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通过对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小学英语教与学》转载的文章进行统计分析,可以看出,2018年小学英语教育教学研究热点集中于校本课程开发、绘本教学、思维品质培养、教师发展、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评价研究等问题。在未来的小学英语教育教学研究的发展中,将特别关注小学英语教学目标设计、基于主题的单元整体教学、学业质量标准研究等问题。
【关键词】小学英语 教育教学研究 热点与重点问题 论文转载
一、统计分析
1.刊物转载量排名
2018年度《复印报刊资料·小学英语教与学》(以下简称《小学英语教与学》)共转载论文145篇,被全文转载的报刊有44种,文章数量较上年少了5篇,但报刊种类较上年多了11种。其中《英语学习》《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江苏教育》《教学与管理》《教育研究与评论》《小学教学设计》《教学月刊(小学版)》等报刊的转载量排在前7位,占转载论文数量的74.5%。
2.作者单位、地域分布情况统计
以被转载论文的第一作者来源单位统计,48.97%来自中小学,34.48%来自高校,其他作者来自教研室、教科院、教师进修学院等教育科研单位。从地域分布看,2018年《小学英语教与学》所转载英语教育论文的第一作者分布于25个省(见表1)。江苏、北京、浙江、上海、广东等东部地区的英语教育研究氛围更为浓厚,产出的英语教育论文数量更多。可见,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当地英语教育研究活动的活跃程度、英语教育论文产出的数量和质量。
表1 第一作者单位所
在地区分布
二、 热点与重点问题
1.校本课程开发
校本课程开发既是课程改革纲要和课程标准的要求,也是推动特色学校建设和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目前,校本课程开发研究聚焦于校本课程内容的设计和实施,以及校本课程的评价。
第一,校本课程内容的设计和实施。薛国民、徐文娟校本化构想了小学英语学科的课程结构,从课程功能分析,将小学英语学科课程分为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和活动型课程。其中拓展型课程为校本课程必修课,主要使用和开发与单元主题相关的校本课程,强调其内容“源于书本,高于书本”,教材选编时突出课程的主题性;活动型课程为校本课程选修课,主要举行与教材相关的多元化的主题活动(《小学英语教与学》2018年第6期,后文凡引自该刊的文章仅标注期数)。滕梅芳架构的“小外交官”课程,涵盖强化学生英语综合运用能力的国家课程、提升学生国际理解素养的拓展型课程及注重学生实践与创新能力培养的特色课程三大类课程群。“小外交官”课程以整合多元知识、关注思维策略、践行社会实践、转换课堂时空为抓手,实现英语学科教学方式的变革(10期)。范雪萍架构了话题式情趣课程,该课程以一、二年级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兴趣为出发点,基于简易性、趣味性、衔接性三大原则进行了话题体系的建构和情趣板块的设计,并通过网上选课、走班式上课和多维的学习评价等方式来实施课程(9期)。另外,徐华燕、傅丽娜(12期)及侯云洁、周芳(12期)分别结合学校的办学优势,构建了校本戏剧英语课程体系及绘本与教材整合的课程体系。两大课程体系的课程设计均强调以学生的发展需求为出发点,遵循適切性、认知情感对应等原则。绘本与教材整合课程的实施方法包括“融合式对接”“衔接式对接”“独立式对接”。校本戏剧英语课程的实施主要延续剧本导入—剧本学习—剧本演绎的路径,注重在情知交融的表演活动中提升学生的语言能力,促进其全面发展。
第二,校本课程评价。范雪萍架构了利用过程性、发展性及成果性的三维评价体系(9期),而滕梅芳构建了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标的评价体系,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扩展评价内容,不仅评价学生的学业成绩,还关注学生的能力发展、个性发展;革新评价形式,从之前单纯的纸笔测试到现在多方参与的综合评价、基于大数据的智能评价,从“一把尺子”走向“多元评价”(10期)。侯云洁、周芳研究了课程的评价策略,指出对阅读来说更应该体现的是过程的发展,评价是基于阅读任务的布置来实施的,教师还可以对学生的口语和书面作业进行多元化评价(12期)。
