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当前,我国设计教学模式从整体上略显单一,依旧是以传统的说教式为主。从中英艺术设计教学模式对比研究出发,吸收西方国家先进教学模式,分析归纳出适合我国艺术设计的教学模式,以达到设计教与学的完美结合。
关键词:中英设计;教学模式;比较研究;教学对策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7)01C-0017-03
目前,我国的艺术设计教育发展已经形成了三个相对成熟的阶段:规范化、理论化、跨学科化的模式。但在艺术设计教学的改革中还是存在一些不足和问题,如:设计理论与实践方面结合不足,书本的理论知识很难满足社会对设计行业的需求,未寻找到更加符合学生设计情感和个性发展的教学模式;如何培养学生在艺术领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等当前在设计教育改革中遇到的种种问题,本文借鉴英国的一些先进教学模式,并结合艺术设计社会需求加以探讨。
一、英国设计教学模式分析
(一)以学生为中心,尊重个性发展。英国的教学模式以学生为核心,每位教师都十分尊重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在课堂上营造出和谐融洽的气氛,在这样的环境下,学生更容易融入到课堂学习当中,更愿意去参与。正如彭灿辉所说,课堂气氛是指课堂内呈现的一种精神面貌和活动参与程度,是直接影响教学效果的因素。通常,教师以小组学习(group study)为主,四人为一个小组,围绕一个热门的设计话题进行讨论和交流,学生相互交换想法和意见,氛围相当活跃。这样小组合作式的学习是课程改革倡导的一种学习方式,它不仅能促进学生自主探究,而且还能培养学生团队精神与合作能力。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教师调控为辅,在必要时教师给予一定的帮助和调控,视学生的情趣、能力不同合理搭配。为他们营造同伴间相互支持、相互学习,共同成长的氛围及促进学生自主探究的空间,从而引出潜藏在每个学生内心的智能。通过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课堂互动,开启学生的设计思维,使学生真正地参与到学习中。这种模式既调动和鼓励学生相互学习的热情,也有效解决了课堂“低头族”的出现,不仅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思考能力和责任意识,加强了师生沟通与了解,而且也未埋没学生专业特长、爱好和兴趣的发展。
(二)重视动手能力和设计过程。虽然现在的设计教学中融入了计算机辅助教学,但是英国的设计教学依旧重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因此在动手设计图案的过程中,要求学生成为一个独立的人,会动脑、会思考、会动手。设计过程的关键在于如何将个性想法与设计图片联系起来,让学生更好地了解设计研究过程,让自己感兴趣的领域得到充分发挥,并运用到实践中去。绝不允许相互抄袭,照抄书本图案。教师将一幅图案布置下去后,一方面指导学生自学有关书籍,另一方面带着学生到企业现场观摩,并鼓励学生每周4-6个小时参与社会实际劳动或社会市场调查,让学生真正体验设计中的乐趣并挖掘自身特长,激发学生大脑在设计过程中的想象力,以便让学生更好地参与到设计中。
英国教师在评价学生的设计时,并不单纯地只看最终的设计作品,而是结合平时学生的整个创作过程,从设计理念的雏形到最终的设计方案的定稿,再到设计时遇到的困难,学生如何思考、解决或者如何把设计改造得更加完美。教师重视的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进步,而不是只看重最后的设计作品。教师更关注学生专业设计的能力水平和思维能力的培养以及动手能力,希望学生能把书本知识和社会实践相结合,从而提高实践能力和实际水平。
二、我国目前教学模式的问题及分析
我国设计教学模式从整体上略显单一,依旧是以传统的说教式为主。课堂教学索然无味,教学效果堪忧,有的教师上课照本宣科,期末突击考试,学生死记硬背,毕业设计纸上谈兵,一味强调考试高分,却忽略学生技能、兴趣和爱好特长的发展。客观造成了教学与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脱节,表现为“学历”教学与“能力”教育相分离。学生学到了狭隘的工作技能,而缺少思考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严重滞后于社会需求,毕业后难以独立胜任专业工作岗位。
