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在“质疑”中成长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数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ganghy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学生的质疑能力是在学习中逐步培养而成的,当教师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来看待问题,从不同的思路来解决问题时,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让学生在学习中有更加深入的发现,得到更多的收获。
  [关键词]质疑 动力 观察 反思 实践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08-076
  “学贵有疑”,当学生能从错综复杂的现象中抽象出问题,并致力于问题的研究时,学生的学习动力是强劲的,思维是发散的,由此引发的探究活动也是真实的、富有层次的。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让学生善于提出问题,同时善于研究别人的疑问,在质疑的推动下获得数学学习上的快速成长。
  一、勤于观察,从不同侧面来看问题
  当学生遇到数学问题时,由于大脑中的数学积淀不同,观察问题的着眼点不同,由此可能产生不同的见解。循着不同学生的思路探索下去,收获将会超越知识本身,学生会因为“不同的声音”而获得额外的收获。
  如教学“三角形的面积计算练习”时,教师给学生提出了这样一个实际问题:利用一张长42厘米,宽25厘米的长方形纸来做三角形小旗,已知小旗为等腰直角三角形,它的一条直角边的长度为6厘米,问这张长方形纸最多可以做成多少面小旗?大部分学生先根据所学的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得出小旗的面积为18平方厘米,再求出长方形纸的面积为1050平方厘米,然后列出算式1050÷18=58(面)……12(平方厘米),最后根据问题中的“最多”两字,用去尾法求出最多可以做58面小旗。这时有学生提出质疑,并利用实物展台阐述了自己的想法:两个等腰直角三角形正好可以拼成一个正方形,因此只要计算这张长方形纸能够剪出的正方形的个数,再乘2就可以求出做成小旗的面数。即沿着长方形纸的长和宽分别剪出最多的正方形,长为42÷6=7(个),宽为25÷6=4(个)……1(厘米),去余数后相乘可得正方形的个数为7×4=28(个),所以小旗的面数为28×2=56(面)。经验算,发现剩余面积为42平方厘米,远远大于三角形小旗的面积,但是由于形状的限制,这部分面积是无法剪出一面小旗的。
  案例中,学生用缜密的思维和与众不同的视角,对程式化的计算结果产生了质疑,并能着眼于“余下的面积该是什么样的”发出了疑问。这样的发现推动学生“再出发”,在成功解决问题的同时使学生对这一类问题有了更深的认识,累积了必要的活动经验。
  二、善于反思,丰富方法的层次性
  “学而不思则罔”,在课堂学习的每一个环节都应当汇聚学生的智慧,用不断的反思来深化认识,完善解决问题的方法。
  如教学“用计算器计算小数加减法”时,有这样一组问题:
  0.9 0.99=
  0.9 0.99 0.999=
  0.9 0.99 0.999 0.9999=
  0.9 0.99 0.999 … 0.99999999999=
  学生用计算器得到前面几题的结果后,发现了和的规律:有几个加数,和的整数部分就用几减1,小数部分最后一位是9,其他位数都是8,并且8的个数与整数部分的数值相同。这样的发现足以支撑学生直接写出下面问题的答案,可是教学就应当到此为止吗?教师留给学生一些反思的时间。最终,有学生发现了不同的思路:将每一个加数都看成近似1,而每个加数与1的差距正好是不同数位上的一个计数单位,这样就可以将原来的加法算式转化为减法算式,比如有5个加数,就用5-0.11111。这样的计算方法更能体现数学思维,也给学生带来了更多的数学方法经验。
  三、勇于实践,现实数学认知的跨越
  当学生对问题产生了质疑,并且谁也说服不了谁时,教师可以暂时“卖个关子”,允许学生带着问题到课后继续探究,让学生通过不同的途径去发掘问题的答案,激发学生的实践能力,实现认知上的跨越。
