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弥勒县葡萄产业发展对策浅析

来源 :经济视角·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anguo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云南省弥勒县具有发展葡萄产业的多种优势条件,经过多年的发展,葡萄产业初具规模,但也显现出一些较尖锐的问题,亟待解决。本文在对弥勒县葡萄产业发展现状分析的基础上,针对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发展对策,以期促进葡萄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葡萄产业;现状;对策;弥勒县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3309(x).2013.07.08 文章编号:1672-3309(2013)07-16-03
  多年来,云南省弥勒县葡萄产业始终坚持龙头带动,规模发展,采用“公司+科技+基地+农户+行业+品牌”的模式,逐步发展壮大,走上一条市场化、标准化、高效能的发展道路,给弥勒县的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强劲的发展机遇,以葡萄产业促进了县域经济的联动发展。但发展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本文就此提出一些未来发展建议。
  一、弥勒县葡萄产业发展概况
  弥勒县地处云南省东南部、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北部,葡萄种植历史悠久,规模种植始于60年代初。大规模种植于1999-2001年,葡萄种植面积0.273万公顷。2003-2004年由于受市场及气候的影响,葡萄种植面积由2002年的0.273万公顷降至2005年的0.147万公顷。2010-2012年,弥勒葡萄在市场、政府、相关部门和企业及农户的联动下,产业得到迅猛发展,种植面积逐年递增。2012年,全县葡萄种植0.387万公顷,产量6.6万吨,产值3.5亿元。品种有红提、无核白、京秀、皇家秋天及水晶、玫瑰蜜等本地优质品种。全县拥有大小葡萄加工厂7个,年加工能力36000吨,其中云南红葡萄酒厂年加工能力25000吨。1999年7月第六届全国暨首届海峡两岸葡萄学术研讨会,云南红葡萄酒集团参评的“玫瑰蜜、藤稔、京秀、无核白鸡心等弥勒鲜食葡萄,被评为全国葡萄优质产品,位居全国前列。云南红葡萄酒于2006年荣获中国驰名商标,2012年1月6日,“弥勒葡萄”地理标志商标注册成功,填补了弥勒县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的空白。
  二、弥勒县葡萄产业发展现状
  弥勒县具有发展葡萄产业的多种优势条件,自然条件优越,葡萄种植历史悠久,区位条件好,加之近年来政府的大力支持,企业和农户的共同发展,已具有一定的知名度,发展形势日益良好。
  1、种植面积迅增,产量、产值快速增长。2012年,全县葡萄种植面积0.387公顷,新增种植面积333.33公顷,产量6.6万吨,农业总产值3.5亿元,较2009年的0.16万公顷,递增至0.387万公顷,新增种植面积0.227万公顷,增幅为141.7%,农业总产值由2009年的1.1亿元递增至3.5亿元,新增产值2.4亿元,增幅为218.2%,创历史新高。
  2、科技推广应用加快,种植水平提高,产品质量升级。弥勒县的葡萄种植,改变过去传统种植管理模式,种植技术实现了葡萄品种改良、葡萄大棚栽培、葡萄套袋、葡萄环剥、葡萄滴灌、葡萄无公害标准化种植、葡萄防雹网应用等十二大科技应用,种植管理水平不断提高,产品质量不断升级,科技推广应用推动了弥勒葡萄产业由小到大、从弱变强的升级转变。