目前教学改革中也开始提倡运用多样态的教学模式,但这些大多是把国外的教学模式照搬到我国的设计教学中来,仍然存在着“穿新鞋走老路”的倾向,习惯于“一言堂”和灌输式,教学方法没有发生质的改变。归纳起来,国内设计类的教学模式有几个问题:
(一)仍然以传统的讲授式为主,根据教学大纲,由教师授课,传授书本知识点,只要教会学生一般性设计原理、设计技能就满足了,很少理论结合实际谈设计,没有重视当下设计的发展趋势。把自己对设计的观念强加于学生,使学生的思维模式固定化,很少有机会表达自己对设计的看法和见解,使设计作品变得单板而乏味。而英国的探究式学习就不同了,它可以不断为学生提供亲自对事物做决定的机会,在什么情况中提出哪些问题,哪些问题可以深入研究,以及为什么要研究等。为此,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创设生疑、质疑、释疑的环境,通过“疑”促进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二)设计实践教学走形式,设计技法不求技能的提高,只作常规性的辅导,不符合社会设计需求的多样性和灵活性。大部分的学生只知道基本的电脑操作步骤,并不能完整的设计出一套方案,教学与社会需求脱轨。就学生而言,满足于只要学会掌握教师所教的内容,走上社会能找到工作就够了的狭隘想法,缺乏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专业技能设计案例与社会前沿所需结合不紧密,学生虽学到了一些技能知识,却不能“举一反三”,缺乏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与教师教授设计原理和设计实验技能不深不透有关联。英国的设计实践课,都是在课堂上学习设计软件的基本操作步驟,然后让学生去设计公司,参与一套完整的设计流程,从最初的设计方案到最后设计定稿完成,使学生真正体悟设计的真谛。目前,有些国内的高校也采取了这样的做法,进行校企合作办学,给学生创造一个与社会接触的平台。
(三)国内设计专业的学生大一、大二还是以素描、色彩等传统绘画技能课为主,到了大三才开始进入设计专业课的学习。这种课程模式已经成为了我国设计教学中的一种惯用模式。掌握绘画技能和设计基础知识是设计教学的主要目的,但是这样往往忽视了学生专业课的培养。在英国则恰恰相反,设计专业的学生从大一开始就以设计专业课为主,只有学习纯艺术的学生才会去深入探究素描、色彩。设计类的学生直接就进入了设计的创新课程,注重思维能力和个性的培养。 三、思考与对策
通过对中西方教学主要模式的阐述与分析,可以看出,我国设计教学虽然有了长足的发展,但是在具体操作过程中暴露了种种问题,而在今后解决问题的这条道路上,必须更加注重解决好我国设计教学模式针对性差,功能单一的问题,同时借鉴西方教学模式中的优秀案例,处理好设计教学改革发展模式单一与设计教学模式理论繁多的矛盾。
第一,教师要从传统的教学观念中走出来,提高设计教学水平和创新能力。“老师是第一身份,上好课是第一任务,关爱学生是第一责任”“教要有法而又法无定法,教要有法是指教学不是随意的,而是有规律的,它要符合教育规律和认知规律。教无定法是指具体教学方法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灵活多样的。”[1]教师指导思想上,要把课堂教学作为创新创业教育的主阵地,将提高学生动手能力融入、渗透到每一堂课的教学中,突破以传授教学为主的一元教学模式,让教学服务于学生,以学生为中心建立相应的設计教学模式,尊重学生个性发展,寓教于乐教学方式,补足实践教学这一短板。
第二,学生要走向社会,不能把自己封闭在校园里,尤其是设计专业的学生应该关注设计的发展动向。设计的核心就是创新,对于创新的培养,一部分在课堂内,一部分在课堂外,平时要多看多想,多总结,不要计较对错,理性思维辅助感性思维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参加设计技能大赛,把自己推销出去,只有设计出有价值的创新作品才能被社会所接受,为消费者带来利益,为企业创造财富。
