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出错是不可避免的。这正暴露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真实思维,对于这些错误,有的老师是当场给予学生严厉批评,极大地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挫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的则是让学生充分展现他的思维过程,发挥老师的教学机智,灵活地处理,引导学生自己感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领学生更加光彩的完成后面的课堂学习。签于此,笔者认为老师只要能科学的对待这些契机,“错误”也可以生长教学资源。巧用错误资源,可以让课堂教学绽放意想不到的精彩。
一、利用“错误”促进发展
1.预设“错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新课程标准》指出:“要关注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良好的数学情感与态度是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重要动力,是克服困难和探索创新的力量源泉。把“错误”作为一种教学资源,只要合理利用,就能较好地促进学生情感的发展。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学生的求知欲具有特殊的作用。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可以有意识地制造点“错误”,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活跃学生的思维。
例如:在教学商不变规律之后,为了学生记住“在除法算式中,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0除外),商不变”在有余数的除法算式中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我在组织学生集体订正练习时,特意出示了这样一道题:因为10÷3=3……1,所以1÷0.3=3……1。我刚写完,学生脱口而出“对。”此时,我没有立即反驳,静静地等待学生的进一步思考,陆陆续续就有学生举手示意,发表意见说:“不对,商比余数大。所以这道题错了。”这时班里的多数学生纷纷发点头表示同意。于是我借机进行小结这方面的知识,反复强调了这一知识点,强化学生的理解与记忆,整个课堂教学收到很好的效果。
2.分析“错误”,培养学生严密逻辑思维
心理学家盖耶认为:“谁不考虑尝试错误,不允许学生犯错误,就将错过最富成效的学习时刻。”把错题整理成一种学习资源,可以帮助学生跨越自身的学习障碍,只要教师能够善于捕捉,正确对待错误,灵活处理,使学生在错误中,在不断地进行剖析和颠覆的过程中,促进了学生的独立思考,激发了全体学生的探究兴趣,拓展了学生的思维。并在对与错的比较过程中促进学生的思维更具深刻性、求异性,使教学过程更显灵动和实在。
如在教学笔算乘法时,我让学生做这样的一道练习题:
每套百科全书有10本,共84元,小明买4套百科全书,一共要多少钱?
大部分学生都是这样算:
10×84=840(元)
840×4=3360(元)
答:一共要3360元。
其中有几个学生是这样算的:
84×4=336(元)
答:一共要336元。
面对这两种算法,我并没有马上肯定哪种算法是正确的,而是把问题抛给学生,让学生自主探究,去分析、讨论。让学生思考为什么会用10×84=840(元)?学生在富有启发性问题的诱导下,很快就发现84元是每套百科全书的价钱,而不是每本百科全书的单价。这样一来,学生的思维被打开了,并对每份数有了深刻的了解,所以后来在解这类题目时,学生很少出错。
3.巧用“错误”,挖掘学生创新源泉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数学教学的核心任务。在日常的教学中,教师要多鼓励学生敢于创新,勤于创新,善于发现并寻找学生思维的“闪光点”,利用学生学习中出现的错误,挖掘错误中蕴涵的创新因素,适时、适度地给予点拨和鼓励,能帮助学生突破眼前的新境界,让学生体验思维价值,享受思维快乐,从而达到有效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目的。
例如:在学习了百分数应用题之后,我给学生出示了这样一道题,查验学生的学习掌握能力:“玩具商场同时出售两种玩具,售价都是120元,一件可赚25%,另一件赔25%。如果同时出售这两件玩具,算下来是赚是赔?”题目刚刚展示出来,立马就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回答道:“不赚不赔。”“一个是赚25%,一个是赔25%,相互抵消了。”“售价都是一样的,全是120元。”相同的论调在学生中迅速蔓延了起来,而且是越谈论越信心满满。于是我顺势找了一位学生起来说出他的想法,当说到一个是赚25%,一个是赔25%时,声调明显犹豫了许多,接着我因势利导的问:“同样都是25%,看到分率首先要思考的是单位1,”说到这里就有大部分的学生反应到了120元的售价不是这两个分率的单位1。所以不会出现不赚不赔的结果。此时学生的探究兴趣已全然被调动了起来。这个案例让我明白了要把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出现的“错误”,看作是一笔巨大的财富。教师要善于发现、并及时捕捉这一“财富”,变学习错误为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契机,使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
二、利用“错误”完善人格
陶行知先生曾说:“教育是什么?教人变!教人变好的是好教育。教人变坏的是坏教育。活教育教人变活。死教育教人变死。不教人变、教人不变的不是教育。”教人变好是教师的神圣职责,是教育的最终目的。作为教师在面对学生已出现的错误,应多站在学生的角度替学生想想,学生由于担心犯错,害怕老师的指责和批评,能成就位敢想、敢说、敢做的创造性人才吗?
