有人去监督和帮助他们。学生心理素质差,经不起挫折、考验和打击,自信心不足,来自社会环境的就业压力与家庭经济压力使部分大学生心理负荷太重,出现强迫症、恐惧症和焦虑症。[7](2)技术指导部门。学生在进行实践活动中如果遇到一些技术上的难题也可以找这个部门寻求帮助。(3)鉴定部门。这个部门通过建立评价体系,对有创意的想法和实践活动给予物质上的支持,比如有的学校通过创立“科技之星”的项目,给予学生一定的经济帮助,来鼓励学生去将自己一些创新的想法去付诸实践。或者对于那些有巨大进步的学生可以奖励学分,更好地鼓励学生进行创新活动。这样学生才会有更多的动力去参加这些活动,也会在活动中投入更多的精力,比如可以在大学学分制中将“创新学分”纳入毕业资格审查,学分可以通过参加各类竞赛获得。这样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能力。
  三、结语
  当今社会进入一个知识更新速度飞快的时代,创新是知识更新的主要源动力和源泉。高等院校是人才培养的摇篮,是培育和发展知识性人才的主要场所,通过人才的培养为知识更新注入新的活力,并提供人才支持。高校对大学生的培育方法和过程对其创新能力的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高校必须改革教学模式,同时多组织一些实践活动,把工作落实到实处,这样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能力,为国家,社会输送更多的高质量人才。这项工作任重而道远,不仅高校要做好自己的工作,国家、社会、家长要也要给予支持和高度的重视。只有这样才能将这件工作进行到底,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江泽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N].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
  [2]陈为国.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探索与实践[J].南昌航空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4(4):11-12.
  [3]林秀华,汪健,杨存荣,等.创新能力培养——对清华大学两院院士的调查[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2,(5):23-29.
  [4]高宝立.论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J].江苏高教,2003,(4):1-4.
  [5]刘学忠.大学生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的培养路径[J].教育研究,2008,(1):103-105.
  [6]倪勇.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研究与实践[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10,(2):45-46.
  [7]杨文,王国辉,陈红江.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探索与研究[J].南昌高专学报,2005,20(5):71-72.
  (责任编辑:刘辉)
其他文献
摘要: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下,很多大学生面临着毕业即失业的窘迫局面。于是,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开始选择自主创业来解决自身的就业问题,但创业本身是一种风险行为,如何做好创业的充分准备,成为大学生创业者关注的焦点。由创业成功案例“金黛米岚”讲起,重点阐述了如何做好心理准备、加强能力储备及资金筹备等问题。  关键词:大学生;创业;项目选择  作者简介:李苏燕(1980-),女,湖南邵东人,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学
期刊
山西电力仿真培训中心成立于2005年8月,坐落于山西省大同电力高级技工学校校园内,隶属于山西省电力公司。主要担负着省电力公司电网运行、电力营销两大培训基地的建设规划,以及相关专业人员的培训与考核工作。2006年12月被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评审为“电力行业(变电)仿真培训基地”。  多年来,基地建设始终坚持与电网同步发展,紧紧围绕坚强智能电网和“三集五大”发展的要求,逐步构建成大运行、大营销的培训环境
期刊
摘要:从管理学基本职能的视角,分析中国共产党90年的成功管理实践经验,汲取营养、获取启示,提炼“红色管理”理论和方法,指导我国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  关键词:红色管理;企业;职能  作者简介:洪延艺(1969-),男,福建泉州人,福建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副教授。(福建泉州362000)  中图分类号:F27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1)33-0027-02 
期刊
摘要:大学生管理能够推进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这种推进主要是通过规章制度的方式展开,因此要加强大学生管理建设,即加强制度建设,完善管理机制;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学生管理队伍,以此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水平。  关键词:大学生管理;思想政治教育;规章制度  作者简介:杨经录(1971-),男,吉林通化人,广东警官学院思政部,教授。(广东广州510232)  基金项目:本文系广东高校优秀青年创新人才培育项目
期刊
摘要:大学生逃课在高校已是一种普遍现象,大四逃课更为突出,从学校、教师、学生、社会等层面分析逃课的原因,试图寻找目前更为直接有效的防治对策,以期改善逃课现象,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大四;逃课;课票;对策  作者简介:于泽(1972-),女,黑龙江巴彦人,中国矿业大学管理学院,讲师;朱学义(1953-),男,江苏通州人,中国矿业大学管理学院,教授。(江苏徐州221116)  基金项目:本文系江苏
期刊
摘要:本文主要从加强计量表计、线损目标等管理及开展营业普查、反窃电活动等方面切合实际阐述如何有效降低农村电网线损的管理线损。并介绍了郓城县供电公司在线损管理中采取的一些较有成效的措施,望同行比较借鉴。  关键词:管理线损;管理措施;降低线损  作者简介:彭红艳(1975-),女,山东郓城人,郓城县供电公司营销部,助理工程师;李铭(1975-),女,山东郓城人,郓城县供电公司营销部,助理工程师。(山
期刊
摘要:通过对水利水电、制造类典型企业调研分析,确定水利水电行业背景下的高职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专业所对应的职业岗位群。依据工作岗位要求确定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构建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确立基于水利水电行业背景的高职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专业的学习领域。  关键词:机电设备;维修;管理;专业;分析   作者简介:邓良平(1963-),男,湖南邵阳人,湖南省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电力工程系,研究员。(湖南长沙4
期刊
摘要:如何突破自身条件的限制,结合学校实际,建立富有成效、适应新形势要求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是很多地方性高校大学英语教学探索的问题之一。三峡大学经过八年的教学实践和探索,建构了多层次、多模块、多维度的教学体系(M)和与之相符的沉浸式英语教学环境(E),最终形成了特色鲜明的ME大学英语教学模式。希望通过介绍该模式的构架和特色,探索地方性高校大学英语教学模式构建之路。  关键词:地方性高校;三峡大学;
期刊
摘要:10千伏线路运行可靠性的高、低直接关系到用户用电的可靠性,对用户影响最大,也最受到用户的关注,如何切实降低10千伏线路故障率、提高线路供电可靠性一直是供电企业追求的目标。文章对潞城供电支公司所辖10千伏线路的运行进行分析,查找造成线路故障的原因,提出了整改措施。  关键词:10千伏线路;可靠性;故障率  作者简介:王磊(1972-),男,山西武乡人,山西省电力公司长治潞城供电支公司生技科副科
期刊
摘要:一些独立学院经过几年的发展,逐渐摆脱母体的依赖,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独立,转设为民办高校。独立学院虽然实现管理体制上的独立,但随着高校生源的减少,独立后的独立学院要在高校竞争中生存,战略理论的指导必不可少。  关键词:独立学院;独立;战略理论基础  作者简介;周建设(1958-),男,湖北武汉人,武汉理工大学华夏学院董事、常务副院长,高级经济师;李猜(1970-),女,湖北浠水人,武汉理工大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