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研究

来源 :职教通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uweijm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职业教育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必须坚持职业教育改革发展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对接,将职业教育纳入经济发展统筹规划,建立以产业为依托、以专业建设为纽带的职业教育布局,形成市区、县(区)职业教育板块,为辖区内开发区、工业园区提供技术技能人才。宿迁地处淮海经济区,近些年产业经济发展呈现突出科技创新、推进集聚发展、构建特色体系等特点,随着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升级,对人才需求提出了更高要求。在分析宿迁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剖析了宿迁职业教育在服务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若干问题,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路径与举措。
  关键词:职业教育;区域经济;宿迁地区
  基金项目:江苏省育厅第六批教育改革发展战略性与政策性研究重点课题“职业教育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以宿迁地区为例”(项目编号:20170719)
  作者简介:毕进,男,宿迁市职业教育与社会教育教研室主任,江苏省特级教师,主要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教学科研。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47(2020)09-0044-06
  近年来,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升级和经济持续发展,对人才总量、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职业教育是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提高劳动者素质、促进就业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如何服务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是职业教育界的热点话题之一,从职业教育自身发展来看,体制机制不畅、结构不优、质量不高等问题限制了其服务能力的提升,迫切需要顺时应势,改革创新,寻求突破。
  一、宿迁市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及趋势
  (一)产业布局及规划
  2014年9月,宿迁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推进产业集聚发展促进工业转型升级的意见》,明确市级层面重点发展食品饮料、纺织服装、机电装备、家居制造4大特色产业和智能家电、绿色建材、功能材料、智能电网4大新兴产业;并按照特色化、差异化的产业定位要求,明确各县区、开发区产业发展重点,各地原则选择2个特色产业和1个新兴产业,集中力量推进产业集聚发展,做大做强重点产业领域。其中:沭阳县重点发展纺织服装、装备制造和电子信息;泗阳县重点发展纺织服装、家居制造、汽车配件(汽车轮毂);泗洪县重点发展机械制造、电子信息、新型膜材料;宿豫区重点发展食品饮料、机械制造和新型材料;宿城区重点发展纺织服装、绿色建材、智能电网;宿迁经济技术开发区重点发展食品饮料、智能家电、光电;湖滨新区重点发展高性能复合材料;苏州宿迁工业园区重点发展精密机械、电子信息;洋河新区重点发展食品饮料、生物科技。2016年11月,宿迁市委、市政府研究出台了《关于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加快先进特色产业园建设的意见》(宿发〔2016〕32号),选择了电子商务、北斗通信、激光装备、绿色建材、智能家电、膜材料、保险服务、创意包装等8个已有一定产业发展基础,契合未来发展趋势、具备快速成长潜力的产业进行重点打造,突出科技创新、推进集聚发展,构建起宿迁市先进特色产业体系。
  (二)劳动力转移及就业