  如教学“小数的近似数”时,教师出示了这样一道拓展题:一个两位小数四舍五入后得到的近似数为4.5,则原来的两位小数可能是多少?学生经过推敲之后发现,要想近似数为4.5,则原来的两位小数可能是四点四几,也可能是四点五几。如果是前者,百分位上的数必须满足“五入”,如果是后者,百分位上的数则要满足“四舍”。但是在4.50算不算其中一种答案的问题上,学生中出现了不同的观点,有的学生认为4.50就等于4.5,不能用约等于连接起来,因此应当不算;而有的学生认为0小于5,因此4.50应该是四舍五入后得到4.5的一种情形。当学生争执不下时,教师不要立刻揭示答案,而是让学生课后再去推敲,查阅资料或者寻求帮助,等下一节课再来交流这个问题。当然学生在课后没有闲着,想了各种办法来证实自己的观点。再次交流的时候,学生的意见已经统一了:4.50和4.5的大小相同,但计数单位不同,因此可以将4.5看做4.50的近似数。
  总之,质疑推动下的数学学习凸显出学生真实的想法,同时激发了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潜力,让学生的学习更真实,更有活力,也更深入有效。
  (责编 李琪琦)
其他文献
1+1=2,这是人人都知道的算术,但是这个公式运用于合作中就有着不一样的意义。在如今越来越平坦的世界中,合作也成为了一种趋势,因为在合作中可以产生协同效应,从而使得最终会达到1+1
[摘 要]积累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是促进学生数学素养提升的关键,应该成为数学课堂教学的核心目标。教师应把握教学契机,引领学生在体验中获取数学活动经验,从而促进学生数学素养的提升。  [关键词]教学契机;突破定式;数学活动经验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7)08-0082-01  所謂“数学活动经验”是指借助对数学材料的操作和探究性活动
近年来,地勘单位矿业权运作被视为发展地勘经济的一个重要增长点。为了充分维护地勘单位的利益,矿业权流转账务处理显得越来越重要。现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地勘单位矿业权流转账务
近日,江西省委副书记、省纪委书记尚勇在省审计厅呈报的2011年市厅级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结果报告上作出重要批示,指出,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是加强监督的有效手段。2011年省审
随着新余市确立"数字城市"、"智慧城市"的发展战略,迎来了信息系统的大建设大发展,信息化建设资金投入加大,涉及政府各个领域,而大部分领域对信息系统的依存度很高。建好、用好、
[摘 要]小学是一个人成长的最基础阶段,作为从一年级就开始学习的数学学科如何发挥“奠基”的作用?掌握知识、培植思维、孕育情感、发展人格是其中的应有之义。小学数学教学中,基于学科又超越学科,可以让这种“基础”价值表达得更加充分。  [关键词]图形几何 导引策略 思维困扰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11-059  小学教育是基础教育
[摘 要]“数感”是课程标准提出的十大核心词之一,“核心素养”是当今教育界的一个新兴话题。在数学课堂上,教师可将培养学生数感作为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基本途径之一,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从而使学生的数学素养得到全面提升。  [关键词]生活经验;建模;实践操作;课堂教学;数感;培养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7)14-0074
2014年12月30日,对浔阳区审计局来说是一个特别的日子。这天测评组一致认为,该局高度重视档案工作,在档案业务建设、开发利用、信息化建设、基础设施保障等方面实现了全面突破。
[摘 要]学生在数学课堂上的学习包括静态的数学知识和动态的数学思维。教师应在课堂上充分设计和开展数学活动,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猜测、归纳等探究活动让学生有效理解数学知识的本质并获取学习技能,感悟数学思想方法,激发其数学思维。  [关键词]数学思维;活动经验;思维发展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8)26-0095-01  基于激发
“千古一完人”曾国藩在谈到为官之道时说,为官要做到“四耐”,颇值得我们审计官借鉴,有此“四耐”,不急不躁,方可把本职工作做稳、做好、做出名堂,以不负党和人民的厚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