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长期的投资实践中,巴菲特总结出了一套极为有效的黄金选股法则。这套法则使巴菲特筛选出了股市中的最优秀、最具有潜力的优势股,从而保证了投资的最终收益。
精彩语录
“如果你在一生中找到三个杰出的企业,你就会变得非常富有。”
“那些最好的买卖,在刚开始的时候,从数字上看,几乎都会告诉你不要买。”
“一个杰出企业的经济状况是完全不同于那些二流企业的,相对于二流企业的静态价值,杰出企业会有扩张价值,其扩张价值最终会带动股票价格。”
“投资很像选择心爱的人。苦思冥想,列出一份你梦中的地需要具备优点的清单。然后找呀找呀,突然碰到了你中意的那个她,于是你们就结合了。”
“这种寻找超级明星企业的投资方法给我们提供了走向真正成功的唯一机会。”
“如果你不了解他们生产什么产品,你最好不要投资。”
“我们偏爱那些‘产生现金’而非‘消化现金’的公司。”
“股市是狂欢与抑郁交替发作的场所,注意股市的目的,只是想确定有没有人最近做了愚蠢的事,让我有不错的价格购买一家好的企业。”
在长期的投资实践中,巴菲特总结出了一套极为有效的黄金选股法则。大致说来,巴菲特的选股法则,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 选择“过桥收费”型企业进行投资
在选股时,巴菲特喜欢选择那些具有 “过桥收费”特征的卓越企业。什么样的企业才算得上是绩效卓越的“过桥收费”企业呢?巴菲特指出,这类企业通常表现为三种形态。
第一种:生产使用率很高且耐久性较短的产品的企业
能够生产使用率很高且耐久性较短的产品的企业,因为这些多半是耳熟能详的消费性品牌,所以商家都必须经销这些商品以维持基本的营业量。
一般的经销商(如超市)借着压低进货价格,赚取买卖价格间的差价创造利润。如果有许多制造商,则经销商可货比三家,找最低价的产品进货。然而,如果某产品只有一家制造商时,经销商就没有杀价的空间,因此价格优势属于此类制造商所有,换言之,这一类的制造商通常都会有较高的利润空间。
另外,需注意的是,当很多经销商需要同一种产品,而又只有一家生产商供应货源时,经销商彼此会产生价格竞争的情况。因此,不同的经销商虽然削价竞争,但制造商仍对所有的商店收取相同的价格。故价格竞争损失的是经销商的利润而非制造商的利润。
当消费者需要一个独特品牌的产品,这时如果经销商要赚取利润,就必须满足消费者的需要。但是当只有一家制造商,也就是说只有一座桥,那么经销商想要这种品牌产品,就必须付给制造商“通行费。”
生产商的广告吸引顾客购买广告中的商品,因此经销商无法以便宜商品取代。这些经销商变成了“收费桥”的守门人,让生产商保证他们的获利。由于这些产品有的是一次消费,有些是可使用一段时间,生产和守门人都可以预期利润将源源不断。
第二种:能够提供重复性服务的传播事业。
巴菲特指出,传播媒体也是比较典型的“过桥收费”型公司。在以前,为了推销产品,生产商必须让推销人员挨家挨户去直销,但随着收音机、电视、报纸及高度分众的专业杂志的出现,生产商只需要在合适的媒体上做适当的广告,就可以让广大消费者知道该产品。 生产商发觉利用这些媒体告知消费者的方式十分管用,增加了销售与获利。最后,广告成了商家间竞争的战场,每年这些消费性产品的大生产商花在宣传产品的广告费高达数亿美元。
但大量的广告宣传其实也有某种程度的风险,因为商家在经过一段时间后发现,他们如过河卒子毫无回头路可走,因为太多竞争者都垂涎这块大饼,随时蠢蠢欲动要抢攻市场。
因此,巴菲特发现广告形式“桥梁”概念而联系生产商与潜在消费者,生产商为了创造需要必须做广告,我们也可以称这样的广告为“收费桥。”这座“收费桥”让广告代理商、杂志发行人、报纸及全世界的电信网路等获利。