  宿迁市外出务工人员主要集中在苏南地区,占39.8%;其次是沪浙地区和京津,占比分别为27.3%和21.9%;近年来,到西部地区就业人数在逐步增长,占比10.9%。宿迁市农村劳动力在三产中的分布情况为:从事第二产业占62.5%,从事第三产业占36.6%,从事第一产业仅占0.9%。宿迁市农村劳动力行业分布主要为:工业及加工业领域占39.3%,建筑业占23.8%,商业餐饮业占17.3%,交通运输业占5.5%。宿迁市农村劳动力文化水平情况为:以初中文化程度为主,占45.2%;其次是高中文化,占26.1%;中专和大专以上文化分别为13.5%和6%。整体上看农村劳动力文化水平仍然偏低。
  (三)用工情况及分布
  2016年,宿迁市城镇新增用工为5.11万人,其中,一、二、三产业分别为0.39万人、2.53万人和2.19万人;2017年,全市城镇新增用工为5.21万人,其中,一、二、三产业分别为0.51万人、2.35万人和2.35万人。目前,宿迁市经济开发区、园区企业在职职工为41.6万人,其中:男性职工18.2萬人,女性职工23.4万人。企业管理类职工占5.28%,技能类职工占34.1%,普通操作工占60.6%。2018年人力资源市场招聘员工平均月薪为3 200元/月(8小时制统计),其中:企业管理类职工月平均工资3 400元,技能类职工月平均工资3 500元,普通操作工月平均工资2 800元。从行业上分析,宿迁市企业仍以劳动密集型企业为主。全市劳动密集型企业占企业总数的43.2%,企业在职职工人数占职工总数的46.57%。2018年,宿迁市企业用工总体呈现以下三个方面特点:一是企业员工需求总量增加。全市企业共需招聘员工5.81万人,用工主要集中在电子电器、纺织服装、电子商务三个行业;二是企业在岗人数略有上升。2018年较2017年底净增4.1万人;三是员工平均工资小幅增加。调查显示,与去年同期相比,2018年人力资源市场招聘员工平均月薪为3 200元/月,与去年同期相比增涨220元/月。
  (四)人才需求及趋势
  从调查统计看,宿迁市“十三五”期间高技能人才的需求人数多,涉及工种多。据宿迁市人社局人才中心测算,2019年至2023年,宿迁市高技能人才需求人数为 19万人,总数将接近30万人。其中,2019年增加4万人,2020年增加5万人,2021年增加6万人,2022年和2023年分别增加5万人,总体来看,主要结构为:高级工15万人,技师3.5万人,高级技师0.5万人。未来五年,高技能人才主要需求增长点将集中在智能制造、新能源汽车、电子商务、现代物流、信息技术和现代服务业等领域,与之对应市场需求的主要工种为:工业机器人应用与维护1.5万人(可成科技、长电科技具有代表性),现代物流员0.3万人(代表性企业有京东物流、运河宿迁港),电子商务3万人(代表性企业有京东客服中心、百度、途牛、当当网、360搜索)电气自动化技术员3万人(代表性企业有可成科技、长电科技、聚灿光电、东贝机电)焊工0.5万人,钳工0.2万,数控加工2万人,酿酒师1万人(代表性企业有洋河酒厂),裁剪工、缝纫工3万人(代表性企业有恒力集团、晨风集团),油漆工0.3万人 ,木工0.3万人,化验员0.1万人,机修钳工0.2万人,食品加工0.5万人,化工0.3万人,高技能人才需求主要集中在制造业各工种。需求人数是现有高技能人才的2.4倍,预计到2023年高技能人才的需求将有更大幅度的提高。   综上,近年来宿迁市在产业结构优化调整方面突出科技创新、推进集聚发展。产业人才需求数量更多、质量更高,产业所需人才更趋技术型、复合型,创新意识强的现代化新型劳动者越来越受到青睐。
  二、职业教育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问题
  (一)职业教育服务地方经济发展资源不足、结构性矛盾突出
  近年来,宿迁市职业教育规模不断扩展,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升,毕业生数量与地方产业用人需求总量基本相当,但毕业生专业方向与工种岗位匹配度不高,形成极大人力资源浪费。
  1.专业同质化现象严重。“同质化”是指同一大类中不同品牌的商品在性能、外观甚至营销手段上相互模仿,以至逐渐趋同的现象。专业同质化是“千校一面”的根本原因,由于人才培养方案、课程设置、教学内容的同质化,导致人才培养的层次和类型大体相同,大大浪费了人力资源。目前,宿迁职业院校资源分散,区域性专业建设重复,同质化严重,如汽修、电子商务、高铁乘务等热门专业争相开设,而机电、机械、电子等招生人数不断锐减,远远不能满足可成、长电等现代制造业大型企业需求。当前,宿迁市职业院校专业设置与地方产业经济发展吻合度不足,缺少长远规划,如湖滨新区的保险小镇已建设完成,保险企业已入驻,宿迁市职业学校金融保险专业才起步招生,不能够有效对接宿迁市“5+4”特色产业和新兴产业,特别是服务业四大新型产业(电子商务、现代物流、健康养老、文化旅游)。
  2.特色专业不明显。宿迁市很多学校为了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为了扩大招生面,对市场需求大、就业前景可观的专业,贸然地去开设本不属于自己特有的且不熟悉或不太成熟的专业,形成不了特色办学,不能适应新兴产业、特色产业、支柱产业对人才需求。与区域电子商务、北斗通信、激光装备、绿色建材、智能家电、膜材料、保险服务、创意包装等8大特色产业园对接的只有电子商务、激光加工、金融保险等专业,且专业才刚刚开始启动建设,专业设置明显滞后于产业结构调整升级。
