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高校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而近年来大学生中出现的诚信失真状况表明,对大学生的诚信教育刻不容缓。文章作者针对大学生诚信教育存在的问题、诚信教育的意义和诚信失范原因的分析,并提出了加强新时期大学生诚信教育的一些措施。
【关键词】诚信;大学生;道德;品质
文章编号:ISSN1006—656X(2014)03-0218-02
古人云:“言而有信,君子也。”诚信与人和社会有着密切的联系,诚信是人与人之间互相交往合作的桥梁,是社会运转的基石。诚信,即诚实守信。它是一切道德的基础和根本,不论哪个时代,哪个国家,哪个社会,什么阶层的人,诚信的人都是社会所称赞、需要的,是人之为人的最重要的品德。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诚信”二字具有及其重要的份量。孟子曰:“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仁义礼智信”是人们倡导并力求遵循的行为准则。子曰“人而无信,未知其可也。”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中华民族形成了重诺言、守信义的道德传统,留下了不少“千金一诺”、“一言既出,驷马难追”之类的美谈佳话。“诚”就是诚实,真诚,说老实话,办老实事,不欺人,不做作,不掩饰。“诚”不仅仅是一个人为人处事的方法和态度,而且是人的道德素质借以体现的重要方面。
胡锦涛总书记在社会主义荣辱观中号召全体公民要“以诚实守信为荣”;江泽民同志也曾在十六大报告中强调,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辅相成。要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相协调、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其中“明礼诚信”被列入公民道德建设的基本道德规范。同时“诚实守信,严于律已”作为一项基本要求,成为高等学校学生行为准则之一。
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可当今大学生的诚信素质问题却令人堪忧。
一、大学生的诚信问题原因分析
(一)主观原因:
主要是大学生自身综合素质问题。在大学里,有部分的学生心态浮躁,对他人、对社会的责任意识淡薄,是非辨别能力较差。同时有些大学生追求眼前利益,过于重视知识价值,而忽视道德修养。
(二)客观原因:
1、大学生所处的外部环境的欠缺。而这种缺失有来自传统文化中的一些负面影响。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最可贵的精神遗产。在漫长的中华文明发展史上,虽然形成了诸如“言必行,行必果”、“人无信不立”、“宽则得众,信则民任”、“抱诚守真”、“童叟无欺、公平交易、互礼互让”等有关诚信的经典之句,但是封建社会中的一些歪曲观念,如“山中有直树,世上无真人”、“逢人只说三分话,未可全抛一片心”等等也流传至今,在一定程度上淡化了大学生们的诚信观念。
2、大学生诚信缺失也受来自现实社会中的一些负面影响。例如政治领域中的贪污受贿、买官卖官、数字政绩等,经济领域的制假售假、坑蒙拐骗、偷税漏税等,文化领域的泡沫学术、商标侵权、虚假文风等,人与人之间的虚假人情、互不信任等等。总之,从国家信用到金融机构信用,从企业信用到个人信用,在很多方面都沦落到被质疑的境地,社会诚信的缺失也必然影响到大学生诚信的缺失。
3、大学生受所处内部环境的影响,即家庭环境。现实社会中的家庭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家长只关心孩子的学习成绩和日常生活起居,忽视或根本不进行道德品质方面的引导。少数有的家长全然不管学生的一切,任凭孩子“自由发展”,有时甚至把错误思潮带回家中,对孩子产生负面影响。也有的家长自己不诚信。这些对学生的诚信品质养成都是不利的。
4、大学生受周围环境的影响,即学校诚信教育。
(1)是对诚信教育重视不够。普遍存在重智轻德的现象,德育工作依然是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许多中小学校把政治、历史、地理等人文课程放在了副科的位置。在大学阶段,德育工作的地位有所上升,但也有不少大学忽视德育教育,仍以分数论成败。