在三大电视网垄断市场的时候,每一家电视网都赚得盆满钵满。见此情形,巴菲特便开始投资首都/美国广播公司,结果获利丰厚。
报业的状况也差不多。一个大小适中的城市有一份当地报纸,该报获利颇高,如果增加一位竞争者则可能两者都无法做好,《水牛城晚报》就是巴菲特所经历的实例。当有一个竞争者加入时,两者获利充其量只是一般水准,但当竞争者退出,《水牛城晚报》又成为所有商家刊登广告的唯一重要的平面媒体。因此,它是生产商与经销商过河唯一的桥梁,即使收取高昂的“过桥费”也不用担心客户流失。
分享这种成果的,还有世界级的广告代理商。这些代理商在全世界许多国家代理相同品牌的广告,其获利受惠于该品牌行销全球的优势。如果这些跨国企业的其中一个要在全球推出新的宣传活动,就必须利用像大众互动这样的广告代理商,这家广告代理商,则将成为消费者的“收费桥”,而这个跨国企业必须通过大众互动公司过河。这可用来解释,巴菲特为什么会大举投资大众互动广告公司(占其17%的股份)
第三种:能够提供一般大人与企业持续需要的重复消费服务的企业
巴菲特指出,服务和产品一样,也会产生“收费桥”利润。这里所说的服务,可以由非工会人员提供,他们拥有专业领域的技术。这些“收费桥”的服务主要包括:杀虫公司、专业清洁公司、佣人服务及除草服务等。罗林公司(Rollins)就是欧肯公司(Orkin)的母公司,罗林是全世界最大的杀虫公司,该公司也提供家族及企业安全管理服务。这些专业服务性公司的股票,通常都有非常高的投资回报率。
信用卡行业也属于巴菲特所说的“过桥费”领域,其中包括他已投资的美国运通卡公司。每一次用户使用这些卡的时候,发卡公司会向用户所消费的公司收取刷卡费用,如果没有在付款期限缴交刷卡消费金额,就会被发卡公司罚款。这些数以百万计的、看似“毛毛雨”一样的小笔交易构成了信用卡业的“过桥费”利基。
不难看出,这些企业获利的关键,就在于它们能够提供必需的服务,且提供训练精良的人力,而每一笔支出又不算太大。此外,这些企业的管理是在工作需求下调派员工,因此没有闲置人力。比如,企业用8美元一小时聘请一位安全人员,经过几小时的训练,然后收取授受服务者每小时25美元的费用,而当工作一旦结束,企业则自动解退员工且不需付费。同时这些企业不需要花费太多资金及精力用于提升及研发产品上,而且可以把盈余直接用来扩充企业的营运、现金方式配发股利或在市场买回自家股票。所以,选择投资这种类型的企业,往往能够获得高额回报 。
二、 选择有潜力、有前景的企业
巴菲特认为,发现那些有潜力但还未被承认的企业,发现那天些最优异但还未被注意的经营者,然后买他们公司的股票,从他们的卓越表现中分得红利。也就是说,他成功的奥秘在于会把钱投在最有效率的企业和人的身上。在这方面,巴菲特的经典战役是购买了美国捷运股票。
三、 选择消费者独占型企业
巴菲特曾说:“对投资者而言,关键不是确定某个产业对社会的影响力有多大,或者这
个产业将会增长多少,而是要确定这家企业的竞争优势,而且更重要的是确定这种优势的持续性。那些所提供的产品或服务具有很宽的‘护城河’的企业能为投资者带来满意的回报。”
巴菲特认为,企业持续竞争优势的分析和判断是投资中最关键的环节。2000年4月,在伯克希尔公司股东大会上,巴菲特在回答一个关于哈佛商学院的迈克尔.波特的问题时说:"我对波特非常了解,我很明白我们的想法是相似的.他在书中写道,长期的可持续竞争优势是任何企业经营的核心,而这一点与我们所想的完全相同.这正是投资的关键所在.理解这一点的最佳途径是研究分析那些已经取得长期的可持续竞争优势的企业,不妨自问:在吉列公司称霸的剃须刀行业,为什么鲜有新的进入者?"
