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俗话说,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在教学过程中,如何能把审美教育渗透到语文教学之中收到一举多得的效果,我个人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语文美育要求培养学生感受美的能力。美好的事物总能拨动人的心弦,激起人全部意识的共同反应,因此审美教育的主要特点就在于美的情绪体验。人的认识是从感知开始的,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必须以学生为本,在讲述课文内容的时候,还要重视学生对语文的情感体验,培养他们对语文的审美能力。通过对语言文字的深刻感知,发掘美育的因素,从而拨动学生心灵的琴弦,进行美的教育和熏陶。比如,把学生带入社会,带进大自然,欣赏日月星辰、大千世界。因为大自然中集结了一切神奇美妙的东西,它的秀美壮丽对学生的身心起到潜移默化的熏陶作用。既深化和丰富了学生的情感体验,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欲望,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二、善于挖掘和处理语文教材中的美育因素
语文知识浩瀚无边,包罗万象,因而语文课中的美育素材亦十分丰富。其中有不少揭示人物心灵美、品德高尚、展现祖国大好河山的优秀篇章。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1、自然美。主要是指关于人类生存环境中所存在的审美因素,如名山大川、江河湖海、名胜古迹等,从中可以让学生懂得鉴赏自然美,更加热爱祖国的锦绣河山。
2、艺术美。艺术包括绘画、雕刻、文学、音乐、影视作品等,而这些都是进行艺术美教育的素材。如在讲老舍的《骆驼祥子》时,可以让学生观看影片《骆驼祥子》,这样可以加深学生对作品内容的理解和记忆。
3、情感美。它是社会事物和现象所表现出来的美育因素。而人物是情感体验的载体,情感的表达应以人物为中心展开。比如在上诸葛亮的《出师表》时,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高风亮节就充满了美育因素;文天祥在元军的威逼利诱下宁死不屈,留下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千古美谈。作为老师,我们可以在教学时,充分利用语文课本里的这些资源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关心社会、胸怀祖国,以国家兴亡为己任的爱国主义情操。
4、语言美。品味语言,体会文字美。教师在教学中应抓住语言文字的品析、鉴赏,让学生体味文章中熔铸的美的形象和美的情感,训练对语言文字的灵敏的感觉。品味语言,教师要从语言美的准确性、鲜明性和生动性等几方面入手。引导学生对文章精粹优美的词句认真琢磨,反复推敲,仔细玩味,在推敲、品味中体会祖国语言文字的优美。生动的语言能够形象地描述客观事物,给人以深刻的感受,具有形象性。品味语言的生动性,在于感知形象美。如朱自清的《春》,文章以短句为主,节奏明快,写出了春天的旋律;运用大量的叠字,如嫩嫩的、绿绿的、轻悄悄的、软绵绵的,使语调轻盈优美;排比句和“了”的运用,增强了语言的韵味和节奏感,读起来朗朗上口,让人欣喜愉悦。
三、语文审美教育的作用
在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对于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高尚道德品质是十分重要的。通过语文美育的感染、陶冶,使学生受到人文熏陶,或振聋发聩,或潜移默化,得到和谐健康的发展。同时,美育对学生智力的发展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要认识人类社会的发展,不仅要借助于文学、社会学等社会科学,也要借助各种学科艺术,科学与艺术反映着同一客观世界,美育能帮助学生深刻领会文学艺术在所反映的生活面貌。并且,美育切合儿童、青少年思维发展所处的阶段,有助于学生语文知识的形成于综合概括能力的发展。
正如罗丹所说:“生活中并不缺少美,缺少的是发现美的眼睛。” 语文课本所选的课文大都是古今中外文质兼美、脍炙人口的优秀文学作品,这些作品不仅表现了美,讴歌了美,而且自身也是美的结晶,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如果能在语文教学中有意识地把审美教育渗透到教学中,这将有利于开阔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善于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是审美教育成败的关键环节。作为一名语文教育工作者,就应该引导学生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让学生展开绚丽多彩的想象,在语文知识的领域里自由翱翔。
