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眼职教“十四五”,聚智汇见新格局 职业教育“十四五”:格局性变化,适应性施策

来源 :职教通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anjun66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是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十四五”规划对教育的要求。没有职业教育的现代化,就不可能实现教育的现代化;没有高质量的职业教育体系,也不可能有高质量的教育体系。《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指出,“十四五”时期要“加大人力资本投入,增强职业技术教育适应性,深化职普融通、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探索中国特色学徒制,大力培养技术技能人才”。《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经过5—10年左右时间,职业教育基本完成由政府举办为主向政府统筹管理、社会多元办学的格局转变,由追求规模扩张向提高质量转变,由参照普通教育办学模式向企业社会参与、专业特色鲜明的类型教育转变”。显然,面向“十四五”,与经济社会大环境相适应,职业教育将面临格局性的三大转变,因此,须不断提高自身适应能力。
  所谓职业教育适应性,归根结底要适应循环经济发展新格局的需要和人民群众对多样化、高质量教育的需要,以促进自身体制机制及制度格局更成型,专业结构更优化,产教融合协同创新贡献率更大。职业教育要适应性施策,笔者认为可以着力于以下“十个适应性”。
  一是“同等重要”的政策适应性。要改变过去经意不经意间在政策导向中的重普教轻职教、重学轻工、重文凭轻资格、重知识轻能力等倾向。《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就是一个鲜明的“破五唯”的政策信号。未来的政策重点应放在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均衡发展、协调发展上,不仅规模要大体相当,办学条件和办学质量也要大体相当,结构要协调,地位和待遇要平等。
  二是“立德树人”的目标适应性。职业教育应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五育并举、三全育人,突出劳动精神、职业精神、工匠精神和劳模精神,强调职业能力、复合能力、综合职业素养,培养知识型、技能型、应用型、创新型人才。
  三是“服务经济社会”的功能适应性。面向国家战略,融入地方产业,支撑实体经济,应用研发创新,开展社会培训,延缓和促进就业,提高劳动者素质,职业教育大有作为。提升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契合度、提高自身的贡献率,是職教的短板,也是职教发展的着力点。
  四是“贯通融通”的体系适应性。实现中职—高职—本科的纵向贯通,加强职普融通,是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层次结构要求,也是基于终身学习理念的高质量教育体系的题中之义。职业教育应做强基础性中职,做优主体性高职,做准增长性本科,做大开放性继续教育;与普通教育相互沟通、渗透融合,互通互认互换学分;职教高考、学分银行、国家资历框架等制度建设需要更加规范和成熟。
  五是“产教融合”的制度适应性。职业教育要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强化工学结合、知行合一,在办学体制、人才培养过程、教学模式等不同层面与企业建立合作的长效机制。未来五年,中国特色的学徒制、1+X证书制度、实体性职业教育集团、产业学院等,还有产教融合型城市、行业、企业、实训基地等,都是产学研一体化的有效制度和平台支撑,“命运共同体”的合力创新优势将更加明显。
  六是“专业课程”的供给适应性。专业决定人才的类型,课程决定人才的规格和质量。专业设置要对接地方的产业结构,专业群要对接产业链。此外,还要关注新职业、新技术的产生,建立专业动态调整机制是政府和学校都要增强的要点。课程建设是核心,也是软肋,课程建设永远在路上。课程开发、课程实施、课程评价要对接需求,适销对路空间很大;教材、教法、教学过程要深化改革,供求吻合任重道远。校企合作和信息技术是推进专业与课程改革的重要路径和手段。
  七是“双师队伍”的保障适应性。师资不适应是职业教育自身发展不强之难之痛。近几年,国家将师资建设作为先手棋,连续出台不少政策,多措并举打造双师型队伍,多层级建设教师教学创新团队,鼓励企业一线人员进学校、上讲台,激励教师走出去提升实践能力,投身教育教学改革,完善职业学校教师标准,改革教师评价制度,继续开展全覆盖教师素质提升工程。期待“十四五”期间,教师的适应性有明显增强。
  八是“职教特色”的治理适应性。“十四五”是完善治理体系和提升治理能力的重要五年,这对职业院校既是挑战也是机遇。职业院校可在“制”和“治”两方面下功夫。一方面,以学校章程为核心建章规制,加强执行和监督,完善现代职业学校制度体系;另一方面,以治理结构、治理模式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重点,建立理事会、董事会并发挥其积极作用,实现共治、善治和智治。职业院校要想提高适应性,建立政府—行业—企业—社区—家庭—学校等“多元共同治校”机制应该是关键和有效的,但切忌结构大于功能、形式大于内容,不摆花架子。
  九是“双轮驱动”的活力适应性。要继续处理好政府、市场、学校的关系。一方面,政府要加大主导力度,在经费投入、政策引导、平台搭建、信息服务等方面提供高效服务;另一方面,要拨动看不见的市场力量“把职教做大做强”,鼓励企业举办和参与职业教育,突破股份制和混合所有制障碍,为中国特色学徒制的推行开路,高质高效引导对社会培训评价组织的放、管、服,让实体性示范职教集团真正发挥辐射集群效能,也要让学校的市场性活力激发和释放出来,支持职业学校创办与专业发展相关的企业,鼓励学校与企业共建技术技能服务创新平台,允许教师和企业人员双向兼职兼薪等。