2.绘本教学
在当前大力倡导提高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形势下,具有素养发展特质的绘本教学正越来越受到广泛关注。2018年针对绘本教学转载的文章共19篇,占转载论文数量的13.1%,在这些被转载的论文中,研究者对绘本的内涵及意义进行了介绍,肯定了绘本本身的价值,并通过课堂教学实践证明了绘本对提高学生阅读兴趣、阅读水平的帮助,探讨了绘本教学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分享了绘本教学设计与实施策略。宫文胜指出,目前绘本教学中存在指向语言的教学观念是否正确、一览无余地呈现绘本是否有益、一味查找的阅读方式是否可取、照本宣科地表演绘本是否有效等问题(8期)。张海燕发现目前绘本教学被严重异化,存在“套路化”的现象,提出应追求应然的英语绘本教学:整体架构,回归阅读本位;模态协同,发展阅读能力;思维培养,提升阅读素养(2期)。王曼怡总结了绘本教学经验,即围绕三条主线(语言线、思想线、情感线)(5期)。叶建军介绍了绘本教学的三个实施策略:内容层次讲究关联生动、难易程度注重平和适切、内涵外延倾向引领发展(8期)。
目前,绘本教学融合小学英语课程仍处在起步和摸索阶段。针对这一问题,侯云洁、周芳研究了“融合式”“衔接式”“独立式”三种实施方法(12期)。凌霄燕强调,可以从选用经典绘本、巧用绘本要素、借助原创绘本三个方面入手(8期)。周琳、熊艳艳则探讨了绘本与英语教科书独立使用、相互补充、融为一体的三种不同情况,针对绘本与教科书的融合,特别强调可选用英语绘本的某一部分融进教科书,或者可以用教科书中的语言知识自制绘本(8期)。
另外,针对绘本阅读的教学研究及绘本文本的解读也是研究者的一大关注热点。黄莉艳、崔嵬以大猫英语分级阅读Scary Hair 为例,介绍了绘本阅读教学设计思路(1期)。闫萍以张秋会、王蔷提出的“文本解读的五个角度,即主题角度、内容角度、文体角度、语言角度和作者角度”为框架,结合课例进行了多步骤、多轮次的研究活动(4期)。陈则航、闫赤兵指出,“What,why and how”是解读一般文本的三个关键角度,在绘本的解读方面可以将其细化为看梗概、看细节、看背景、勤联想、补空白、多提问六个环节(7期)。 2018年,关于绘本教学研究的数量呈明显上升趋势,这很大程度上得益于王蔷、程晓堂、陈则航等专家学者对中小学英语阅读教学的关注,借助教育部关于阅读的重点课题及许多子课题在不同学校的实践使得英语绘本阅读教学得以推广(吴燕蔓,10期)。相信对绘本教学的研究依然会成为2019年的重要研究方向,建议研究者拓展研究内容,重点关注绘本的分级阅读、绘本与英语教材的融合、绘本教学的评价(评价工具、评价方法、评价模式)、绘本的教学模式(图片环游、拼图阅读、故事地图、持续默读、阅读圈等)。
3.思维品质培养
在英语学科中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思维品质,就是通过引导学生观察语言与文化现象,分析和比较其中的异同,归纳语言及语篇特点,辨识语言形式和语篇结构的功能,分析和评价语篇所承载的观点、态度、情感和意图等英语学习活动和实践运用途径,帮助学生学会观察、比较、分析、推斷、归纳、建构、辨识、评价、创新等思维方式,增强思维的逻辑性、批判性和创造性,提高思维品质。李长健认为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英语教学与思维品质的提升关联不大。通常,教师比较关注表层信息,缺乏对深层信息的挖掘与思考,以及对学生思维的训练。教师必须在英语课堂教学中,通过有效设计和创新教学方法引领学生发展,达到提升学生思维品质的目的(7期)。吴红梅提出,提升思维品质的四个有效策略,即实践演练、文本深化、图式引入、质疑难问(1期)。沈国锋针对基于思维品质发展的阅读教学提出了三点思考:梳理课堂教学逻辑,形成清晰有序的教学流程;优化阅读教学活动,彰显丰富多样的思维体验;关注课堂提问质量,突出多维立体式思维训练(1期)。李长健强调通过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观察插图、适时追问、文本留白、归纳总结、拓展教学内容等策略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7期)。除了对思维品质培养策略的研究,顾丽娟、潘能还探讨了思维可视化课堂建构的途径,强调可借助SOLO分类评价法把看不见的思维过程和方法清晰地呈现出来(3期)。陆文洁也以SOLO分类评价为载体,优化了学生的思维能力(6期)。
