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前一个月,语文教师做什么

来源 :语文周报·初中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jj30611050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考前一个月,对有准备的人来说是机遇,大有作为;对无准备的人来说是煎熬,前功尽弃。中考成败关键在于是否帮助学生心理调整到位,战略战术是否适合学生。借用于丹的话“真正的英雄是能够为自己的心做主的人”。所以语文教师除了全力关注学生身心健康,培养和调整学生良好的心理状态,指导学生积极应考,提高复习效率,还应该做好以下的工作:
  一、反思完善计划
  依据命题依据考试范围,体会命题思想,梳理复习思路,反思过去的问题。再研究教材体系,回归书本,看到重难点。审视前几轮复习的成败得失,把握以前复习中的盲点、漏点、薄弱点和争分点。如现代文阅读复习中的几个关键考点,结构思路、赏析评价、理解分析等易错点一定要重新拿出来训练提升。再研究学生知识体系构建和能力体系生成情况,完善新的考前复习计划,既要全面,更要抓重点,突破难点,将专题和综合紧密结合。值得注意的是,计划要细化,具有针对性、操作性、强制性和实效性。
  二、研究选准题目
  充分研究中考,把握中考方向,不能只凭直觉命题和选题。认真思考总归与中考命题者在一些基本问题上有些交集。研究中考题型,每种题型知识点和能力点,一般的审题要求、解题思路、解题步骤、注意事项,常见的解题错误和失分原因。研究学生,常见问题、共性问题、典型问题以及薄弱点、争分点。要选准题目,必考题型、新的题目、错题中的典型题目和争分空间很大的题目。题目有梯度,容易题、中档题和较难题,照顾不同层次的学生,提高优生和后进生的有效得分率。注意题目一定要精选,好中选优、优中选精,分必做和选做。考前模拟题要原创,为学生量身定做。
  三、关注放开让位
  叶圣陶说“凡为教,目的在达到不需要教。以其欲达到不需要教,故随时宜注意减轻学生之倚赖性,而多讲则与此相违也。”中考是学生参加的毕业考试,语文教师不能参与,就只能当导演,所以一定要解放思想,逐步放开,不能越位,只有让位,才能使学生到位。让学生每天有自主复习的时间,用于自我消化、自我巩固、弥补薄弱、增强优势。语文教师帮助学生列出语文反思清单,了解学生最需要解决的问题,提示学生做好作文材料的积累和日常思维训练。仔细研究学生的模考试卷,帮助学生找到自己的薄弱点并指导突破的方法。为每个学生列出一两个争分点,提出一两条自主复习建议,随时做好答疑工作。鼓励学生主动询问,最初可能是具体的题目,后来可能是思维方法。同时做好跟踪辅导工作,对重点关注学生和学生中的个性问题要面批面谈。
  四、实战全批精评
  在实战中操练,在精评中提升。模拟试卷要全批全改,不批就讲,等于盲人摸象。要批出采分点和解题步骤。实战后的讲评要有重点(只讲部分题目),有深度(侧重于解题思想、方法、规律),也要十分精炼(要言不烦,点到为止)。讲评前要配发详尽的参考答案和解题指导。精讲精评,由个别的题目上升到一般的解题思路、规律、方法,能够举一反三,由一道题解决一类题。要让学生弄清这条题目的测试目的。这不仅仅是教学的方法问题,也是教育的境界问题。要充分关注学生中的问题。学生中的存在问题好比一条条无形的绳索束缚着学生,必须要解开这些绳索,才能使他们活动自如。
  五、模拟渐趋规范
  规范性既是一种习惯,也是一种能力,属于学生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的范畴。规范性不是教师讲出来的,也不是罚出来的,而是学生练出来的,悟出来的。
  语文教师要强烈告知学生语文应试不规范表现:一是书写马虎,字迹潦草;二是缺少满分模型中的要素;三是主观题过于简略,殊不知部分主观题是按要点采分的,缺一扣一,多则不扣。这些导致规范性缺失产生“会做而不能全对”的问题。所以要训练学生“会做的题目拿全分”。平时练习完全按照中考的要求,该得的分分分必得,不该失的分一分不失。每次讲评后,学生要统计冤枉失分,在下次练习中避免重蹈覆辙,把冤枉失分降低到最低限度。注意5个问题:
  1.5分钟看卷,合理分配时间。比如作文必须保证有一个小时,其中20分钟构思、列提纲,40分钟一气呵成写好。
