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者当如斯

来源 :江西教育B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urningDN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民国时期,尽管时局动荡,却涌现出大批杰出学者、科学精英、教育大师。民国的教育呈现出开放、多元、生机勃勃的局面,这固然与当时的政治、文化和社会背景有着极大的关联,但课堂、教师却是最直接的影响因素。带着好奇和疑惑,怀着对民国教育的景仰,我走进了福建省特级教师王木春老师编著的《过去的课堂》。
  书中收入了50多位民国名家笔下精彩的课堂回忆,共分为小学课堂、中学课堂、大学课堂三个部分。书中百余位民国教师的言谈举止、神情风度、精神面貌、教育情怀,透过当年学生们的意绪濡染、文笔描摹,活脱脱地呈现了出来。细细咀嚼品味,我从《过去的课堂》里找到了好老师的样板。
  [ 深厚的学养 精湛的技能 ]
  书中的民国老师都是大家,学贯中西,学养深厚。他们本身就是教材,学富五车,讲课或信马由缰,或诙谐幽默,无时不体现着博学和艺术。
  吴大任先生回忆,南开大学的姜立夫教授,数学知识极为广博,一个人承担了数学系的八门功课。数学家陈省身因此说南开大学数学系是“一人系”。姜先生上课不用讲稿,不用课本,只带一页日历,写着提纲,讲起来层次分明,论证严谨,分析周密,深深吸引和感染着学生。
  徐迟的英文老师李庆升,毕业于东吴大学法学院,是一个口才绝佳、机智幽默的律师兼教师,凭借渊博的学识、洋溢的热情、流畅的英语,征服了每一个学生。如此“神”一般的教师,如此游刃有余地跨界教育教学,对学生学业、人格的影响自然不言而喻。
  史学大家钱穆的历史、地理老师吕思勉先生,课上滔滔不绝却绝无半句废话,时有宏论高见。他在黑板上随手勾画出山脉、河流、物产,“五色粉笔缤纷如是。听者如历其境,永不忘怀。”读到这里,我不禁记起我读初二时的地理老师张文启先生,巧合的是,他在青州师范读书时就得到民国教师的真传。当年,他也是从不带课本,也不带挂图,他就是教材,也是地图。我们学得兴味盎然,对张文启老师自然佩服得五体投地。那时的我们都成了他的“铁粉”,就像盼望过年一样盼望每周两节的地理课,盼望看到总是笑眯眯的张老师。
  深厚的学养、精湛的教学技艺、扎实的专业功底,是教师的立身之本、从教之基。事实证明,许多教师缺少的往往不是教法和技巧,而是文化底蕴和素养。深厚的学养加上鲜明的个人风格,我想,这也正是民国教师的魅力所在吧!
  [ 坚定的初心 灵动的教法 ]
  这些民国教师拥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借鉴的理念和宝贵经验,并且他们的方法都独树一帜,他们根据自己的特长而自主教学,实践着当下热门的“以生为本、因材施教、重视校本课程”的理念。
  袁微子的启蒙老师夏老师在作文课上通常会出示多个题目供学生选择,还可以写其他自己想写的题目。如此宽松的写作教学方式,至少让学生有话可说,不至于胡编乱造、生拉硬扯,有利于学生自由思考,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
  金克木的美术老师教自然课,把学生带到菜园里讲十字花科植物,“于是天时、气象、地理、土壤、植物、动物和人类的一些知识都在劳动中学习,又做,又问,又讲。”真正落实了“行知结合”的教学理念,寓教育于生活,走出教室,走进自然,进行开放式、生活化、探究性的教学,培养了学生的求知精神与实践能力。反观当下,我们却在应试教育的泥潭里越陷越深,积重难返,难觅如此美好的教育踪影,痛哉!其实,这些教育的“老招术”,并没有安上如今所谓的“三三六”“二七一”“六加一”等令人迷惑的华丽标签,他们的课堂,无非是教师个性、才情与思想的自然展示,只是遵循着教育的常识,守住了教育的本真而已。
  这样的课堂常识,难道不应该回归吗?这样的历史经验,难道不应该继承吗?反观当下课堂,着实令人倍感汗颜。所以,课堂教学的改革创新、与时俱进,决不可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决不可以搞形式主义,穿着“皇帝的新衣”招摇过市。
  [ 高尚的师德 深挚的情怀 ]
  这些民国教师除了学养深厚、教艺精湛外,亦有着高尚的品德、高古的情怀。力学家张维的高中数学老师程先生长着鹰钩鼻子,一个同学课前在黑板上画了一幅程先生的漫画。程先生进教室,看到了这幅漫画。正当大家担心老师会大发雷霆时,程先生却一边端详一边笑着说:“嘴太小,鼻子太弯。”这让紧张的气氛一下子缓和了下来,同学们哄堂大笑。程先生以宽容大度的心胸和自我解嘲的风度,赢得了学生们的爱戴。这是何等融洽的师生关系。而当今,我们身边有多少老师遇到学生如此这般的“戏弄”时,会心生怒气,心怀偏见,以至师生之间剑拔弩张?
