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提 要】 构建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课堂新模式,一是让学生主体能力充分发挥出来,体现课堂的开放性;二是让学生参与兴趣充分激发出来,突出课堂的活动型;三是让学生学习能力充分培养出来,聚焦课堂的能力型。
【关键词】 构建;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课堂新模式;策略
随着课堂教学改革的深入,构建高效语文课堂已成为推进素质教育、深化课程改革不可或缺的关键一环。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核心构成,构建高效的阅读课堂之于提升语文教学水平尤为重要。为了使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根本性变革,保证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探索性落到实处,新课程对学生如何掌握和获得知识的过程和方法予以关注。这就启发我们必须改变落后的语文阅读教学模式,探索出一条高效教学新路子。
一、构建开放式课堂——让学生主体能力充分发挥出来
从根本上讲,在小学五、六年级,落实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需要在课堂教学中确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加强非智力因素的开发,激活课堂,提高效益,全面体现培养目标,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但是,在传统教学中,教师总是一味地讲,学生总是被动地听;甚至有的学生会因为课堂教学的封闭出现思想开小差的现象,学习主动性差,主体地位完全被教师替代,直接导致的结果是课堂死水一潭,教学质量很差。为此,我们探索着力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课堂教学策略,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体。首先,教师在制定教学计划时,以学生的具体情况为出发点,将学生置于平等民主的位置上,则呈现在课堂上的设计就会有生本的特征。其次,以对话方式开放教学内容,开放个人内心感悟或体验,开放学习状况,开放心中疑问等,在对话式交流学习中,理解阅读内容,兼顾深浅层次,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在引导学生对话交流时,无论是师生之间,还是学生之间,都要轻松愉悦,发自肺腑。第三,还要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多提一些存疑性问题,让学生分组讨论,彼此交流看法,共同解决问题。第四,在课下,教师更要引导学生进行开放式学习,利用方便快捷的交流工具积极进行学习方面的交流,把交流锁定在拓展、探究方面。
二、构建活动型课堂——让学生参与兴趣充分激发出来
传统型阅读教学结构大多表现为:课堂上师生的教学活动多数是问答式,讲听式。教师通过提问,引导学生阅读,层次进行分析,以此控制课堂,主导学生,步步实施教学设计。在这种进行模式中,学生跟着老师走,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学习兴趣无法激发,只是配合老师完成教学任务。这样的课堂阅读教学漠视了小学生的阅读心理规律,泯灭了学生的阅读兴趣,扼杀了学生的阅读好奇心,至于孩子的个性发展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更是无从谈起。
《语文课程标准》中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归根结底就是要通过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变被动学习为自主学习,变一人的智慧为多人的智慧,变认知性学习为体验、探究性学习。这就需要转变教师角色,构建活动型的课堂,把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地调动起来,把学生的学习潜能充分地挖掘出来,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与传统的问答式,讲听式课堂相比,活动型课堂能够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来,而教学内容、教学策略、教学方法和教学步骤都因着眼于学生主体地位有了较大的转变。教学内容不仅兼顾了学生实际,而且有所选择,有所取舍,能够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重。教学策略能够与多媒体信息技术进行整合,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丰富学生视觉,激活思维情感,方便学生活动;同时,在活动中让学生充分自主利用网络资源,按照自己的学习基础、学习兴趣和教师布置的任务来选择学习内容。教学方法上,活动型课堂以学生自主学习和小组讨论的方式为主,在活动中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从而有效培养语文的应用能力及其他综合能力。在教学步骤上,围绕活动内容,设计学习过程,融入教学内容,让每个学生愿意参与、积极讨论、热情高涨。
三、构建能力型课堂——让学生学习能力充分培养出来
学校教育工作的中心是教学,教学工作的主渠道是课堂。教育的现代化、素质教育的实施,必须从课堂教学着手,全面提升学生素质和能力。传统的课堂教学注重知识的接收,忽略了学生素质和能力的培养,学生学习由于缺乏主动精神,导致能力提升缺乏必要的过程。构建能力型课堂,就是基于“三个面向”,全面提升学生能力,所以实施现代课堂教学必须解决好学生能力提升这个问题。除弘扬学生的主体性,发挥学生的主体活动能力外,全面提高学生素质还要充分培养学生能力。
小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从懵懂到了解的过程,是一个从提出问题到解决问题的过程。提升学生学习能力,也是从觉疑开始的,正所谓“疑者觉悟,觉悟之机也;只有进行过觉悟,才能更好地成长”。构建能力型课堂,就是要在觉疑中通过悟与践,提升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与水平。学生只有多提问题,才能多学习知識,锻炼自身的学习能力。自古以来,好的教学课堂上从来都不会缺少问题的出现,问题可以让学生积极发挥其主观能动性,自己动脑思考。因此,在小学语文中高年级的阅读教学中,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善于发现问题,产生探疑心理,从而直接获得解决疑惑的体验,通过解决疑惑的实践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另外,还要加强引导学生进行拓展性质疑,强化学生对文章的深入理解和探究,让学生自己或是分组进行分析、思考、比较、解决问题,在课堂上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在课堂上可以自由发挥自身创造力和想象力。这样,日积月累,提升学生整体素质和能力就自然不在话下。
总之,课堂教学中要让学生自主参与教学活动,动脑、动口、动手,最大限度发挥自己在学习生活中的主体作用,从而在知识、技能、情感素质等方面获得全面提高。
【备注:本文是甘肃省“十三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从落实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入手,构建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课堂新模式研究》的研究成果,课题立项编号GS[2016]GHB1336】
