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新课程不仅要求教师的观念要更新,也要求教师的角色要转变,要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激发者、各种能力和积极个性的培养者,是学生人生的引路人。所以作為新课程实施者的教师应从多方面去研究课堂上的教学艺术,并结合最新的信息技术更好地把握好课堂增加课堂教学的多元化艺术,以便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思维的冲动和活跃,从而增强课堂教学的效率。
【关键词】教学艺术;信息技术;科学美;语言;能力
有位教育学家说过:“教学的艺术全在于如何恰当地提出问题和巧妙地作答。”课堂教学是一种双边形式,而课堂提问是双边活动的最佳方法,因此事先进问题的选择与问题的设置成为备课的一个核心部分。问题是思维的起点,教学过程可以设置成不断地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当然课堂提问要遵循一定的原则。首先要有科学性和针对性,紧扣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其次课堂提问要有适时原则,即抓住时机,注重在某节课的什么时候提出问题才是恰到好处,这也是提问的艺术性所在。再次提问要讲究一定的梯度。教学是一种循序渐近的过程,因此要根据学生的认识水平与心理状态,从低到高逐层进行设问。最后提问的内容要有趣味性,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提问还要多角度、全方位、尽力拓宽学生的思维,从而达到教学的目的。
课堂艺术的体现也表现为教师应经常进行换位思考,也就是说作为教师既要扮演教的角色,也要以学生的眼光去审视将要学习的内容。这又是教师基本功的一种体现。在课堂上,学生会提出自己的想法和见解,这时教师就应顺着学生的思维,帮其分析,直至最后指出其观点的正确与否,同时也要对学生思考方向的意义给予肯定。教师不仅要传道、授业,同时又得解惑,因此每个老师自己要有渊博的知识,而很多的知识教师也应该借助各种渠道获取,其中可借助现在的互联网,也可以通过其进行很多信息的收集,同时又可通过幻灯片或电脑动画制作将一些通常条件下看不到的、微观世界的,一些相互作用的过程很好地展现。学生在学习中往往有一些疑惑点,这些疑惑点会影响到他们对概念及规律的理解,因此要多多考虑学生学习的障碍,为学生解惑。这样做又能促进教师对问题的深入思考。
物理教学中的语言艺术。教师的课堂教学必须通过语言来实现,它包括进行知识信息的传递,师生的情感交流,引导学生思维,想像分析、总结等一系列活动,都是借助语言来完成的。教师对教学语言艺术的拿捏会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教师要学会利用语言的感染力和吸引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如何关注教学用语呢?1、用语要确切、表达要准确无误。如说书对水平桌面的压力等于物体的重力,这样的说法就是错误的,既不科学也不准确,而且会误导学生。2、用词要简明扼要、通俗易懂。物理课程中有些概念很抽象,这时需要教师运用简化的、形象的、学生容易理解和记忆的话语来描述,以便学生更好地理解概念。3、物理学科有着较强地逻辑结构,因此教师应明白逻辑思维培养的重要性。这就要求教师的教学中逻辑要严密,条理性要强,且层次要分明。教师课前要有充分准备,课上思路要清楚、主次分明,学生也才能抓要领、明主次。4、课上节奏要恰当,语言要幽默。教师课上的语速要把握得恰到好处,过快或过慢会使学生感觉疲劳,诙谐幽默的用语会让学生在快乐中接受知识,也会因为兴趣而更热衷于学习。教学语言是一门艺术,因此要不断提高语言素质。
物理教学中要善于揭示科学美。对物理科学美的认识是对物理理论更深层次的认识。物理学是一个充满生机和魅力的学科,教学中应引导学生逐步认识物理学科的美。物理学中有很多美的例子,如感受力的平衡美、光的色散,力学中的质点、弹簧振子则是一种理想的美。这些例子都充分地展示出物理学科美的意境。追求物理教学中的科学美,能引导学生像科学家在探索一样去学习,去发现许许多多奇妙的事物,逐渐产生美的意识,同时也能认学生从抽象的概念、公式和符号中感受到自然界规律的美。
