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体参与,促其乐学,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xhain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 创设和谐的学习情境,激发兴趣,使学生在愉悦中学习,乐于认知
  “治学以兴趣为主”,兴趣,可以使学习变得自觉而轻松。学生对学习内容,对问题,对答案的关注应该贯穿课堂教学的始终。实践证明,有了兴趣,学生就会自觉的动脑筋,主动去克服困难,进行有效的学习,从而确立自己的主体地位,发挥自己的主体作用。例如,在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时,为了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在课堂上我从下面这个故事引入:有一天,猴妈妈从瓜地里抱回来一个大西瓜。回家后,它把两个小猴子叫过来,将这个西瓜平均分成了两份,正准备递给两个孩子,突然,一只猴子吵了起来:妈妈,我要吃两块,一块太少了。接着,另一只猴子也吵着要吃两块,这下猴妈妈为难了,因为两只小猴子太小不懂得互相谦让,家里又只有一个西瓜。谁能用我们学过的知识来帮助猴妈妈解决这个问题呢?这样,通过故事情境的创设,使学生很快明白了将一个西瓜平均分成了4份,其中的两份和原来平均分成2份中的一份是一样的,也使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样,兴趣就成为最好的向导,引导学生去学习,去感悟,去寻找问题的答案,因而产生了最佳的学习效果。
  二、创设培养学习氛围,自主探究,使学生在主动中学习,领会新知
  布鲁纳认为:实现教育任务的一个可靠方法是善于引导学生去“发现”“探究”。新的教学模式非常注重教师要正确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要善于指导学生学习,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在激趣的基础上,放手让学生去探索,从而获取新知。自学自悟就是让学生自己运用学习方法学习,自己思考,自己领悟,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他们求知的兴趣,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去获得,去体验,成为学习的主人。如在教学《图形的认识》时,安排学生讨论:生活中有哪些东西是我们学过的这几种形状的?(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球)由于这个问题与生活接近,学生讨论得异常激烈。我也来到他们中间倾听。发现有几个小组在说到讲台桌上那个墨水盒时,都发生了争论,有的认为那是正方体的,有的则认为那是长方体的。我特意观察了一下那个墨水盒,原来,墨水盒的正面是正方形,侧面则是一个长方形,严格来讲它应是长方体。这个争论的出现,说明还有很大一部分孩子不能正确区别正方体和长方体。于是我立即决定将原定的下一个有趣的游戏环节取消,改为再一次深入讲解正方体和长方体的区别,其间运用让学生观察、触摸、比较等形式。最后学生们异口同声地说:“这墨水瓶是一个长方体!”教师及时从学生的讨论中去发现问题,及时调整教学环节,解决问题,让学生真正掌握知识,这才是教学的目的。
  三、创设合作学习空间,讨论深化,使学生在交流中学习,理解创新
  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中的可利用因素,对学生进行发散性的思维训练,培养他们的求异思维能力。在教学中,教师既要给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的时间和空间,又要为学生创造小组合作交流的机会,让学生在自主已探索的过程中形成自己对知识的理解,在与人合作交流中逐渐完善自己的想法,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如在教学《乘法的初步认识》这个内容时,在重点部分我分四个层次进行教学,第一个层次是让学生用小棒创作出美丽的作品,第二个层次是让学生计算“一共用了多少根小棒”,列出一些加法算式,算一算摆出自己画的图形需要准备多少根小棒;第三个层次是通过观察加法算式,展开想像:“如果摆100个图案,所写的算式会怎么样呢?”使学生体验到,要列出的加法算式会很长,写起来会很麻烦。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使学生自然产生“如果有一种简便的写法该多好”的愿望,教师根据学生的展示汇报情况,适时地引出乘法。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之中自然而然也就体会到了乘法算式的简便之处。这样的教学设计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第四个层次是教师展示学生的作品,在这环节中落实乘号、乘法算式中各数字表示的意义、算式意义,感受乘法计算比加法计算简便,突出加数相同情况下才能写出乘法算式。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先由教师指导写算式的方法,接着让学生小组交流,合作探讨写乘法算式的方法,然后由学生独立写出乘法算式。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始终处于主体地位,教师只在关键处启发、点拨,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知识的全过程,领悟到知识的真谛。 这样动手与动脑相结合,就能激发出学生创新的火花,因此,特别具有獨创性。这样在一个学习小组中,同学们各抒己见,相互启发,有如火燧石的相互撞击,不时迸发出智慧的火花,他们在团结协作中品尝了创新的乐趣。
  四、巩固运用所学知识,拓展思维,使学生在学习中,形成能力
  新教材注重的是学生能力的培养,特别是知识的积累和运用,在教学中如何做才能让学生把所学的知识转化为自己的能力而回报社会,是我们每位教师都应深思的问题。要让学生“课内学课外用” 及时运用知识或方法进行实践、扩展、迁移、联系等活动,及时完成从感性到理性的转化过程,及时形成能力,及时建立知识间的联系。例如,在六年级的复习课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时,我设计了一个开放性练习:给学生一根31.4米常的绳子,要求把它围成一个长方形、正方形和一个圆时,它们的周长相等吗?面积呢?学生对此类问题非常感兴趣,在猜测过后,很多学生通过自己的计算验证了自己的猜测,兴奋之情溢于言表,这样的思维拓展,真正把课本中所学到的知识来解决自己的生活实际,形成自己的能力,让学生真切的体会到学习的好处。