如何判断一家企业是不是属于消费独占形态的企业呢?巴菲特的方法是:他会首先问这样一个问题―――如果一个人拥有数十亿美元以及全美最优秀的50位经理人员,他能建立一家企业然后成功地与出现危机的企业竞争吗?如果答案是否定的,那么危机中的这家企业就由某种很大消费独占形态的特性所保护着.他的原话是这样的:"对一家企业的经济特许权的真正检验方法是:如果你给我10亿美元,再配备全美国最出色的50位企业经理,我绝对可以建立一家杰出的企业.但是,如果你是让我去打垮<<华盛顿邮报>>,我会把这10亿美元还给你.尽管我不愿意失去这10亿美元,但由于我根本无法完成你交给的任务,我别无选择,只能把钱还给你.然而如果你给相同数量的资金,让我去削弱奥玛哈银行的盈利或市场份额,我想我完全可以让他们知道我的厉害.也许我不能完全达到你的要求,但我肯定会给他们带来很多麻烦.在以上这些情况下,检验这些企业竞争实务的方法是:企业的竞争对手使用各种手段,甚至是以牺牲自身的盈利为代价的情况下,可能会给企业带来什么样的打击."
可口可乐就是这种具有"消费垄断"性质的大企业,而且是世界范围最佳的"消费垄断"企业.世界最大的百货公司沃尔玛在美国和英国的消费市场里都实验证明了,消费者在不看品牌的情形下,的确无法确认出哪一杯汽水是可口可乐,哪一杯又是沃尔玛自己品牌的Sam′sChoice不但占了最接近消费者的优势,而且其售价也只是百事可乐和可口可乐的一半而已。尽管如此,它还是攻不下这两个世界名牌汽水的市场占有率,而只是吃进其他无名品牌汽水的市场而已。试想,就连无法分辨出来的产品,也能够吸引顾客以高一倍的价格购买,这就是“消费垄断”公司的威力。换句话说,在市场上,它们并没有“垄断”市场,因为还有很多的竞争者来争生意,但在顾客群脑海里,它们早已是一家“垄断”性质的企业了。
由于具有消费者独占形态的企业通常都有大量的现金,经常处于没有负债的状态下,比如箭牌口香糖和UST,在它们的损益表上没有负债,于是他们就有更多的自由能够投入其他赚钱的项目或是购买自己的股票。此外,他们也常生产低科技的产品,并不需要复杂的生产工厂,同时,由于缺乏竞争,他们的生产设备能够使用得较久。不需要竞争表示不需要投入资金以保持经常更新机械和建立新的工厂。通用公司是生产汽车的制造商,这是一种对价格非常敏感的商品形态产品,每年必须花费数十亿美元去更新工厂的机械,建立新的生产线,才能推出新款汽车,通用汽车公司在设计一款新车之前,只保有几年的竞争力。
需要提醒大家的是,消费独占的各种形态,其实自从有了贸易行为之后就已经存在了,从威尼斯人开始,他们就从远东的独家生意中获得重大利益,德国著名的大炮制造厂商克鲁普(Krupp)所生产的大炮在两次世界大战中,交战双方在使用。
巴菲特指出,企业竞争优势长期持续的根本原因在于其“消费者独占”,一项消费者独占的形成,来自于以下特征的一种产品或服务:首先,它是顾客需要或者希望得到的;其次,被顾客认定认为找不到很类似的替代品;最后,不受价格上的管制。上述三大特点的存在,将体现为一家企业能够对所提供的产品与服务进行主动提价从而赚取更高的资本回报率的能力。不仅如此,消费者独占还能承受不当的管理,无能的经理人虽然会降低企业的获利能力,但并不会对它造成致命的伤害。相对来说,普通企业要想获取超额利润,就只能通过成为低成本运营商,或是所提供的产品或服务供不应求。但这种供给不足的情况,通常并不能持续很久。但是通过卓越的管理,一家企业可以长期维持低成本运营。即便是这样,还会面临竞争对手攻击的可能性。与消费者独占企业不同,普通企业会因为管理不善倒闭。
四、 选择不用追加投资的优秀私企
寻找那些优秀的且无需再追加投资的私人企业,是巴菲特投资的首选。他认为,等到老板们想要卖出企业以分家产时,完全可以全盘买下。但巴菲特通常会提出一个条件,那就是企业原先的管理人必须继续留任。
但不用追加投资的优秀私企并不多见,巴菲特不得不将目光转向股市,在那里寻找同样优秀的挂牌公司。
在这里,巴菲特总是扮演着小股东的角色。因为他发现在股市里收购整家企业通常都会因为有多家购买而陷入竞争的局面,当价格被炒高之后,即使买到了也无利可图。他发现,反而是等待“股市把股票交给你”,才是投资的上上之策。他发现,自己在股市里可以静悄悄地以小股东的身份购得平常收购价半价的股票。他认为,既然都是争取到相同的股利利益,为什么还要花双倍甚至更高的价格去收购它呢?
