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联系生活的数学教学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52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获得数学知识,而且要从多方位、多角度促进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和应用能力的发展。教师要充分挖掘生活中的数学,让学生自主探索、合作学习,在实践体验中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形成自主学习能力。
  关键词: 数学教学 生活 学习兴趣
  数学源于生活,根植于生活。《数学新课程标准》十分强调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因此,教师在数学教学中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点出发,联系生活讲数学,把生活经验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学生深刻体会到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是解决生活问题的钥匙,从而增强学习数学的趣味性。
  教法要活,学法更要活。要做到这一点,我们就需要为学生构建开放的生活数学学习模式,让“生活中的数学”走进课堂,让课堂教学真正变成学生学习的乐园。
  一、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愿望,让学生体会到身边有数学。
  在数学教学中,要善于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如:我在教学一年级的“连加”时就用这样的生活情景描述并加以表演:“讲台前本来有4个学生,过来了3个,又来了2个,现在有几个学生?”解决“4 3 2=?”。通过情景描述,学生很容易地就掌握了运算方法。又如:我在教学“元、角、分”时,让学生布置了这样一题:“一块橡皮4角钱,小芳要买2块橡皮,给营业员1元钱,小芳应找回多少钱?”一部分学生被题中的数字迷惑了,不知所措。这时我让学生扮演题目中的小芳,该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此时学生就联想到实际生活,很容易地说出找回多少钱,在不知不觉中圆满完成了学习任务。这样的数学课堂,让学生深切体会到原来数学就在自己身边,身边就有数学,使学生对数学逐渐产生亲切感,产生主动学习的愿望。
  二、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借助生活经验,解决数学问题。
  学生的学前数学知识,生活中的数学常识,经验的建立,都依赖于实际生活实践,即学生看得见,摸得着,听得到的现实。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具有形象性和启发性,它能唤醒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增强学习动机和信心,有助于引导学生进入数学情境,有利于学生思维发展。教师要善于挖掘数学内容中的生活画面,模仿现实生活,使学生身临其境。我在教学“三位数加三位数的不进位加”一课时,创设了小猴、小狗做题的情境:有213只小鸡,又来了654只母鸡,一共有多少只鸡?小猴、小狗认为太简单了。于是老师提出问题:小朋友,你们说该怎样做?学生都能列出加法算式:213 654,可是等于多少呢?这就给所有的学生设了个悬念,揭示了主题,也进入了第二个情境。于是大家一起交流、讨论、争辩,终于找到了答案。通过这样富有情趣的问题情境,学生对学习知识产生了兴趣,从而在以后的数学学习中能保持积极的态度。
  三、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应用数学的实践能力。
  许多孩子在上学前,就会做100以内的加减,数100以内的数甚至更多,但是不会应用于生活中。人大约在5岁以后数学思维才开始蒙发,一年级的学生只能机械地数数,对数的意义却不一定清楚,因此要加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让学生在自己身边熟悉的环境中寻找数。如3个人,1支铅笔,5朵花,等等,在生活中慢慢建立数的概念,认识数的含义。使学生在生活实践中得到锻炼,把数学真正融入现实生活中,更好地为生活服务,同时用生活经验更好地为数学学习服务,打好坚实的基础。
  四、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让学生在学习数学时更主动地联系生活。
  “学习的目的在于运用”。在学生学会了数学知识后,让学生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具体问题,体验数学的价值,体会学习的快乐,从而对学习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因此,当学生学习了数学知识后,教师应及时带领学生走进生活,尝试用所学知识分析日常生活中的数学现象,解决日常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这样学生在学习数学时就能更主动地联系生活。例如我一个学生在日记中这样写道:
  星期天,我在窗前写作业,有一道不会做的数学题难住了我。正当我仰着头用心思考的时候,突然看到了窗外墙上的积雪,心中霎时想到了我的好伙伴——小狗欢欢。最近天一直很冷,小狗欢欢一定冻坏啦,多可怜呀!不行,我得给它搭个房子。说干就干,作业先搁那儿吧。可是,刚走到院子里选好位置我就犯愁啦:这砖头大的大、小的小,怎么搭呢?……咦,有办法啦,这学期我们学习了《测量》,认识了毫米、分米和千米三个新的长度单位,我可以“请”这些知识来帮忙。于是,我找来平时课堂上用的直尺,将砖头的长和宽分别进行了测量,并依次作了记录,然后根据测量的数据将它们按大小进行了分类,有些尺寸不太合适的,我就学着工人叔叔的样子将它们稍稍砍掉了一部分,虽然砍得不太整齐,但总算功夫不负有心人,小狗的房子终于搭好了。最后我还选了几块大小差不多的木板盖在了上面做房顶。一个小小的狗窝花费了我差不多一个上午的时间,看来工人叔叔盖大楼、修大桥不容易呀!虽然耽误了做作业的时间,但通过这件事,我真正体会到了:学以致用,生活中没有数学知识帮忙可不行呀!