  总之,教师应树立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教育观念,让学生主动思考、探索,投其所“好”,促其乐学,让学生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人,让孩子们在祖国美丽的语言文字中遨游,享受学习的幸福,这样既能优化课堂教学过程,又能有效的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让学生真正学有所成。
其他文献
人教版旧教材的编排中每个单元都有口语交际的教学内容安排,但在实际教学中却往往被老师们所忽略。一方面老师们对“口语交际”教学意义的理解存在误区,将口语交际简单等同于“说话”,而说话是人们与生俱来的本能,如何能说得清楚明白有条理在语文的阅读教学中已有训练,没必要单拿出课时进行教学,不如省出时间做阅读教学。另一方面各级各类的教研或培训多是阅读教学或作文教学的研讨与展示,鲜有口语交际课的研究,因此,老师们
期刊
一、项目开展背景  由于现在的城市和居民区不断的开始建造新的楼房样式,使得许多的小朋友也有条件去住到属于自己的新家。“家”是每个孩子们最温馨的港湾,同样也是孩子们最亲亲密的家园,是他们耳熟能详最为之称道的秘密花园。因此基于以上的调查研究,从幼儿出发,我选择了“房子”这一内容作为我开展个别化活动的丰富幼儿主题经验的抓手。  前一段时间我和孩子们参加了“亲自然外出寻泥活动”的亲自然活动,我们的孩子在山
期刊
一、深度学习与stem教育  深度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既是一种认知过程,又是根植于社会文化和现实生活的建构过程。而幼儿深度学习是多维度,多层次,在与周围环境互动的过程中,通过自己独特的学习方式,积极主动地获取新的知识和经验,去探索周围的自然环境和物质世界,并将这些知识和经验并入已有的认知结构将其迁移到新的情境中,以发展高阶思维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一种学习。STEM,Science科学,在于认识世界、解释
期刊
《桃花源记》是陶渊明晚年所作,是一篇经典课文,文质兼美,适宜教学,笔者非常喜欢这篇文章,在教学实践中我觉得《桃花源记》这篇文章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娓娓动听说桃源,理想社会牵人心  文章以生动的笔触叙述了武陵人偶入桃花源的故事,创造了一个美好的理想社会——桃花源。全文按渔人经历的自然顺序,逐层展开。先写寻“源”的起因。开篇即点明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和人物,采用写史笔法,给人以似有其事之感;进而,
期刊
进入二年级下学期的学习之前,学生已经在语文课堂上认识了至少1000个汉字,会写600个左右的汉字,在语言、词汇上也有了一定的积累。但是我发现,学生在文字表达中却不善于运用自己所积累的词汇来丰富自己的语言。有了这一个发现,我在二年级下册的语文教学中,特别注重对学生这一方面的训练。因为我知道,二年级下册的语文教学要帮助学生夯实基础,平稳过渡,有层次、有梯度地为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和提升奠定坚实的基础,为
期刊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向短短的四十分钟课堂要质量,让学生能够学有所获,其关键就在于这节课是否有效率。对于教师来说,课堂教学是贯彻新课程理念,落实素质教育的主阵地,也是教师向学生传授数学知识的主要场所。如何优化农村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本人就自己二十年来的农村小学数学教学经验,谈谈几点体会。  一、吃透新课程的理念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新
期刊
记得我去探望任吉尧老师时的一件事,任老師有位学生是优秀的外科大夫:“我现在的手术成功率达到了99%,位于全院前列。”任老师却回复:“你现在的技术确实不错,值得表扬!一个失败的病例,在你手中只是1%,但对他的家庭来说,却是100%啊!一个家庭中失去了任何成员,这都是不完整的、是不幸的,你应该为了这1%而努力,再攀新高”。联想到我所从事的教育工作,我所面对的孩子,性质不也一样吗?  新学期开始后,我被
期刊
一、我对故乡的理解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当下中国在充满人人为己、道德危机的现代社会,人与人之间缺乏沟通、信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曾几何时,唐代诗人贺知章的《回乡偶书》触动了多少游子的心:那种背井离乡的无奈、对故乡的牵挂,岂是三言两语就能说清楚道明白的?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尤其是小城市的年轻人都选择去外地读大学、并争相留在大城市工作,离自己的家乡越来
期刊
倾听是教育前提,是教师与幼儿心灵沟通的桥梁,是我们老师洞悉幼儿内心、了解幼儿内心的有效途径。幼儿教育活动中需要教师要有倾听孩子,并能与孩子对话的习惯,从而走进孩子的世界。在组织艺术活动的过程中,我深深体会到倾听孩子的声音对活动开展的重要性。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善于倾听孩子的说话就是一门了不起的教育艺术。”倾听是理解、是尊重、是期待、是接纳,是创造。“如果教育者希望从一切方面去教育人,那么就必须
期刊
一、初中说明文教学现状  在说明文教学中,笔者观摩了许多教师对该种文体的教学设计及课堂教学过程,发现初中说明文的教学存在以下弊端:说明文教学容易走极端,要么照本宣科,将本是生动有趣的知识讲得枯燥无味,使学生学习兴趣索然;要么放任自流,教材都讲得清清楚楚了,何必多费口舌?导致学生在说明文的学习过程中找不到一条良好的学习途径。不但如此,在新课改弘扬人文性的背景下,体现科学性的文章在一定程度上也受到人们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