  丰子恺的《怀李叔同先生》,让我真正感受到了李老师的人格魅力,人格的感化力是超过一切的。李老师那种“学生犯错不立刻责备,而是用很轻而严肃的声音郑重地说,说完立起鞠躬”的教育方式,值得今天的每個老师去学习去效仿,他的这种做法潜移默化地影响到了学生,在学生的心灵中播下了文明、尊重的种子。所谓“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身教胜于言传”“师严而后道尊”,李叔同先生不正是我们为师者最好的模范吗?
  民国是一个动荡离乱的时代,那时期的不少教师忧国忧民,以朴素的家国情怀,给学生以深远的影响。数学家苏步青的老师杨霁朝,留日归来后满腔热情地在第一堂课上慷慨陈词民族危亡的局势,让每一位在座的学生都感受到“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启发他们要通过学习实现使祖国强大的宏愿。这堂课使苏步青终身难忘,并立下了为国家强盛发奋学习的志向。
  再三回味《过去的课堂》,民国教师的风采和美好的课堂景象穿越时空,萦回脑际,耐人寻味,发人深思。联想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四有好老师”和“做学生引路人”的讲话精神,我更坚定了这样一个认识:教育的质量,其实就是教师的质量;有好的老师,才有好的课堂、好的教学;有好的老师,才有好的学校、好的教育。
  (作者单位:山东寿光台头镇第一初中)
  责任编辑 万永勇
  E-mail:[email protected]
其他文献
钢琴独奏《夏天》,吉他弹唱《童年》,独唱《时间都去哪了》,舞蹈《青春修炼手册》……6月14日上午,广丰区“乐心校园行”首场活动走进上饶市广丰区铜钹山镇中心小学,为山区小学的留守儿童带来一场美妙绝伦的视听盛宴。  据介绍,本次活动由上饶市广丰区教育体育局主辦,广丰区教师爱乐合唱团倾情演绎,旨在让农村孩子们近距离接触高雅艺术,感受梦想的力量。  虽然天空下着小雨,但依旧不能阻挡大家的热情。合唱队积极排
期刊
家访就是教师深入学生家庭中,通过与学生家庭成员的沟通交流,全面了解学生在家庭生活的表现,了解家庭的教育状况,同时把学生在校情况反馈给家长。随着互联网的广泛应用,老师和家长间面对面的交流形式逐渐被网络平台交流替代。由于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老师和家长间的电话交流次数都在呈现减少的趋势,更不要说家访了。利用网络平台交流固然有其快捷的优势,但多彩画面的背后是人际间情感的缺失。只有走在家访的路上,教师才会感
期刊
近年来,崇仁县郭圩乡中心小学坚持“七彩校园 放飞梦想”的办学理念,把艺术教育作为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的突破口,以艺术文化启迪学生审美心灵,学校逐渐形成了“百花齐放春满园”的素质教育新格局。  学校艺术教育建立了美术、书法、舞蹈和棋类等兴趣小组,由不同特长的教师授课。兴趣小组的绘画课,教师主张“自由画”,引导学生观察大自然,以树叶和石头组建最美的图画;书法兴趣小组,一、二年级为硬笔书法,三至六年级为毛笔
期刊
与前作文教学注重教师的教学预设相比,后作文教学从学生作文的原点出发,让学生无拘无束地写作,更能呈现自己最真实的写作水平和状态。  与前作文教学不同,后作文教学注重的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一是重视学生作文后的发表;二是重视学生作文后的讲评;三是注重学生作文后的修改。  管建剛和他的团队就以上内容实践了数年。从他对作文本质的理解中,可以感受到他渐离了传统的“作文观”,重塑起一种全新的作文观:作文不再是
