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环式培训促新教师快速成长

来源 :早期教育(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oeybaob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促进新教师快速成长,我园采取了连环式的培训方法,即同一主题采取连环跟进的方式对新教师进行培训,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下面以“如何写好家园联系册”为例,谈谈新教师“连环式培训’’的过程。
  一、理论环节:覃根专家谈策略
  这一环节面向所有教师开设专家大讲堂,我们请经验丰富的草根专家——W老师,理论联系实际谈策略。
  W老师首先分析了教师在撰写评语时容易出现的问题,如贪图省事,千篇一律;泛泛而谈,缺乏个性:报喜不报忧,缺少建议;经常批判,难以接受:语病较多,不够规范等。针对这些问题,W老师介绍了自己总结出的几种策略,包括:语气亲和表达爱。因人而异显真实,循序渐进呈发展,情境再现尤生动,先扬后抑乐接受,教师付出你知晓……并结合实例对每种策略进行具体的分析、讲解。例如针对“教师付出你知晓”策略,W老师介绍了她写的一条评语:
  老师总是想方设法地帮助小兔子(孩子小名),希望小兔子快快进步。近段时间,又帮小兔子换了座位和排队的位置,也每天提醒小兔子能跟上大家的节奏参加各项日常活动。这几天。老师发现小兔子在按时来园、做操、吃饭等方面都有了小小的进步,没有做慢吞吞的小蜗牛。有时,也能成为第一个安静等待上课的小朋友。勇敢是什么?勇敢就是想去玩但能控制自己,先做完重要的事再去玩:勇敢就是在上课、做操时,能忍住不随便走动和说话……所以,现在小兔子成了勇敢的小朋友。“勇敢”增强了你的控制力,坚持下去,你会有更大的进步!
  通过W老师细致的讲述,教师们知道运用这一策略能够让家长从评语中了解教师在自己孩子身上所付出的心血,也能了解到教师这样做的目的,从而能更好地理解和支持教师的工作。
  二、跟进环节:新、老教师定战术
  大部分老教师在草根专家点拨和指导后,可以将策略直接运用于实践中,但是新教师却容易出现“听听很激动,回来不会动”的尴尬现象。因此,我们及时安排跟进环节,要求新、老教师根据草根专家提供的策略,结合班级实际。制定适合本班情况的具体“战术”。
  师傅(老教师):W老师在上星期的讲座中提到了“语气亲和表达爱”。在上个月家园联系册的撰写中。你的语言表述很流畅,不过在描述上。我觉得还可以更加委婉一点。
  新教师:谢谢师傅,您可以跟我说说具体的例子吗?
  师傅:这是你写给小安的评语,“你在其他小朋友认真游戏时不听指令,上课时又总是坐不住,管不牢自己的小屁股……”虽然对他的缺点一针见血指了出来,但是家长看到后不一定认同。我们换一种说法,可能家长更容易接受,也更愿意与教师配合,比如:“活泼好动是你的天性。但如果能在上课时坚持专心听讲,你就会变得更聪明!如果回家后能把学的本领表演给爸爸妈妈看,老师还会有奖励哦!”
  新教师:我明白了,怪不得有时候我跟家长反映孩子的不良习惯,家长还不高兴呢。
  师傅:是啊,写评语和与家长交流时,孩子的缺点要指出来,但是我们要考虑语气和方式。可以先说优点再说缺点,可以用幽默的方式说,如果能有可行的建议就更好了。你看,这是我写给小乐的评语,“刚爬上小床午睡的小乐,就像花果山的孙悟空,一会儿东挠挠,一会儿西抓抓,有时甚至还上演一场七十二变。不过只要老师坐到他的床边一动不动地盯着他,他也就能很快入睡。建议周末家长能够按照幼儿园的作息时间让小乐在家中午睡,并注意创设安静的氛围,家园一起努力,让乐乐养成午睡的好习惯”。
  新教师:嗯,这个月写的时候我一定注意。
  在师傅与新教师的对话中,师傅强化了W老师讲到的“语气亲和表达爱”,并结合班级工作中的具体实例,帮助新教师总结。同时,师傅的具体示范也让新教师明白了正确做法,真正做到了以新教师为本的培训指导。
  三、知心环节:师姐帮助解心结
  新教师在工作的第一年,心理状态往往决定了他们对工作的适应状况。在跟进环节之后,我们安排有三四年工作经历的师姐以闲聊的方式和新教师谈感受。
  新教师:听了W老师的讲座以后,我觉得她真厉害,孩子们在她的笔下简直就是活生生的,我怎么就写不出来呢?