  3.高技能人才培养不足。职业教育为产业发展输送高质量合格人才是职业教育服务经济发展的主要形式,当前,宿迁市职业教育办学层次较低,全市仅有2所民办高职院校(宿迁职业技术学院、泽达学院),3所五年制高职校(宿迁开放大学、宿迁经贸高职、宿迁高等师范学校),高职高专数量少,对高质量人才培养不足。宿迁区域内的京东公司、电信、可成、长电等企业,对员工入职学历要求最低为大专层次,而宿迁市职业教育办学以中职院校为主,两者之间存在严重的供给与需求之间的矛盾。同时,由于受体制机制等多种因素影响,人才培养供给侧和需求侧在教育资源规划布局、人才培养层次、类型与产业布局和发展需求还不能完全吻合,供需“两张皮”问题仍然存在。
  (二)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积极性不高、校企合作实效性不强
  2017年,国务院出台《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指出:“深化产教融合的目标是提高企业参与办学程度、健全多元化办学体制,全面推行校企协同育人。”校企合作对于职业教育和产业发展都极其重要性,但如何将“引企入校”落到实处是个大问题,产业界普遍热衷于用人,参与人才培养过程的热情不高,正所谓“校企合而不深、产教融而不透”。校企合作层次不高,主要原因有如下三点。
  1.校企合作“一头热、一头冷”,处于浅层次、低水平状态。学校积极寻求企业合作,共同对学生培养,企业积极性不高,企业顾虑学生经验不足,回报企业能力有限,工学矛盾突出等原因,普遍缺乏深度开展校企合作的耐心和主动性。
  2.受校企人员不能融通,校企合作中产权问题等制度制约,企业在校企合作中的投入,不能得到合理的回报,因此,企业对学校的投入只能是捐资助学,在实训基地建设等方面实质性投入少,没有合作的积极性。
  3.校企合作开设“订制班”,绝大部门起到冠名作用,提前预定毕业生,但企业对人才培养方案制订、特色课程开发与实施等学生培养过程并未参与或参与性不足。由于企业参与度不深,导致宿迁市毕业生就业质量不高。据调查显示,职业学校虽然拥有较高的就业率,但毕业生就业质量不高,大多为低层次就业,学生深造机会少,对学生、家长、社会的吸引力不强。
  (三)“双师型”教师队伍数量不足、技能不高
  学校发展靠教师,“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是职业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是落实人才培养目标、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目前,宿迁市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培养还存在数量不足、实践不实等客观问题。
  1.“双师型”教师队伍数量不足。截至2019年12月份,宿迁市职业学校专任教师总数3 331人,“双师型”教师1 932人,占比58%,远远低于省定占比70%的标准。高级教师占比低,全市职业院校具有高级职称618人,占专任教师的20.7%,远低于省定30%的标准。专任专业教师主要来源于学校的毕业生,基本从学校到学校,具有企业工作经历的少之又少,由于平时工作量大,很难达到专业教师每5年應到企业实践累计不少于半年时间,新入职专业教师前3年须赴企业集中实践锻炼半年以上的要求。
  2.专业教师技能不高。宿迁市职业教育专任专业教师主要来源于学校的毕业生,基本从学校到学校,具有企业工作经历的少之又少,由于平时工作量大,很难达到每2年必须有2个月到企业或生产一线服务实践的要求,技能水平与企业技能要求有相当大的差距。
  (四)职业教育体系不完善、吸引力不强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到 2020年,形成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要求、体现终身教育理念、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明确成为当前我国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战略任务。宿迁市由于高校资源匮乏,现代职教体系建设存在诸多困难。
  1.中高职院校比例失调。宿迁市高职、本科院校占比少,很难开展区域中职高职衔接、高职本科衔接试点,形成中职高职、中职本科直通车。同时,仅有的1所本科院校,2所高职院校都是民办学校,对学生都没有吸引力。   2.现代职教体系试点体量小,不利于衔接试点。2018年,宿迁市开展“3+4”中职本科试点1个,招生人数35人;卫生类专业“4+2”试点6个,招生人数205人;“3+3”中高职衔接试点6个,招生人数235人。所有试点高校全部是外市高校。
  三、探索解决问题的路径与举措
  (一)加快构建现代职教体系
