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当今人们已经步入信息时代。高科技的信息技术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对信息管理业人才的需求量也是急剧增加。虽然各大高校也增设信息管理专业,扩大了招生名额,但是传统的信息技术与管理的人才培养教学体系仍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本文主要对传统高校信息管理专业的教学方式进行分析,探究网络环境下如何建立更加有效的高校信息管理专业教学体系。
【关键词】网络环境;高校信息管理专业;教学体系
随着“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这一社会发展理念的提出,信息管理科学逐渐走在社会科学发展的前列,我国对信息管理专业的人才需求量也大大增加。如何充分发挥信息管理专业优势,加强学科建设,重视信息技术和信息产业,推动我国的工业化建设,拉动我国社会经济持续发展是全社会面临的问题。但是,在新时期我国信息管理专业的教学方式上却存在一定的问题,传统的教学体系,无法满足当前社会对信息管理专业方面的人才需求。因此,为了我国信息管理学科的进一步发展,必须不断完善信息管理专业教学体系。
一、传统的高校信息管理专业的教学方法
(一)对课程理论学习要求过于全面
信息管理专业主修的课程非常多,主要包括《计算机组成管理》、《计算机操作系统》、《计算机网络》等。然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往往是首先进行理论教学,然后对理论知识进行讲解,最后解释书中描述的技术应用方法。如此反复进行,整个课程枯燥乏味,学生往往被如此复杂的理论迷惑,导致理解混乱。有些高校由于实践设施不齐全,无法做到一人一机,导致有一部分学生因无法自己动手实践,从而降低整个课堂的教学质量。使学生在进行信息管理专业教学起步阶段就有一种无力感。
(二)课程之间的联系与企业需求不搭配
企业所需要的信息管理人才是建立在企业发展的前提下,利用信息化的手段帮助企业进行业务处理,对业务处理的环境进行改造,以帮助企业盈利。因此,现在企业需要的人才必须能够熟练的运用企业的流程,使企业能够健全、稳定的发展。但是目前的教学方式偏向于注重教学的理论与计算机操作,没有给学生一个模拟企业运转的机会,导致学生通过实践所得到的知识无法顺利的运用在企业上,不能满足企业的需求。
二、网络环境下建立高校信息管理专业教学体系的方法
(一)了解专业的本质,有针对性的开设课程针
要发展一个专业,首先需要了解专业的本质,抓住专业的内涵。信息管理专业是建立在传统的计算机与管理学的基础上发展而来。随着计算机科学的发展,现在的技术几乎已经取代了图书馆的位置,各种数据以及图书知识被输入计算机系统,配合计算机高端的检索方式,很快就能将人们所需要的知识检索出来。所以当前的信息管理技术显得非常重要。但是,在信息管理的问题仅仅靠计算机操作技术是不能完成,还需要具备一定的理论知识作为前提。比如:过分的强调经济管理专业的学习,不仅需要让学生明白当前的市场经济走向以及发展趋势,还需要让学生具备一定的经典经济管理方面的理论知识。所以在信息管理专业教学方面,需要将理论知识教学与计算机操作技术教学同步起来。这就需要制定合适的教学大纲以及教学计划,在以专业为核心的基础上加周围专业课的比重,注重信息技术实践能力与理论知识相结合。据调查,在国外的大学里面,对一门课程的学习一般是安排一个学年,期间还包括很多的专业实践和学习反馈。由此可见在国外的大学不仅注重学生扎实的专业知识,而且学习方式非常具有系统性,在一门课程学习之前,需对其相关的课程进行学习。因此我国可以结合自身高校实际,适当的采取这种教学方法。
(二)明确人才培养目标
现在的社会很多的专业都与计算机技术相关联,由此可见当前的信息管理专业教学的重要性。当前社会需要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型的人才,对于信息及管理专业的学生来说,不仅仅需要计算机以及网络技术实际运用能力,还需要掌握信息系统分析、设计、维护等方面的技术,除此之外还需要掌握一定的现代管理学、经济管理学等学科,能够在一些工商单位、金融单位以及教育机构等部门从事信息管理工作,同时参与内部管理。为了培养这种信息技术开发设计、实施、管理等复合型人才,针对这一人才培养目标,高校在进行人才培养的同时,应该坚持对学生进行信息管理与计算机技术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方式,增加学生的信息服务意识,加深学生的信息管理系统、电子商务系统,是适应信息系统在企业中的共组要求。明确专业培养目标,在培养的过程中明确对学生的基本素质、知识结构、能力结构等方面的要求。
(三)确定特色鲜明的人才培养模式
