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克:一旦兴趣培养好,就会沿着光亮迅跑

来源 :动漫界·幼教365(大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1133451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这些天,我一直被一位102岁的老太太所倾倒,她就是民国最后一位才女张充和先生。虽然她已经香消玉殒,但她那种古典艺术生活版本,让我们有恍如隔世之感。
  张充和出身在书香门第,她和三个姐姐成长的环境既相同又不相同。张充和八个月就离开苏州,被合肥叔祖母(李鸿章侄女)收养为孙女,在合肥那个老宅里,她三岁背唐诗,四岁临帖,十岁与朱谟钦先生学习古文和书法。也就是说,她不但接受了一种私塾式的教育,也从叔祖母那里学到了慈悲,明白了人生的“为善之道”。
  这个不走寻常路,没有接受国家义务教育的孩子,连她的姐姐们都知道这个妹妹“独来独往,与众不同”。当年她的姐姐们与社会接触,有大都市年轻人的风范:上戏院,摩登,说着流行的话语。而张充和则每天在叔祖母的老宅中,沉浸于诗书琴画,沉思默想,宁静内敛,几乎与世隔绝。1927年,合肥的上空出现飞机时,她竟以为那是巨大的风筝。
  用现在的长辈的口吻来评点就是:如此幼稚,将来到社会怎么混到饭吃啊?
  1930年,叔祖母去世,16岁的张充和回苏州与家人团聚,入父亲所办的乐益女中就读。值得注意的是,她并没有循规蹈矩在学校里“好好学习,天天向上”,而是师从沈传芷、张传芳等人学习昆曲(沈传芷的父亲正是培养传字辈的“大先生”沈月泉)。作为一个女生,张充和还师从“江南笛王”李荣忻学习吹昆笛,作为一个淑女,在那个年代也似乎有点不合时宜。
  说到这里,有人会质疑老克,只有像张家那样的名门贵族,才会有这样的学习条件,言下之意,不是所有家庭都能具备这样的机会。但我在这里要提醒诸位一句:外部条件再好,最关键的还是取决于是否有心。假如张充和童年、少年没有打下古文和书法的底子,又如何对昆曲有如此痴迷的兴趣?就像现在只要有钱,什么样的名师家教都可以请到,关键还是看学生是否能学出来,对Ⅱ巴?
  这里还要补充一个细节:在苏州的三年,张充和不但在校读书、业余学昆曲,还兼任《中央日报》副刊的编辑,开始发表诗歌散文。这个当年连风筝和飞机都搞不清的孩子,居然可以到社会上混到饭吃。
  所以说,教育就是培养兴趣的,一旦兴趣培养好,无论身在何处,外部环境怎样,都会服从内心的召唤,沿着光亮的方向迅跑。
  1934年,20岁的张充和以数学零分、国文满分的成绩,入读北京大学中文系。24岁时,她为自己编了一本《曲人鸿爪》,收集各方昆曲名家、学士才人的即兴书画。现在看来,这本书的真正价值不仅仅是记录风雅轶事,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真善美”的文化人群的范本。
  张充和从小到大,哪怕1949年之后在大洋彼岸,还延续着少年时代读诗、习字、吹笛、唱曲的生活形态,世界上那些纷争纠结她是有意避开的,在她的心里,昆曲和书法,才是她一生的知己。她似乎一直活在忠孝节烈、才子佳人的故事里,活在虚构与韵美里。
  不要看轻这种昆曲和书法的滋养作用,它最大的好处就是把人还原成人,尤其在当下,显得特别重要。在她看来,那些新世界对她来说是黯淡的、陌生的,容不下她喜欢的那些东西。甚至连梦想那些东西的空间都没有。
  说到这里,大家也不要误解张充和只是一个“乱世佳人”,她是最后一位真正意义上的书法、昆曲、诗词大家。她的书法各体皆备,一手娟秀端凝的小楷,被誉为“当代小楷第一人”。她的昆曲也唱得好,当年她的名字是和俞振飞、梅兰芳等大师连在一起的,被称为是台上演唱最不走样的人。难怪她的书法老师沈尹默先生夸她在古典艺术的领域,达到“无所不能”的造境。
  这个“无所不能”正是与她早年所受的特殊教育有关,正是经、史、诗、文,以及书画、戏曲和音乐的全面打通,才能开出这朵让人向往的空谷幽兰。
  张充和先生的晚年,依旧以在家种瓜、收信、喂乌、写诗、观松鼠、乘凉等事感到自足,感到喜悦。最为难得的是,她可以随时进入唱曲和挥墨的心境。
  一位活到102岁的老人,一生都活在自己的世界里,享受属于她的审美人生,这种所谓没有“志”的艺术生活,值得我们仔细、好好玩味。
其他文献
宝宝总是对会发光的东西感兴趣,五颜六色的光更能让他兴奋不已。那五颜六色的光是怎样产生的呢?今天是探索日,让我们一起来探索彩光吧!