从买入第一家企业的经验中,巴菲特学到一个很重要的教训:最好的企业就是那种不需要增加投资的企业。巴菲特指出,很多企业虽然很赚钱,但所赚到的盈利却不停地投入企业里用来增添设备器材等。这种企业,等到竞争力不够时,多年累积的盈利就会化为乌有。
即使这家企业能够长久地保持自身的市场竞争力,这种企业的投资回报率也不会让投资者挣大钱。因为,这些企业的盈利虽然每年都在增加,但这增却是因为投资资金的增加而促成的,因此,他指出,真正能够让投资者挣大钱的,是那些能够不停地增加企业盈利,但却不需要增加投资的企业。
盘点一下巴菲特早期所买入的私人企业,不能发现其实都是这一类的企业,包括报馆、家具店、糖果店等。
五、 选择那些暂时陷入困顿的优秀危机企业。
详见第十四辑。
行动指南
1、投资成功的前提就是先找到优秀的股票,但如何筛选出这种股票并非易事。你有没有自己的选股法则?如果没有,请总结。
2、请将自己总结出来的选股法则与本文所述的巴菲特的五条经验比较一下,看有无改进之处。
3、如果没有自己的选股法则,不妨将巴菲特的这五条成功验搬过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市场的实际状况进行改进运用。
精彩语录
“如果你在一生中找到三个杰出的企业,你就会变得非常富有。”
“那些最好的买卖,在刚开始的时候,从数字上看,几乎都会告诉你不要买。”
“一个杰出企业的经济状况是完全不同于那些二流企业的,相对于二流企业的静态价值,杰出企业会有扩张价值,其扩张价值最终会带动股票价格。”
“投资很像选择心爱的人。苦思冥想,列出一份你梦中的地需要具备优点的清单。然后找呀找呀,突然碰到了你中意的那个她,于是你们就结合了。”
“这种寻找超级明星企业的投资方法给我们提供了走向真正成功的唯一机会。”
“如果你不了解他们生产什么产品,你最好不要投资。”
“我们偏爱那些‘产生现金’而非‘消化现金’的公司。”
“股市是狂欢与抑郁交替发作的场所,注意股市的目的,只是想确定有没有人最近做了愚蠢的事,让我有不错的价格购买一家好的企业。”
在长期的投资实践中,巴菲特总结出了一套极为有效的黄金选股法则。大致说来,巴菲特的选股法则,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 选择“过桥收费”型企业进行投资
在选股时,巴菲特喜欢选择那些具有 “过桥收费”特征的卓越企业。什么样的企业才算得上是绩效卓越的“过桥收费”企业呢?巴菲特指出,这类企业通常表现为三种形态。
第一种:生产使用率很高且耐久性较短的产品的企业
能够生产使用率很高且耐久性较短的产品的企业,因为这些多半是耳熟能详的消费性品牌,所以商家都必须经销这些商品以维持基本的营业量。
一般的经销商(如超市)借着压低进货价格,赚取买卖价格间的差价创造利润。如果有许多制造商,则经销商可货比三家,找最低价的产品进货。然而,如果某产品只有一家制造商时,经销商就没有杀价的空间,因此价格优势属于此类制造商所有,换言之,这一类的制造商通常都会有较高的利润空间。