第三,教学手段上,要充分利用学校已有的实验、实践、实习基地,构建以课堂教学为基础,课外教学为补充的师生共同参与创新创业“学习共同体”,通过探究式学习教学模式,充分利用校企合作单位的社会资源,鼓励学生进行市场调研、企业调查,重知识的衔接和贯穿运用,跨学科的了解等综合思考能力,来开展学习与研究,以丰富教学内容。让教学实效真正落地,让每位学生学有所得。其次,在专业学习上,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心态。在没有互联网的年代,教师可以一个人教授一门课,也可以一本讲稿讲多年。现在互联网普及了,教师不拓宽知识面,教学就没有希望。如果教师缺乏再学习的习惯,从本质上讲就没有“教”的资格。特别是当今的专业知识跨学科性非常明显,又处在一个越来越充满竞争的时代,就教师个人而言,要突破本专业学习的限制,扩大跨学科的学习领域,必须不断地进行新学习,充实新知识与新技能,以替换、补充或提升过去所学习的东西,提高自身综合育人水平,以更好地适应为经济转型期培养所需的专业人才。另外在教学方法上,教师要借鉴国外优秀教学模式,将理论用于实践,再结合实践经验更新设计教学内容,西方的思维模式与我国基本情况不同,所以不能一味地照搬国外的教学模式和内容,而应该结合我国设计教学的实际情况,创出具有中国特色的设计教学模式,积极探索“能力”教育与“学历”教学融为一体的新路径。
第四,教学目的上,教师要重视每一节课,既要教好课,又要育好“人”。为了让学生保持良好学习动机,一定要让学生明白该课程与社会所需之间的联系,探究专业设计在现实生活中的所用之处,帮助学生了解为何学习该知识,以及如何运用到社会实际生活之中。要打破学习孤岛,鼓励学生与具有不同学科背景的同伴合作,围绕学习目标或设计方案创新性解决复杂问题。强调通过体验自主设计、探索实验的过程,培养学生实际生活中解决问题的能力。要让学生明白,即使有再高明的理念都得依靠艰苦的实践去落实。
参考文献:
[1]吴清荣.浅谈教师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方法[J].创新导刊,2011(7).
责任编辑:谢传兵
本文系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重点课题“中英室内设计教学方法的比较”(项目编号:T-b/2015/009)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车焱森,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江苏南京,210000)传媒与艺术学院硕士,助教,主要研究方向为艺术学;韩玉婷,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江苏南京,210000)传媒与艺术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艺术学。
关键词:中英设计;教学模式;比较研究;教学对策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7)01C-0017-03
目前,我国的艺术设计教育发展已经形成了三个相对成熟的阶段:规范化、理论化、跨学科化的模式。但在艺术设计教学的改革中还是存在一些不足和问题,如:设计理论与实践方面结合不足,书本的理论知识很难满足社会对设计行业的需求,未寻找到更加符合学生设计情感和个性发展的教学模式;如何培养学生在艺术领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等当前在设计教育改革中遇到的种种问题,本文借鉴英国的一些先进教学模式,并结合艺术设计社会需求加以探讨。
一、英国设计教学模式分析
(一)以学生为中心,尊重个性发展。英国的教学模式以学生为核心,每位教师都十分尊重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在课堂上营造出和谐融洽的气氛,在这样的环境下,学生更容易融入到课堂学习当中,更愿意去参与。正如彭灿辉所说,课堂气氛是指课堂内呈现的一种精神面貌和活动参与程度,是直接影响教学效果的因素。通常,教师以小组学习(group study)为主,四人为一个小组,围绕一个热门的设计话题进行讨论和交流,学生相互交换想法和意见,氛围相当活跃。这样小组合作式的学习是课程改革倡导的一种学习方式,它不仅能促进学生自主探究,而且还能培养学生团队精神与合作能力。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教师调控为辅,在必要时教师给予一定的帮助和调控,视学生的情趣、能力不同合理搭配。为他们营造同伴间相互支持、相互学习,共同成长的氛围及促进学生自主探究的空间,从而引出潜藏在每个学生内心的智能。通过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课堂互动,开启学生的设计思维,使学生真正地参与到学习中。这种模式既调动和鼓励学生相互学习的热情,也有效解决了课堂“低头族”的出现,不仅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思考能力和责任意识,加强了师生沟通与了解,而且也未埋没学生专业特长、爱好和兴趣的发展。
