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应用题教学是小学数学中的一个重要的教学内容之一,也是教学中教学师最为之而烦的、学生学习中最为之枯燥无味的、教与学过程中的“绑脚石”。但应用题教学却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有效途径,它在整个小学阶段的教育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故此,笔者在结合多年来的教学实践,认为在小学应用题教学中应注意其“五性”化教学,即启发性化、生活性化、开放性化、多样性化、层次性化。只要从这五个“性化”中进行教学,再加上教师的“真教”与学生的“真学”,我们相信小学中的应用题也并非是一个难题,更并非是枯燥无味、神秘难懂的障碍物,而是生动有趣、富有实用性的思维桥梁。
【关键词】应用题教学;逻辑思维;启发
一、启发性化——启发思维,引导探究
“应用题教学难,很多学生太呆板,思维不够灵活,教也教不会。”在现实教学之中,我们都能常听到这样或那样的怨言。我们也常自问:难道如今的学生真的比以前蠢吗?非也!实践证明,由于应用题的思维性较强,再加上小学阶段的孩子在学习上是在成人的指导下进行的,但成人的指导不能代替小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基本特征。这就是需要我们在教学中要善用“启发教学”,指的是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具备思维性较强的问题,将我们的启发贯穿到底,让学生在教师的“诱导”下进行探究学习。如在启发学生进行应用题的审题时,作为教学组织者,我们可以利用“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等重建结构的启发形式,引导学生审好题,走好应用题教学的第一步;又如在“解题”这个环节中,我们也可利用问题提示或启发步骤的形式启动学生的思路等。故在整个应用题的思维培养中,我们应“启”动于全程之中,让学生在启发思维之中更好进行知识的探讨,从而得以提高教学效率。
二、生活性化——活化题材,激发兴趣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到:让学生感受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认识到许多实际问题可以借助数学方法来解决,并可以借助数学语言来表述和交流。而小学阶段中的应用题教学更应如此,要将其内容联系到生活实际中,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一直以来,应用题都被广大教师所重视,却又为之所困惑,因为教学的结果是学生学得枯燥无味,提不起兴趣,久而久之便畏之。其原因之一就是教学的内容严重脱离学生实际生活,适时性不强,难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所以,笔者认为要教好应用题,就必须令学生感兴趣。而要激发他们对应用题的学习兴趣,根源就在于将其学习的内容活化成学生的现实生活例子。如:在教学价钱数量关系时,我们引导学生从自己的生活中去选取题材,并进行加工处理,引用学生日常生活中买笔、买本子、甚至买水果等生活性经验为例,让学生自行编题,并通过同桌互做互评,最后得出简单的数量关系式。而在教学第六册连除应用题时教师将例题活化成既联系学生实际又令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学校组织同学们去春洲,把三年级的54人平均分成2个小队,每个小队又平均分成3组,每组有多少人?这样利用学生向往的“春游”,大大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让整节课堂教学已成功了一半。其实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又充满了数学,生活同样离不开数学。作为教师,要善于从学生的现实生活中去挖掘学生感兴趣的素材,激起学生的欲望。
三、开放性化——开放题型,活跃思路
应用题教学是学生综合运用数学知识的场所,是对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能力的体验。以往传统的应用题教学,给学生留下一个误区,那就是所有数学问题都具有完整的条件和问题,每个条件都是有用的,每个问都有解,而且答案是唯一的。随着新课标的提出,如今的应用题教学并非“答案唯一”及“条件齐全”,而是应从开放题型中活跃学生的思路,提高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所设问题的开放性化其中一点就是给学生一个具体场面让学生由此找出与数学有关的内容和多种数量关系,解决一些具体问题;或从应用题的结构、解题中给予开放,让学生在这些具有意义的数学问题中,促进发散、多维的思维活动,从而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或给出一组数据,让学生展开联想发散思考。如:三年级有男生32人,女生22人,由此可得出什么结论。再如,换个角度不知数据,只给出求全校共有多少名学生,要知道哪些数据呢?让学生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这样培养了学生悼念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并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提供了某种真实的参照。另外,有时则可给学生提供些“杂乱”的信息,让学生从较多零乱的数据中进行筛选、整理,从而促成问题的解决。如在给合第六册《年月日》教学及归一问题教学中,给出某班学生的档案,先让学生将闰年出生的同学找出来进行统计整理,再将其编成归一应用题,最后才进行问题的解决。通过这些“杂乱”信息的数学问题,让学生的多维度思路中进行锻炼,从而促进其解题思路的能力。所以说,觖决问题的开放性化,是提高教学效果的一种有效途径,也是活跃学生思维的催化剂。