另外,需注意的是,当很多经销商需要同一种产品,而又只有一家生产商供应货源时,经销商彼此会产生价格竞争的情况。因此,不同的经销商虽然削价竞争,但制造商仍对所有的商店收取相同的价格。故价格竞争损失的是经销商的利润而非制造商的利润。
当消费者需要一个独特品牌的产品,这时如果经销商要赚取利润,就必须满足消费者的需要。但是当只有一家制造商,也就是说只有一座桥,那么经销商想要这种品牌产品,就必须付给制造商“通行费。”
生产商的广告吸引顾客购买广告中的商品,因此经销商无法以便宜商品取代。这些经销商变成了“收费桥”的守门人,让生产商保证他们的获利。由于这些产品有的是一次消费,有些是可使用一段时间,生产和守门人都可以预期利润将源源不断。
第二种:能够提供重复性服务的传播事业。
巴菲特指出,传播媒体也是比较典型的“过桥收费”型公司。在以前,为了推销产品,生产商必须让推销人员挨家挨户去直销,但随着收音机、电视、报纸及高度分众的专业杂志的出现,生产商只需要在合适的媒体上做适当的广告,就可以让广大消费者知道该产品。 生产商发觉利用这些媒体告知消费者的方式十分管用,增加了销售与获利。最后,广告成了商家间竞争的战场,每年这些消费性产品的大生产商花在宣传产品的广告费高达数亿美元。
但大量的广告宣传其实也有某种程度的风险,因为商家在经过一段时间后发现,他们如过河卒子毫无回头路可走,因为太多竞争者都垂涎这块大饼,随时蠢蠢欲动要抢攻市场。
因此,巴菲特发现广告形式“桥梁”概念而联系生产商与潜在消费者,生产商为了创造需要必须做广告,我们也可以称这样的广告为“收费桥。”这座“收费桥”让广告代理商、杂志发行人、报纸及全世界的电信网路等获利。
在三大电视网垄断市场的时候,每一家电视网都赚得盆满钵满。见此情形,巴菲特便开始投资首都/美国广播公司,结果获利丰厚。
报业的状况也差不多。一个大小适中的城市有一份当地报纸,该报获利颇高,如果增加一位竞争者则可能两者都无法做好,《水牛城晚报》就是巴菲特所经历的实例。当有一个竞争者加入时,两者获利充其量只是一般水准,但当竞争者退出,《水牛城晚报》又成为所有商家刊登广告的唯一重要的平面媒体。因此,它是生产商与经销商过河唯一的桥梁,即使收取高昂的“过桥费”也不用担心客户流失。
分享这种成果的,还有世界级的广告代理商。这些代理商在全世界许多国家代理相同品牌的广告,其获利受惠于该品牌行销全球的优势。如果这些跨国企业的其中一个要在全球推出新的宣传活动,就必须利用像大众互动这样的广告代理商,这家广告代理商,则将成为消费者的“收费桥”,而这个跨国企业必须通过大众互动公司过河。这可用来解释,巴菲特为什么会大举投资大众互动广告公司(占其17%的股份)
第三种:能够提供一般大人与企业持续需要的重复消费服务的企业
巴菲特指出,服务和产品一样,也会产生“收费桥”利润。这里所说的服务,可以由非工会人员提供,他们拥有专业领域的技术。这些“收费桥”的服务主要包括:杀虫公司、专业清洁公司、佣人服务及除草服务等。罗林公司(Rollins)就是欧肯公司(Orkin)的母公司,罗林是全世界最大的杀虫公司,该公司也提供家族及企业安全管理服务。这些专业服务性公司的股票,通常都有非常高的投资回报率。
