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过:“人人是创造之人,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可见,创造力是一种无时不在、无人不有的心智能力,如何让人人都把拥有的创造力有效地发挥出来,关键在于对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一、尊重学生,允许他们有不同的见解,激发学生的创新愿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愿望是行动的基石,先有吃桃的愿望,才有可能为吃此桃想尽一切办法,从而才有可能享用桃子。创新意识是学生创新思维、创新想象和创新行为的前提,有了创新的愿望,才會产生创新行为,创新便成为可能。
1.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和谐轻松的课堂教学氛围。
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使教师从权威性向民主性转变。教师应当成为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顾问、合作伙伴和参谋,而不是指挥者;学生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兴趣、爱好,自主选择,自我调控。这样才能建立起教学相长、民主、平等、朋友式的新型师生关系,才能营造出良好的课堂氛围。和谐轻松的教学氛围是课堂成功的关键,在轻松愉快的课堂里,可通过一系列信念、理想教育,增强学生的创新自信心。
2.依据语文学科特点,挖掘创新因素。
不同的学生因其个性特点、生活经历、社会实践等的不同,对同一问题会有不同的见解。学生一旦拥有了自己的“解”,教师就要善于捕捉创新的契机,求异创新,给予适当的鼓励。这时候教师的赞许鼓励将会是学生创造力的导火索,会产生无穷的力量和巨大的影响。“教育的奥秘不在传授,而在鼓励、唤起和鼓舞。”只有这样,才能推动学生同中求异、异中求同、全面发展。
3.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我在教《陈奂生进城》这篇课文时,提出了人们对《红楼梦》的不同见解,即史学家看到了家族的兴衰史、文学家吸吮着艺术的养分、经济学家看它们的价值、膳食家从中学到了不少绝活……我趁机让学生提出问题,启发他们发表自己的见解:如何去理解陈奂生这一艺术形象?学生们踊跃发言:有的说陈奂生是物质生活改善之后的现代农民形象;有的说是在前进与落后的夹缝中生存的小农民形象;有的说是经济社会转型时期的一个烙印;有的则说陈奂生是阿Q的影子……真是众说纷纭啊!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学生提问的积极性高涨起来了。而面对诸多的说法,我只是采用不置可否的态度,告诉他们:“你们的见解真新。”这样既保留观点,给予他们思考的时间和空间,也使学生思考的积极性不会磨灭,他们敢于提出问题,有独立思考的习惯,同时也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
二、引导学生有效进行课外阅读,教育学生学会“继承”。
苏霍姆林斯基说:“学生的智力开发决定于良好的阅读能力。”大量的阅读不仅能开阔学生视野、增长知识、提高听说读写的能力,而且能为其他学科的教学提供厚实的基础,更能体现学生的创新能力。
1.结合教学内容,指导学生有针对性地阅读。
我们提倡的课外阅读,绝不是“放养式”阅读。由于年龄、认识水平等原因,许多学生在阅读书籍上存在一定的盲目性,而且有些书读不懂,有些书则仅仅能读懂只言片语。有的学生有了一定的阅读兴趣后,分不清主次,读得乱,读的浅,良莠不分,把糟粕当成了精华,反受其害。因此,在学生阅读课外读物时,教师必须予以指导,选择好书籍,有针对性地进行阅读。
2.加强阅读方法的指导,通过对学生阅读方法的指导,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一是要让学生自觉遵循阅读原则,根据阅读目的选择阅读方法。二是对重点篇目的阅读要设计阅读指南,包括阅读提示、思考的问题、写作指南等。三是对一般篇目的阅读要拟出阅读建议,包括阅读的方法、结构方式、写作技巧、修辞方法等。四是仿写相类似的短文和句子等。
3.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博览群书。
要教育学生在努力学好文化基础知识的同时博览群书,不断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只有用丰富的知识武装自己,才能拥有创新的钥匙。基于此,我在指导学生阅读时,先引导他们选择那些乐于为自己接受、易于被自己感悟并能触动自己、引起和作者共鸣的作品,即选择学生最感兴趣的作品进行阅读。要知道,兴趣越高,阅读的收益就会越多,当然语文水平也会随着阅读量的不断增加而提高。另外要从教材的空缺处下手,中学教材对现当代作品与外国文学作品选入的较少,为此,我为学生拟定了一系列阅读书目,让他们选择感兴趣的去读。为了减轻学生的负担,我又在班级的图书角中存放了各类报刊,让他们自由阅读,从阅读中长知识,把继承和发展结合起来,通过阅读,提高阅读的能力。
