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介入契机 适时支持幼儿

来源 :学前教育(幼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onyyu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前苏联著名心理学家维果斯基认为:教学是人为的发展,最好的教学应能超越人的自然发展;教学可以创造最近发展区,因为教学不应是消极地适应儿童已有的智力发展水平,教师、成人和有能力的伙伴应提供有效的帮助,成为儿童攀登新的发展高度的支架,不停顿地把儿童的智力从一个水平引导到另一个新的更高水平。
  本案例中,教师围绕一个玩具操作,不断设置活动环节,为幼儿的发展创设不同目标,并在观察中适时介入,有效提供帮助,使得小宇逐渐发现和解决了操作中的问题,不断地获得成功的体验。
  ◆ 了解幼儿的特点与需求,整体设计活动环节
  小宇对颜色、形状、数量等掌握比较好,喜欢操作,动手能力也比较强,对于益智类的玩具有兴趣且专注力较强。针对这些特点,教师提供了“彩色纽扣”这套玩具,既适合他的操作水平,也满足其操作兴趣。教师又了解到该幼儿在绘画构图方面需要成人的支持,因此专门设计活动任务为其提供练习;还借助本套玩具的特色,采用一物多玩的方法,用纽扣来玩五子棋。整个活动环环相扣又不断深入,促进幼儿在同一种玩具中不断攀升新的发展水平。
  ◆ 适时介入,创设赢家
  在活动中,小宇遇到了很多问题:玩具不会操作、看卡拼图操作出现错误、自由拼图无法完成、ABBA的排序完成不好、五子棋游戏总是输,等等,在这些问题出现后,教师通过创设问题情境、设置活动任务、进行语言提示和操作示范,激发幼儿持续操作的兴趣,并提供了有效的幫助,使小宇通过观察、模仿、操作练习等很快地解决了问题,并在这个过程中,表现出坚持不放弃、遇到困难继续挑战等良好的品质。
  整个活动过程中,教师始终定位在观察者、引导者和支持者的角色,不仅观察幼儿的玩具操作过程,也激发幼儿的操作兴趣;不仅观察了解幼儿的想法,把握幼儿的真实需求,还能适时介入,提供指导;在与幼儿交流的过程中,借助玩具特点创新玩法,引导幼儿拓展玩具的特点,并调动原有经验投入到新玩法中,既让幼儿体验到失败的感受,更让幼儿体验到成功后的喜悦。这些做法营造了一个宽松的游戏环境,为幼儿的操作提供了适当的平台、小步调的支持,使得幼儿真正在操作中学习,在学习中思考,在思考中获得发展。■
其他文献
七月的青海,迎来了遍地油菜花开的最美季节。作为丰台二幼一名青年教师,能够参加园所赴青海的支教活动,我的心里充满了好奇和兴奋。我终于可以亲眼去看看孩子们清澈的双眼,和他们一起游戏学习,我也终于成为了自己曾经梦想成为的支教人。  此次支教的主题是围绕绘本活动开展的。我们通过看、评当地教师的语言教育活动、绘本教学分析讲座以及绘本活动展示等,给当地的孩子和老师送教。  在准备中思考适宜的材料与方法  1.
