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法估算数学应突出“四会”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数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ounger6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乘法估算作为小学数学“数与计算”领域的重要内容,是新课程增添的教学内容之一。当前。由于对乘法估算教学认识的偏差。有的教师把乘法估算教学简单化为求积的近似值教学,大大束缚了估算教学的潜在功能,偏离了估算教学的初衷。那么,该怎样教学乘法估算呢?根据新课标所提出的“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能选择合适的估算方法,养成自觉估算的习惯”这一目标,笔者认为乘法估算教学应达成“四会”的要求。下面结合人教版教材的教学实践。谈四点思考体会。
  
  一、创设有效情境。让学生“会选择”
  
  估算教学首先要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让学生自主地学会选择估算策略解决问题,但估算与精算总是相对于一定的问题情境而言的。这就要求教师要精心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在对估算与精算的比较、思考、选择中,唤起学生的估算意识,感受估算教学的意义和价值。例如,教学“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时,可创设这样的情境:“王老板想买一块面积为1800平方米以上的地皮。土地开发商张经理向他推荐了这样一块长104米,宽19米的长方形地。张经理的这块土地有多少平方米?这块土地有1800平方米以上吗?”引导学生比较判断哪个问题需要精确计算,哪个问题只要用估算就可以解决,并说明为什么。这样,把学生潜在的估算意识寓于特定的问题情境中,使学生在生活经验的激活下,主动地发现、选择用估算方法解决问题。
  在估算教学中,对于“估大”、“估小”等估算方法的选择,学生往往局限于乘法算式中数据的特点,机械地套用“四舍五入”法进行估算,而忽略了估算的具体情境需要。例如,在教学“两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一课时,教材编排了如下的问题情境:“同学们春游进公园,每张门票8元,29个同学参观,带250元钱够吗?”有的学生列式解答为:8×29≈240(元)。为什么要把29估成30来算呢?更多的学生认为是29接近30,而不是外出春游需多带些钱以防备用所致。这里的特殊数据恰好淹没了学生对估算情境的深入思考,异化了对估算方法的选择和理解。为此,若对情境中的数据加以改造,把“29人”改成“24人”,就能让学生在对估算8×24该用估大法还是估小法的矛盾冲突中,认识到估算方法的正确选择并不能简单地局限于数据特点,而应取决于问题情境的需要,从而提升了学生的估算意识。
  
  二、拓展思考空间。让学生“会求值”
  
  倡导算法多样化,是计算教学的重要理念之一。因此。估算教学要积极拓展数学问题的思考空间,让学生多角度地参与估算方法的“再创造”。一方面,要精心选择蕴含多维估算策略的典型数据。纵观人教版教材对乘法估算算式的编排,可以发现都选择了适宜估大与估小的一对因数。例如,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选择的因数是22与18;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选择的因数是104与19。之所以选择这些典型数据,意在拓展估算的思考空间,为学生的开放性探究奠定基础,使估算方法多样化成为可能。另一方面,要处理好情境与思考的关系。在借助情境引出估算算式后,教师不能立即对估算方法的选择作出分析、评价,而应让学生在宽畅的空间里,暴露思维过程,展示数学思维策略,实现估算方法的多样化。
  拓展乘法估算的思考空间,还要让学生不能局限于仅把因数看成整 、整百数。要用“使计算过程变得简便,而值却变化不大”的思想来指导估算。实现算法的多样化。如估算8×24时,当学生估算成8×30时,教师可以追问:“为什么要把24看成307这样有什么好处?为什么不估成8×277”这样,让学生在反思中体会到估成8×30可以直接口算。而估成8×27却无法直接口算。教师可再启发:“用估大法估算,还可以把24看成几?”从而让学生明白还可以估成8×25,通过直接口算得出结果。这样,使学生体会到估算方法的多样化,有效提高了学生的估算技能。
  
  三、利用数形结合。让学生“会判断”
  
  估算教学仅局限于值域的多少,是远远不够的。引导学生把估算得数与实际得数相比较,判断出所求的近似数是估大了还是估小了,进一步明确值域的范围,这是估算教学的重要任务。小学生抽象思维比较薄弱,对于所求值估大或估小的判断就成了乘法估算教学的难点。为此,教师要积极关注学生的认知经验背景,让学生在直观、形象的思维中理解估算,进而会正确判断所求的估值。例如,在教学“三位数乘两位数估算”时,教材呈示了如下的抽象代数问题:“四年级去春游。每套车票和门票共耍49元,一共需要买104套票。四年级大约需要准备多少钱?”针对四年级学生已有求长方形面积经验的特点,抓住乘法估算与长方形面积之间的内在联系,利用数形结合,把“四年级学生秋游”的抽象代数问题改编成“王老板买地”的直观几何问题。如下:“王老板想买一块面积为1800平方米以上的地皮。土地开发商张经理向他推荐了这样一块长方形地:长104米,宽19米。这块地符合王老板的意愿吗?”这样,让学生估算后能借助多媒体的演示操作,在直观的长方形图示中,通过看一看、找一找、比一比等活动,形象地识别、判断所求值域是估大还是估小,为下一环节的数学推理奠定基础。
  借助数形结合。不仅让学生直观判断出估算方法的值域范围。而且能沟通各种估算方法的值域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灵活的判断能力。例如,估算22×18时,在交流了各种估算方法后,让学生思考:“如果A点表示22×18的实际得数,你能在数轴上(如下)找出估小法(20×18≈360)、估大法(22×20≈440)、估大大法(30×20≈600)、估大估小法(20×20≈400)等方法所估得数的相应位置吗?”从而让学生在直观的数轴图中。发瑚估大大法所估得的值比实际得数大得多,而用估大估小法所估得的值与实际得数最接近。这样,通过数形结合,引导学生对估算结果进行沟通,有利于数学估算方法系统化,不仅培养了学生的数感,而且提升了学生的数学建构能力。
  