4.教师发展
第一,教师专业素养研究。以专业核心素养为根本的小学英语教师专业发展是英语专门人才培养领域亟待研究的课题之一。围绕这一课题,张莉剖析了新课标背景下小学英语教师应具备的专业核心素养,认为应包括语言知识技能、英语学科知识、教学认知能力、教学设计能力、教学操作能力、教学评价能力、教学研究能力和人文素养(5期)。张俊杰认为,小学英语教师的专业化主要从专业意识的形成、专业知识的掌握、专业技能的纯熟着手(12期)。除了宏观层面对小学英语教师核心素养的构建,研究者也围绕个别素养展开具体研究,其中包括教师专业知识研究、教学信念研究、教师语言能力研究、教师评价素养研究等,具体如下:刘丽艳等研究者对小学英语教师专业知识的发展进行了深入研究,提出教师素养提升的有效途径在于教师专业发展,而教师专业发展的关键在于教师专业知识的发展,并通过实证研究,揭示了小学英语教师专业发展自身专业知识的具体路径、机制和方式(9期)。倪玲、张允通过个案研究,从英语语言观、英语学习观、英语教学观、英语课程观、师生角色观五个维度,探究了北京市海淀区四位小学英语教师的教学信念与课堂教学行为的关系,认为小学英语教师教学信念转化成教学实践的主要因素是课堂管理与教师自身专业知识(2期)。刘晓斌以TPACK框架为出发点,从移动学习、慕课学习、网络实践社群三个方面描述了当前英语教师语言能力提升的网络新路径(10期)。关于评价素养,唐文杰从评价理念、评价意识、评价知识、评价能力四个角度进行了阐述,并提出小学英语教师评价素养的提升应根据整体性、系统性、实用性三大原则,从政策支持、培训合力、互动发展、资源建设、动力激发和实践成长等六个方面采取应对策略(4期)。
第二,教师培训研究。教师培训是教师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蓝卫红从教学模因和知识管理视角探讨了教师培训方案设计,强调要抓住教学关键点确定培训主题,提炼知识管理模型,整体设计活动,开发和建设最佳原型性示范课例(11期)。陈碧云、邓涛则以厦门市H区小学英语游戏教学专题培训项目为例,构架了教师培训本体化模式,并取得了很好的培训效果,具有推广价值和借鉴意义(7期)。另外,张亚兰提及的“教师巡课”可以避免正式的“自上而下”的教师培训脱离教师专业发展的弊端,给教师培训以新的思路(8期)。
5.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
“深化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融合发展”是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的主要任务之一。围绕信息技术应用,广大英语教师进行了大量实践研究,如车建琴的网络学习空间研究(11期),王云、王丽娟构建的移动学习背景下微信支持的教学研究(11期),杨智慧、崔林的线上作业新模式研究(2期),王蕾的“一对一”环境下英语阅读教学模式研究(3期),姜竹晓的虚拟平台语境研究(7期),钱小华的混合式学习应用研究(10期),以及周由游介绍的语音技术、点读技术、虚拟仿真技术、学习分析技术等,这些实践研究极大促进了英语课堂教学的改革。同时,信息技术在应用于英语教学时也存在一些问题: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喧宾夺主,忽视了英语教学的目标和基本规律;单一追求运用信息技术,不讲求教学实效;评判一节课容易“一刀切”,认为没有运用信息技术的课就不是好课;教师教学中过多依赖信息技术,忽视师生互动(黄志红,11期)。为了确保“融合”的有效性,应在不违背认知规律和外语教学规律的基础上,遵循必要性、适恰性、互动性和创新性原则(黄志红,11期)。