从信息管理专业产生以来,国内外的学者就没有停止过对信息管理专业的教学方式进行研究,经过多年的研究也得出一些有益成果。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两种信息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分别是“通才”培养,一种是“专才”培养,其中“通才”培养主要是强化学生的基础教育,培养出来的学生知识面宽广,背景知识非常扎实的人才;而“专才”培养则是在课程设置上主要度信息管理专业的知识进行教学,非常重视学生的专业技能的培养。在国内各大高校主要也是以这两种培养方式为人才的培养模式。其实无论是哪种方式都有其利与弊,注重“通才”培养的学生出社会后,学生的综合能力强,由于学生的视野广阔,同时具备多种技能,就业面也会广阔很多,有着非常良好的发展前景,但是专业功底则相对较弱,无法担任一些高尖端技术职位。注重“专才”培养的学生,学生具有扎实的功底,适合专业性非常强的工作,但是这类的工作在社会上却很少,因此注重“专才”培养的学生发展空间很受限制。正因为这样,国内的学者针对这样的情况专门进行研究,综合考虑到我国的国情以及国内的对人才的需求量,制定以一些列的信息技术管理的人才培养模式,分别为应用模式和创新模式。但是每一种模式都存在一定的缺陷。因此在选择人才培养模式的的时候要根据国内的发展情况,无论是“通才”培养,还是“专才”培养,或者是我国自行研究开发的培养模式,对我国的信息管理发展都是大有裨益。
三、结术语
信息管理专业是当前信息化社会发展过程中最富生命力的专业。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环境下人类的生活方式、工作方式、学习方式等都促使信息管理专业的教学方式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因此,为了更好适应网络社会的发展,需要所有与信息管理专业有关的专家学者共同努力研究探讨信息管理专业的建设与发展。
参考文献:
[1]严正宇.高校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再造与实践研究[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8,17:279-280.
[2]荣蓉,刘翔宇,李春艳.国内高校信息管理专业教学调研及其初步分析[J].江西图书馆学刊,2005,01:59-60.
[3]王淑华,刘春茂.信息管理专业教学改革研究[J].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2001,03:67-68.
[4]董萍萍,郭风,朱韶红,秦惠林.高校信息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研究与实施[J].信息技术与信息化,2007,02:89-90.
[5]王力隆,涂兰英.网络环境中信息管理专业计算机课程的教学实践与改革[J].图书情报知识,2002,04:30-31.
【关键词】网络环境;高校信息管理专业;教学体系
随着“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这一社会发展理念的提出,信息管理科学逐渐走在社会科学发展的前列,我国对信息管理专业的人才需求量也大大增加。如何充分发挥信息管理专业优势,加强学科建设,重视信息技术和信息产业,推动我国的工业化建设,拉动我国社会经济持续发展是全社会面临的问题。但是,在新时期我国信息管理专业的教学方式上却存在一定的问题,传统的教学体系,无法满足当前社会对信息管理专业方面的人才需求。因此,为了我国信息管理学科的进一步发展,必须不断完善信息管理专业教学体系。
一、传统的高校信息管理专业的教学方法
(一)对课程理论学习要求过于全面
信息管理专业主修的课程非常多,主要包括《计算机组成管理》、《计算机操作系统》、《计算机网络》等。然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往往是首先进行理论教学,然后对理论知识进行讲解,最后解释书中描述的技术应用方法。如此反复进行,整个课程枯燥乏味,学生往往被如此复杂的理论迷惑,导致理解混乱。有些高校由于实践设施不齐全,无法做到一人一机,导致有一部分学生因无法自己动手实践,从而降低整个课堂的教学质量。使学生在进行信息管理专业教学起步阶段就有一种无力感。
(二)课程之间的联系与企业需求不搭配
企业所需要的信息管理人才是建立在企业发展的前提下,利用信息化的手段帮助企业进行业务处理,对业务处理的环境进行改造,以帮助企业盈利。因此,现在企业需要的人才必须能够熟练的运用企业的流程,使企业能够健全、稳定的发展。但是目前的教学方式偏向于注重教学的理论与计算机操作,没有给学生一个模拟企业运转的机会,导致学生通过实践所得到的知识无法顺利的运用在企业上,不能满足企业的需求。
二、网络环境下建立高校信息管理专业教学体系的方法
(一)了解专业的本质,有针对性的开设课程针