教师要善于利用课本中阅读材料。阅读本是一种独特的教学方法,是一种积极能动的认知过程,而且课本中的阅读材料与我们的教材内容都有一定的联系,充分利用可以达到良好的效果。通过阅读材料可以学习到研究物理问题的基本方法,如伽利略的斜面实验,了解其探究实验的过程,能从科学家身上学到热爱科学、实事求是、刻苦钻研的科学精神。利用阅读材料还可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引导学生用学过的物理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物理现象,把学生感到抽象的概念、规律变成活生生的物理图景。如全反射在光导纤维中的运用,超导在磁悬浮列车中的运用。总之,阅读材料的安排有其用心之处,可以深化它,可以穿插到教材内容中去,使之成为学生对知识的进一步理解和完整。
大部分学生认为物理教师讲的和生活无关,尽是些滑轮、木块、斜面等生活中不常见的。但是物理本身是客观的自然现象,因此应让学生跟实际物理世界挂钩而不是只有课本习题。如讲解做功和能这一节时可以先讲瓦特是发现水蒸汽不断冲击壶盖而发明蒸汽机的小故事,这样可以让学生感觉到生活中处处有物理现象的存在。因此要引导学生借助阅读材料更好地将物理课程与实际问题联系。
教师教的目的是为了将来使学生不需要教师,所以课堂上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知识是教不完的,能力提高了就有本事自己去获取知识,所以课堂上还应关注能力的提升,这也是课堂教学的艺术之一。如何提升学生的自学能力呢?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自主学习中的主角,仍处在一个认识的阶段,作为指导者的教师应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先简后繁,从易至难,从低级到高级,逐步地引导,以达到培养学生的能力这一目的。因此应让学生知道学习有明确的目标意识,要学会自己找到学习目标,主动规划和安排自己的学习,培养学生根据学习的要求,有效地选择自己的学习内容,即学会捕捉信息,分析、理解、贮藏信息,并根据需要进行分类和整理。同时这一过程又是一种获取新知识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能力的综合体现。
教要得法,但教无定法,教学方法在一定程上是可以灵活的,每位教师应根据自己的特点去发挥自己的讲法,将课堂上讲课上升为一种艺术行为,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跟着老师走。
参考文献:
[1] 《走进新课程》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2] 《中学物理教学参考》陕西师范大学杂志社
[3] 《中学物理》中国教育学会物理研究会会刊
【关键词】教学艺术;信息技术;科学美;语言;能力
有位教育学家说过:“教学的艺术全在于如何恰当地提出问题和巧妙地作答。”课堂教学是一种双边形式,而课堂提问是双边活动的最佳方法,因此事先进问题的选择与问题的设置成为备课的一个核心部分。问题是思维的起点,教学过程可以设置成不断地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当然课堂提问要遵循一定的原则。首先要有科学性和针对性,紧扣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其次课堂提问要有适时原则,即抓住时机,注重在某节课的什么时候提出问题才是恰到好处,这也是提问的艺术性所在。再次提问要讲究一定的梯度。教学是一种循序渐近的过程,因此要根据学生的认识水平与心理状态,从低到高逐层进行设问。最后提问的内容要有趣味性,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提问还要多角度、全方位、尽力拓宽学生的思维,从而达到教学的目的。
课堂艺术的体现也表现为教师应经常进行换位思考,也就是说作为教师既要扮演教的角色,也要以学生的眼光去审视将要学习的内容。这又是教师基本功的一种体现。在课堂上,学生会提出自己的想法和见解,这时教师就应顺着学生的思维,帮其分析,直至最后指出其观点的正确与否,同时也要对学生思考方向的意义给予肯定。教师不仅要传道、授业,同时又得解惑,因此每个老师自己要有渊博的知识,而很多的知识教师也应该借助各种渠道获取,其中可借助现在的互联网,也可以通过其进行很多信息的收集,同时又可通过幻灯片或电脑动画制作将一些通常条件下看不到的、微观世界的,一些相互作用的过程很好地展现。学生在学习中往往有一些疑惑点,这些疑惑点会影响到他们对概念及规律的理解,因此要多多考虑学生学习的障碍,为学生解惑。这样做又能促进教师对问题的深入思考。