从以上论述可以看出,目前研究者关于英语教学中信息技术的应用研究主要集中于作业网络化、课堂评价及时化、教学方式多样化等方面,技术手段的具体使用局限于微信、翻转课堂、微课、电子书包、网络学习空间等领域。在2019年的研究中,可加大对人工智能技术的研究,如图像识别、语音识别、人机交互等技术与课堂教学的融合与评价。
【关键词】小学英语 教育教学研究 热点与重点问题 论文转载
一、统计分析
1.刊物转载量排名
2018年度《复印报刊资料·小学英语教与学》(以下简称《小学英语教与学》)共转载论文145篇,被全文转载的报刊有44种,文章数量较上年少了5篇,但报刊种类较上年多了11种。其中《英语学习》《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江苏教育》《教学与管理》《教育研究与评论》《小学教学设计》《教学月刊(小学版)》等报刊的转载量排在前7位,占转载论文数量的74.5%。
2.作者单位、地域分布情况统计
以被转载论文的第一作者来源单位统计,48.97%来自中小学,34.48%来自高校,其他作者来自教研室、教科院、教师进修学院等教育科研单位。从地域分布看,2018年《小学英语教与学》所转载英语教育论文的第一作者分布于25个省(见表1)。江苏、北京、浙江、上海、广东等东部地区的英语教育研究氛围更为浓厚,产出的英语教育论文数量更多。可见,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当地英语教育研究活动的活跃程度、英语教育论文产出的数量和质量。
表1 第一作者单位所
在地区分布
二、 热点与重点问题
1.校本课程开发
校本课程开发既是课程改革纲要和课程标准的要求,也是推动特色学校建设和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目前,校本课程开发研究聚焦于校本课程内容的设计和实施,以及校本课程的评价。
第一,校本课程内容的设计和实施。薛国民、徐文娟校本化构想了小学英语学科的课程结构,从课程功能分析,将小学英语学科课程分为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和活动型课程。其中拓展型课程为校本课程必修课,主要使用和开发与单元主题相关的校本课程,强调其内容“源于书本,高于书本”,教材选编时突出课程的主题性;活动型课程为校本课程选修课,主要举行与教材相关的多元化的主题活动(《小学英语教与学》2018年第6期,后文凡引自该刊的文章仅标注期数)。滕梅芳架构的“小外交官”课程,涵盖强化学生英语综合运用能力的国家课程、提升学生国际理解素养的拓展型课程及注重学生实践与创新能力培养的特色课程三大类课程群。“小外交官”课程以整合多元知识、关注思维策略、践行社会实践、转换课堂时空为抓手,实现英语学科教学方式的变革(10期)。范雪萍架构了话题式情趣课程,该课程以一、二年级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兴趣为出发点,基于简易性、趣味性、衔接性三大原则进行了话题体系的建构和情趣板块的设计,并通过网上选课、走班式上课和多维的学习评价等方式来实施课程(9期)。另外,徐华燕、傅丽娜(12期)及侯云洁、周芳(12期)分别结合学校的办学优势,构建了校本戏剧英语课程体系及绘本与教材整合的课程体系。两大课程体系的课程设计均强调以学生的发展需求为出发点,遵循適切性、认知情感对应等原则。绘本与教材整合课程的实施方法包括“融合式对接”“衔接式对接”“独立式对接”。校本戏剧英语课程的实施主要延续剧本导入—剧本学习—剧本演绎的路径,注重在情知交融的表演活动中提升学生的语言能力,促进其全面发展。
第二,校本课程评价。范雪萍架构了利用过程性、发展性及成果性的三维评价体系(9期),而滕梅芳构建了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标的评价体系,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扩展评价内容,不仅评价学生的学业成绩,还关注学生的能力发展、个性发展;革新评价形式,从之前单纯的纸笔测试到现在多方参与的综合评价、基于大数据的智能评价,从“一把尺子”走向“多元评价”(10期)。侯云洁、周芳研究了课程的评价策略,指出对阅读来说更应该体现的是过程的发展,评价是基于阅读任务的布置来实施的,教师还可以对学生的口语和书面作业进行多元化评价(12期)。
2.绘本教学
