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繁就简学教材领异标新读好书

来源 :江西教育B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GFIDYRST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學所有学科中,学生抱怨最多的大概就是语文:压力大,学习方式枯燥,学而无用,没有成就感,师生普遍读书缺乏兴趣……语文教学总是费力不讨好,事倍功半,作文提高更是难上加难。之所以会出现这些现象,我觉得主要是我们的语文学习方式出了问题。“语文主题学习”丛书的选文大多是经典名篇,贴近学生生活,符合儿童认知规律和阅读兴趣,题材多样,但问题是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教材和丛书的学习,最大程度发挥丛书的作用,提升学生的学习品质及语文素养,这是语文教师当前最重要的任务。
  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文课本无非是个例子。”几年来,我一直在探索如何让语文教材发挥好示例作用。在“语文主题学习”实验的引领下,我做了大胆的尝试,首先对课本进行了大胆增删,每学期只用三分之一的课时处理教材内容。剩下三分之二的课时全部用来阅读“语文主题学习”丛书。具体做法是:充分利用教材的编排方式,在每一单元同一主题的几篇文章中精选一至两篇进行深入研究,把这几篇课文吃透、学透、感悟透,其余几篇学生依法自读自学,这样节约出的三分之二时间“海量同读,乐写共进”。
  “语文主题学习”特别强调博览诵读;强调感悟——悟其意,悟其情,悟其法;强调积累——语言、思想情感、篇章样式积累等;强调不动笔墨不读书,学会做批注,写读书笔记,养成习惯……这些都是行之有效的中国传统的母语学习方法。课堂40分钟, 25分钟进行“鲸吞式”阅读,根据自己的喜好自由看书;其余15分钟则让学生进行“牛嚼式”积累。当内心的阅读情感积累达到一定程度之后,孩子们心底创作的灵感之泉就会自然而然地汩汩流出
  使用教材和丛书,我在实践过程中逐渐探索出三种模式:
  第一种是“1+X”模式,即以一篇课文为基点,向“面”上辐射,把从一篇课文中学到的知识,尝试迁移运用到多篇丛书文章的学习中,从而提高学生的理解和阅读能力,形成一课带多课、一文牵整本的辐射式教学方法。比如,学了《草船借箭》之后,学生对神机妙算的诸葛亮大感兴趣,我趁机推荐丛书中的《诸葛亮舌战群儒》等故事,学生读完还不过瘾,于是《三国演义》原著就在那一月中成了共读之书。
  第二种是“X+1”模式:先选择丛书中学生特别感兴趣的文章,学完之后反过来让学生自学必修教材中的某篇文章,即“反三归一”。如丛书五年级下册《语妙天下》所选故事《能言善辩的纪晓岚》等文章学生特别感兴趣,我们就先学丛书再学教材。
  第三种是“X+Y”模式:学生学完必修教材一单元的文章,再整体补充一册丛书中的多篇文章。
  贯穿于语文日常教学的还有一些做法,如以典型课文为点,向外辐射读书,指导学生写读书笔记。
  其一是读书心得。教师指导学生学会摘抄好词佳句,并在好句后适时加上自己的体会或感受,让学生就感动的文章写下读后感。在同读交流课上,学生们可以将自己的读书感受与同伴、老师共享。例如读了《三国演义》,我要求他们选一个人物进行评价,并用书中故事例证。同一个故事,同一个人物,学生的评价也不会一样。像曹操,有的写他的多疑,有的写他的礼贤下士;像关羽,有的读出他的忠义,也有的品出他的刚愎自用。据此,我们再进行作品鉴赏及写法指导,书中人物在孩子们心中就鲜活而立体起来。这样的读书交流调动了学生的深层思维、情感活动的有效参与,提高了阅读的深度,对增强学生的理解能力、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其二是生活观察和感悟。内容、体裁、长短不限。只要求语句通顺、书写工整、能吸引读者。学生写后,我们调动其他学生在作者文章后写“回帖”,老师也写回帖,回帖内容不是评语式的官话、套话,而是真诚地发表自己对文法和内容的看法,“楼主”也可以再回帖。这样有效增强了学生写作的兴趣,帮助学生树立起“读者意识”,也让学生体验到写作的实际意义,满足了学生自我表达的需要和与人交流的需要。
  其他做法如确定同读书目,创办班级周报,制作读书手抄报,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等,亦常采用。
  教师与学生在阅读写作中共同成长,教师的教学水平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普遍提升。学生的阅读量迅速增加。学生乐于阅读,阅读已经成为习惯。学生在阅读中体验到了成功,收获了成长的喜悦,开启了创新思维的门扉。
  操作中要注意一些问题,教师必须做到“撒手”而不“放手”,对一切教学活动要“胸有成竹”而不是“放任自流”。各种语文实践活动的开展,要关注到全体学生,不应只让少数学生唱主角。要关注读书过程的感悟,提高学生的文化底蕴,而非为了活动而读书,努力摈弃读书的功利性。
  (作者单位:山东省潍坊市坊子区凤凰街道凤凰小学)
  责任编辑 李杰杰
  E-mail:[email protected]
其他文献