(二)重视动手能力和设计过程。虽然现在的设计教学中融入了计算机辅助教学,但是英国的设计教学依旧重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因此在动手设计图案的过程中,要求学生成为一个独立的人,会动脑、会思考、会动手。设计过程的关键在于如何将个性想法与设计图片联系起来,让学生更好地了解设计研究过程,让自己感兴趣的领域得到充分发挥,并运用到实践中去。绝不允许相互抄袭,照抄书本图案。教师将一幅图案布置下去后,一方面指导学生自学有关书籍,另一方面带着学生到企业现场观摩,并鼓励学生每周4-6个小时参与社会实际劳动或社会市场调查,让学生真正体验设计中的乐趣并挖掘自身特长,激发学生大脑在设计过程中的想象力,以便让学生更好地参与到设计中。
英国教师在评价学生的设计时,并不单纯地只看最终的设计作品,而是结合平时学生的整个创作过程,从设计理念的雏形到最终的设计方案的定稿,再到设计时遇到的困难,学生如何思考、解决或者如何把设计改造得更加完美。教师重视的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进步,而不是只看重最后的设计作品。教师更关注学生专业设计的能力水平和思维能力的培养以及动手能力,希望学生能把书本知识和社会实践相结合,从而提高实践能力和实际水平。
二、我国目前教学模式的问题及分析
我国设计教学模式从整体上略显单一,依旧是以传统的说教式为主。课堂教学索然无味,教学效果堪忧,有的教师上课照本宣科,期末突击考试,学生死记硬背,毕业设计纸上谈兵,一味强调考试高分,却忽略学生技能、兴趣和爱好特长的发展。客观造成了教学与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脱节,表现为“学历”教学与“能力”教育相分离。学生学到了狭隘的工作技能,而缺少思考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严重滞后于社会需求,毕业后难以独立胜任专业工作岗位。
目前教学改革中也开始提倡运用多样态的教学模式,但这些大多是把国外的教学模式照搬到我国的设计教学中来,仍然存在着“穿新鞋走老路”的倾向,习惯于“一言堂”和灌输式,教学方法没有发生质的改变。归纳起来,国内设计类的教学模式有几个问题:
(一)仍然以传统的讲授式为主,根据教学大纲,由教师授课,传授书本知识点,只要教会学生一般性设计原理、设计技能就满足了,很少理论结合实际谈设计,没有重视当下设计的发展趋势。把自己对设计的观念强加于学生,使学生的思维模式固定化,很少有机会表达自己对设计的看法和见解,使设计作品变得单板而乏味。而英国的探究式学习就不同了,它可以不断为学生提供亲自对事物做决定的机会,在什么情况中提出哪些问题,哪些问题可以深入研究,以及为什么要研究等。为此,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创设生疑、质疑、释疑的环境,通过“疑”促进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二)设计实践教学走形式,设计技法不求技能的提高,只作常规性的辅导,不符合社会设计需求的多样性和灵活性。大部分的学生只知道基本的电脑操作步骤,并不能完整的设计出一套方案,教学与社会需求脱轨。就学生而言,满足于只要学会掌握教师所教的内容,走上社会能找到工作就够了的狭隘想法,缺乏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专业技能设计案例与社会前沿所需结合不紧密,学生虽学到了一些技能知识,却不能“举一反三”,缺乏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与教师教授设计原理和设计实验技能不深不透有关联。英国的设计实践课,都是在课堂上学习设计软件的基本操作步驟,然后让学生去设计公司,参与一套完整的设计流程,从最初的设计方案到最后设计定稿完成,使学生真正体悟设计的真谛。目前,有些国内的高校也采取了这样的做法,进行校企合作办学,给学生创造一个与社会接触的平台。
(三)国内设计专业的学生大一、大二还是以素描、色彩等传统绘画技能课为主,到了大三才开始进入设计专业课的学习。这种课程模式已经成为了我国设计教学中的一种惯用模式。掌握绘画技能和设计基础知识是设计教学的主要目的,但是这样往往忽视了学生专业课的培养。在英国则恰恰相反,设计专业的学生从大一开始就以设计专业课为主,只有学习纯艺术的学生才会去深入探究素描、色彩。设计类的学生直接就进入了设计的创新课程,注重思维能力和个性的培养。 三、思考与对策