在当前大力倡导提高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形势下,具有素养发展特质的绘本教学正越来越受到广泛关注。2018年针对绘本教学转载的文章共19篇,占转载论文数量的13.1%,在这些被转载的论文中,研究者对绘本的内涵及意义进行了介绍,肯定了绘本本身的价值,并通过课堂教学实践证明了绘本对提高学生阅读兴趣、阅读水平的帮助,探讨了绘本教学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分享了绘本教学设计与实施策略。宫文胜指出,目前绘本教学中存在指向语言的教学观念是否正确、一览无余地呈现绘本是否有益、一味查找的阅读方式是否可取、照本宣科地表演绘本是否有效等问题(8期)。张海燕发现目前绘本教学被严重异化,存在“套路化”的现象,提出应追求应然的英语绘本教学:整体架构,回归阅读本位;模态协同,发展阅读能力;思维培养,提升阅读素养(2期)。王曼怡总结了绘本教学经验,即围绕三条主线(语言线、思想线、情感线)(5期)。叶建军介绍了绘本教学的三个实施策略:内容层次讲究关联生动、难易程度注重平和适切、内涵外延倾向引领发展(8期)。
目前,绘本教学融合小学英语课程仍处在起步和摸索阶段。针对这一问题,侯云洁、周芳研究了“融合式”“衔接式”“独立式”三种实施方法(12期)。凌霄燕强调,可以从选用经典绘本、巧用绘本要素、借助原创绘本三个方面入手(8期)。周琳、熊艳艳则探讨了绘本与英语教科书独立使用、相互补充、融为一体的三种不同情况,针对绘本与教科书的融合,特别强调可选用英语绘本的某一部分融进教科书,或者可以用教科书中的语言知识自制绘本(8期)。
另外,针对绘本阅读的教学研究及绘本文本的解读也是研究者的一大关注热点。黄莉艳、崔嵬以大猫英语分级阅读Scary Hair 为例,介绍了绘本阅读教学设计思路(1期)。闫萍以张秋会、王蔷提出的“文本解读的五个角度,即主题角度、内容角度、文体角度、语言角度和作者角度”为框架,结合课例进行了多步骤、多轮次的研究活动(4期)。陈则航、闫赤兵指出,“What,why and how”是解读一般文本的三个关键角度,在绘本的解读方面可以将其细化为看梗概、看细节、看背景、勤联想、补空白、多提问六个环节(7期)。 2018年,关于绘本教学研究的数量呈明显上升趋势,这很大程度上得益于王蔷、程晓堂、陈则航等专家学者对中小学英语阅读教学的关注,借助教育部关于阅读的重点课题及许多子课题在不同学校的实践使得英语绘本阅读教学得以推广(吴燕蔓,10期)。相信对绘本教学的研究依然会成为2019年的重要研究方向,建议研究者拓展研究内容,重点关注绘本的分级阅读、绘本与英语教材的融合、绘本教学的评价(评价工具、评价方法、评价模式)、绘本的教学模式(图片环游、拼图阅读、故事地图、持续默读、阅读圈等)。
3.思维品质培养
在英语学科中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思维品质,就是通过引导学生观察语言与文化现象,分析和比较其中的异同,归纳语言及语篇特点,辨识语言形式和语篇结构的功能,分析和评价语篇所承载的观点、态度、情感和意图等英语学习活动和实践运用途径,帮助学生学会观察、比较、分析、推斷、归纳、建构、辨识、评价、创新等思维方式,增强思维的逻辑性、批判性和创造性,提高思维品质。李长健认为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英语教学与思维品质的提升关联不大。通常,教师比较关注表层信息,缺乏对深层信息的挖掘与思考,以及对学生思维的训练。教师必须在英语课堂教学中,通过有效设计和创新教学方法引领学生发展,达到提升学生思维品质的目的(7期)。吴红梅提出,提升思维品质的四个有效策略,即实践演练、文本深化、图式引入、质疑难问(1期)。沈国锋针对基于思维品质发展的阅读教学提出了三点思考:梳理课堂教学逻辑,形成清晰有序的教学流程;优化阅读教学活动,彰显丰富多样的思维体验;关注课堂提问质量,突出多维立体式思维训练(1期)。李长健强调通过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观察插图、适时追问、文本留白、归纳总结、拓展教学内容等策略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7期)。除了对思维品质培养策略的研究,顾丽娟、潘能还探讨了思维可视化课堂建构的途径,强调可借助SOLO分类评价法把看不见的思维过程和方法清晰地呈现出来(3期)。陆文洁也以SOLO分类评价为载体,优化了学生的思维能力(6期)。