  3、行业标准体系初步形成,营销水平有了较大提升。2003-2006年,弥勒葡萄种植被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列为国家农业标准化示范建设,2007年,经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验收通过。通过农业标准化示范建设工作的实施,农户标准化意识、技能和管理水平有了进一步提高,经济效益明显提高。
  4、促进了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2010年全县投资3800万元建成弥勒城区至东风8.6公里长的葡萄观光大道,万亩葡萄示范园成为弥勒一道靓丽的农业生态景观,目前建成千亩示范园区3个、百亩示范园区30个,带动农户8500户。2011年,全县共接待海内外游客209.5万人次,同比增长13.8%,实现旅游业总收入9.6亿元,同比增长29.0%。2012年1-5月,全县共接待海内外游客97.6万人次,同比增长14.3%,实现旅游业总收入4.5亿元,同比增长21.9%。
  5、葡萄酒庄兴起,带动产业发展。自1997年以来,弥勒县先后引进了云南高原葡萄酒业公司、神泉葡萄酒业公司到弥勒新建葡萄酒业加工企业,为葡萄产业发展注入了动力,随着葡萄产业发展壮大,笼罩在西部高原神秘光环之下,集传统与时尚一体的“云南红”、“龙缘”、“庄园”“保云”等酒庄不断兴起,几家企业所生产红葡萄酒都拥有自己的品牌和消费群体,其中“云南红”成为全国知名品牌,年销售额超过1.5亿元。
  三、弥勒县葡萄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1、品种单一,种植区域过于集中,酿酒葡萄原料严重短缺。弥勒独特的立体气候资源得不到挖掘,多数种植还沉浸于传统品种,葡萄90%集中于中海拔弥阳、新哨区域,熟期过于集中,市场竞争激烈,种植区域向外延扩大和加工内涵不足,纯酿酒葡萄面积逐年萎缩,红酒企业原料的严重短缺。
  2、大部分种植户缺乏专业管理技术。主要体现在施肥、病害防治等缺乏科学性,产品质量意识淡薄,导致病害重,果品商品性不高,效益低。
  3、市场机制不健全,公司、基地与农户之间缺乏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市场缺乏行业自律规范,无序竞争,定价紊乱,扰乱了市场秩序。基地与农户,基地与公司未能实现产、加、销一条龙,贸、工、农一体化,影响弥勒葡萄产业的健康发展。
  4、政府扶持成效不显著,宣传不力。群众对葡萄产业发展认识不足,出现轻栽轻管和重栽轻管的现象,对外宣传方式缺乏创新,弥勒与外界信息得不到更多有效的沟通。
  5、葡萄产品综合开发程度低,产业链短。目前弥勒县葡萄产品开发形式单一,未充分利用资源优势,产业间缺乏互动,产品附加值低,有待提升。
  四、弥勒县葡萄产业发展对策
  (一)调整品种种植结构   1、进行品种改良。根据市场需求,引导农民进行葡萄品种改良,将不适应弥勒种植的酿酒葡萄品种及部分品质差、不受市场消费者欢迎的鲜食葡萄品种,改良成本地优良品种,为酒厂生产高品质酒提供优质原料,提高葡萄酒业的市场竞争力。
  2、按葡萄熟期时间配植品种。竹园、朋普、巡检、江边和东山低热河谷具有较好气候资源优势,葡萄熟期较新哨、弥阳、虹溪提前10-15天,填补了早熟鲜食葡萄市场空缺。弥勒多数年份葡萄熟期,巧逢盛雨期,导致葡萄品质下降。在新的发展规划上应当调整品种结构,以早熟品种为主,适量配植一定的中、晚熟品种,减小市场风险,确保产业健康发展。
  (二)加大科技扶持力度
