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伴随着时代的进一步发展,新课改下对学生的要求已不仅仅只限于学生自身对各学科知识的掌握能力,更是对学生自身素质教育提升的程度的重视。而素质教育中的德育有着极其特殊的地位,因此承担着德育教育作用的初中道德与法制课程,在初中阶段对学生的教学有着重要意义。基于此,如何在初中阶段更好地进行道德与法制教育是教师教学的目标。
关键词 道德品质;初中学生;道德与法治教学
道德与法制教育课程的核心在于从学生自身出发,以学生为本,促使学生自身核心素质得到提升,进一步成长为现代化下所需求的人才。同时基于道德与法制教育课程自身的特殊性,教师自身教学应对课程自身的特殊有着正确认知,从而进行教学,促进学生自身的全面发展。
一、教学以人为本、从学生自身出发,尊重学生自身主体能动性
在教师进行道德与法制教学课程开始之前,教师首先要明确对于初中道德与法制课程自身的特殊性。进而通过教师自身观念的改变,从而使得教学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改变,提升自身教学效率,学生学习效率。
对于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一课《成长的节拍》,教师在教学过程而言,由于这是学生开始认知这一课的开始,教师在进行教学时,是要学生能够有积极的态度去面对自身在成长过程中各种变化,并对这种变化采取积极的想法。基于教学目标的启迪,教师首先可以组织学生自己进行讨论,“同学们,你们认为和小学阶段相比较而言,你们会得到那些方面的改变呢?”然后在学生自己讨论完成后,教师可以邀请一些学生来分享自己所认知到变化。“我比小学阶段长高了、初中要學习的科目比小学多了、初中我认识的朋友更多了。”学生的回答涉及到很多方面,教师要对学生的回答进行鼓励式的评价。通过学生自己的回答,教师可以更进一步地了解到学生的想法,然后教师可以进行总结“同学们都回答得很好、没错,成长也就意味着改变,同时也意味着告别。和过去幼稚的自己告别,走向未来成熟的自己。”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一方面促使学生在课堂上能够充分发挥自身的主体能动性,在另一方面也能促使教师更好地引领学生、培养学生正确的思想品质。
二、教学方式紧扣时代发展,促使教学质量得以提升
基于长久以来教学模式固定的影响,教师和学生之间形成了一种尊重,但显得过于疏远的关系。基于此,学生对教师的教学很难有自身的思考,因此一方面使得教师自身的教学能力得不到提升,同时也使得学生自身的良好品质得不到成长。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改变这种状况的存在。
对于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六课《师生之间》的教学而言,教师首先可以让学生自己谈谈关于“师生之间关系”的理解,“老师是教导我们学习的引路者、老师是比父母更严厉的存在、老师会关心我们各个方面的成长。”在学生回答的过程之中,教师要不断对学生的回答进行思考,进一步对学生的想法加以理解。在理解学生的想法的基础上,站在学生的角度出发,进而进行教学,促使自身和学生之间的距离拉近有很多方式。
三、注重潜移默化之中对学生的培养,营造良好教学氛围
对于学生自身而言,知识弥漫的氛围有利于其学习的提升。教师要充分认识到氛围对学生学习的重要性,进而在自身的教学过程中为学生塑造良好的教学氛围,使得对学生的培养在潜移默化之中提升。
例如,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六课《建设美丽中国》,教师在教学过程而言,教师首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施播放关于中国发展进程介绍的相关影片,通过影片的播放,除了学生自身的注意力在课堂上更集中,对学习更加有积极性外,另一方面也使得学生对教师的教学有更加深刻的了解。在视频播放的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同学们,要仔细进行观看哦,老师一会会提问的,大家有什么样的感受的。”然后引导学生畅所欲言的说出自身的感受,在学生讲解的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地予以引导,最后使得学生自身的感受都是基于正确的思想情感下。然后教师再进一步对文章内容进行深化教学,由此树立起学生自身对民族的骄傲感,进而使学生因为这种感情促使自身更好的发展。
四、结语
思想对于学生自身的成长而言,有着极其特殊的推动力,且由于初中阶段对学生的成长过程而言有着重要的意义。基于以上背景的存在,因此教师不断提升自身道德与法制课程教学的方式,不仅有利于自身教学水平和教学效率的提升,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自身的良好思想品质,从而使得这种品质促使学生在正确的道路上不断发展,进而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徐红娜.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道德与法制课程教学[J].课程教育研究,2019(42):69-70.