4.教师发展
第一,教师专业素养研究。以专业核心素养为根本的小学英语教师专业发展是英语专门人才培养领域亟待研究的课题之一。围绕这一课题,张莉剖析了新课标背景下小学英语教师应具备的专业核心素养,认为应包括语言知识技能、英语学科知识、教学认知能力、教学设计能力、教学操作能力、教学评价能力、教学研究能力和人文素养(5期)。张俊杰认为,小学英语教师的专业化主要从专业意识的形成、专业知识的掌握、专业技能的纯熟着手(12期)。除了宏观层面对小学英语教师核心素养的构建,研究者也围绕个别素养展开具体研究,其中包括教师专业知识研究、教学信念研究、教师语言能力研究、教师评价素养研究等,具体如下:刘丽艳等研究者对小学英语教师专业知识的发展进行了深入研究,提出教师素养提升的有效途径在于教师专业发展,而教师专业发展的关键在于教师专业知识的发展,并通过实证研究,揭示了小学英语教师专业发展自身专业知识的具体路径、机制和方式(9期)。倪玲、张允通过个案研究,从英语语言观、英语学习观、英语教学观、英语课程观、师生角色观五个维度,探究了北京市海淀区四位小学英语教师的教学信念与课堂教学行为的关系,认为小学英语教师教学信念转化成教学实践的主要因素是课堂管理与教师自身专业知识(2期)。刘晓斌以TPACK框架为出发点,从移动学习、慕课学习、网络实践社群三个方面描述了当前英语教师语言能力提升的网络新路径(10期)。关于评价素养,唐文杰从评价理念、评价意识、评价知识、评价能力四个角度进行了阐述,并提出小学英语教师评价素养的提升应根据整体性、系统性、实用性三大原则,从政策支持、培训合力、互动发展、资源建设、动力激发和实践成长等六个方面采取应对策略(4期)。
第二,教师培训研究。教师培训是教师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蓝卫红从教学模因和知识管理视角探讨了教师培训方案设计,强调要抓住教学关键点确定培训主题,提炼知识管理模型,整体设计活动,开发和建设最佳原型性示范课例(11期)。陈碧云、邓涛则以厦门市H区小学英语游戏教学专题培训项目为例,构架了教师培训本体化模式,并取得了很好的培训效果,具有推广价值和借鉴意义(7期)。另外,张亚兰提及的“教师巡课”可以避免正式的“自上而下”的教师培训脱离教师专业发展的弊端,给教师培训以新的思路(8期)。
5.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
“深化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融合发展”是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的主要任务之一。围绕信息技术应用,广大英语教师进行了大量实践研究,如车建琴的网络学习空间研究(11期),王云、王丽娟构建的移动学习背景下微信支持的教学研究(11期),杨智慧、崔林的线上作业新模式研究(2期),王蕾的“一对一”环境下英语阅读教学模式研究(3期),姜竹晓的虚拟平台语境研究(7期),钱小华的混合式学习应用研究(10期),以及周由游介绍的语音技术、点读技术、虚拟仿真技术、学习分析技术等,这些实践研究极大促进了英语课堂教学的改革。同时,信息技术在应用于英语教学时也存在一些问题: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喧宾夺主,忽视了英语教学的目标和基本规律;单一追求运用信息技术,不讲求教学实效;评判一节课容易“一刀切”,认为没有运用信息技术的课就不是好课;教师教学中过多依赖信息技术,忽视师生互动(黄志红,11期)。为了确保“融合”的有效性,应在不违背认知规律和外语教学规律的基础上,遵循必要性、适恰性、互动性和创新性原则(黄志红,11期)。
从以上论述可以看出,目前研究者关于英语教学中信息技术的应用研究主要集中于作业网络化、课堂评价及时化、教学方式多样化等方面,技术手段的具体使用局限于微信、翻转课堂、微课、电子书包、网络学习空间等领域。在2019年的研究中,可加大对人工智能技术的研究,如图像识别、语音识别、人机交互等技术与课堂教学的融合与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