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考前一个月,对有准备的人来说是机遇,大有作为;对无准备的人来说是煎熬,前功尽弃。中考成败关键在于是否帮助学生心理调整到位,战略战术是否适合学生。借用于丹的话“真正的英雄是能够为自己的心做主的人”。所以语文教师除了全力关注学生身心健康,培养和调整学生良好的心理状态,指导学生积极应考,提高复习效率,还应该做好以下的工作:
一、反思完善计划
依据命题依据考试范围,体会命题思想,梳理复习思路,反思过去的问题。再研究教材体系,回归书本,看到重难点。审视前几轮复习的成败得失,把握以前复习中的盲点、漏点、薄弱点和争分点。如现代文阅读复习中的几个关键考点,结构思路、赏析评价、理解分析等易错点一定要重新拿出来训练提升。再研究学生知识体系构建和能力体系生成情况,完善新的考前复习计划,既要全面,更要抓重点,突破难点,将专题和综合紧密结合。值得注意的是,计划要细化,具有针对性、操作性、强制性和实效性。
二、研究选准题目
充分研究中考,把握中考方向,不能只凭直觉命题和选题。认真思考总归与中考命题者在一些基本问题上有些交集。研究中考题型,每种题型知识点和能力点,一般的审题要求、解题思路、解题步骤、注意事项,常见的解题错误和失分原因。研究学生,常见问题、共性问题、典型问题以及薄弱点、争分点。要选准题目,必考题型、新的题目、错题中的典型题目和争分空间很大的题目。题目有梯度,容易题、中档题和较难题,照顾不同层次的学生,提高优生和后进生的有效得分率。注意题目一定要精选,好中选优、优中选精,分必做和选做。考前模拟题要原创,为学生量身定做。
三、关注放开让位
叶圣陶说“凡为教,目的在达到不需要教。以其欲达到不需要教,故随时宜注意减轻学生之倚赖性,而多讲则与此相违也。”中考是学生参加的毕业考试,语文教师不能参与,就只能当导演,所以一定要解放思想,逐步放开,不能越位,只有让位,才能使学生到位。让学生每天有自主复习的时间,用于自我消化、自我巩固、弥补薄弱、增强优势。语文教师帮助学生列出语文反思清单,了解学生最需要解决的问题,提示学生做好作文材料的积累和日常思维训练。仔细研究学生的模考试卷,帮助学生找到自己的薄弱点并指导突破的方法。为每个学生列出一两个争分点,提出一两条自主复习建议,随时做好答疑工作。鼓励学生主动询问,最初可能是具体的题目,后来可能是思维方法。同时做好跟踪辅导工作,对重点关注学生和学生中的个性问题要面批面谈。
四、实战全批精评
在实战中操练,在精评中提升。模拟试卷要全批全改,不批就讲,等于盲人摸象。要批出采分点和解题步骤。实战后的讲评要有重点(只讲部分题目),有深度(侧重于解题思想、方法、规律),也要十分精炼(要言不烦,点到为止)。讲评前要配发详尽的参考答案和解题指导。精讲精评,由个别的题目上升到一般的解题思路、规律、方法,能够举一反三,由一道题解决一类题。要让学生弄清这条题目的测试目的。这不仅仅是教学的方法问题,也是教育的境界问题。要充分关注学生中的问题。学生中的存在问题好比一条条无形的绳索束缚着学生,必须要解开这些绳索,才能使他们活动自如。
五、模拟渐趋规范
规范性既是一种习惯,也是一种能力,属于学生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的范畴。规范性不是教师讲出来的,也不是罚出来的,而是学生练出来的,悟出来的。
语文教师要强烈告知学生语文应试不规范表现:一是书写马虎,字迹潦草;二是缺少满分模型中的要素;三是主观题过于简略,殊不知部分主观题是按要点采分的,缺一扣一,多则不扣。这些导致规范性缺失产生“会做而不能全对”的问题。所以要训练学生“会做的题目拿全分”。平时练习完全按照中考的要求,该得的分分分必得,不该失的分一分不失。每次讲评后,学生要统计冤枉失分,在下次练习中避免重蹈覆辙,把冤枉失分降低到最低限度。注意5个问题:
1.5分钟看卷,合理分配时间。比如作文必须保证有一个小时,其中20分钟构思、列提纲,40分钟一气呵成写好。
2.审题。要看仔细、想清楚才动笔,不要一见就做,一做就错。遇见从未见过的题型,既不能轻易放弃,也不要抓住不放。碰到简单或似曾相识的题目时,不可得意忘形,应小心谨慎地审题和解答,以防掉进陷阱。
3.先易后难。原则上按照自然顺序。做完有充分把握得分的容易题,才能做难题,“好钢用在刀刃上”。
4.规范答题。按照采分点答题,层次分明。先观点后理由,先总后分,分点作答。
5.用好试卷和草稿纸。试卷上要圈圈点点,把思考的过程和痕迹留下。主观题和作文要打草稿。草稿纸不能信手涂鸦,要有序排列,注明题号,以备复核。