(2)是方法简单,内容单一。不少学校以政治教育取代道德教育,片面强调政治上的忠诚,而忽视基本诚信品质的培养,片面强调理论灌输,而忽视实践教育和大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3)是学风不正。当前,商业潮流也已涌入了大学,大学在大学生心目中已不再是“学术的圣地,精神的家园”,不少学生都是抱着混文凭的目的来的,加之社会的诱惑太大,学术研究氛围过于混乱,连部分教师也不知道学术方向在哪里,不少学生甚至教师都难以自控,很难静心进行学习研究。此外,高校连年扩招,人数大增,生源素质有所下降,也给高校日常管理和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极大的挑战。
二、诚信对大学生的成长的重要作用
(一)诚信是大学生树立理想信念的基础。
一个没有良好诚信品德的人,不可能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大学生只有养成诚实守信的道德品质,才能真正忠诚于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终身奋斗的理想信念。
(二)诚信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前提。
大学生只有以诚实守信为重点,加强思想道德修养,讲诚信、讲道德、言必信、行必果、诚心做事、诚实做人、言行一致、表里如一、自觉端正态度、坚守道德规范,才能不断提高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实现全面发展。3、诚信是大学生进入社会的“通行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行需要每个人诚实守信、遵守契约。民主法制建设需要社会成员遵纪守法、相互信任。大学生只有树立诚信为本、操守为重的信用意识和道德观念,努力培养诚实守信的优良品质,才能成为高素质的各类人才,承担起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
诚信是一个人思想道德素质最核心的外在表现,是每个人立足社会不可或缺的“无形资产”。可当今大学生的素质问题却令人堪忧,面对当下大学生诚信缺失的问题。
三、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对策
(一)加强个人道德修养,增强诚信品质教育。 当下大学生缺乏道德修养,这便需要我们加强个人道德修养,努力健全诚信品格。这些对于处于青春、知性、新人的大学生必将受益终生的。
(二)建立完善诚信档案制度,增强舆论监督约束。
目前,我国缺乏统一的信用档案系统是造成诚信缺失的原因之一。随着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依法建立健全一个全社会的信用体系,加强对政府、个人和企业的信用管理,已是当务之急。因此,有必要建立全国统一的信用档案系统,并在此基础上制定诚信档案管理法律法规,从而逐步完善我国的信用制度建设。上海于2002年9月开始试行诚信报告,应届中专、高职和大学毕业生在找工作时,除了带上必备个人简历外,还要加上一份由权威机构会同学校、实习单位等部门出具的个人诚信报告,而这份报告所记载核实的内容将成为招聘单位考察应聘人才的必备条件之一。这就不失为一种好的方法和尝试。诚信档案制度的不完善导致部分大学生投机取巧、心存侥幸的进行不诚信行为,另一方面社会对于诚信的总体舆论不够强,诚信意识较淡薄,未形成全民性的自发参与有关诚信的思考监督,进而影响到大学生。建立完善的个人信用档案对大学生起到了一定的约束作用,档案内容应该涉及多方面,正确指导学生进行诚信行为,养成良好诚信习惯。
(三)构建良好社会环境,加强家庭和学校教育。
良好的社会环境有利于大学生产生对诚信意识的追求。其中加强高校诚信教育力度是重中之重。
1、教师以身作则,揭露打击学术腐败,重塑学术正义,为大学生树立诚信榜样。教师是“传道、解惑、授业”的人,是教育活动的具体组织实施者,是学生的表率,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应率先做到。但有一些教师在实际的教学和科研活动中不注重诚信,给大学生造成了极坏的影响。教师只有言传身教,才能收到好的教育效果。因此,应将诚信教育列为师德教育的首要内容,建设一支学术作风正派,教学科研能力过硬的高校教师,才能真正搞好大学生诚信教育。
2、精心组织大学生开展诚信教育活动,开展丰富的校园文化加以引导。如举行无人售报、开展诚信与反诚信的讨论、诚信征文活动、以诚信为主题的网页制作大赛、万人诚信宣誓仪式、定期公布不诚信行为等活动,在校园内营造诚实做人、做学问的氛围。
3、全社会行动起来发扬诚信文化,重塑诚信风气。
(1)加强政府信用建设。政府不诚信将对整个社会的诚信文化的重塑产生及其恶劣的影响,给广大民众特别是大学生造成不良的引导示范作用。因此我们要积极倡导政府诚信行政,打造出讲信用的各级政府来开展诚信教育,这样才更有说服力。