  师姐:别着急,我以前也是这样的,看别人写得很好,自己就是写不出来。
  新教师:是啊,每次要写评语的时候,我觉得那些特别能干或者特别调皮的孩子很容易写,但是特点不明显的孩子我就不知道该怎么写。
  师姐:刚开始我和你有一样的感觉。后来我准备了一个小本子,每天带班后用10分钟的时间来回忆记录孩子的事情,这样写起来就容易多了。
  新教师:好办法,我也来试试。
  师姐以“过来人”的身份聊自己在工作之初遇到的困惑,降低了新教师的焦虑感。面对师傅,新教师可能羞于将“写不出来”的困惑提出来,但面对与自己年龄相仿的师姐,常常是一股脑儿倾诉出来。师姐现身说法,能帮助新教师解开心结,更好地内化策略。
  四、梳理环节:新教师们聊实践
  在前三个环节的学习、尝试之后,让新教师试着分析、整理前辈的观点,并梳理、内化成自己的实践和经验,在教育日志、个人博客中呈现。例如,新教师L将自己的反思《写好评语不简单》上传到博客:
  今天,一位家长跟我说,每当她拿到家园联系册时,都会迫不及待地打开,因为那里记载了孩子在园学习、生活、游戏的情况。这位家长的心声,让我觉得挺有压力,但同时也促使我在撰写评语的时候认真思考,充分运用W老师讲座中的提到的“语气亲和表达爱”“因人而异显真实”等几点技巧。不能草率写完了事。
  另一位新教师浏览博客后留言:
  是啊,听了W老师的讲座之后,我知道了幼儿评语的撰写不仅需要技巧,更需要用心。这里不仅是家长了解孩子的一扇窗,也是教师传达教育理念的一扇窗……
  在连环式培训各环节,作为受训主体的新教师,处于不断接受、反馈、强化、实践、反思的过程中。一个阶段的培训结束之后,新教师基本能将培训的内容从被动接收转化为主动运用。
其他文献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儿童有着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好奇、好问、好探索是幼儿的年龄特点。”“成人要善于发现和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充分利用自然和实际生活机会,引导幼儿通过观察、比较、操作、实验等方法,学习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帮助幼儿不断积累经验,并运用于新的学习活动,形成受益终身的学习态度和能力。”  的确如此,幼儿对周围的一切事物都充满好奇,常常产生各种疑问,越是不知
梅雨季节,又一次大雨后,幼儿园里的一棵柳树倒了下来。树干在离地面约30厘米处折断,树冠静静地躺在地上。  幼儿园里有20来棵柳树,这棵倒了的柳树与众不同。倒了的柳树可以引发孩子的哪些学习?小、中、大班不同年龄段的孩子们看到后会有怎样的反应呢?一、发现与观察  (一)小班幼儿观察实录  幼儿:树倒啦,树倒啦。  幼儿:老师,树为什么会倒掉?  幼儿:生病了,它老了,死掉了就倒掉了……  幼儿:这么多
本着对民族民间音乐的传承和吸收观念,我们立足本地、本园实际,开展了“巴渝民间音乐素材在幼儿园的开发和利用”系列研究,以此作为幼儿园音乐课程资源的拓展和补充。实现课程的创生取向。在此研究中,我们在音乐教研组内尝试开展了“同课异构”比较式课例研究模式,针对相同音乐素材,通过两位(或两位以上)教师的课例展示,用“比较”的方法来看待同中之“异”,比较不同教师教学中的设计理念、教材分析、教学策略、方法和组织
