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中国茶业十大新闻事件之:全国各大城市茶叶销售终端激增

来源 :中外烟酒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a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1年,天福集团的成功上市,无疑成为茶业界最热门的话题之一。但细究天福成功上市的原因,不难发现业绩快速成长是关键。据悉,2011年上半年天福集团获得收入8.35亿元,同比增长79.8%。天福集团在中报中披露,“期内收入的增加主要受本集团销售网络的扩张,尤其是自有零售门市及专卖点数量的增长所推动”。由此可以看出,天福的业绩成长,主要来源于销售网络的扩张。
  而且天福集团表示,上市募集到的资金,40%用于开设新的门店,25%用于购买合适的开设天福门店的店铺。针对天福将使用超过50%的资金扩展营业网点的计划,分析人士给出了看法:天福和八马都是南方数一数二的茶业品牌,假设生产茶产品的其他环节没有太大差异,那么谁占有销售市场,谁就能抢得盈利先机。天福募集的资金用于开设门店,就是为了进一步增大市场占有率。
  目前,大部分茶企业已经看到了发展连锁业的重要作用,它们纷纷加速发展连锁店。2011年,天福拥有的销售终端数量已经超过1100家,并且期望在5年之内,把门店的数量翻一番。国内不少的茶企也有意加快连锁店的发展速度,中茶、八马、大益、华祥苑等国内知名茶企纷纷表示,未来几年将投入大量的资源来增加专卖店,让消费者能更方便地购买到本企业的产品。
  2011年,全国茶企零售终端布局的“战斗”,才刚刚开始。
  
   点评:
  