期刊
姜夔的《扬州慢》是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教材《唐诗宋词选读》中的一篇,笔者执教过三次,每教一遍,都会对新课程的理解增加一分。  一教《扬州慢》,用必修的方法教选修课文  第一次教《唐诗宋词选读》时,不太清楚选修教材与必修教材的区别,于是仍习惯性地用教必修的方法来教《扬州慢》。首先是教师精心导入,再让学生自由说出关于扬州的诗词名句,接着知人论世,介绍姜夔其人。然后指名朗读小序分析其内容及作用,并配乐诵读
期刊
“部编本”一年级上册语文教材先学汉字再学拼音是一大亮点,有利于幼小衔接,有利于培养孩子对语文学习的兴趣,也有利于让老师结合一年级孩子特点培养良好的习惯。下面就《jqx》一课的教学,谈谈如何结合新教材的特点,巧妙地运用策略,使拼音教学更有科学性、趣味性。  一、充分运用情境图,助力学拼音  汉语拼音学习本身枯燥单调,简单机械地重复训练,教学往往收效甚微。新教材的情境图画面精美,情节完整,一改以往教材
期刊
《清平乐·村居》是一首宋词,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这是第一次接触到将宋词单独作为一篇课文来学习。它是南宋爱国词人辛弃疾写的一首描写农村生活的著名词作。作者描绘了农村一个五口之家朴素恬静的生活画面,抒发了对乡村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向往之情。在描写手法上,这首小令,没有一句使用浓笔艳墨,只是用白描手法,文字浅显易懂,学生一学就能理解。但是了解创作背景后,我发现词中蕴含着辛弃疾的复杂感情。  怎样才能把这首
期刊
计算在小学生的数学学习中占有重要地位,计算的速度与准确率也将直接影响到学生最终的成绩,通常计算不准确的学生是很难取得优秀成绩的。面对学生计算的错误,很多人都会认为是马虎造成的,那么真的只是马虎吗?马虎的背后其实是算理不通,只是机械运用算法,这样就难免会出现错误。下面我结合小学《数学》北师大版“蚂蚁做操”这节计算课,来谈谈如何上好一节计算课。  一、读懂教材、用好教材是上好计算课的基础  “蚂蚁做操
期刊
《穷人》这篇课文特色鲜明,通过对人物的行动、心理和语言等描写,刻画了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在市优质课竞赛中,获一等奖的陈俊老师在教学桑娜收养西蒙留下的两个孩子时,顺学而导,引导学生抓住人物的行动、心理、语言等品读揣摩,感悟人物形象,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片段一】行动凸显人物形象  师:“非这样做不可”中的“非”是什么意思?  生:不。不这样做不行。  生:“非这样做不可”的意思就是“一定要这样做、
期刊
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就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逐步提升的过程。对于需要强化的教学内容,在课堂的实际操作中,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总是依据人的认知规律,心理接受的过程方式,对教学的核心知识点,理解的重难点进行强化教学。特级教师魏星在本次教学的过程中体现了“浪漫—精确—综合”(怀特海《教育的目的》)的教育学规律,让学生在符合他们认知特点的阅读练习中,实现对文本的理解和把握。  【片段一】启发引导:初识文本,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