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作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感悟能力

来源 :教学研究与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owlisy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头戏,但学生的写作状况令人堪忧。究其原因,是因为学生缺乏对生活的观察和感悟所致。观察、感悟是写作的决定性因素,是连接生活、阅读和写作之间的一道不可缺少的桥梁。因此,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写作能力,就要从培养学生观察感悟能力做起。
  【关键词】作文教学;生活;观察;感悟
  语文新课标中要求学生在写作时“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地表达”。近几年的作文教学中,笔者发现初中学生写作能力普遍比较低,要么无话可写,要么轻描淡写,要么说假话,说空话,甚至东拼西凑、胡编乱造。这种现象恰与新课标对学生的写作要求背道而驰。究其原因,是学生缺乏对生活的观察感悟所致。因此,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写作能力,就要从多方位地培养学生观察感悟能力做起。
  一、从课堂教学中培养观察能力
  所谓观察,就是用眼睛去看。要远“观”近“察”,事事留心,时时注意,并养成一种习惯。要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就要培养学生细心观察周围事物的意识,让学生从身边具体的事物入手,去看、去听、去闻、去尝、去触摸。这样,学生的感受才不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1. 观察要立足文本
  语文教材中的许多文章,都反映了作者对生活的细心观察,体现了观察在写作中的重要作用。比如朱自清的《背影》,对父亲穿过铁道买橘子的情景描写,如实地再现了父亲的衣着、体态和动作,并且赋予了强烈的感情,给读者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父爱的力量是多么巨大,这样的父爱催人泪下,真正感动了几代人。这些细致入微的描写,或使人物栩栩如生,或使景物特征鲜明。如果作者对描写对象没有细致入微的观察,全凭想当然,就不可能写得这么好。
  2. 观察要入心
  我们要在课堂写作训练中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在规定的时间里,要求学生描写某个具体对象,进行实地观察。比如写“校园早晨”、“春天的田野”、“课间十分钟”这一类的记叙文,就可以让学生到大自然中去观察,把自己亲眼所见的景物、景象描述出来,这样不仅能提高写作能力,而且也能增强他们的观察兴趣。有些学生不能写出优美的文章,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这些学生没有积极调动起内心的情感因素,即是观察没有“入心”。对于情感丰富的人来说,一切景语皆情语,一个平常的动作,一片普通的树叶都会触动他的情思,有情才会使他所表现的事物灵动而富有韵致。
  3. 观察要注重实践
  文章从生活中来,又要反映生活。我们要利用活动课,组织学生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比如让学生观察小动物的生长过程,在植物园观察植物生长发育、开花结果的情况,到工厂了解生产流程等。学生的生活空间虽然小,但是他们在家庭、在乡村、在城镇、在学校,所见的山山水水、花草树木、虫鱼鸟兽,无不是他们观察的对象。这些活动的开展,既增加了学生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同时又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
  二、从课外培养学生观察能力
  除了课堂,我们还要鼓励学生广泛地接触社会,细心观察和分析新事物。其实不论是在家或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上,只要做个有心人,将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所做的、所玩的、所想的及时写出来,就能写出具有真情实感的好文章。
  1. 聚焦家庭生活
  家,是我们每个人最温暖的港湾。家庭生活是学生最熟悉、最热爱、最留恋的,自然是重点观察的对象。但是我们的学生往往是“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学生的家庭生活是丰富多彩的,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爸爸妈妈的关怀,亲戚、邻里的趣事,节日的乐事,都会为学生开拓无比广阔的观察天地。教师要指导学生有意识地去观察家人都在干些什么?各人的动作、语言、神情是怎样的?用心,入心,一定会有很大的收获。
  2. 观察学校生活
  学校,是学生学习的地方,有他们的喜怒哀乐。教师要正确指导学生观察丰富多彩的学校生活,校园生活精彩纷呈,充满情趣。课堂上的激烈辩论,思维碰撞,交流生成;课间的嬉戏玩耍,游戏活动;运动场上的竞技角逐;还有学生的各种才艺表演等等。只要细心引导学生观察,并习惯地写成观察日记,这些点滴的积累,都将成为学生习作的素材宝库。
  3. 体验社会生活
  社会其实就是我们生活的舞台,多姿多彩的社会生活本身就是习作素材的丰富源泉。观察社会生活,教师可以利用节假日时间组织学生作适当的社会调查、参观、访问,把社会实践作为课堂,让学生把亲历的鲜活的实践变成学生心灵涌动的潮水,就能成为学生心中永不干涸的习作源泉,自然而然地解决了学生习作 “无米之炊”的难题。例如,在端午节放假前,我就以“浓情端午”为题布置学生写作文。要写好这一作文,学生必须通过自己的实践去积累素材。通过采访村里赛龙舟的选手,吃粽子,收集关于端午节的习俗与传说等,有了这些丰富的素材,学生写出来的文章就有思想,有见地。
  三、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
  什么是感悟能力?就是热情投入生活、细心观察的能力,就是遇事敏感、主动独立思考的能力,就是习惯于由此及彼、自古及今、由物及人、推己及人的联想能力和善于凭借自己经验和熟悉的形象来创造新形象的能力。
  生活只是素材,总是要经过作者的分析、认识、提炼才能凝聚到文章中去,认识、感悟正是对生活的内化过程。感悟是写作的决定性因素,感悟是连接生活、阅读和写作之问的一道不可缺少的桥梁,感悟是写作的生命。那么如何让学生抒写灵性,表达真情,阐明深层“感悟”呢?