总之,我们要改变传统教育模式,在鲜活的、富有时代特色的教学中渗入情感教育、道德教育、意志品德教育,有目的、有方法、有步骤地进行创新教育,促进学生有效地继承,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尊重学生,允许他们有不同的见解,激发学生的创新愿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愿望是行动的基石,先有吃桃的愿望,才有可能为吃此桃想尽一切办法,从而才有可能享用桃子。创新意识是学生创新思维、创新想象和创新行为的前提,有了创新的愿望,才會产生创新行为,创新便成为可能。
1.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和谐轻松的课堂教学氛围。
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使教师从权威性向民主性转变。教师应当成为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顾问、合作伙伴和参谋,而不是指挥者;学生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兴趣、爱好,自主选择,自我调控。这样才能建立起教学相长、民主、平等、朋友式的新型师生关系,才能营造出良好的课堂氛围。和谐轻松的教学氛围是课堂成功的关键,在轻松愉快的课堂里,可通过一系列信念、理想教育,增强学生的创新自信心。
2.依据语文学科特点,挖掘创新因素。
不同的学生因其个性特点、生活经历、社会实践等的不同,对同一问题会有不同的见解。学生一旦拥有了自己的“解”,教师就要善于捕捉创新的契机,求异创新,给予适当的鼓励。这时候教师的赞许鼓励将会是学生创造力的导火索,会产生无穷的力量和巨大的影响。“教育的奥秘不在传授,而在鼓励、唤起和鼓舞。”只有这样,才能推动学生同中求异、异中求同、全面发展。
3.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我在教《陈奂生进城》这篇课文时,提出了人们对《红楼梦》的不同见解,即史学家看到了家族的兴衰史、文学家吸吮着艺术的养分、经济学家看它们的价值、膳食家从中学到了不少绝活……我趁机让学生提出问题,启发他们发表自己的见解:如何去理解陈奂生这一艺术形象?学生们踊跃发言:有的说陈奂生是物质生活改善之后的现代农民形象;有的说是在前进与落后的夹缝中生存的小农民形象;有的说是经济社会转型时期的一个烙印;有的则说陈奂生是阿Q的影子……真是众说纷纭啊!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学生提问的积极性高涨起来了。而面对诸多的说法,我只是采用不置可否的态度,告诉他们:“你们的见解真新。”这样既保留观点,给予他们思考的时间和空间,也使学生思考的积极性不会磨灭,他们敢于提出问题,有独立思考的习惯,同时也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
二、引导学生有效进行课外阅读,教育学生学会“继承”。
苏霍姆林斯基说:“学生的智力开发决定于良好的阅读能力。”大量的阅读不仅能开阔学生视野、增长知识、提高听说读写的能力,而且能为其他学科的教学提供厚实的基础,更能体现学生的创新能力。
1.结合教学内容,指导学生有针对性地阅读。
我们提倡的课外阅读,绝不是“放养式”阅读。由于年龄、认识水平等原因,许多学生在阅读书籍上存在一定的盲目性,而且有些书读不懂,有些书则仅仅能读懂只言片语。有的学生有了一定的阅读兴趣后,分不清主次,读得乱,读的浅,良莠不分,把糟粕当成了精华,反受其害。因此,在学生阅读课外读物时,教师必须予以指导,选择好书籍,有针对性地进行阅读。
2.加强阅读方法的指导,通过对学生阅读方法的指导,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一是要让学生自觉遵循阅读原则,根据阅读目的选择阅读方法。二是对重点篇目的阅读要设计阅读指南,包括阅读提示、思考的问题、写作指南等。三是对一般篇目的阅读要拟出阅读建议,包括阅读的方法、结构方式、写作技巧、修辞方法等。四是仿写相类似的短文和句子等。
3.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博览群书。
要教育学生在努力学好文化基础知识的同时博览群书,不断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只有用丰富的知识武装自己,才能拥有创新的钥匙。基于此,我在指导学生阅读时,先引导他们选择那些乐于为自己接受、易于被自己感悟并能触动自己、引起和作者共鸣的作品,即选择学生最感兴趣的作品进行阅读。要知道,兴趣越高,阅读的收益就会越多,当然语文水平也会随着阅读量的不断增加而提高。另外要从教材的空缺处下手,中学教材对现当代作品与外国文学作品选入的较少,为此,我为学生拟定了一系列阅读书目,让他们选择感兴趣的去读。为了减轻学生的负担,我又在班级的图书角中存放了各类报刊,让他们自由阅读,从阅读中长知识,把继承和发展结合起来,通过阅读,提高阅读的能力。
总之,我们要改变传统教育模式,在鲜活的、富有时代特色的教学中渗入情感教育、道德教育、意志品德教育,有目的、有方法、有步骤地进行创新教育,促进学生有效地继承,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