  积极推进现代职教体系建设,提升办学层次。加大市、县(区)政府统筹力度,积极发展不同层次的职业教育,加快民办本科院校转型,例如全力促成宿迁学院转为公办本科院校,支持高职学校升格专本院校(促进宿迁高师继续升专),鼓励同城职业学校教育资源区域共享(例如建立机制促进宿迁经贸高职、沭阳中专资源共享)。优化专业结构,围绕地方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培养高技能人才,积级争创独立设置的高职院校,推动有条件的四星级职业学校创建省联合职业技术学院分院,完善中职高职3+3、中职本科3+4、高职本科3+2培养模式,积极构建适应需求、有机衔接、多元立交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促进中职、高职和应用型本科教育的衔接和协调发展。积极探索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推动职业教育和培训与人口分布相适应、与主体功能区相匹配、与产业园区相对接。拓展职业院校对农业发展、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服务空间,实施精准扶贫。
  (二)实施“一校一策,联盟办学”
  宿迁市积极引进市外优质职教资源办学,引导职业院校与行业企业成立产教协同联盟;推动职业学校与市内外高职或本科院校联盟办学;推动高端职教培训品牌与中高职院校合作办学。市政府鼓励各职业院校探索政校企育人基地建设改革,支持职业学校与域内主导产业联合办学(如市开放大学与京东公司合作办学),举办混合所有制育人基地,批准可设置为非营利性法人,保证现有的投入渠道和支持政策。引进京东优质资源和人才,实行相对独立的人员聘任与经济核算,确保人才培养质量持续提升和国有资产保质增效,推动政校企合作办学,创办特色学院,形成政校行企一体培养模式。市政府还大力支持宿迁职业技术学院(八维集团)、传智专修学院等高端职教培训品牌与中高职院校合作办学。全力打造具有宿迁特色的市区和三县“1+3”职业教育板块对接“1+3”经济板块。市、县区联动,以产业为依托,以专业建设为纽带,优化职业教育布局,打造区域职业教育板块。市区职业学校开展合作办学,打造品牌,形成市区职教板块。三县以职教中心为载体,招大引强,形成覆盖县域范围的职教板块。
  (三)切实加强专业基地建设
  宿迁市紧紧围绕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设置专业,调整优化专业结构,以服务宿迁主导产业发展为导向,建立职业学校专业动态调整、预警和退出机制,发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行业主管部门、行业组织的作用,定期发布行业人才需求预测,指导职业院校建立紧密对接产业链、创新链的专业体系,大力发展产业急需和社会紧缺专业,促进专业交叉融合。信息平台及时公布扩大招生的新兴专业、限制或停止招生的专业,形成专业紧密对接产业的发展格局。职业院校切实加强实训基地建设,打造与行业发展同步的实训平台,引导鼓励行业龙头企业将最新技术和设备投到校企共建的实训平台,使其既服务产业链企业又服务同类职业学校。
  (四)优化教师队伍引培机制
  职业院校依据实际缺编数量和教师平均工资标准,核定兼职教师经费补助额度并足额拨付到校,用于聘请行业企业专家和能工巧匠。扩大职业院校人事管理、教师评聘、收入分配等方面的自主权。推行全员岗位聘任制和绩效考核分配制,做到因岗聘人、按岗定薪、依绩取酬。建立教师流动制度,合理流动教师,特别是专业教师能根据专业设置调整的需要进行合理流动。同时,学校增加中、高级职称的职位数,打通教师晋级通道,激发学校办学活力。职业院校探索建立实行高层次、高技能人才以直接考察的方式公开招聘机制,引入一批院校急需紧缺的高层次人才。建立企业人员与教师岗位交流、薪酬保障以及兼职等制度,畅通职业院校(含技工院校)教师和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双向兼职通道。
  (五)推进产教融合供需对接
  规范发展区域服务组织,促进产教供需双向对接。一是强化供给指导。充分发挥行业作用,积极支持行业组织制订深化产教融合工作计划,开展人才需求预测、校企合作对接、教育教学指导、职业技能鉴定等服务。二是规范需求服务。鼓励政府、行业企业、学校通过购买服务、合作设立等方式,积极培育市场导向、对接供需、精准服务、规范运作的产教融合服务组织。支持利用市场合作和产业分工,提供专业化服务,构建校企利益共同体,形成稳定互惠的合作机制,促进职业学校与企业联盟、与行业联合、同园区联结,鼓励和支持企业参与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全过程。三是打造服务平台。充分利用互联网大数据平台,分析研判区域和行业人才供需、校企合作、项目研发、技术服务等各类供求信息,提供精准化产教融合信息。
  (六)强化育训并举培訓人才