在“活教育”的理论体系中,陈鹤琴先生非常强调环境对儿童发展的作用与重要性。他大力提倡教师应重视审美环境的创设,要让幼儿在充满美的环境中,培养幼儿的情感,陶冶幼儿的性情。当下,鼓楼幼教人在深入贯彻《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和课程游戲化的新理念、新精神的过程中,进一步优化和利用环境,支持儿童在感知、欣赏、发现、探索中进行艺术性表达,从而体现“活”的环境所具有的本真、生
案例研讨是立足于教育实践的一种教研模式,它是以真实的教育教学实例为素材,进行实践反思的研讨式活动。案例研讨的目的是使教师在研讨过程中,强化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养成反思的习惯,以加强教师之间的合作,促进其专业发展。我园在开展案例研讨的过程中,帮助教师整理在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引导教师在对问题的深入探究中,将正确的教育理念转化为实践行为,真正实现教、学、研的一体化,促使教师在研讨中得以反思成长。一
近几年,我园绿色教育课程方案文本不断完善,可我们却发现课程建设仿佛进入了“高原期”,教师们的热情开始下降,实施课程的创造性开始减弱,积极主动的课程建设开始演化为任务式的程式化实践。究其原因,我们认为是课程实施的推动机制出了问题。幼儿园课程从文本方案到现实实践并不是一个扁平化的简单复制过程,而是一个立体化的创造性再建构过程,这一过程的实现需要课程管理的支撑。因此,我园从保障实施、激活创造、拓展资源三
教师在组织角色游戏时常常会遇到这样棘手的状况:一个新游戏刚开展几天幼儿就了无兴趣,缺失兴趣后的幼儿无视游戏规则,出现捣乱的现象。如何让幼儿在较长时间内对一个游戏保持浓厚的兴趣?我觉得只要教师指导合理,完全可以解决这个问题。那教师如何在保证发挥儿童主动性的前提下进行指导呢?结合我班的“服装店”游戏谈谈自己的看法。一、引导幼儿自主创设游戏主题  情景一:一天“,娃娃家”的娃娃衣服破了,我一边看着坏了的
活动目标  1.能用手感知物体软与硬、冷与热、光滑与粗糙等特征,并尝试用语言表述。  2.能按教师的指令摸出相应物体。  3.有用手触摸感知物体的兴趣,发展触摸感知能力。  活动准备  布口袋若干;绒毛玩具、积木、丝瓜筋、糖果盒、热水袋、盒装冰牛奶数量各一;网球、乒乓球、橡皮泥、竹板、核桃等,人手一份;糖果、点心、冷果汁、热豆浆若干。  活动过程  一、摸猜游戏,感知不同物体的特征  1.出示口袋
自开展课程游戏化建设以来,我们发现以班级为单位创设的区域环境存在着诸多不足,比如活动范围较小,材料不够丰富,幼儿交往的同伴相对固定等。于是,教师把目光投向过去只被当作美化、欣赏的环境——大厅、走廊、楼道等公共区域,努力寻求新的游戏空间,提高有限资源的利用率。在此,笔者就室内公共活动区域的利用和环境创设的探索进行一些分享。一、因地制宜,巧用空间  因地制宜,巧用空间是指根据公共空间的大小、位置、功能
2016年3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令第39号《幼儿园工作规程》(以下简称《规程》)正式施行。较之旧版《规程》,特增加了“幼儿园的安全”一章,进一步强化了安全的重要性,为当下幼儿园的安全管理敲响了警钟。仔细研读,作为管理者,我深刻地意识到:安全的管理重在前期的预警。本文将从“三个第一”入手,谈谈我园在风险预防和应急管理方面的一些做法。  一、坚固“第一保障”,紧绷安全意识之弦  我园建立园长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