近年来,崇仁县郭圩乡中心小学坚持“七彩校园 放飞梦想”的办学理念,把艺术教育作为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的突破口,以艺术文化启迪学生审美心灵,学校逐渐形成了“百花齐放春满园”的素质教育新格局。  学校艺术教育建立了美术、书法、舞蹈和棋类等兴趣小组,由不同特长的教师授课。兴趣小组的绘画课,教师主张“自由画”,引导学生观察大自然,以树叶和石头组建最美的图画;书法兴趣小组,一、二年级为硬笔书法,三至六年级为毛笔
期刊
与前作文教学注重教师的教学预设相比,后作文教学从学生作文的原点出发,让学生无拘无束地写作,更能呈现自己最真实的写作水平和状态。  与前作文教学不同,后作文教学注重的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一是重视学生作文后的发表;二是重视学生作文后的讲评;三是注重学生作文后的修改。  管建剛和他的团队就以上内容实践了数年。从他对作文本质的理解中,可以感受到他渐离了传统的“作文观”,重塑起一种全新的作文观:作文不再是
期刊
姜夔的《扬州慢》是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教材《唐诗宋词选读》中的一篇,笔者执教过三次,每教一遍,都会对新课程的理解增加一分。  一教《扬州慢》,用必修的方法教选修课文  第一次教《唐诗宋词选读》时,不太清楚选修教材与必修教材的区别,于是仍习惯性地用教必修的方法来教《扬州慢》。首先是教师精心导入,再让学生自由说出关于扬州的诗词名句,接着知人论世,介绍姜夔其人。然后指名朗读小序分析其内容及作用,并配乐诵读
期刊
“部编本”一年级上册语文教材先学汉字再学拼音是一大亮点,有利于幼小衔接,有利于培养孩子对语文学习的兴趣,也有利于让老师结合一年级孩子特点培养良好的习惯。下面就《jqx》一课的教学,谈谈如何结合新教材的特点,巧妙地运用策略,使拼音教学更有科学性、趣味性。  一、充分运用情境图,助力学拼音  汉语拼音学习本身枯燥单调,简单机械地重复训练,教学往往收效甚微。新教材的情境图画面精美,情节完整,一改以往教材
期刊
《清平乐·村居》是一首宋词,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这是第一次接触到将宋词单独作为一篇课文来学习。它是南宋爱国词人辛弃疾写的一首描写农村生活的著名词作。作者描绘了农村一个五口之家朴素恬静的生活画面,抒发了对乡村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向往之情。在描写手法上,这首小令,没有一句使用浓笔艳墨,只是用白描手法,文字浅显易懂,学生一学就能理解。但是了解创作背景后,我发现词中蕴含着辛弃疾的复杂感情。  怎样才能把这首
期刊
计算在小学生的数学学习中占有重要地位,计算的速度与准确率也将直接影响到学生最终的成绩,通常计算不准确的学生是很难取得优秀成绩的。面对学生计算的错误,很多人都会认为是马虎造成的,那么真的只是马虎吗?马虎的背后其实是算理不通,只是机械运用算法,这样就难免会出现错误。下面我结合小学《数学》北师大版“蚂蚁做操”这节计算课,来谈谈如何上好一节计算课。  一、读懂教材、用好教材是上好计算课的基础  “蚂蚁做操
期刊
《穷人》这篇课文特色鲜明,通过对人物的行动、心理和语言等描写,刻画了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在市优质课竞赛中,获一等奖的陈俊老师在教学桑娜收养西蒙留下的两个孩子时,顺学而导,引导学生抓住人物的行动、心理、语言等品读揣摩,感悟人物形象,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片段一】行动凸显人物形象  师:“非这样做不可”中的“非”是什么意思?  生:不。不这样做不行。  生:“非这样做不可”的意思就是“一定要这样做、
期刊
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就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逐步提升的过程。对于需要强化的教学内容,在课堂的实际操作中,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总是依据人的认知规律,心理接受的过程方式,对教学的核心知识点,理解的重难点进行强化教学。特级教师魏星在本次教学的过程中体现了“浪漫—精确—综合”(怀特海《教育的目的》)的教育学规律,让学生在符合他们认知特点的阅读练习中,实现对文本的理解和把握。  【片段一】启发引导:初识文本,
期刊
民国时期,尽管时局动荡,却涌现出大批杰出学者、科学精英、教育大师。民国的教育呈现出开放、多元、生机勃勃的局面,这固然与当时的政治、文化和社会背景有着极大的关联,但课堂、教师却是最直接的影响因素。带着好奇和疑惑,怀着对民国教育的景仰,我走进了福建省特级教师王木春老师编著的《过去的课堂》。  书中收入了50多位民国名家笔下精彩的课堂回忆,共分为小学课堂、中学课堂、大学课堂三个部分。书中百余位民国教师的
期刊
在概念教学中,教师应从学生实际出发,为学生提供充分探究体验与空间,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让学生充分理解数学概念的意义,学生在兴趣驱使下学习枯燥的数学概念,能更好地理解数学概念的意义。而“倍”的概念代表的是两个数量间的比较关系,相对比较抽象。学生在生活中接触“倍”概念也较少,缺少生活经验的累积。为此,在教学“倍的认识”时,教师应让学生通过亲历体验、多次感知,在不断变化、比较和抽象中逐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