总之,中考就如一场战斗,语文教师必须做学生应考的好参谋,把握好方向才能立于不败之地。中考前一个月的冲刺复习,语文教师最重要的是帮助学生拿到一把自己的“梳子”,理顺所有的知识能力点,分门别类归纳总结,最终实现由量到质的飞跃。也就是既夯实基础知识,提高人文素养,又提高复习效率,增强应试能力,取得中考佳绩。
一、反思完善计划
依据命题依据考试范围,体会命题思想,梳理复习思路,反思过去的问题。再研究教材体系,回归书本,看到重难点。审视前几轮复习的成败得失,把握以前复习中的盲点、漏点、薄弱点和争分点。如现代文阅读复习中的几个关键考点,结构思路、赏析评价、理解分析等易错点一定要重新拿出来训练提升。再研究学生知识体系构建和能力体系生成情况,完善新的考前复习计划,既要全面,更要抓重点,突破难点,将专题和综合紧密结合。值得注意的是,计划要细化,具有针对性、操作性、强制性和实效性。
二、研究选准题目
充分研究中考,把握中考方向,不能只凭直觉命题和选题。认真思考总归与中考命题者在一些基本问题上有些交集。研究中考题型,每种题型知识点和能力点,一般的审题要求、解题思路、解题步骤、注意事项,常见的解题错误和失分原因。研究学生,常见问题、共性问题、典型问题以及薄弱点、争分点。要选准题目,必考题型、新的题目、错题中的典型题目和争分空间很大的题目。题目有梯度,容易题、中档题和较难题,照顾不同层次的学生,提高优生和后进生的有效得分率。注意题目一定要精选,好中选优、优中选精,分必做和选做。考前模拟题要原创,为学生量身定做。
三、关注放开让位
叶圣陶说“凡为教,目的在达到不需要教。以其欲达到不需要教,故随时宜注意减轻学生之倚赖性,而多讲则与此相违也。”中考是学生参加的毕业考试,语文教师不能参与,就只能当导演,所以一定要解放思想,逐步放开,不能越位,只有让位,才能使学生到位。让学生每天有自主复习的时间,用于自我消化、自我巩固、弥补薄弱、增强优势。语文教师帮助学生列出语文反思清单,了解学生最需要解决的问题,提示学生做好作文材料的积累和日常思维训练。仔细研究学生的模考试卷,帮助学生找到自己的薄弱点并指导突破的方法。为每个学生列出一两个争分点,提出一两条自主复习建议,随时做好答疑工作。鼓励学生主动询问,最初可能是具体的题目,后来可能是思维方法。同时做好跟踪辅导工作,对重点关注学生和学生中的个性问题要面批面谈。
四、实战全批精评
在实战中操练,在精评中提升。模拟试卷要全批全改,不批就讲,等于盲人摸象。要批出采分点和解题步骤。实战后的讲评要有重点(只讲部分题目),有深度(侧重于解题思想、方法、规律),也要十分精炼(要言不烦,点到为止)。讲评前要配发详尽的参考答案和解题指导。精讲精评,由个别的题目上升到一般的解题思路、规律、方法,能够举一反三,由一道题解决一类题。要让学生弄清这条题目的测试目的。这不仅仅是教学的方法问题,也是教育的境界问题。要充分关注学生中的问题。学生中的存在问题好比一条条无形的绳索束缚着学生,必须要解开这些绳索,才能使他们活动自如。
五、模拟渐趋规范
规范性既是一种习惯,也是一种能力,属于学生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的范畴。规范性不是教师讲出来的,也不是罚出来的,而是学生练出来的,悟出来的。
语文教师要强烈告知学生语文应试不规范表现:一是书写马虎,字迹潦草;二是缺少满分模型中的要素;三是主观题过于简略,殊不知部分主观题是按要点采分的,缺一扣一,多则不扣。这些导致规范性缺失产生“会做而不能全对”的问题。所以要训练学生“会做的题目拿全分”。平时练习完全按照中考的要求,该得的分分分必得,不该失的分一分不失。每次讲评后,学生要统计冤枉失分,在下次练习中避免重蹈覆辙,把冤枉失分降低到最低限度。注意5个问题:
1.5分钟看卷,合理分配时间。比如作文必须保证有一个小时,其中20分钟构思、列提纲,40分钟一气呵成写好。
2.审题。要看仔细、想清楚才动笔,不要一见就做,一做就错。遇见从未见过的题型,既不能轻易放弃,也不要抓住不放。碰到简单或似曾相识的题目时,不可得意忘形,应小心谨慎地审题和解答,以防掉进陷阱。
3.先易后难。原则上按照自然顺序。做完有充分把握得分的容易题,才能做难题,“好钢用在刀刃上”。
4.规范答题。按照采分点答题,层次分明。先观点后理由,先总后分,分点作答。
5.用好试卷和草稿纸。试卷上要圈圈点点,把思考的过程和痕迹留下。主观题和作文要打草稿。草稿纸不能信手涂鸦,要有序排列,注明题号,以备复核。
总之,中考就如一场战斗,语文教师必须做学生应考的好参谋,把握好方向才能立于不败之地。中考前一个月的冲刺复习,语文教师最重要的是帮助学生拿到一把自己的“梳子”,理顺所有的知识能力点,分门别类归纳总结,最终实现由量到质的飞跃。也就是既夯实基础知识,提高人文素养,又提高复习效率,增强应试能力,取得中考佳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