  1. 开拓思维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我们对生活一定要从多角度、多侧面去展开联想、思考,从而开拓学生的思维。生活中的某个事物或某种现象,往往蕴含着深刻的道理。在教学中就要引导学生进行深刻的反思,调动他们的思维,想一想这个事物和现象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对我们有何启示。如学习了《愚公移山》一文,以“愚公为什么不搬家呢?”这个问题作为思维的起点,引导学生思考,这是为方便后人宁可去移山的坚忍不拔的奉献精神,值得我们去学习。同时,也可以从“家”的观念在国人眼里是根深蒂固的这一角度来思考。这样一启发,学生的思维就开拓了,并逐步走向成熟。   2. 情动而辞发
  庄子说“不精不诚,不能感人”。文章要以精诚感人,以情感动人,则作者必须是一个精诚的人,一个有着丰富情感的人。“触景生情,睹物生情”并不是说有景有物就能生情,景、物、情是一个互动体,一个内心没有多少情感冲动和体验的人怎么可能对外物生出情来呢?作文要求以情感人,以情动人,“情”是文章的灵魂。要引导学生善于用心去感受生活,发现生活中的美,留心生活中的平凡小事,悟出浓浓真情。例如,临近中考,很多住宿同学的父母在星期中间都会送饭送汤过来,这时的“一箪食,一豆羹”所散发出迷人的魅力是任何山珍海味都不及的,如果以此为题材写作文,很自然就能做到真正地“情动而辞发”。
  3.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阅读他人的文章,除了从中领悟深刻道理,人间真情外,还可以学习其写作技巧。如《安塞腰鼓》中写安塞腰鼓的舞姿特点先用排比,写一锤起来就发狠了,忘情了。再用比喻从后生的舞姿写,如强震起来的石头的狂舞。再用排比比喻写急促的鼓点像骤雨,飞扬的流苏像旋风,蹦跳的脚步像乱蛙,闪射的瞳仁像火花,强健的风姿像斗虎,使描写对象更加形象、生动、具体。文章独具特色的语言和表现手法是值得学习的写作范本。我们可以据此出一道作文题《端午赛龙舟》,要求学生学习《安塞腰鼓》的写法,进行仿作。
  元代戴师初说得好:“凡作文发意,第一番来者,陈言也.扫去不用;第二番来者,正语也,停止不可用;第三番来者,精语也,方可用之。”这三番意思代表了认识逐步深化、文章渐次深刻的一个过程。我们要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培养学生善于感悟的习惯,增强学生的感悟能力,培养学生对身边熟悉的事物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发出了独特而深刻的生命感悟。在作文教学中,我们应鼓励学生全方位地扫描生活,用自己的眼去观察,用自己的心去理解、感受生活,挖掘生活中最熟悉的、最能打动心灵的宝藏。只有引导学生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加强培养学生的观察、感悟能力,写作的源泉才能长流不息,生活才能成为学生真正的创作源泉。
  参考文献
  [1]朱慕菊.走进新课程[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于漪.于漪语文教育论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
  [3]仵玲娜.论小学高段作文教学的立意[J].北京:教育学文摘,2012(06).
  [6]刘勰.文心雕龙·知音[M].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社,1995(09).