【关键词】 构建;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课堂新模式;策略
随着课堂教学改革的深入,构建高效语文课堂已成为推进素质教育、深化课程改革不可或缺的关键一环。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核心构成,构建高效的阅读课堂之于提升语文教学水平尤为重要。为了使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根本性变革,保证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探索性落到实处,新课程对学生如何掌握和获得知识的过程和方法予以关注。这就启发我们必须改变落后的语文阅读教学模式,探索出一条高效教学新路子。
一、构建开放式课堂——让学生主体能力充分发挥出来
从根本上讲,在小学五、六年级,落实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需要在课堂教学中确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加强非智力因素的开发,激活课堂,提高效益,全面体现培养目标,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但是,在传统教学中,教师总是一味地讲,学生总是被动地听;甚至有的学生会因为课堂教学的封闭出现思想开小差的现象,学习主动性差,主体地位完全被教师替代,直接导致的结果是课堂死水一潭,教学质量很差。为此,我们探索着力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课堂教学策略,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体。首先,教师在制定教学计划时,以学生的具体情况为出发点,将学生置于平等民主的位置上,则呈现在课堂上的设计就会有生本的特征。其次,以对话方式开放教学内容,开放个人内心感悟或体验,开放学习状况,开放心中疑问等,在对话式交流学习中,理解阅读内容,兼顾深浅层次,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在引导学生对话交流时,无论是师生之间,还是学生之间,都要轻松愉悦,发自肺腑。第三,还要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多提一些存疑性问题,让学生分组讨论,彼此交流看法,共同解决问题。第四,在课下,教师更要引导学生进行开放式学习,利用方便快捷的交流工具积极进行学习方面的交流,把交流锁定在拓展、探究方面。
二、构建活动型课堂——让学生参与兴趣充分激发出来
传统型阅读教学结构大多表现为:课堂上师生的教学活动多数是问答式,讲听式。教师通过提问,引导学生阅读,层次进行分析,以此控制课堂,主导学生,步步实施教学设计。在这种进行模式中,学生跟着老师走,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学习兴趣无法激发,只是配合老师完成教学任务。这样的课堂阅读教学漠视了小学生的阅读心理规律,泯灭了学生的阅读兴趣,扼杀了学生的阅读好奇心,至于孩子的个性发展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更是无从谈起。
《语文课程标准》中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归根结底就是要通过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变被动学习为自主学习,变一人的智慧为多人的智慧,变认知性学习为体验、探究性学习。这就需要转变教师角色,构建活动型的课堂,把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地调动起来,把学生的学习潜能充分地挖掘出来,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与传统的问答式,讲听式课堂相比,活动型课堂能够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来,而教学内容、教学策略、教学方法和教学步骤都因着眼于学生主体地位有了较大的转变。教学内容不仅兼顾了学生实际,而且有所选择,有所取舍,能够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重。教学策略能够与多媒体信息技术进行整合,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丰富学生视觉,激活思维情感,方便学生活动;同时,在活动中让学生充分自主利用网络资源,按照自己的学习基础、学习兴趣和教师布置的任务来选择学习内容。教学方法上,活动型课堂以学生自主学习和小组讨论的方式为主,在活动中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从而有效培养语文的应用能力及其他综合能力。在教学步骤上,围绕活动内容,设计学习过程,融入教学内容,让每个学生愿意参与、积极讨论、热情高涨。
三、构建能力型课堂——让学生学习能力充分培养出来
学校教育工作的中心是教学,教学工作的主渠道是课堂。教育的现代化、素质教育的实施,必须从课堂教学着手,全面提升学生素质和能力。传统的课堂教学注重知识的接收,忽略了学生素质和能力的培养,学生学习由于缺乏主动精神,导致能力提升缺乏必要的过程。构建能力型课堂,就是基于“三个面向”,全面提升学生能力,所以实施现代课堂教学必须解决好学生能力提升这个问题。除弘扬学生的主体性,发挥学生的主体活动能力外,全面提高学生素质还要充分培养学生能力。
小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从懵懂到了解的过程,是一个从提出问题到解决问题的过程。提升学生学习能力,也是从觉疑开始的,正所谓“疑者觉悟,觉悟之机也;只有进行过觉悟,才能更好地成长”。构建能力型课堂,就是要在觉疑中通过悟与践,提升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与水平。学生只有多提问题,才能多学习知識,锻炼自身的学习能力。自古以来,好的教学课堂上从来都不会缺少问题的出现,问题可以让学生积极发挥其主观能动性,自己动脑思考。因此,在小学语文中高年级的阅读教学中,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善于发现问题,产生探疑心理,从而直接获得解决疑惑的体验,通过解决疑惑的实践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另外,还要加强引导学生进行拓展性质疑,强化学生对文章的深入理解和探究,让学生自己或是分组进行分析、思考、比较、解决问题,在课堂上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在课堂上可以自由发挥自身创造力和想象力。这样,日积月累,提升学生整体素质和能力就自然不在话下。
总之,课堂教学中要让学生自主参与教学活动,动脑、动口、动手,最大限度发挥自己在学习生活中的主体作用,从而在知识、技能、情感素质等方面获得全面提高。
【备注:本文是甘肃省“十三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从落实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入手,构建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课堂新模式研究》的研究成果,课题立项编号GS[2016]GHB13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