信用卡行业也属于巴菲特所说的“过桥费”领域,其中包括他已投资的美国运通卡公司。每一次用户使用这些卡的时候,发卡公司会向用户所消费的公司收取刷卡费用,如果没有在付款期限缴交刷卡消费金额,就会被发卡公司罚款。这些数以百万计的、看似“毛毛雨”一样的小笔交易构成了信用卡业的“过桥费”利基。
不难看出,这些企业获利的关键,就在于它们能够提供必需的服务,且提供训练精良的人力,而每一笔支出又不算太大。此外,这些企业的管理是在工作需求下调派员工,因此没有闲置人力。比如,企业用8美元一小时聘请一位安全人员,经过几小时的训练,然后收取授受服务者每小时25美元的费用,而当工作一旦结束,企业则自动解退员工且不需付费。同时这些企业不需要花费太多资金及精力用于提升及研发产品上,而且可以把盈余直接用来扩充企业的营运、现金方式配发股利或在市场买回自家股票。所以,选择投资这种类型的企业,往往能够获得高额回报 。
二、 选择有潜力、有前景的企业
巴菲特认为,发现那些有潜力但还未被承认的企业,发现那天些最优异但还未被注意的经营者,然后买他们公司的股票,从他们的卓越表现中分得红利。也就是说,他成功的奥秘在于会把钱投在最有效率的企业和人的身上。在这方面,巴菲特的经典战役是购买了美国捷运股票。
三、 选择消费者独占型企业
巴菲特曾说:“对投资者而言,关键不是确定某个产业对社会的影响力有多大,或者这
个产业将会增长多少,而是要确定这家企业的竞争优势,而且更重要的是确定这种优势的持续性。那些所提供的产品或服务具有很宽的‘护城河’的企业能为投资者带来满意的回报。”
巴菲特认为,企业持续竞争优势的分析和判断是投资中最关键的环节。2000年4月,在伯克希尔公司股东大会上,巴菲特在回答一个关于哈佛商学院的迈克尔.波特的问题时说:"我对波特非常了解,我很明白我们的想法是相似的.他在书中写道,长期的可持续竞争优势是任何企业经营的核心,而这一点与我们所想的完全相同.这正是投资的关键所在.理解这一点的最佳途径是研究分析那些已经取得长期的可持续竞争优势的企业,不妨自问:在吉列公司称霸的剃须刀行业,为什么鲜有新的进入者?"
如何判断一家企业是不是属于消费独占形态的企业呢?巴菲特的方法是:他会首先问这样一个问题―――如果一个人拥有数十亿美元以及全美最优秀的50位经理人员,他能建立一家企业然后成功地与出现危机的企业竞争吗?如果答案是否定的,那么危机中的这家企业就由某种很大消费独占形态的特性所保护着.他的原话是这样的:"对一家企业的经济特许权的真正检验方法是:如果你给我10亿美元,再配备全美国最出色的50位企业经理,我绝对可以建立一家杰出的企业.但是,如果你是让我去打垮<<华盛顿邮报>>,我会把这10亿美元还给你.尽管我不愿意失去这10亿美元,但由于我根本无法完成你交给的任务,我别无选择,只能把钱还给你.然而如果你给相同数量的资金,让我去削弱奥玛哈银行的盈利或市场份额,我想我完全可以让他们知道我的厉害.也许我不能完全达到你的要求,但我肯定会给他们带来很多麻烦.在以上这些情况下,检验这些企业竞争实务的方法是:企业的竞争对手使用各种手段,甚至是以牺牲自身的盈利为代价的情况下,可能会给企业带来什么样的打击."