  [7]钟启泉,崔允漷,张华主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其他文献
【摘 要】每个鲜明独特的学生,都需要班主任与之相互适应,相互协调。教师要注重以身作则,适当地运用表扬的方式,关爱学生,做好后进生的转化才能促进教学相长,才能促进班级的整体发展。作为班主任,必须从各个方面去关心他们,理解他们,帮助他们解决成长过程中碰到的各种困难,帮助他们成长与进步。  【关键词】表扬;以身作则;关爱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作为一名教师,应“以人为本”,尊重每一位学生。我们教育学生,
【摘 要】对学生数学学习的评价,需要构建多元的评价目标,改变单一由教师评价学生的状况,充分发挥学生在评价中的主体地位。评价的手段和形式应该多样化,以过程性评价为主,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进行多元评价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心,从而促进自身的发展。  【关键词】数学课堂;教学评价;多元  《数学课程标准》第三部分“评价的理念”中关
【摘 要】单亲家庭的孩子由于缺乏亲情关爱和良好的家庭教育,容易产生学习障碍、情绪障碍、交往障碍等心理问题,我们要“对症下药”去帮助他们,挖掘他们的闪光点,让他们扬起自信的风帆,用爱去温暖他们的心灵,为他们撑起一片温馨的天空。  【关键词】单亲孩子;班主任;关爱  家庭是儿童成长与发展的基本环境,正常与完备的家庭是儿童健康发展必不可少的基本条件。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离异家庭并不鲜见。一位心理学家说
【摘 要】小学科学实验单能把科学探究学习中有用的、有价值的内容及时记录并保存下来,以备日后整理和归纳。在实际教学中,小学科学实验记录单存在着设计不规范,缺乏指导性,缺少评价等缺点。针对这些问题,课题组老师总结出实验记录单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内容要精心设计,语言要精简,以图代文,把分散的记录单转化成科学笔记本,可作为科学能力的评价依据。通过有效使用实验记录单既能增加学习的高效性,又能养成良好的记录
【摘 要】整体思想是当前教育教学中十分注重的一种思想,数学知识结构的特点以及其学习上所具备的特殊性实际上也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整体思想。当前国内极为重视各个教育阶段的教育教学创新,核心素养这一培养目标的提出,更是使得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进行整体思想渗透成为一个热点性话题。本文将对于整体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具体渗透做出深入探讨,在阐述整体思想渗透的意义这一前提下对于整体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具体渗透
【摘 要】“语”,由“言”和“吾”字组成,就是吾口言吾心;由此推及“文”,就是吾手写吾心。语文的学习靠的是自我模仿、自我思考、自我积淀、自我整合、自我感悟、自我应用、自我提升、自我享受。语文就是听说读写的训练。学习语文有其特定方法,亦即语文学路。所谓“学路”,就是学习文本、解读文本、剖析文本的路径。学习语文,首先要体验文字之美,其次要领会其中的情感,最后达到对语言文字的实际应用。学语文,归结为两个
【摘 要】国学在引导社会风尚、塑造国民精神、培育人格力量等方面有其特别的价值,其中蕴含着丰富的德育教育素材。如何在德育与国学教育的教学实践当中,寻找两者的关联点,以国学教育带动品德修养的提升,同时理性对待国学经典中一些与现代社会发展相异的观念,是当前中小学研究与讨论的热点。以经济较为发达、开放思维走在全国前例的珠三角地区为例,就德育与国学教育的协同发展问题,进行讨论。  【关键词】国学;德育;协同
【摘 要】随着学前教育改革和实践的不断深入,幼儿园教师作为一种比较特殊的教育职业,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对于幼教工作者来说,这是一个令人激动的时代,给幼教工作者带来了各种发展的可能,当然,也让身为幼儿教师的我们面临各种挑战。在幼儿园,教师们拥有了更多的专业成长机会,同时也被赋予了更多的责任和义务。本文力图通过分析影响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核心因素,探讨促进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策略,以促进幼儿教师专业
【摘 要】英语写作教学是初中英语教学的一个重点。但是,在农村有限的教学条件下,英语教学长期以来都是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课堂上,教师布置写作任务——课后学生完成上交——教师批改——返还给学生。为了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需要思考和探索更为有效的英语写作教学模式以及开展多样化的写作训练。  【关键词】初中英语;写作教学;策略  《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中学生的写作技能的目标要求是:(1)能
【摘 要】小学语文教学效率是语文教育工作者关注的事情。只要善于用心观察学生,运用智慧去研究学生的差异性,多与学生进行交流与沟通,探索出适合的教学方式,可以增强学生语文学习的积极性和语文学习效果。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效率;课堂教学  一、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乐趣中学习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兴趣,才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主动地进行学习。我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力求做到让学习变得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