物理教学中的语言艺术。教师的课堂教学必须通过语言来实现,它包括进行知识信息的传递,师生的情感交流,引导学生思维,想像分析、总结等一系列活动,都是借助语言来完成的。教师对教学语言艺术的拿捏会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教师要学会利用语言的感染力和吸引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如何关注教学用语呢?1、用语要确切、表达要准确无误。如说书对水平桌面的压力等于物体的重力,这样的说法就是错误的,既不科学也不准确,而且会误导学生。2、用词要简明扼要、通俗易懂。物理课程中有些概念很抽象,这时需要教师运用简化的、形象的、学生容易理解和记忆的话语来描述,以便学生更好地理解概念。3、物理学科有着较强地逻辑结构,因此教师应明白逻辑思维培养的重要性。这就要求教师的教学中逻辑要严密,条理性要强,且层次要分明。教师课前要有充分准备,课上思路要清楚、主次分明,学生也才能抓要领、明主次。4、课上节奏要恰当,语言要幽默。教师课上的语速要把握得恰到好处,过快或过慢会使学生感觉疲劳,诙谐幽默的用语会让学生在快乐中接受知识,也会因为兴趣而更热衷于学习。教学语言是一门艺术,因此要不断提高语言素质。
物理教学中要善于揭示科学美。对物理科学美的认识是对物理理论更深层次的认识。物理学是一个充满生机和魅力的学科,教学中应引导学生逐步认识物理学科的美。物理学中有很多美的例子,如感受力的平衡美、光的色散,力学中的质点、弹簧振子则是一种理想的美。这些例子都充分地展示出物理学科美的意境。追求物理教学中的科学美,能引导学生像科学家在探索一样去学习,去发现许许多多奇妙的事物,逐渐产生美的意识,同时也能认学生从抽象的概念、公式和符号中感受到自然界规律的美。
教师要善于利用课本中阅读材料。阅读本是一种独特的教学方法,是一种积极能动的认知过程,而且课本中的阅读材料与我们的教材内容都有一定的联系,充分利用可以达到良好的效果。通过阅读材料可以学习到研究物理问题的基本方法,如伽利略的斜面实验,了解其探究实验的过程,能从科学家身上学到热爱科学、实事求是、刻苦钻研的科学精神。利用阅读材料还可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引导学生用学过的物理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物理现象,把学生感到抽象的概念、规律变成活生生的物理图景。如全反射在光导纤维中的运用,超导在磁悬浮列车中的运用。总之,阅读材料的安排有其用心之处,可以深化它,可以穿插到教材内容中去,使之成为学生对知识的进一步理解和完整。
大部分学生认为物理教师讲的和生活无关,尽是些滑轮、木块、斜面等生活中不常见的。但是物理本身是客观的自然现象,因此应让学生跟实际物理世界挂钩而不是只有课本习题。如讲解做功和能这一节时可以先讲瓦特是发现水蒸汽不断冲击壶盖而发明蒸汽机的小故事,这样可以让学生感觉到生活中处处有物理现象的存在。因此要引导学生借助阅读材料更好地将物理课程与实际问题联系。
教师教的目的是为了将来使学生不需要教师,所以课堂上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知识是教不完的,能力提高了就有本事自己去获取知识,所以课堂上还应关注能力的提升,这也是课堂教学的艺术之一。如何提升学生的自学能力呢?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自主学习中的主角,仍处在一个认识的阶段,作为指导者的教师应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先简后繁,从易至难,从低级到高级,逐步地引导,以达到培养学生的能力这一目的。因此应让学生知道学习有明确的目标意识,要学会自己找到学习目标,主动规划和安排自己的学习,培养学生根据学习的要求,有效地选择自己的学习内容,即学会捕捉信息,分析、理解、贮藏信息,并根据需要进行分类和整理。同时这一过程又是一种获取新知识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能力的综合体现。
教要得法,但教无定法,教学方法在一定程上是可以灵活的,每位教师应根据自己的特点去发挥自己的讲法,将课堂上讲课上升为一种艺术行为,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跟着老师走。
参考文献:
[1] 《走进新课程》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2] 《中学物理教学参考》陕西师范大学杂志社
[3] 《中学物理》中国教育学会物理研究会会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