  1、推广新技术。积极实施葡萄避雨栽培,在葡萄的生长季节,在其葡萄顶上,搭架覆盖塑料薄膜,下雨时使水顺膜流下再排除园外,不落在叶蔓、果粒上和葡萄园内。由于降低园中土壤水分和空气湿度,遏制了病菌繁殖,有效地降低黑痘病、灰霉病、等的发生和危害。同时,采收期由原来的10-15天延伸到25-30天,避免了葡萄大量集中上市而降低市场价格。
  2、加强农民技术培训。要对各葡萄种植户进行一系列管理技术培训,增强农民质量意识,提高种植管理水平,促使葡萄高产、高效、优质。
  (三)培育龙头企业
  1、做好招商引资工作。营造良好的产业氛围,充分用好、用活品牌资源优势,积极引进国内外知名酿酒企业和营销公司来弥勒投资,兴建生产基地,加工企业,建立弥勒葡萄加工和鲜食营销联合团队,对引进的企业、公司或个人均可享受地方产业发展扶持政策。
  2、创新和完善各项体制建设。积极推进企业与基地的对接,积极探索建立风险基金和葡萄产业保险体制,形成“企业+合作组织+农户”稳定的利益共同体,建立稳定合理的利用连接机制,加粗和延长葡萄产业链条。
  3、鼓励企业加强研发工作。大力支持以企业为主体的新品种、新工艺、新产品的研发体系建设,通过特色产品特色工艺的研发,加速龙头企业的培育壮大,打造弥勒红酒品牌,增强竞争力,扩大市场分额,提高生产效益。
  (四)加大葡萄产业宣传力度
  1、加大力度举办一年一度的“葡萄节”。通过葡萄采摘、葡萄加工、科普教育、创意大赛、游园观光等方式吸引更多的人前往。
  2、积极参加各种展览会。鼓励葡萄种植户和企业参加国家、省、州、市举办的博览会、展览会和展销会展示本地区名、特、优葡萄和葡萄产品,对参展的单位或个人给予一定额度的摊位费用补助,对获得省级以上的农博会优质名牌葡萄农产品的实施单位或个人给予一定额度的资金奖励。
  3、创建多渠道信息传递平台。开发县、乡、村葡萄信息平台网络建设,建立专门的葡萄网站,展示有关葡萄的各种信息,也可通过报纸、电视、杂志等宣传,让外界及时准确的了解情况。
  (五)延长产业链
  1、以葡萄产业带动弥勒高原特色、高效、现代农业的发展。采取土地合股经营、产业转化、有偿租赁等形式,引进外地葡萄种植大户、发展葡萄产业专业合作社来开辟具有高原特色、高效、现代大宗型的农业生产格局,建立优良品种、技改高产基地,使传统的水晶、玫瑰蜜葡萄在品质和效益上实现新突破。
  2、以葡萄产业带动葡萄酿酒业的发展。目前有云南红葡萄酒庄、东风庄园、龙缘、宝云、米轨时光、滇红、神泉等6家葡萄酒加工酒庄,在现有企业的基础上,再引进3家以上大、中型葡萄酒加工企业,使葡萄酒加工企业达到10家以上,开发葡萄酒庄50家,做强做大产区优势,加快弥勒葡萄产业与国际接轨步伐,把弥勒建成中国葡萄展示园、一流葡萄产区和云南乃至全国著名的高原葡萄酒城。
  3、以葡萄产业带动旅游业的发展。紧紧抓住云南旅游二次创业和省委、省政府把弥勒建设成为云南省重要旅游城市的重大机遇,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以2010年建成的弥勒城区至东风农场8.6公里长的葡萄观光大道为主线,将县城湖泉生态园和东风农场葡萄园打造为国家4A级景区,加快观光大道沿途的餐饮业、葡萄产业田园式的生态农业旅游景观建设,逐步形成“葡萄庄园”,开发旅游项目,潮休闲农业方向延伸发展,建成集休闲、运动、康体、养身为一体的高端旅游和休闲度假景区。
  参考文献:
  [1] 姚渊、马春花.云南葡萄与葡萄酒产业的发展现状及展望[J].黑龙江农业科学,2013,(02):109-111.
  [2] 苗春丽、潘建宏.弥勒县鲜食葡萄产业发展思路及对策[J].产业对策,2011,(04).
  [3] 李金成.弥勒县2012年葡萄产业发展情况[R].弥勒县人民政府发展生物产业科.
  [4] 李金成.东方波尔多——云南弥勒葡萄产业简介[J].产地见闻,2012,(03).
  [5] 王国印、袁保生.弥勒崛起的葡萄产业取决于什么[J].民营科技,2001,(06).