要发展一个专业,首先需要了解专业的本质,抓住专业的内涵。信息管理专业是建立在传统的计算机与管理学的基础上发展而来。随着计算机科学的发展,现在的技术几乎已经取代了图书馆的位置,各种数据以及图书知识被输入计算机系统,配合计算机高端的检索方式,很快就能将人们所需要的知识检索出来。所以当前的信息管理技术显得非常重要。但是,在信息管理的问题仅仅靠计算机操作技术是不能完成,还需要具备一定的理论知识作为前提。比如:过分的强调经济管理专业的学习,不仅需要让学生明白当前的市场经济走向以及发展趋势,还需要让学生具备一定的经典经济管理方面的理论知识。所以在信息管理专业教学方面,需要将理论知识教学与计算机操作技术教学同步起来。这就需要制定合适的教学大纲以及教学计划,在以专业为核心的基础上加周围专业课的比重,注重信息技术实践能力与理论知识相结合。据调查,在国外的大学里面,对一门课程的学习一般是安排一个学年,期间还包括很多的专业实践和学习反馈。由此可见在国外的大学不仅注重学生扎实的专业知识,而且学习方式非常具有系统性,在一门课程学习之前,需对其相关的课程进行学习。因此我国可以结合自身高校实际,适当的采取这种教学方法。
(二)明确人才培养目标
现在的社会很多的专业都与计算机技术相关联,由此可见当前的信息管理专业教学的重要性。当前社会需要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型的人才,对于信息及管理专业的学生来说,不仅仅需要计算机以及网络技术实际运用能力,还需要掌握信息系统分析、设计、维护等方面的技术,除此之外还需要掌握一定的现代管理学、经济管理学等学科,能够在一些工商单位、金融单位以及教育机构等部门从事信息管理工作,同时参与内部管理。为了培养这种信息技术开发设计、实施、管理等复合型人才,针对这一人才培养目标,高校在进行人才培养的同时,应该坚持对学生进行信息管理与计算机技术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方式,增加学生的信息服务意识,加深学生的信息管理系统、电子商务系统,是适应信息系统在企业中的共组要求。明确专业培养目标,在培养的过程中明确对学生的基本素质、知识结构、能力结构等方面的要求。
(三)确定特色鲜明的人才培养模式
从信息管理专业产生以来,国内外的学者就没有停止过对信息管理专业的教学方式进行研究,经过多年的研究也得出一些有益成果。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两种信息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分别是“通才”培养,一种是“专才”培养,其中“通才”培养主要是强化学生的基础教育,培养出来的学生知识面宽广,背景知识非常扎实的人才;而“专才”培养则是在课程设置上主要度信息管理专业的知识进行教学,非常重视学生的专业技能的培养。在国内各大高校主要也是以这两种培养方式为人才的培养模式。其实无论是哪种方式都有其利与弊,注重“通才”培养的学生出社会后,学生的综合能力强,由于学生的视野广阔,同时具备多种技能,就业面也会广阔很多,有着非常良好的发展前景,但是专业功底则相对较弱,无法担任一些高尖端技术职位。注重“专才”培养的学生,学生具有扎实的功底,适合专业性非常强的工作,但是这类的工作在社会上却很少,因此注重“专才”培养的学生发展空间很受限制。正因为这样,国内的学者针对这样的情况专门进行研究,综合考虑到我国的国情以及国内的对人才的需求量,制定以一些列的信息技术管理的人才培养模式,分别为应用模式和创新模式。但是每一种模式都存在一定的缺陷。因此在选择人才培养模式的的时候要根据国内的发展情况,无论是“通才”培养,还是“专才”培养,或者是我国自行研究开发的培养模式,对我国的信息管理发展都是大有裨益。
三、结术语
信息管理专业是当前信息化社会发展过程中最富生命力的专业。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环境下人类的生活方式、工作方式、学习方式等都促使信息管理专业的教学方式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因此,为了更好适应网络社会的发展,需要所有与信息管理专业有关的专家学者共同努力研究探讨信息管理专业的建设与发展。
参考文献:
[1]严正宇.高校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再造与实践研究[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8,17:279-280.
[2]荣蓉,刘翔宇,李春艳.国内高校信息管理专业教学调研及其初步分析[J].江西图书馆学刊,2005,01:59-60.
[3]王淑华,刘春茂.信息管理专业教学改革研究[J].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2001,03:67-68.
[4]董萍萍,郭风,朱韶红,秦惠林.高校信息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研究与实施[J].信息技术与信息化,2007,02:89-90.
[5]王力隆,涂兰英.网络环境中信息管理专业计算机课程的教学实践与改革[J].图书情报知识,2002,04:3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