通过对中西方教学主要模式的阐述与分析,可以看出,我国设计教学虽然有了长足的发展,但是在具体操作过程中暴露了种种问题,而在今后解决问题的这条道路上,必须更加注重解决好我国设计教学模式针对性差,功能单一的问题,同时借鉴西方教学模式中的优秀案例,处理好设计教学改革发展模式单一与设计教学模式理论繁多的矛盾。
第一,教师要从传统的教学观念中走出来,提高设计教学水平和创新能力。“老师是第一身份,上好课是第一任务,关爱学生是第一责任”“教要有法而又法无定法,教要有法是指教学不是随意的,而是有规律的,它要符合教育规律和认知规律。教无定法是指具体教学方法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灵活多样的。”[1]教师指导思想上,要把课堂教学作为创新创业教育的主阵地,将提高学生动手能力融入、渗透到每一堂课的教学中,突破以传授教学为主的一元教学模式,让教学服务于学生,以学生为中心建立相应的設计教学模式,尊重学生个性发展,寓教于乐教学方式,补足实践教学这一短板。
第二,学生要走向社会,不能把自己封闭在校园里,尤其是设计专业的学生应该关注设计的发展动向。设计的核心就是创新,对于创新的培养,一部分在课堂内,一部分在课堂外,平时要多看多想,多总结,不要计较对错,理性思维辅助感性思维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参加设计技能大赛,把自己推销出去,只有设计出有价值的创新作品才能被社会所接受,为消费者带来利益,为企业创造财富。
第三,教学手段上,要充分利用学校已有的实验、实践、实习基地,构建以课堂教学为基础,课外教学为补充的师生共同参与创新创业“学习共同体”,通过探究式学习教学模式,充分利用校企合作单位的社会资源,鼓励学生进行市场调研、企业调查,重知识的衔接和贯穿运用,跨学科的了解等综合思考能力,来开展学习与研究,以丰富教学内容。让教学实效真正落地,让每位学生学有所得。其次,在专业学习上,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心态。在没有互联网的年代,教师可以一个人教授一门课,也可以一本讲稿讲多年。现在互联网普及了,教师不拓宽知识面,教学就没有希望。如果教师缺乏再学习的习惯,从本质上讲就没有“教”的资格。特别是当今的专业知识跨学科性非常明显,又处在一个越来越充满竞争的时代,就教师个人而言,要突破本专业学习的限制,扩大跨学科的学习领域,必须不断地进行新学习,充实新知识与新技能,以替换、补充或提升过去所学习的东西,提高自身综合育人水平,以更好地适应为经济转型期培养所需的专业人才。另外在教学方法上,教师要借鉴国外优秀教学模式,将理论用于实践,再结合实践经验更新设计教学内容,西方的思维模式与我国基本情况不同,所以不能一味地照搬国外的教学模式和内容,而应该结合我国设计教学的实际情况,创出具有中国特色的设计教学模式,积极探索“能力”教育与“学历”教学融为一体的新路径。
第四,教学目的上,教师要重视每一节课,既要教好课,又要育好“人”。为了让学生保持良好学习动机,一定要让学生明白该课程与社会所需之间的联系,探究专业设计在现实生活中的所用之处,帮助学生了解为何学习该知识,以及如何运用到社会实际生活之中。要打破学习孤岛,鼓励学生与具有不同学科背景的同伴合作,围绕学习目标或设计方案创新性解决复杂问题。强调通过体验自主设计、探索实验的过程,培养学生实际生活中解决问题的能力。要让学生明白,即使有再高明的理念都得依靠艰苦的实践去落实。
参考文献:
[1]吴清荣.浅谈教师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方法[J].创新导刊,2011(7).
责任编辑:谢传兵
本文系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重点课题“中英室内设计教学方法的比较”(项目编号:T-b/2015/009)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车焱森,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江苏南京,210000)传媒与艺术学院硕士,助教,主要研究方向为艺术学;韩玉婷,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江苏南京,210000)传媒与艺术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艺术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