绘本集市活动后,有家长和部分老师表示交换结果不公平,不符合市场交换价值规律。从幼儿的学习与发展角度,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反思整个活动。  绘本集市交换活动是否公平、怎样才算是公平,我认为应让幼儿参与讨论和评判。  案例中,绘本集市活动的预设目标是“让孩子们自己通过绘本买卖去体验交换和分享”。这个目标突出了幼儿的主体性和参与性,但在实施过程中,绘本的定价是由教师决定的,幼儿是被动得到教师评估绘本
问题提出  上世纪中后期,西方心理学界对成人的孤独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探讨,涉及了包括孤独产生的原因、孤独体验中的人际关系缺陷、孤独感的测量和应对孤独的策略等多方面内容。受成人孤独研究的影响,一些学者开始关注儿童的孤独问题,以往对于儿童孤独的研究注重测量儿童的孤独感,未反映儿童有哪些孤独经验。近年来,一些儿童对孤独认知的研究开始形成。  了解儿童对孤独的认知不仅有助于拓展儿童孤独研究的视野,突出儿童
今年两会,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刘焱3月6日在全国政协教育界别小组会议上的发言,不仅引起与会人员与媒体的关注与讨论,也通过微信朋友圈、好友转发、公众号等多路径迅速传播,让全国学前教育工作者心潮澎湃,吸引了众多一线幼教工作者加入到这场讨论中来。  其中,微信公众号“幼儿教师网”发布的《今天,全国幼师为刘焱教授在政协小组会上的发言疯狂打call!》一文,仅2天时间总阅读量就达到30余万
如果发生类似情况,我认为不能转班。硕硕不管转到哪个班,他的攻击行为都不会因此而立刻改变,甚至反而会更厉害,因为转班本身对孩子就是一种心理伤害。但不转班,就需要做好以下两方面,以免其他孩子再度遭受伤害。首先,要让硕硕的家长对自己孩子的行为建立正确的认识。案例中,硕硕家长的观点有失偏颇。如果家长日常对孩子的攻击行为很少进行教育,那么老师单方面对硕硕的教育也自然作用不大。因此,要加强与家长的沟通,让硕硕
开展幼儿艺术教育,最重要的是创设艺术环境,让幼儿能够充分浸润其中,大量接触、充分感知、反复体会,进而吸纳理解,积淀素养。具体到音乐领域,幼儿园一日生活中所伴随的音乐当仁不让是最常态、最大量、最直接的音乐艺术环境了。但是,长期以来,一日生活各环节音乐的投放多处于普遍存在、鲜少研究的状态。多数教师都会或多或少地在一日生活中播放音乐,为幼儿创造一定的音乐浸润环境。但其中因为缺少深入的思考,而导致一些认识
21世纪,经济的飞速发展对人口素质与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育,尤其是奠定人终身发展基础的学前教育作为提升人口质量的关键性因素将面临更多的关注和挑战,也对我国学前教育的质量和效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我国学前教育目前出现承载力不足、师资力量匮乏等问题,教育方式亟待改变。技术已在医学、工学等众多学科和领域开展了成熟的应用模式,在大教育中(基础教育阶段以及高等教育阶段,如大型慕课、基于游戏的学习)的
新年上班的第一天,我早早来到班上,准备好桌面玩具,等待孩子们的到来。  很快,穿着一身洁白羽绒服的旋旋,手拿彩色信封,神神秘秘地走到我身边。只见她歪着头,笑咪咪地对我说:“沙老师,这是给你的礼物!”她递给我一个蓝色的信封,说道: “沙老师是男孩子,我要选蓝色的贺卡送给你。因为,蓝色是大海的颜色,代表了深远、活力、青春!”说完,她又转身给旁边的陈老师送去了一个绿色信封,给负责保育的仇老师送去了一个橙
课程领导(curriculum leadership)一词于上世纪50年代提出,与管理领域对所谓科学管理的反思,以及西方国家课程改革运动失利、校本课程开发兴起不无关系。但真正引起关注和重视,还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之后的事。它提倡从行政权威转向专业权威,是因为自上而下的行政管理,挤压了课程创新空间与教师的课程智慧,希望赋予学校和教师更多专业自主权,发挥校长的专业权威。  课程领导一词的产生,与课程研究
家庭和幼儿园本就是一辆车的两个轮子,需要同向同行。与家长形成价值认同、达成教育共识,是我们面对突发状况的首要工作。  研判形势,及时调整  特殊時期,家园共育工作的开展也有特定的要求,园所或教师需时刻关注形势变化,及时调整工作策略。随着时间或事件的不断发展,幼儿园家园共育的工作目标、工作重点、工作方式等也需要随之调整和改变,才能获得良好的效果。  以这次疫情为例,我园将对家庭的教育指导工作大致分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