期刊
元宵节是春节后的第一个重要节日,是让孩子了解节日习俗的好契机。激发孩子对民俗的兴趣,不能仅停留在空洞的说教上,还要通过具体的活动让孩子去体验。以元宵节为契机,和孩子一起制作花灯,便是一个向宝宝普及民俗的极佳办法。请深谙民俗传统文化的爷爷,和宝宝一起制作花灯,让孩子在玩乐中真正了解中华民族的民俗之美吧。
期刊
小编有话说:  现代社会由于飞速发展、生活节奏加快,从而导致处处充满竞争。《芈月传》里形容战国时代是“大争之世”,我们现在所处的这个时代,何尝不是另一种意味上的“大争之世”呢?小到个人的学业之争、大到国家的发展速度之争,还有企事业单位的人才之争、市场之争……竞争,充斥着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孩子,是社会的未来,在这样一个“大争之世”,我们是不是应该尽早培养孩子的“竞争意识”呢?小编多方了解到,很多家
期刊
那天去南京博物院看《温婉中国古代女性文物大展》,当我看见那些古代女性日常所用的器物、梳妆盒、脸盆架时,一下子就特别感动,让我想起早就过世的奶奶。  在我童年的记忆里,奶奶是小脚,穿的是青布衣裳。虽然年轻就守寡,但她随遇而安,靠自食其力来拉扯四个孩子。她每天会按着太阳的影子来计算时间煮饭,晚上点着油灯关好门窗睡觉,度过了自己平静的一生。  奶奶是位小脚奶奶,可就是这样一个“三寸金莲”的奶奶,居然是自
期刊
贝爸工作太忙,且常常出国,一去就是一个星期或半个月,因此,虽然他对伊莎贝疼爱有加,但伊莎贝还是更喜欢粘妈咪。都说女儿是爸爸前世的小情人,有个性的伊莎贝却不肯认账,她很小的时候,就很肯定地说,她是妈咪的前世,小情人,长大后要与妈咪结婚。  为了多陪伴与照顾这个可爱的小情人,还有小情人的姐姐,我们一直请菲律宾女佣打理全家的饮食起居,在伊莎贝出世后又向工作机构申请减少工作量,只为了多陪伴她们姐妹。对于幼
期刊
“孩子的玩不应该是‘瞎玩’,至少不应该全部是‘瞎玩’,而应该是有目的的‘玩’,是‘睁着眼睛的玩’!而这种‘有目的的玩’,是一种‘有准备的环境’,也就是说对于孩子来讲是玩,但是这种玩的环境是母亲精心准备的,玩的眼睛不是长在孩子的头上,而是长在母亲的头上!”  这是知名教育学者王东华在其《发现母亲》一书中,谈到的关于孩子“玩”的话题。这段话让人印象深刻之处在于“睁着眼睛的玩”这几个字。  翻开每期的《
期刊
许多家长发现,平时在幼儿园里好好的孩子,一旦放假回到家里,就会很容易生病。家长明明花费了很多的时间和精力来照顾他们,孩子的身体却更易出现各种健康问题,如发烧、咳嗽、肠胃问题等。看病吃药,护理孩子的身体健康成为家长假期中最主要、也是最头疼的事情。  在家为何更易生病  幼儿园的生活很有规律  儿童在幼儿园里的生活是非常有规律的,幼儿园会根据儿童身心发育的特点,科学地安排幼儿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如吃饭
期刊
一无所知的世界,走下去,才会遇见惊喜。  《母鸡的旅行》荣获CBCA澳大利亚儿童图书理事会幼儿教育大奖。大师级儿童插画家安娜-沃克杰作。故事中小母鸡时而是一个乐享生活的小女孩,时而又是一个呆萌犯二的小迷糊。令人着迷的不仅仅是她的外形可爱,还有她乐观执着的品格及在未知世界保持勇往直前的精神,鼓励孩子不要惧怕未知的事物,勇敢地去探索和寻找,一定会有新的收获。而亲人及朋友,永远都是他们最温暖的归宿和坚实
期刊
让孩子爱上阅读,方法很多,按照主题来阅读,是个不错的方法。  这有点儿像是主题公园,玩多了就知道,其实里面的游戏都大同小异,但因为冠上了不同的主题,便有了丰富的色彩和不同的乐趣,能一次又一次吸引孩子们去游玩,且对每个主题的印象和感受都有不同。  阅读,远比游戏,甚至影视节目有更大的想象空间,更深广的内容,也会给孩子们更多的乐趣。按主题来阅读,一来利于年幼的孩子对故事内容、人物形象等进行辨识和记忆;
期刊
有过学琴经历的孩子都知道,其实学琴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挑战自我的过程。而曹野川,这个80年代末出生于小镇,成长为现在的知名的青年钢琴家,也许自他六岁学琴的那一天起,就注定了他的音乐之路必将比任何一个城里学琴的孩子更加艰辛。如果说,青年钢琴家郎朗的成功是缘于其父同样的付出,那么,曹野川的成就,又何尝不与他的父亲——当代知名作家曹峰峻的付出息息相关?  让我们走近这对与艺术结缘的父子,倾听一个父亲的内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