  有针对性开展培训。结合本地实际,职业院校主动对接本地商务、农林、残联和组织、人社、农委、民政、扶贫办、农开等部门,了解培训需求,掌握培训信息,根据培训需要,及时调整培训思路,采取下基层、走企业收集培训需求信息,找准就业发展新趋势。特别是对省定的经济薄弱村贫困户进行全面调查摸底,掌握本地区劳动力数量、结构、分布等状况,经济薄弱村贫困劳动力、农村新生劳动力信息,以及培训愿望、创业愿望、技能状况,全面登记,建立资源信息库。根据培训需求,以及参训人员自身素质状况等进行建档立卡,对有创业培训愿望和就业能力的适龄劳动力、新生劳动力以及退伍士兵,实行免费培训,力求达到“培训一人,就业一人”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刘克勇,方健华,王新国.深度融合:江苏职业教育面向未来的发展理念与路径抉择[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8(6):34-38 .
  [2]庄西真.国家视角下的职业教育现代化:基于经济社会若干领域的分析[J].教育发展研究,2018(23):65-71.   [3]莊西真.究竟是什么影响着我国职业教育的高质量发展[J].职教论坛,2018(12):1.
  [4]沈正峰,蔡效猛.职业教育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思考——以宿城区职业教育为例[J].江苏教育研究,2018(12):29-32.
  [5]谭英芝.高职院校专业设置“同质化”的危害及应对策略[J].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职教通讯),2009,24(2):43-44.
  [责任编辑    秦   涛]
  Research on Vocational Education Serving Regional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Taking Suqian as an Example
  BI Jin
  Abstract: In order to serve the local economic development, vocational education must adhere to the connection between the reform and development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the regional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incorporate vocational education into the overall planning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establish a vocational education layout based on industry and link with professional construction, and form urban and county (District) vocational education plates, so as to provide technical and skilled talents for the development zones and industrial parks within the jurisdiction. Suqian is located in Huaihai economic zone. In recent years, the industrial economic development has show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highlighting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promoting cluster development, and building a characteristic system. With the continuous optimization and upgrading of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 higher requirements are put forward for talents.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in Suqian area, this paper analyzed some problems existing in Suqian vocational education serving 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put forward the path and measures to solve the problems.