  2011年年末,采访和君资本蒋同先生的时候,他曾经这样说:目前,摆在中国茶企面前的不是茶文化是否被精美地演绎,而是我们缺少一整套符合中国国情的茶业营销模式,缺少一大批有专业素质的人才,缺少具有世界眼光的产品定位。目前,中国的茶行业正处于生产环节向流通环节自然过渡的阶段,大批的生产型企业就地转化成流通型企业,而大批的茶人由农民就地转化成为茶商。这种背景下成长起来的茶企有着先天的不足。
  姑且不论蒋同先生这番言论是否有过激之处,有一点我们必须看到,那就是我们的茶行业多年来积习未改,小农意识和家族企业的保守严重制约着这个行业的深入发展,由此带来的是营销方式的滞后。
  面对中国茶业第一股天福茗茶的种种做法,我们的茶业企业该有什么样的启发呢?
  每一个零售终端的增加,就是天福茗茶在当地投放的一份无声的广告。更何况这广告自身还可以进行产品销售,创造价值。深入天福茗茶的每一家门店调查之后,我们发现:天福模式的精髓乃在于,不做生产型企业,而做能控制零售终端的营销型企业,通过委托加工,什么茶好卖就卖什么茶,如同茶业的“国美、苏宁”。天福是中国茶业连锁店的老大,接近千家店的规模,让同行只有无限嫉妒的份了。天福的成功乃是建立在对中国茶叶产量严重过剩的深刻理解上,在生产过剩年代,最吃亏的无疑是生产商,因为它们往往被迫陷入残酷的价格战,导致利润微薄,甚至是亏损。在生产不景气的情况下,茶叶企业往往无法同时在生产与渠道两线作战,为了降低成本,绝大部分茶厂不得不放弃对市场精耕细作,走上粗放式经营的道路,甚至大部分茶厂沦落为单纯的茶叶加工厂。中国茶叶企业由于先天不足,缺乏规模企业,抗市场风险能力极低,往往沦为靠天吃饭的企业,市场好的时候,比如前几年普洱茶热了,茶叶企业的利润多了,厂家非常重视渠道建设,到全国各地建立销售办事处,对经销商颐指气使,等到市场不景气了,这些茶叶企业就收缩战线,龟守生产,成为经销商的代加工点。
  洞悉行业秘密的天福茗茶,不把主要精力浪费在风险极大的原料基地与生产建设上,而是把主要精力放在产品销售方面,通过搭建直接面对消费者的营销平台,充分供应能为消费者接受的产品,从而化解了销售压力。一句话,我不管你的产品来自哪里,我只管产品好不好卖,什么产品好卖我就进什么货。所以,天福茗茶尽管是福建的企业,乌龙茶是其主推的茶类产品,但其他五大茶类产品,如绿茶、红茶等它也卖,因为这些茶类的产品在中国都有广阔的市场。
  2011,天福茗茶依然给我们带来诸多感悟,诸多启发。
其他文献
2010年3月份,福建知名品牌企业安溪铁观音集团正式宣布,张铁林、新民歌四小花旦之一的张燕助力安溪铁观音,成为“凤山”铁观音品牌的形象代言人。随后不久,著名影星许晴也与八马茶业签订合作协议,成为八马的代言人。11月底,国际巨星李连杰重金签约福建大自然茶业。  2011年,越来越多的茶企开始明星代言路。2011年8月6日,华祥苑在厦门召开发布会,正式宣布李冰冰为华祥苑2011东方茶文化全球巡回展的形
期刊
尽管是品牌运作的高手,但联合利华在“京华茶叶”上还是栽了跟头。这种教训是深刻的,也是昂贵的。    2007年6月,北京二商集团所属北京茶叶总公司宣布,“京华茶叶”品牌正式回归。“京华茶叶”,这个曾被联合利华公司收购的中国北方第一大茶叶品牌,在经历8年与洋品牌的婚姻之后,又回到了娘家。  此后,业界议论纷纷:有人批评,把积淀如此深厚的民族品牌出让到洋品牌旗下是多么不应该;有人盘算,“京华”品牌的两
期刊
2011年,对于许多茶企业而言,在维持传统生产和营销模式的基础上,纷纷加快了产业链延伸的力度。  随着国内可利用的茶园总面积增长放缓,国内茶企的茶叶产量已经逐渐接近恒定。因此,茶企业开始积极探索发展的新业务增长点,其中,横向拓宽产品线、纵向延伸产业链已成为业界的一大共识。  在茶产品开发方面,不少茶企业已经不再满足于仅仅经营传统的本地产茶叶。它们通过创新茶口味、推广保健茶、开发茶饮料、兼营茶配套商
期刊
对于国内广大茶商而言,2011年最热门的词语之一,恐怕非“茶博会”莫属。深圳茶博会、广州茶博会、北京茶博会、上海茶博会、重庆茶博会、义乌茶博会、西湖茶博会、南宁茶博会、贵州茶博会……无论是主要茶产地—福建、云南、贵州、四川、江苏、河南、浙江、湖南等地,还是茶叶的传统主销区北京、天津、上海、广州等地,都有被冠以不同名目的茶博会。  比起其他行业,我国茶行业会展起步得相对较晚。但是改革开放以后特别是新
期刊
3月19日,关于“蒙顶山茶”的一则精美广告在中央电视台一套和二套正式开播,川茶第一次组团在央视亮相。  3月21日,福建知名茶企九峰茗茶品牌广告在中央电视台七套开播,引起行业内外广泛关注。  8月17日,福建正山茶业广告在中央电视台二套节目播出,正山茶业成为全国首家登陆央视的红茶企业。  在9月举行的央视2012节目资源推介会上,福建茶企成为今年的“新客”,正山堂、华祥苑、新坦洋……连福建茶业协会
期刊
2011年12月24日,70多位来自全国各主要产茶地政府茶业主管部门领导、茶专家、企业家、记者雅聚北京,出席中国社会科学院茶产业发展研究中心专家委员会成立庆典暨文化强国茶道先行研讨会。  据介绍,为了加强茶产业内部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交流,提高茶业经济研究与管理水平,提高茶文化教育培训质量,加大茶产业市场研发力度与茶文化宣传力度,中国社科院茶研中心特成立专家委员会。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经所李维民副
期刊
年终岁末,让大家和本刊一起猜想一下新的一年里,中国的茶产业该有哪些新的发展趋势,又会何去何从?    01.出口型、原料型茶企向内销型、品牌化转向  其实,在2011年,这种趋势已经开始出现,而未来的一年里,这种趋势将愈演愈烈。中国是世界第一产茶大国,绿茶和红茶出口占世界前列。但是,随着近年国内茶市的热销,茶叶国内市场的售价高于出口价格,许多传统的出口型企业更加看好国内市场。  另外,许多传统的生
期刊
紫砂壶与别的艺术品最大的区别,就在于它是实用性很强的艺术品,它的“艺”全在“用”中“品”。如果失去“用”的意义,“艺”亦不复存在。    从被烧造成型的那一刻起,紫砂壶便注定“一生”与茶结缘。一把紫砂壶如果不用来泡茶,那么它就像毫无生命力的“行尸走肉”,没有任何存在意义。爱茶者对于这一点,早已形成共识。但是任何资源都是有限的,紫砂泥也不例外。目前,随着紫砂泥越来越稀缺,要想选购一把令人满意的紫砂壶
期刊
谢秋祺,是一茶一坐旗下逸茶雅集品牌的总舵主,无论谢秋祺之于逸茶雅集,还是逸茶雅集之于谢秋祺,都仿佛是二元的世界,不分彼此。这位一手开创“逸茶雅集”品牌并将其推向国际的人物,是茶行业不可不提的茶文化推广者。    我们准时准点,到达了位于上海漕河泾开发区一茶一坐公司的总部。上海漕河泾地区汇集了众多的台湾企业,而一茶一坐就是其中的翘楚。创始于2001年的一茶一坐,今年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旗下100家餐厅
期刊
山东大地,幅员辽阔,有着深厚的儒家文化底蕴以及采茶、喝茶的传统。它是中国现时最北的茶区,并且在公元一千一百九十五年前后,就成为中国茶树生长的北限古茶区,被誉为『北方茶乡』。山东一直以来讲究茶礼、茶道,在各地分布着各种类型的茶肆。它们档次有高低、规模有大小,但都是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老山东人进茶馆,没有四川人那么多的『话篓子』,他们品的是浓酽的生活,是人世间不止息的酸甜苦辣、起伏遭际,只要茶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