  十是“信息技术”的手段适应性。数字教育、信息课堂、智慧校园、云、物、大、智、移等信息技术的应用,不仅影响到专业、课程、教材和教法等教学领域,而且涉及到教师、学生、后勤、财务等各个层面的智慧管理。职业教育要以信息化带动现代化,未来信息化发展的脚步将更大。
  诚然,“增强职业技术教育的适应性”是个大命题,其实践、政策、理论探索的空间巨大,本文只是以管窥豹。
其他文献
江苏省溧阳中等专业学校(溧阳开放大学)创办于1985年,是一所由溧阳市人民政府兴办的公立学校,坐落在美丽的天目湖畔、燕山脚下。2010年,按照溧阳市委、市政府整合优化全市职教资源的相关决策与要求,溧阳市教师进修学校等5家部门办学单位并入学校。2017年,学校牵头组建“溧阳市职业教育集团”,与溧阳市天目湖中等专业学校实行资源整合,形成“一个集团、两所学校、三个校区”的办学格局。学校是首批“国家中等职
期刊
摘 要:摩擦性失业作为一种常见的失业现象,是竞争性劳动力市场的自然特征。随着产业结构不断转型升级,劳动力市场流动性加快,粤港澳大湾区摩擦性失业规模正面临逐步增大的风险。基于西方经济学相关失业理论与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实际情况,对摩擦性失业成因进行分析发现,摩擦性失業主要由劳动力市场的动态属性和信息的不对称、不充分引起。面对摩擦性失业,高职院校要从目标、内容、管理、保障等四维度构建一套贯穿于高职学生
期刊
摘 要:深化产教融合,促进高职院校人才供给与产业发展需求有机衔接,有利于推进高职院校高质量就业。当前,高职院校就业工作中存在以下问题:就业服务工作效率较低,需求响应不及时;就业服务对接匹配度低,“招工难”与“就业难”并存;就业服务平台共享不足,资源信息不对称;就业教育滞后于产业发展。为提升就业质量,应该推进校企深度融合,抢占高职院校高质量就业高地;挖掘优秀校友资源,延伸高质量就业服务;找准以人
期刊
特约主持人:庄西真(研究员,博士)  主持人按语:中国是一个大国,不管是从幅员(中国国土面积全球排第三)上,还是从人口数量(刚刚公布的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大陆人口共141 178万人,全球排第一,劳动年龄人口为8.8亿人,和整个欧洲人口相当)上来看,都是如此。这样的大国国情决定了我们国家必须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为经济、尤其是实体经济培养具有扎实职业知识、熟练职业技能和基本职业规范的毕业生
期刊
摘 要:校企深度合作、产教融合是职业教育的关键所在。以苏州高等职业技术学校为例,明晰企业学院的内涵以及协同育人模式的运作方式,对“引企入校式”“课证融合式”“社区共建式”“进企办学式”等四种类型企业学院进行介绍。企业学院的实施丰富和完善了学校现有的育人方案和内涵,推进了企业学院师资共育,推动了地方企业转型升级。  关键词:产教融合;企业学院;协同育人  基金项目:2019年苏州教育改革和发展战
期刊
摘 要:高职院校分类考试招生制度改革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四川省作为改革的“先行区”,经历了探索、调整、萎缩、发展四个重要的历史阶段,并形成了以单招为主渠道、对口升学考试为辅的分类考试招生制度。但在考试招生改革工作取得一些显著性成效的同时,也呈现出招考科学性与公平性保障不足、类型教育考试特征不明显、“双轨并行”的上升通道不畅等现实问题。四川省亟待通过完善“职教高考”制度建设、优化考试内容与方法
期刊
摘 要:高质量发展是当前职业教育厘定发展思路、制定政策举措、推动现代化发展的根本要求。通过对江苏省67所职业学校发展情况的调查分析,深入审视职业教育的发展现状与趋向,尝试探析职业学校的发展态势和存在问题,进而提出职业学校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建议。这必将会对职业学校今后一段时期追求高质量发展的目标定位与路径选择提供可参考的依据。  关键词:职业学校;高质量发展;现状;问题;对策  作者简介:姜汉荣,
期刊
摘 要:通过对第一、二批现代学徒制试点验收报告的内容进行分析,并结合相关访谈发现,现代学徒制对学生缺乏一定的吸引力,主要表现在学生对现代学徒制的认可度较低、学生参与现代学徒制的意愿不高以及部分学生在参与过程中不积极,甚至中途退出等方面。学徒的职业生涯发展前景、直接成本收益、学徒制合作企业以及传统文化是影响现代学徒制吸引力的主要原因。因此,我国可通过建立技能认证制度、构建学徒制内部及其与其他教育
期刊
摘 要:随着《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颁布以后,部分省市相继出台了各级层面的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分别针对区域实际制定了行动计划和具体标准。为了审视省级层面政策推进与落实情况,以罗斯维尔和泽福德的政策工具分类理论为基础,结合职业教育改革发展若干要素构建理论框架,对苏、浙、沪三省市的职业教育改革政策文本进行分析后发现:供给型政策工具使用适当,但内部结构失衡;环境型政策工具使用过溢,策略性措施成
期刊
摘 要:“思想自省、行为自律、个性自强”的“三自”德育模式坚持“立德树人”的育人理念,紧扣“德为先,能为主,德技双修”的育人目标,以学生为主体,促进其思想自省,培养其自律精神,实现其个性自强。以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公民、高素质劳动者、可靠接班人为目标,创新“三自”德育的实施途径:打造内修自省的常态德育、外显自律的品牌德育、积淀自强的精神德育。  关键词:德育模式;实施途径;职业学校  基金项目: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