  这样的事虽然很小,但是学生能从中体验到生活中处处要用到数学;只有学好数学将来才能更好地生活的道理,从而会在以后的数学学习活动中更主动地寻找生活中的事例验证所学的数学知识。自然而然地使数学生活化,不用老师刻意提醒学生“联系生活”。
  总之,“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我们应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带着学生走进数学的天地,让数学植根于生活的土壤,做到课内外知识与生活相联系,让学生感知生活,让学生亲近数学,体会数学与生活同在的乐趣,让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成为“做数学”、“用数学”和“再创造”的过程,使学生的数学素养得到真正的提高,让数学回归生活。
  参考文献:
  [1]朱慕菊.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2]孔珍.探究身边的数学[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5.
其他文献
重视解题教学是中国数学教育的优势传统,怎样教学生解题一直是中学数学教师重点思考的问题.学习数学,关键是学会解题.所谓解题,就是揭示“条件”与“结论”之间的内在联系,或是探索由“已知”可以导出怎样的“未知”,高三的复习目标就是使学生会解高考试卷上的题目.下面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对高三解题教学的思考.  1.认真梳理题意,寻找解题突破口  数学解题从拿到题目到完全解出通常要经历四个阶段(步骤):
要建立素质教育的创新体系,培养更多适应当今时代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就必须重视和加强小学生创新思维及创新精神的培养。在农村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积极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精神,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与作用。那么,在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怎样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精神呢?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小学数学教学实践,认真深入地进行了分析探讨,提出了积极有效的解决策略。  一、激发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随着人才竞争的愈加激烈,创新型人才的重要性尤为突出,而在教育领域,现在所倡导的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就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对于思维模式,我们不仅要有抽象的认识,更要具体落实到如何培养、如何发展的行动中。  一、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必要性  1.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现代学校教学的一项基本任务。学生学到的知识通常都是杂乱无章的,这就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思维能力,将自己所学的知识构建成一个有
摘 要: 作者从四个方面阐述小组合作学习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合作学习流于形式,没有实质性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不能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课堂上合作学习的安排不合理,缺乏有效的指导方法;学生合作不够主动,参与学习不均衡;勤于教学形式的模仿,怠于课程内容的理解。  关键词: 小学数学教学 小组合作 存在问题 形成原因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入,一些深层次的问题随之出现,如合作学习的有效性问题等。下面我根
学校的学习活动是由教师与学生共同完成的。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创设良好教学情境、启发学生获取知识的助手,教师的任务是按照学生的思维模式,促进学生有意义地学习。要使学生把知识转化成自己的财富,必须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如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呢?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1.设置悬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如果不想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
“大前提、小前提和结论”三段论式的演绎推理贯穿于中学数学教学的始终,而合情推理在数学发展史上也留下浓重一笔,如阿基米德“称”出了球体公式,哥德巴赫做出了世界著名的猜想,傅立叶发明了级数。在社会生活中,医生诊病、警察判案、军事指挥、人际交往都要应用到合情推理。而我国中学数学教学历来重视逻辑推理能力的培养,而忽视合情推理能力的培养,导致学生想象能力不高。类比推理作为合情推理的一种,是根据在特征、属性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