(2)倡导诚信文化,抵制反诚信文化。社会诚信行为大量缺失,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诚信文化的失落,而各种反诚信文化却相当活跃。比如,在反诚信文化的支持下抄袭作业、考试作弊屡禁不止,抄袭作弊普遍不被学生认为是可耻的行为而被认为是一种有刺激性的冒险游戏。因而,社会各界要大力倡导诚信文化。与此同时,诚信文化的倡导要和创新意识结合起来,在继承优良传统和吸收古今中外诚信文化精华的基础上创造新的诚信文化。
而当今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利益至上等一些观念冲击着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对大学生产生不利影响。在高校思想教育中一贯以强有力的政治教育取代道德教育,这些都对大学生诚信品质的形成产生了负面影响。改善此类问题后大学生就会自然形成诚信品质。
诚信是一种无形的力量,也是无形的财富。在世上,如果失信,我们会走的很远,但我们却再也找不到回家的路了。这些都是书本上我们学习的诚信之声,然而,我们现在才真正的明白它。诚信的道理言不尽,我们应当用平常心去表达自己最真实的情感,创造一个共享诚信的世界,这样感情会因诚而充实,生活会因信而美满。诚信还是一种需要,它是建立在高度自觉、完全自律的基础上的,是为他人着想、为社会着想、认真履行合同的义务和责任来体现的一种需要。作为一种不可量化的价值评判原则,诚信这一层面介于道德之中,是道德体系的基础并溶于道德体系的各个部分;而作为可以具体量化的评判指标——信用体系,诚信表现为共同默认的市场契约。而诚信的失落则是市场规则建立的最大障碍。
综上所述,诚信观念在社会飞速变化的时代,需要不断创新,与时俱进。我们应当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美德,借鉴国内外优秀道德准则,认真剖析现实社会中不诚信的反面例子,树立诚信榜样等来帮助大学生牢固树立诚信意识。学生的诚信意识越完善,对自己行为的诚信意义就理解得越深刻,就会自觉地按正确的诚信规则做事。这样,大学生的诚信教育必然会收到很好的效果,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也会更快实现。
参考文献:
[1]罗国杰.道德教育于价值导向.教育科学出版社,2012,2.
[2]李政云.诚信教育路在何方.江西教育科研,2010,(1).
[3]汪雪琴.诚信:不能知识话题,2010-5-30.
[4]林莉.关于大学生诚信教育的思考,2002,(4).
【关键词】诚信;大学生;道德;品质
文章编号:ISSN1006—656X(2014)03-0218-02
古人云:“言而有信,君子也。”诚信与人和社会有着密切的联系,诚信是人与人之间互相交往合作的桥梁,是社会运转的基石。诚信,即诚实守信。它是一切道德的基础和根本,不论哪个时代,哪个国家,哪个社会,什么阶层的人,诚信的人都是社会所称赞、需要的,是人之为人的最重要的品德。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诚信”二字具有及其重要的份量。孟子曰:“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仁义礼智信”是人们倡导并力求遵循的行为准则。子曰“人而无信,未知其可也。”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中华民族形成了重诺言、守信义的道德传统,留下了不少“千金一诺”、“一言既出,驷马难追”之类的美谈佳话。“诚”就是诚实,真诚,说老实话,办老实事,不欺人,不做作,不掩饰。“诚”不仅仅是一个人为人处事的方法和态度,而且是人的道德素质借以体现的重要方面。
胡锦涛总书记在社会主义荣辱观中号召全体公民要“以诚实守信为荣”;江泽民同志也曾在十六大报告中强调,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辅相成。要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相协调、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其中“明礼诚信”被列入公民道德建设的基本道德规范。同时“诚实守信,严于律已”作为一项基本要求,成为高等学校学生行为准则之一。
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可当今大学生的诚信素质问题却令人堪忧。
一、大学生的诚信问题原因分析
(一)主观原因:
主要是大学生自身综合素质问题。在大学里,有部分的学生心态浮躁,对他人、对社会的责任意识淡薄,是非辨别能力较差。同时有些大学生追求眼前利益,过于重视知识价值,而忽视道德修养。