在我的班里有这样一男孩,他机灵敏捷,但上课随便插嘴,作业经常性的少写或不写,自控能力差。经过一段时期的观察,了解到他极不自信,害怕与人交往,又不敢说出心中的渴求与希望,总是躲避着别人的指责,压抑着内心的情感。于是我便多多地关注他。看到闪光点就马上给予肯定,并在全班学生面前进行表扬。同时在教学中,我还不断引导他在反思中发现自己学习中的不足,帮助其分析错误原因,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告诉他:“失败乃成功之母,学习就是在不断出现错误、不断纠正错误中前进的,克服了错误,就会获得胜利和成功。”渐渐地在这个男孩身上发生了向好的转变,慢慢形成实事求是、敢于克服困难的良好品质。
富兰克林有一句名言:“宝贝放错了地方便成了废物”。学生的“错误”是宝贵的,身为教师理应对学生学习中出现的错误进行重新的定位,把“错误”放对位置,让宝贝闪闪发光,我们要让“错误”美丽起来,只有在“出错”,“纠错”的探究过程中,课堂才是美的,才是精彩的。
一、利用“错误”促进发展
1.预设“错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新课程标准》指出:“要关注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良好的数学情感与态度是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重要动力,是克服困难和探索创新的力量源泉。把“错误”作为一种教学资源,只要合理利用,就能较好地促进学生情感的发展。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学生的求知欲具有特殊的作用。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可以有意识地制造点“错误”,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活跃学生的思维。
例如:在教学商不变规律之后,为了学生记住“在除法算式中,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0除外),商不变”在有余数的除法算式中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我在组织学生集体订正练习时,特意出示了这样一道题:因为10÷3=3……1,所以1÷0.3=3……1。我刚写完,学生脱口而出“对。”此时,我没有立即反驳,静静地等待学生的进一步思考,陆陆续续就有学生举手示意,发表意见说:“不对,商比余数大。所以这道题错了。”这时班里的多数学生纷纷发点头表示同意。于是我借机进行小结这方面的知识,反复强调了这一知识点,强化学生的理解与记忆,整个课堂教学收到很好的效果。
2.分析“错误”,培养学生严密逻辑思维
心理学家盖耶认为:“谁不考虑尝试错误,不允许学生犯错误,就将错过最富成效的学习时刻。”把错题整理成一种学习资源,可以帮助学生跨越自身的学习障碍,只要教师能够善于捕捉,正确对待错误,灵活处理,使学生在错误中,在不断地进行剖析和颠覆的过程中,促进了学生的独立思考,激发了全体学生的探究兴趣,拓展了学生的思维。并在对与错的比较过程中促进学生的思维更具深刻性、求异性,使教学过程更显灵动和实在。
如在教学笔算乘法时,我让学生做这样的一道练习题:
每套百科全书有10本,共84元,小明买4套百科全书,一共要多少钱?
大部分学生都是这样算:
10×84=840(元)
840×4=3360(元)
答:一共要3360元。
其中有几个学生是这样算的:
84×4=336(元)
答:一共要336元。
面对这两种算法,我并没有马上肯定哪种算法是正确的,而是把问题抛给学生,让学生自主探究,去分析、讨论。让学生思考为什么会用10×84=840(元)?学生在富有启发性问题的诱导下,很快就发现84元是每套百科全书的价钱,而不是每本百科全书的单价。这样一来,学生的思维被打开了,并对每份数有了深刻的了解,所以后来在解这类题目时,学生很少出错。
3.巧用“错误”,挖掘学生创新源泉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数学教学的核心任务。在日常的教学中,教师要多鼓励学生敢于创新,勤于创新,善于发现并寻找学生思维的“闪光点”,利用学生学习中出现的错误,挖掘错误中蕴涵的创新因素,适时、适度地给予点拨和鼓励,能帮助学生突破眼前的新境界,让学生体验思维价值,享受思维快乐,从而达到有效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目的。
例如:在学习了百分数应用题之后,我给学生出示了这样一道题,查验学生的学习掌握能力:“玩具商场同时出售两种玩具,售价都是120元,一件可赚25%,另一件赔25%。如果同时出售这两件玩具,算下来是赚是赔?”题目刚刚展示出来,立马就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回答道:“不赚不赔。”“一个是赚25%,一个是赔25%,相互抵消了。”“售价都是一样的,全是120元。”相同的论调在学生中迅速蔓延了起来,而且是越谈论越信心满满。于是我顺势找了一位学生起来说出他的想法,当说到一个是赚25%,一个是赔25%时,声调明显犹豫了许多,接着我因势利导的问:“同样都是25%,看到分率首先要思考的是单位1,”说到这里就有大部分的学生反应到了120元的售价不是这两个分率的单位1。所以不会出现不赚不赔的结果。此时学生的探究兴趣已全然被调动了起来。这个案例让我明白了要把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出现的“错误”,看作是一笔巨大的财富。教师要善于发现、并及时捕捉这一“财富”,变学习错误为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契机,使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
二、利用“错误”完善人格
陶行知先生曾说:“教育是什么?教人变!教人变好的是好教育。教人变坏的是坏教育。活教育教人变活。死教育教人变死。不教人变、教人不变的不是教育。”教人变好是教师的神圣职责,是教育的最终目的。作为教师在面对学生已出现的错误,应多站在学生的角度替学生想想,学生由于担心犯错,害怕老师的指责和批评,能成就位敢想、敢说、敢做的创造性人才吗?
在我的班里有这样一男孩,他机灵敏捷,但上课随便插嘴,作业经常性的少写或不写,自控能力差。经过一段时期的观察,了解到他极不自信,害怕与人交往,又不敢说出心中的渴求与希望,总是躲避着别人的指责,压抑着内心的情感。于是我便多多地关注他。看到闪光点就马上给予肯定,并在全班学生面前进行表扬。同时在教学中,我还不断引导他在反思中发现自己学习中的不足,帮助其分析错误原因,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告诉他:“失败乃成功之母,学习就是在不断出现错误、不断纠正错误中前进的,克服了错误,就会获得胜利和成功。”渐渐地在这个男孩身上发生了向好的转变,慢慢形成实事求是、敢于克服困难的良好品质。
富兰克林有一句名言:“宝贝放错了地方便成了废物”。学生的“错误”是宝贵的,身为教师理应对学生学习中出现的错误进行重新的定位,把“错误”放对位置,让宝贝闪闪发光,我们要让“错误”美丽起来,只有在“出错”,“纠错”的探究过程中,课堂才是美的,才是精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