一、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语文美育要求培养学生感受美的能力。美好的事物总能拨动人的心弦,激起人全部意识的共同反应,因此审美教育的主要特点就在于美的情绪体验。人的认识是从感知开始的,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必须以学生为本,在讲述课文内容的时候,还要重视学生对语文的情感体验,培养他们对语文的审美能力。通过对语言文字的深刻感知,发掘美育的因素,从而拨动学生心灵的琴弦,进行美的教育和熏陶。比如,把学生带入社会,带进大自然,欣赏日月星辰、大千世界。因为大自然中集结了一切神奇美妙的东西,它的秀美壮丽对学生的身心起到潜移默化的熏陶作用。既深化和丰富了学生的情感体验,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欲望,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二、善于挖掘和处理语文教材中的美育因素
语文知识浩瀚无边,包罗万象,因而语文课中的美育素材亦十分丰富。其中有不少揭示人物心灵美、品德高尚、展现祖国大好河山的优秀篇章。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1、自然美。主要是指关于人类生存环境中所存在的审美因素,如名山大川、江河湖海、名胜古迹等,从中可以让学生懂得鉴赏自然美,更加热爱祖国的锦绣河山。
2、艺术美。艺术包括绘画、雕刻、文学、音乐、影视作品等,而这些都是进行艺术美教育的素材。如在讲老舍的《骆驼祥子》时,可以让学生观看影片《骆驼祥子》,这样可以加深学生对作品内容的理解和记忆。
3、情感美。它是社会事物和现象所表现出来的美育因素。而人物是情感体验的载体,情感的表达应以人物为中心展开。比如在上诸葛亮的《出师表》时,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高风亮节就充满了美育因素;文天祥在元军的威逼利诱下宁死不屈,留下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千古美谈。作为老师,我们可以在教学时,充分利用语文课本里的这些资源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关心社会、胸怀祖国,以国家兴亡为己任的爱国主义情操。
4、语言美。品味语言,体会文字美。教师在教学中应抓住语言文字的品析、鉴赏,让学生体味文章中熔铸的美的形象和美的情感,训练对语言文字的灵敏的感觉。品味语言,教师要从语言美的准确性、鲜明性和生动性等几方面入手。引导学生对文章精粹优美的词句认真琢磨,反复推敲,仔细玩味,在推敲、品味中体会祖国语言文字的优美。生动的语言能够形象地描述客观事物,给人以深刻的感受,具有形象性。品味语言的生动性,在于感知形象美。如朱自清的《春》,文章以短句为主,节奏明快,写出了春天的旋律;运用大量的叠字,如嫩嫩的、绿绿的、轻悄悄的、软绵绵的,使语调轻盈优美;排比句和“了”的运用,增强了语言的韵味和节奏感,读起来朗朗上口,让人欣喜愉悦。
三、语文审美教育的作用
在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对于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高尚道德品质是十分重要的。通过语文美育的感染、陶冶,使学生受到人文熏陶,或振聋发聩,或潜移默化,得到和谐健康的发展。同时,美育对学生智力的发展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要认识人类社会的发展,不仅要借助于文学、社会学等社会科学,也要借助各种学科艺术,科学与艺术反映着同一客观世界,美育能帮助学生深刻领会文学艺术在所反映的生活面貌。并且,美育切合儿童、青少年思维发展所处的阶段,有助于学生语文知识的形成于综合概括能力的发展。
正如罗丹所说:“生活中并不缺少美,缺少的是发现美的眼睛。” 语文课本所选的课文大都是古今中外文质兼美、脍炙人口的优秀文学作品,这些作品不仅表现了美,讴歌了美,而且自身也是美的结晶,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如果能在语文教学中有意识地把审美教育渗透到教学中,这将有利于开阔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善于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是审美教育成败的关键环节。作为一名语文教育工作者,就应该引导学生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让学生展开绚丽多彩的想象,在语文知识的领域里自由翱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