可口可乐就是这种具有"消费垄断"性质的大企业,而且是世界范围最佳的"消费垄断"企业.世界最大的百货公司沃尔玛在美国和英国的消费市场里都实验证明了,消费者在不看品牌的情形下,的确无法确认出哪一杯汽水是可口可乐,哪一杯又是沃尔玛自己品牌的Sam′sChoice不但占了最接近消费者的优势,而且其售价也只是百事可乐和可口可乐的一半而已。尽管如此,它还是攻不下这两个世界名牌汽水的市场占有率,而只是吃进其他无名品牌汽水的市场而已。试想,就连无法分辨出来的产品,也能够吸引顾客以高一倍的价格购买,这就是“消费垄断”公司的威力。换句话说,在市场上,它们并没有“垄断”市场,因为还有很多的竞争者来争生意,但在顾客群脑海里,它们早已是一家“垄断”性质的企业了。
由于具有消费者独占形态的企业通常都有大量的现金,经常处于没有负债的状态下,比如箭牌口香糖和UST,在它们的损益表上没有负债,于是他们就有更多的自由能够投入其他赚钱的项目或是购买自己的股票。此外,他们也常生产低科技的产品,并不需要复杂的生产工厂,同时,由于缺乏竞争,他们的生产设备能够使用得较久。不需要竞争表示不需要投入资金以保持经常更新机械和建立新的工厂。通用公司是生产汽车的制造商,这是一种对价格非常敏感的商品形态产品,每年必须花费数十亿美元去更新工厂的机械,建立新的生产线,才能推出新款汽车,通用汽车公司在设计一款新车之前,只保有几年的竞争力。
需要提醒大家的是,消费独占的各种形态,其实自从有了贸易行为之后就已经存在了,从威尼斯人开始,他们就从远东的独家生意中获得重大利益,德国著名的大炮制造厂商克鲁普(Krupp)所生产的大炮在两次世界大战中,交战双方在使用。
巴菲特指出,企业竞争优势长期持续的根本原因在于其“消费者独占”,一项消费者独占的形成,来自于以下特征的一种产品或服务:首先,它是顾客需要或者希望得到的;其次,被顾客认定认为找不到很类似的替代品;最后,不受价格上的管制。上述三大特点的存在,将体现为一家企业能够对所提供的产品与服务进行主动提价从而赚取更高的资本回报率的能力。不仅如此,消费者独占还能承受不当的管理,无能的经理人虽然会降低企业的获利能力,但并不会对它造成致命的伤害。相对来说,普通企业要想获取超额利润,就只能通过成为低成本运营商,或是所提供的产品或服务供不应求。但这种供给不足的情况,通常并不能持续很久。但是通过卓越的管理,一家企业可以长期维持低成本运营。即便是这样,还会面临竞争对手攻击的可能性。与消费者独占企业不同,普通企业会因为管理不善倒闭。
四、 选择不用追加投资的优秀私企
寻找那些优秀的且无需再追加投资的私人企业,是巴菲特投资的首选。他认为,等到老板们想要卖出企业以分家产时,完全可以全盘买下。但巴菲特通常会提出一个条件,那就是企业原先的管理人必须继续留任。
但不用追加投资的优秀私企并不多见,巴菲特不得不将目光转向股市,在那里寻找同样优秀的挂牌公司。
在这里,巴菲特总是扮演着小股东的角色。因为他发现在股市里收购整家企业通常都会因为有多家购买而陷入竞争的局面,当价格被炒高之后,即使买到了也无利可图。他发现,反而是等待“股市把股票交给你”,才是投资的上上之策。他发现,自己在股市里可以静悄悄地以小股东的身份购得平常收购价半价的股票。他认为,既然都是争取到相同的股利利益,为什么还要花双倍甚至更高的价格去收购它呢?
从买入第一家企业的经验中,巴菲特学到一个很重要的教训:最好的企业就是那种不需要增加投资的企业。巴菲特指出,很多企业虽然很赚钱,但所赚到的盈利却不停地投入企业里用来增添设备器材等。这种企业,等到竞争力不够时,多年累积的盈利就会化为乌有。
即使这家企业能够长久地保持自身的市场竞争力,这种企业的投资回报率也不会让投资者挣大钱。因为,这些企业的盈利虽然每年都在增加,但这增却是因为投资资金的增加而促成的,因此,他指出,真正能够让投资者挣大钱的,是那些能够不停地增加企业盈利,但却不需要增加投资的企业。
盘点一下巴菲特早期所买入的私人企业,不能发现其实都是这一类的企业,包括报馆、家具店、糖果店等。
五、 选择那些暂时陷入困顿的优秀危机企业。
详见第十四辑。
行动指南
1、投资成功的前提就是先找到优秀的股票,但如何筛选出这种股票并非易事。你有没有自己的选股法则?如果没有,请总结。
2、请将自己总结出来的选股法则与本文所述的巴菲特的五条经验比较一下,看有无改进之处。
3、如果没有自己的选股法则,不妨将巴菲特的这五条成功验搬过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市场的实际状况进行改进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