(二)客观原因:
1、大学生所处的外部环境的欠缺。而这种缺失有来自传统文化中的一些负面影响。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最可贵的精神遗产。在漫长的中华文明发展史上,虽然形成了诸如“言必行,行必果”、“人无信不立”、“宽则得众,信则民任”、“抱诚守真”、“童叟无欺、公平交易、互礼互让”等有关诚信的经典之句,但是封建社会中的一些歪曲观念,如“山中有直树,世上无真人”、“逢人只说三分话,未可全抛一片心”等等也流传至今,在一定程度上淡化了大学生们的诚信观念。
2、大学生诚信缺失也受来自现实社会中的一些负面影响。例如政治领域中的贪污受贿、买官卖官、数字政绩等,经济领域的制假售假、坑蒙拐骗、偷税漏税等,文化领域的泡沫学术、商标侵权、虚假文风等,人与人之间的虚假人情、互不信任等等。总之,从国家信用到金融机构信用,从企业信用到个人信用,在很多方面都沦落到被质疑的境地,社会诚信的缺失也必然影响到大学生诚信的缺失。
3、大学生受所处内部环境的影响,即家庭环境。现实社会中的家庭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家长只关心孩子的学习成绩和日常生活起居,忽视或根本不进行道德品质方面的引导。少数有的家长全然不管学生的一切,任凭孩子“自由发展”,有时甚至把错误思潮带回家中,对孩子产生负面影响。也有的家长自己不诚信。这些对学生的诚信品质养成都是不利的。
4、大学生受周围环境的影响,即学校诚信教育。
(1)是对诚信教育重视不够。普遍存在重智轻德的现象,德育工作依然是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许多中小学校把政治、历史、地理等人文课程放在了副科的位置。在大学阶段,德育工作的地位有所上升,但也有不少大学忽视德育教育,仍以分数论成败。
(2)是方法简单,内容单一。不少学校以政治教育取代道德教育,片面强调政治上的忠诚,而忽视基本诚信品质的培养,片面强调理论灌输,而忽视实践教育和大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3)是学风不正。当前,商业潮流也已涌入了大学,大学在大学生心目中已不再是“学术的圣地,精神的家园”,不少学生都是抱着混文凭的目的来的,加之社会的诱惑太大,学术研究氛围过于混乱,连部分教师也不知道学术方向在哪里,不少学生甚至教师都难以自控,很难静心进行学习研究。此外,高校连年扩招,人数大增,生源素质有所下降,也给高校日常管理和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极大的挑战。
二、诚信对大学生的成长的重要作用
(一)诚信是大学生树立理想信念的基础。
一个没有良好诚信品德的人,不可能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大学生只有养成诚实守信的道德品质,才能真正忠诚于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终身奋斗的理想信念。
(二)诚信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前提。
大学生只有以诚实守信为重点,加强思想道德修养,讲诚信、讲道德、言必信、行必果、诚心做事、诚实做人、言行一致、表里如一、自觉端正态度、坚守道德规范,才能不断提高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实现全面发展。3、诚信是大学生进入社会的“通行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行需要每个人诚实守信、遵守契约。民主法制建设需要社会成员遵纪守法、相互信任。大学生只有树立诚信为本、操守为重的信用意识和道德观念,努力培养诚实守信的优良品质,才能成为高素质的各类人才,承担起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
诚信是一个人思想道德素质最核心的外在表现,是每个人立足社会不可或缺的“无形资产”。可当今大学生的素质问题却令人堪忧,面对当下大学生诚信缺失的问题。
三、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对策
(一)加强个人道德修养,增强诚信品质教育。 当下大学生缺乏道德修养,这便需要我们加强个人道德修养,努力健全诚信品格。这些对于处于青春、知性、新人的大学生必将受益终生的。
(二)建立完善诚信档案制度,增强舆论监督约束。