  
  四、抓好相互沟通。让学生“会推算”
  
  抓好估算与精算之间的沟通,利用估算值推算出乘法算式的精确值,培养学生的数学推理能力,是估算教学的又一重要目标。这是对乘法估算值的再运用、再拓展,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感。为此,教学中要重视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进行推理,促进估算与精确的沟通。
  
  1、根据乘法意义引导学生进行估算推理。
  例如,在教学估算8×29时。当学生把8×29估成8×30后,教师应引导学生思考:“8×29、8×30分别表示几个87这样估算,是估大了,还是估小了?如果估小了,少估了几个几?你能推算出8×29的实际得数吗?”从而让学生明白8×29可以理解为29个8。现在估成了30个8,多算了1个8,要求原来的得数,只要把30个8的值减去多估的1个8,即得到精确值232。这样,借助乘法意义对估算值进行数学推理,沟通了估算与精算之间的联系。培养了学生的口算能力。
  
  2、利用直观图示启发学生进行估算推理。
  
  例如。在教学估算104×19时,学生提出了估小法后。出示图形(如右图)。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图示思考:“104×19看成100×19来估,哪些是估小的部分?你能在图上指出来吗?这部分的得数是多少?如果要求出原来算式的实际得数,要把估算的得数加上一些还是减去一些?你能算出实际得数吗?”这样,让学生借助估算进行精算,既训练了学生的口算技能,又培养了学生数学推理的能力,促进了数学素养的提高。
  总之,在乘法估算教学中,不仅要注意拓展数学问题的思考空间,让学生会多样化地估值,提高学生的估算技能,而且还要通过情境感悟,让学生会选择估算方法,从而真正体现估算教学的本义,落实估算教学的目标。
其他文献
[摘 要]数学知识点之间都有或多或少的联系,而生活中需要用到综合性数学知识的场合很多,因此,学生在学习数学时理应从整体上进行深度学习,能够熟练地运用综合性数学知识解决问题,在网络状的数学知识点中形成结构化的思维方式,继而提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主动学习是主要推动力,教师的结构化教学是主要引导力,二者相结合,学生自然也能够在数学学习中逐渐走向深度学习,掌握数学的整体性质,学会灵活
[摘要]一提起“复习课”,大多数教师都会感到迷茫和困惑,不是采取“题海战术”就是灌输式讲评,抑或是把旧知识进行简单的再现和重复,而学生对这样的复习课并不感兴趣。教师需要设计新颖而高效的复习课,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真正体现复习课的价值。  [关键词]课前;课中;课后;理;展;通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068(2020)14-0032-02  小学数
[摘 要]课本涉及的知识不可能面面俱到、天衣无缝,各种细节也无法尽善尽美。教学时,教师难免会遇到一些教学困扰,如时间计算的格式问题,乘法竖式的倒装问题……这些游离于课本之外的知识,教师应严肃对待,给予学生正确的教学方式。  [关键词]时间;时刻;竖式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21)08-0020-02  课本是一课之本,里面的素
[摘要]一道好题能串联起许多知识点,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和压力。数学课堂教学时间有限,教师设计好的题目,应尽可能将一个单元要考查的知识点融入其中,让学生经历较少的问题就能遍历所有的知识点,这样一方面能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另一方面能培养学生仔细审题、发散思维的习惯与能力。  [关键词]表内除法;平均分;审题;发散性思维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7-9
[摘 要]在小学数学课堂上,教师在学生的学习关键处、认知肤浅处、课堂生成处进行追问,通过追问让学生的数学学习从低阶走向高阶,有效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关键词]数学课堂;追问;数学思维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21)20-0083-02  在小学数学课堂上,教师关注学生需求,积极落实“学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凸显学生的学习主
[摘 要]以“圆的认识”概念教学为例,提出概念教学的策略,使学生在初步感知概念、建立数学概念、深化概念理解的过程中实现概念建构的精准化、系统化和实用化。  [关键词]概念教学;圆的认识;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20)35-0069-02  目前,小学数学概念教学存在以下几种现象:首先,重计算、轻概念,教师忽略了运算实际上源
[摘要]良好的学习习惯可以提高学生的自控力,使其主动对自身进行约束,取得高质量的学习效果。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也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教师应从生理和心理动力定型两个方面对学生的学习习惯的培养入手,探究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习惯的策略。  [关键词]学习习惯;学习能力;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068(2020
[摘要]“数据的收集和分类整理”例l是统计内容的起步,通过精心研究,实现“数据的收集和分类整理”课堂教学的“五变”,即变问题解决为凸显统计、变情境引入为内容延展、变方法单一为方法多样、变小步缓进为跨越迈进、变单一练习为层级应用,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关键词]统计;数据收集;分类整理;教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068(2020)17-0009
[摘 要]“鸡兔同笼”问题之所以经典,不仅在于其对严密的逻辑推理提出要求,而且蕴含了丰富的思想方法,尤其体现了灵活创新的数学精神。在教学中,教师应施以问题导学,创设新情境,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和创新思考解题方法,进而有效解决问题。  [关键词]鸡兔同笼;变通;创新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8)11-0040-01  当今的课堂,在面对
“互联网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给职业教育发展带来难得的机遇。十九大报告指出: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因此,我校致力于探索办学改革,建立校企联合培养的现代学徒制试点,加强中职生创新创业教育。校企协同育人,培养工匠精神。  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随着“一带一路”倡议、新型城镇化、“中国制造2025”等建设规划的实施,“互联网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给经济社会发展带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