四、多样性化——样化形式,因材施教
应用题教学中,我们追求的是求活,并非求难。故在教学之中,也不容忽略从形式的多样化入手,在“改造”内容的同时,我们也对所要应用题的呈现形式作一定的探究。正如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学中应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性特征,允许不同的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认识问题,采用不同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用不同的知识与方法应用题。运用多样化的呈现形式及应用题策略,因材施教,促进每一个学生充分发展。教学中,教师要用多样性的形式呈现题材,可用“纯文字”的表述模式,有机地将表格,漫画、情景图、线段图等直观性较强的形式引进应用题教学;可将所应用题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呈现出来。另外,我们也应从学生的解题过程中进行多样化性,可适当提供一题多解,一题多答或综合性的问题,要求学生除用常规思路解题外,还要让学生从多角度,多方位中思考问题,沟通不同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养成多向思维的习惯,寻求最佳的解题策略。也可以用实例演示,或运用生动化课件演示其过程。同样也可从数量方面入手,让学生在多形式化的探索中获取知识,提高应用题的技能。故此,应用题教学中的多样性化,就如现代“多功能”教学形式,是因材(教学题材)施教的再现。
五、层次性化——层次教学,面向全体
在日常应用题教学中,我们也常会碰到诸如:“优等生学会了就无兴趣听,中下生不懂了也没兴趣听”的现象,一节问题教学中就会出现一种死气沉沉的课堂气氛,只剩个别“活现”的场面,这样的教学不但学生没兴趣,教师自己也教得没乐趣。所以,经验告诉我们:要在教学中顾及全体学生,提高教学效率,就要在教学中适当运用“分层教学”,不但学生有分层,作业中有分层,而且教学中也应体现其层次性化。特别是对于大部分学生都拒之千里而教学者都为之而惑的问题,更应在教学中体现其层次性。我们在教学中应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水平等特点进行分工设层;同时在课堂教学中也应将教学的内容分层,甚至在课后的巩固练习中更应将作业进行分层布置。如在教学人教版第六册P14例3时,笔者在练习中设计了这样一组题目:1. 育才小学四年级有160人;
【关键词】应用题教学;逻辑思维;启发
一、启发性化——启发思维,引导探究
“应用题教学难,很多学生太呆板,思维不够灵活,教也教不会。”在现实教学之中,我们都能常听到这样或那样的怨言。我们也常自问:难道如今的学生真的比以前蠢吗?非也!实践证明,由于应用题的思维性较强,再加上小学阶段的孩子在学习上是在成人的指导下进行的,但成人的指导不能代替小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基本特征。这就是需要我们在教学中要善用“启发教学”,指的是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具备思维性较强的问题,将我们的启发贯穿到底,让学生在教师的“诱导”下进行探究学习。如在启发学生进行应用题的审题时,作为教学组织者,我们可以利用“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等重建结构的启发形式,引导学生审好题,走好应用题教学的第一步;又如在“解题”这个环节中,我们也可利用问题提示或启发步骤的形式启动学生的思路等。故在整个应用题的思维培养中,我们应“启”动于全程之中,让学生在启发思维之中更好进行知识的探讨,从而得以提高教学效率。
二、生活性化——活化题材,激发兴趣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到:让学生感受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认识到许多实际问题可以借助数学方法来解决,并可以借助数学语言来表述和交流。而小学阶段中的应用题教学更应如此,要将其内容联系到生活实际中,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一直以来,应用题都被广大教师所重视,却又为之所困惑,因为教学的结果是学生学得枯燥无味,提不起兴趣,久而久之便畏之。其原因之一就是教学的内容严重脱离学生实际生活,适时性不强,难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所以,笔者认为要教好应用题,就必须令学生感兴趣。而要激发他们对应用题的学习兴趣,根源就在于将其学习的内容活化成学生的现实生活例子。如:在教学价钱数量关系时,我们引导学生从自己的生活中去选取题材,并进行加工处理,引用学生日常生活中买笔、买本子、甚至买水果等生活性经验为例,让学生自行编题,并通过同桌互做互评,最后得出简单的数量关系式。而在教学第六册连除应用题时教师将例题活化成既联系学生实际又令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学校组织同学们去春洲,把三年级的54人平均分成2个小队,每个小队又平均分成3组,每组有多少人?这样利用学生向往的“春游”,大大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让整节课堂教学已成功了一半。其实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又充满了数学,生活同样离不开数学。作为教师,要善于从学生的现实生活中去挖掘学生感兴趣的素材,激起学生的欲望。