其他文献
摘 要:低碳经济是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一种模式。黑龙江省作为拥有众多高耗能经济业态的省份,发展低碳经济,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建设生态文明社会,成为迫在眉睫的工作任务。因此,探索黑龙江省经济业态的低碳化路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以高耗能的临空经济为例,对这些路径进行探讨。  关键词:黑龙江省;低碳经济;低碳化;临空经济;路径  作者简介:张凤岩(1981-),女,黑龙江大庆人,大庆师范学院经济管
期刊
摘 要:作为当今全球高端服务业代名词的服务外包产业,其已经成为引领和驱转新一波次的全球产业转移及升级浪潮的新的更大的动力源。随着越来越多的经济体深深地卷入到全球服务外包产业链条当中,一些国家趁势脱颖而出正迅速崛起成为新兴的产业力量。由此,对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的理论研究、实证分析和政策探讨,就成为国内学术界和实务界的一大关注焦点。这其中,现有的研究成果除了关注对服务外包概念的内涵及外延的剖析和解读之外
期刊
摘 要:本文主要从环境保护和环境治理的角度,总结了邢台市农村垃圾处理的状况及存在的问题,分析了影响建立农村垃圾处理长效机制的主要原因,提出了建立农村垃圾处理长效机制的相关对策。  关键词:邢台市;农村垃圾;处理;长效机制;对策  作者简介:翟兰英(1972-),女,河北威县人,邢台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环境规划与评价。  中图分类号:F323.22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
期刊
摘 要:本文通过构建流通产业投入指标(流通产业从业人员、流通产业固定资产投资、综合运力和综合能耗)和产出指标(流通产业增加值),运用SBM模型测度了山东省17地市2005-2011年流通产业效率并对各地市无效率水平进行分解,在对实证结果具体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提高山东省流通效率的具体建议。  关键词:流通效率;SBM模型;无效率分解  中图分类号:F712.3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
期刊
摘 要:2013年4月雅安地震发生后,民营企业积极参与慈善捐款,这为本文提供研究动机和背景。通过收集民企的捐款数额、政治关联、股权结构和管理层特征等数据,发现政治关联促进慈善行为,所有权偏离程度、党组织建立都和慈善行为显著正相关。而公司以往绩效和所有者控制的协同效应会显著降低慈善捐款的正向效应。本研究旨在有效引导民企履行社会责任,促进企业发展,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慈善行为;民企;政治关
期刊
摘 要:随着城镇化发展速度的加快,城镇郊区土地的浪费、污染和侵占现象十分严重。文章通过对娄底市娄星区新型城镇化进程中产生的土地浪费、污染现象的分析,探讨如何开展农村土地整治工作。  关键词:城镇化;土地整治;娄星区  作者简介:贺卫峰(1977-),男,湖南娄底人,娄底市国土资源局工作人员,硕士,研究方向:土地利用规划、耕地保护、土地法学;  易忠君(1976-),男,湖南邵阳人,百色学院讲师、经
期刊
摘 要:通过对2012年春节期间河洛文化庙会的调查,了解到了整个庙会举办的具体情况和状态以及河洛文化庙会举办的经济、政治、文化意义.举办河洛文化庙会所带来的经济收入,给政府和庙会植物园的公共管理人员和附近的村民提供了就业岗位,转变了洛阳人民的消费文化理念和方式,让大家度过一个特色的春节,一定程度上间接推动了洛阳旅游业的开发。但是今年庙会举办总体质量不如去年。通过调查、走访学习和向有关人员咨询等途径
期刊
摘 要:本文选择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作为测度指标,利用2008年甘肃各个地市的统计数据对甘肃省农村义务教育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进行分析。研究发现,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支出与市GDP总量呈正相关,但是生均教育经费水平存在较大差异。本研究通过对这些问题分析,以期促进甘肃省义务教育有所发展。  关键词:义务教育;不均衡;实证分析  作者简介:邓红(1970-),女,江苏南京人,兰州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
期刊
摘 要:自1999年全国高校扩招10多年来,高等院校毕业生的总体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如何解决高校毕业生能够进入基层就业,进入城镇社区就业是缓解大学生就业紧张的瓶颈问题。本文从高校毕业生社区就业制度的内部优势与劣势、外部机会和威胁入手,提出制度变革建议。  关键词:高校毕业生;社区就业制度;SWOT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3309(x)
期刊
摘 要:鄂尔多斯模式是中国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成功模式,是资源型城市经济快速增长的典范。在鄂尔多斯模式中,政府的高效率、强势态度、正确政策是其成功的行政性原因;民营经济的壮大,能源资源优势的发挥,坚持符合区域自身特点的产业结构是其成功的另一个原因。对于同为西部地区的资源型城市的甘肃省庆阳市,鄂尔多斯的经济发展模式具有很大的借鉴意义,庆阳市可以借鉴其成功经验实现自己的经济发展。  关键词:鄂尔多斯模式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