[2]张亚军.信息技术提高初中道德与法制课堂教学趣味性的思考[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9(08):150.
关键词 道德品质;初中学生;道德与法治教学
道德与法制教育课程的核心在于从学生自身出发,以学生为本,促使学生自身核心素质得到提升,进一步成长为现代化下所需求的人才。同时基于道德与法制教育课程自身的特殊性,教师自身教学应对课程自身的特殊有着正确认知,从而进行教学,促进学生自身的全面发展。
一、教学以人为本、从学生自身出发,尊重学生自身主体能动性
在教师进行道德与法制教学课程开始之前,教师首先要明确对于初中道德与法制课程自身的特殊性。进而通过教师自身观念的改变,从而使得教学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改变,提升自身教学效率,学生学习效率。
对于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一课《成长的节拍》,教师在教学过程而言,由于这是学生开始认知这一课的开始,教师在进行教学时,是要学生能够有积极的态度去面对自身在成长过程中各种变化,并对这种变化采取积极的想法。基于教学目标的启迪,教师首先可以组织学生自己进行讨论,“同学们,你们认为和小学阶段相比较而言,你们会得到那些方面的改变呢?”然后在学生自己讨论完成后,教师可以邀请一些学生来分享自己所认知到变化。“我比小学阶段长高了、初中要學习的科目比小学多了、初中我认识的朋友更多了。”学生的回答涉及到很多方面,教师要对学生的回答进行鼓励式的评价。通过学生自己的回答,教师可以更进一步地了解到学生的想法,然后教师可以进行总结“同学们都回答得很好、没错,成长也就意味着改变,同时也意味着告别。和过去幼稚的自己告别,走向未来成熟的自己。”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一方面促使学生在课堂上能够充分发挥自身的主体能动性,在另一方面也能促使教师更好地引领学生、培养学生正确的思想品质。
二、教学方式紧扣时代发展,促使教学质量得以提升
基于长久以来教学模式固定的影响,教师和学生之间形成了一种尊重,但显得过于疏远的关系。基于此,学生对教师的教学很难有自身的思考,因此一方面使得教师自身的教学能力得不到提升,同时也使得学生自身的良好品质得不到成长。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改变这种状况的存在。
对于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六课《师生之间》的教学而言,教师首先可以让学生自己谈谈关于“师生之间关系”的理解,“老师是教导我们学习的引路者、老师是比父母更严厉的存在、老师会关心我们各个方面的成长。”在学生回答的过程之中,教师要不断对学生的回答进行思考,进一步对学生的想法加以理解。在理解学生的想法的基础上,站在学生的角度出发,进而进行教学,促使自身和学生之间的距离拉近有很多方式。
三、注重潜移默化之中对学生的培养,营造良好教学氛围
对于学生自身而言,知识弥漫的氛围有利于其学习的提升。教师要充分认识到氛围对学生学习的重要性,进而在自身的教学过程中为学生塑造良好的教学氛围,使得对学生的培养在潜移默化之中提升。
例如,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六课《建设美丽中国》,教师在教学过程而言,教师首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施播放关于中国发展进程介绍的相关影片,通过影片的播放,除了学生自身的注意力在课堂上更集中,对学习更加有积极性外,另一方面也使得学生对教师的教学有更加深刻的了解。在视频播放的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同学们,要仔细进行观看哦,老师一会会提问的,大家有什么样的感受的。”然后引导学生畅所欲言的说出自身的感受,在学生讲解的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地予以引导,最后使得学生自身的感受都是基于正确的思想情感下。然后教师再进一步对文章内容进行深化教学,由此树立起学生自身对民族的骄傲感,进而使学生因为这种感情促使自身更好的发展。
四、结语
思想对于学生自身的成长而言,有着极其特殊的推动力,且由于初中阶段对学生的成长过程而言有着重要的意义。基于以上背景的存在,因此教师不断提升自身道德与法制课程教学的方式,不仅有利于自身教学水平和教学效率的提升,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自身的良好思想品质,从而使得这种品质促使学生在正确的道路上不断发展,进而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徐红娜.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道德与法制课程教学[J].课程教育研究,2019(42):69-70.
[2]张亚军.信息技术提高初中道德与法制课堂教学趣味性的思考[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9(08):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