三、开放性化——开放题型,活跃思路
应用题教学是学生综合运用数学知识的场所,是对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能力的体验。以往传统的应用题教学,给学生留下一个误区,那就是所有数学问题都具有完整的条件和问题,每个条件都是有用的,每个问都有解,而且答案是唯一的。随着新课标的提出,如今的应用题教学并非“答案唯一”及“条件齐全”,而是应从开放题型中活跃学生的思路,提高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所设问题的开放性化其中一点就是给学生一个具体场面让学生由此找出与数学有关的内容和多种数量关系,解决一些具体问题;或从应用题的结构、解题中给予开放,让学生在这些具有意义的数学问题中,促进发散、多维的思维活动,从而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或给出一组数据,让学生展开联想发散思考。如:三年级有男生32人,女生22人,由此可得出什么结论。再如,换个角度不知数据,只给出求全校共有多少名学生,要知道哪些数据呢?让学生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这样培养了学生悼念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并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提供了某种真实的参照。另外,有时则可给学生提供些“杂乱”的信息,让学生从较多零乱的数据中进行筛选、整理,从而促成问题的解决。如在给合第六册《年月日》教学及归一问题教学中,给出某班学生的档案,先让学生将闰年出生的同学找出来进行统计整理,再将其编成归一应用题,最后才进行问题的解决。通过这些“杂乱”信息的数学问题,让学生的多维度思路中进行锻炼,从而促进其解题思路的能力。所以说,觖决问题的开放性化,是提高教学效果的一种有效途径,也是活跃学生思维的催化剂。
四、多样性化——样化形式,因材施教
应用题教学中,我们追求的是求活,并非求难。故在教学之中,也不容忽略从形式的多样化入手,在“改造”内容的同时,我们也对所要应用题的呈现形式作一定的探究。正如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学中应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性特征,允许不同的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认识问题,采用不同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用不同的知识与方法应用题。运用多样化的呈现形式及应用题策略,因材施教,促进每一个学生充分发展。教学中,教师要用多样性的形式呈现题材,可用“纯文字”的表述模式,有机地将表格,漫画、情景图、线段图等直观性较强的形式引进应用题教学;可将所应用题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呈现出来。另外,我们也应从学生的解题过程中进行多样化性,可适当提供一题多解,一题多答或综合性的问题,要求学生除用常规思路解题外,还要让学生从多角度,多方位中思考问题,沟通不同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养成多向思维的习惯,寻求最佳的解题策略。也可以用实例演示,或运用生动化课件演示其过程。同样也可从数量方面入手,让学生在多形式化的探索中获取知识,提高应用题的技能。故此,应用题教学中的多样性化,就如现代“多功能”教学形式,是因材(教学题材)施教的再现。
五、层次性化——层次教学,面向全体
在日常应用题教学中,我们也常会碰到诸如:“优等生学会了就无兴趣听,中下生不懂了也没兴趣听”的现象,一节问题教学中就会出现一种死气沉沉的课堂气氛,只剩个别“活现”的场面,这样的教学不但学生没兴趣,教师自己也教得没乐趣。所以,经验告诉我们:要在教学中顾及全体学生,提高教学效率,就要在教学中适当运用“分层教学”,不但学生有分层,作业中有分层,而且教学中也应体现其层次性化。特别是对于大部分学生都拒之千里而教学者都为之而惑的问题,更应在教学中体现其层次性。我们在教学中应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水平等特点进行分工设层;同时在课堂教学中也应将教学的内容分层,甚至在课后的巩固练习中更应将作业进行分层布置。如在教学人教版第六册P14例3时,笔者在练习中设计了这样一组题目:1. 育才小学四年级有16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