  Key words: vocational education; regional economic; Suqian
其他文献
特约主持人:庄西真(研究员,博士)  主持人按语:中国是一个大国,不管是从幅员(中国国土面积全球排第三)上,还是从人口数量(刚刚公布的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大陆人口共141 178万人,全球排第一,劳动年龄人口为8.8亿人,和整个欧洲人口相当)上来看,都是如此。这样的大国国情决定了我们国家必须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为经济、尤其是实体经济培养具有扎实职业知识、熟练职业技能和基本职业规范的毕业生
期刊
摘 要:校企深度合作、产教融合是职业教育的关键所在。以苏州高等职业技术学校为例,明晰企业学院的内涵以及协同育人模式的运作方式,对“引企入校式”“课证融合式”“社区共建式”“进企办学式”等四种类型企业学院进行介绍。企业学院的实施丰富和完善了学校现有的育人方案和内涵,推进了企业学院师资共育,推动了地方企业转型升级。  关键词:产教融合;企业学院;协同育人  基金项目:2019年苏州教育改革和发展战
期刊
摘 要:高职院校分类考试招生制度改革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四川省作为改革的“先行区”,经历了探索、调整、萎缩、发展四个重要的历史阶段,并形成了以单招为主渠道、对口升学考试为辅的分类考试招生制度。但在考试招生改革工作取得一些显著性成效的同时,也呈现出招考科学性与公平性保障不足、类型教育考试特征不明显、“双轨并行”的上升通道不畅等现实问题。四川省亟待通过完善“职教高考”制度建设、优化考试内容与方法
期刊
摘 要:高质量发展是当前职业教育厘定发展思路、制定政策举措、推动现代化发展的根本要求。通过对江苏省67所职业学校发展情况的调查分析,深入审视职业教育的发展现状与趋向,尝试探析职业学校的发展态势和存在问题,进而提出职业学校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建议。这必将会对职业学校今后一段时期追求高质量发展的目标定位与路径选择提供可参考的依据。  关键词:职业学校;高质量发展;现状;问题;对策  作者简介:姜汉荣,
期刊
摘 要:通过对第一、二批现代学徒制试点验收报告的内容进行分析,并结合相关访谈发现,现代学徒制对学生缺乏一定的吸引力,主要表现在学生对现代学徒制的认可度较低、学生参与现代学徒制的意愿不高以及部分学生在参与过程中不积极,甚至中途退出等方面。学徒的职业生涯发展前景、直接成本收益、学徒制合作企业以及传统文化是影响现代学徒制吸引力的主要原因。因此,我国可通过建立技能认证制度、构建学徒制内部及其与其他教育
期刊
摘 要:随着《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颁布以后,部分省市相继出台了各级层面的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分别针对区域实际制定了行动计划和具体标准。为了审视省级层面政策推进与落实情况,以罗斯维尔和泽福德的政策工具分类理论为基础,结合职业教育改革发展若干要素构建理论框架,对苏、浙、沪三省市的职业教育改革政策文本进行分析后发现:供给型政策工具使用适当,但内部结构失衡;环境型政策工具使用过溢,策略性措施成
期刊
摘 要:“思想自省、行为自律、个性自强”的“三自”德育模式坚持“立德树人”的育人理念,紧扣“德为先,能为主,德技双修”的育人目标,以学生为主体,促进其思想自省,培养其自律精神,实现其个性自强。以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公民、高素质劳动者、可靠接班人为目标,创新“三自”德育的实施途径:打造内修自省的常态德育、外显自律的品牌德育、积淀自强的精神德育。  关键词:德育模式;实施途径;职业学校  基金项目:江
期刊
“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是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十四五”规划对教育的要求。没有职业教育的现代化,就不可能实现教育的现代化;没有高质量的职业教育体系,也不可能有高质量的教育体系。《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指出,“十四五”时期要“加大人力资本投入,增强职业技术教育适应性,深化职普融通、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探索中国特色学徒制,大力培养技术技能人才”。《国家
期刊
摘 要:墨子职业教育思想具有立德树人、以教行义、知行合一、全面发展、因材施教、创新实践等丰富内涵。在当前工业化、城镇化、现代化加速发展和建设创新型国家新时代背景下,我国应该借鉴墨子职业教育理念,坚持德育为先原则,加强职校内涵建设;强化职业技能培训,培养多元实用人才;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优化职教发展环境。  关键词:墨子;职业教育;立德树人;全面发展  作者简介:任守景,男,中国墨子学会副会长,主要研
期刊
摘 要:“双师型”教师质量仍然是制约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瓶颈。结合新时代对“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要求及现实差距,提出了校企共同搭建“名师锤炼、骨干提升、青年培养”三级成长平台构想:通过“企业大师工作室+教学名师工作室”引领名师成长,通过“技术攻关共同体+教学改革共同体”促进骨干教师专业提升,通过“教师工作站+企业工作站”推动全体教师实践能力提高。实践表明,校企双方打造的“三级平台”体系是培养教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