目前,我国缺乏统一的信用档案系统是造成诚信缺失的原因之一。随着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依法建立健全一个全社会的信用体系,加强对政府、个人和企业的信用管理,已是当务之急。因此,有必要建立全国统一的信用档案系统,并在此基础上制定诚信档案管理法律法规,从而逐步完善我国的信用制度建设。上海于2002年9月开始试行诚信报告,应届中专、高职和大学毕业生在找工作时,除了带上必备个人简历外,还要加上一份由权威机构会同学校、实习单位等部门出具的个人诚信报告,而这份报告所记载核实的内容将成为招聘单位考察应聘人才的必备条件之一。这就不失为一种好的方法和尝试。诚信档案制度的不完善导致部分大学生投机取巧、心存侥幸的进行不诚信行为,另一方面社会对于诚信的总体舆论不够强,诚信意识较淡薄,未形成全民性的自发参与有关诚信的思考监督,进而影响到大学生。建立完善的个人信用档案对大学生起到了一定的约束作用,档案内容应该涉及多方面,正确指导学生进行诚信行为,养成良好诚信习惯。
(三)构建良好社会环境,加强家庭和学校教育。
良好的社会环境有利于大学生产生对诚信意识的追求。其中加强高校诚信教育力度是重中之重。
1、教师以身作则,揭露打击学术腐败,重塑学术正义,为大学生树立诚信榜样。教师是“传道、解惑、授业”的人,是教育活动的具体组织实施者,是学生的表率,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应率先做到。但有一些教师在实际的教学和科研活动中不注重诚信,给大学生造成了极坏的影响。教师只有言传身教,才能收到好的教育效果。因此,应将诚信教育列为师德教育的首要内容,建设一支学术作风正派,教学科研能力过硬的高校教师,才能真正搞好大学生诚信教育。
2、精心组织大学生开展诚信教育活动,开展丰富的校园文化加以引导。如举行无人售报、开展诚信与反诚信的讨论、诚信征文活动、以诚信为主题的网页制作大赛、万人诚信宣誓仪式、定期公布不诚信行为等活动,在校园内营造诚实做人、做学问的氛围。
3、全社会行动起来发扬诚信文化,重塑诚信风气。
(1)加强政府信用建设。政府不诚信将对整个社会的诚信文化的重塑产生及其恶劣的影响,给广大民众特别是大学生造成不良的引导示范作用。因此我们要积极倡导政府诚信行政,打造出讲信用的各级政府来开展诚信教育,这样才更有说服力。
(2)倡导诚信文化,抵制反诚信文化。社会诚信行为大量缺失,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诚信文化的失落,而各种反诚信文化却相当活跃。比如,在反诚信文化的支持下抄袭作业、考试作弊屡禁不止,抄袭作弊普遍不被学生认为是可耻的行为而被认为是一种有刺激性的冒险游戏。因而,社会各界要大力倡导诚信文化。与此同时,诚信文化的倡导要和创新意识结合起来,在继承优良传统和吸收古今中外诚信文化精华的基础上创造新的诚信文化。
而当今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利益至上等一些观念冲击着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对大学生产生不利影响。在高校思想教育中一贯以强有力的政治教育取代道德教育,这些都对大学生诚信品质的形成产生了负面影响。改善此类问题后大学生就会自然形成诚信品质。
诚信是一种无形的力量,也是无形的财富。在世上,如果失信,我们会走的很远,但我们却再也找不到回家的路了。这些都是书本上我们学习的诚信之声,然而,我们现在才真正的明白它。诚信的道理言不尽,我们应当用平常心去表达自己最真实的情感,创造一个共享诚信的世界,这样感情会因诚而充实,生活会因信而美满。诚信还是一种需要,它是建立在高度自觉、完全自律的基础上的,是为他人着想、为社会着想、认真履行合同的义务和责任来体现的一种需要。作为一种不可量化的价值评判原则,诚信这一层面介于道德之中,是道德体系的基础并溶于道德体系的各个部分;而作为可以具体量化的评判指标——信用体系,诚信表现为共同默认的市场契约。而诚信的失落则是市场规则建立的最大障碍。
综上所述,诚信观念在社会飞速变化的时代,需要不断创新,与时俱进。我们应当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美德,借鉴国内外优秀道德准则,认真剖析现实社会中不诚信的反面例子,树立诚信榜样等来帮助大学生牢固树立诚信意识。学生的诚信意识越完善,对自己行为的诚信意义就理解得越深刻,就会自觉地按正确的诚信规则做事。这样,大学生的诚信教育必然会收到很好的效果,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也会更快实现。
参考文献:
[1]罗国杰.道德教育于价值导向.教育科学出版社,2012,2.
[2]李政云.诚信教育路在何方.江西教育科研,2010,(1).
[3]汪雪琴.诚信:不能知识话题,2010-5-30.
[4]林莉.关于大学生诚信教育的思考,20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