  2.审题。要看仔细、想清楚才动笔,不要一见就做,一做就错。遇见从未见过的题型,既不能轻易放弃,也不要抓住不放。碰到简单或似曾相识的题目时,不可得意忘形,应小心谨慎地审题和解答,以防掉进陷阱。
  3.先易后难。原则上按照自然顺序。做完有充分把握得分的容易题,才能做难题,“好钢用在刀刃上”。
  4.规范答题。按照采分点答题,层次分明。先观点后理由,先总后分,分点作答。
  5.用好试卷和草稿纸。试卷上要圈圈点点,把思考的过程和痕迹留下。主观题和作文要打草稿。草稿纸不能信手涂鸦,要有序排列,注明题号,以备复核。
  总之,中考就如一场战斗,语文教师必须做学生应考的好参谋,把握好方向才能立于不败之地。中考前一个月的冲刺复习,语文教师最重要的是帮助学生拿到一把自己的“梳子”,理顺所有的知识能力点,分门别类归纳总结,最终实现由量到质的飞跃。也就是既夯实基础知识,提高人文素养,又提高复习效率,增强应试能力,取得中考佳绩。
其他文献
所谓养成教育,就是培养人们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具体地讲,是指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上,在生活、工作和学习中,通过训练和管理,全面提高人的各方面素质,养成自觉遵守社会道德和行为规范等良好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的一种教育。良好的养成教育,对青少年学生的现在和将来,对自己、他人和社会,都意义深远。作为教育工作者,必须引起高度重视,采取有效策略。  一、制定评价制度,落实养成教育  “不以规矩,不成方圆”。如果
期刊
第一,对话  《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在对话过程中,对话各方的地位应该是平等的。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学生都是阅读教学的主体,都具有阅读教学中自主性、独立性和创新性的责任,教师和学生,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基于这一认识,我们应该认识到,阅读教学中,学生是主体,而不是教师的附庸,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无法也不能够代替,不能剥夺;这一过程中教师亦是主体,教师并
期刊
课堂生成资源是一种珍贵的教育资源,它是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在相互交流中思维融合、碰撞而闪现的智慧火花。  一、生成源于预设  叶澜教授指出:一个真实的课堂教学过程是一个师生及多种因素间动态的相互作用的推进过程,由于参加教育活动有诸多复杂的因素,因此教育过程的发展有多种可能性存在,教育过程的推进就是在多种可能性中作出选择,使新的状态不断生成,并影响下一步发展的过程。既然课堂是一个
期刊
对于语法化的定义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意见,他们针对汉语自身的特色和变化情况提出了各自不同的看法,而他们观点的不同主要在于对语法化范围的界定。从广义来看, 语法化不仅包括词汇的语法化,还包括句法结构的语法化。下面我仅仅以“子”字的演变过程来谈一谈词汇的语法化过程。  “子”的演变主要有四个过程:  一、 “子”在上古时期主要用作实词,表示“子女”(从造字上我们也能看出“子”是个象形字,在甲骨文中像小孩
期刊
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是作文教学的重要任务。提高观察能力是写好文章的前提、基础和重要条件。  为什么要观察客观事物才能写好文章呢?  从写好文章的内容来说: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只有真正投入生活的怀抱,认真细致地观察生活,科学地分析生活,深刻地认识生活,积累丰富的生活经验,才能真实地反映生活,写出好文章。而观察生活是写作的前提、基础和重要条件。只有让眼、耳、鼻、舌、身这几种感觉器官都活动起来,才能了解客观事
期刊
一、符号勾画,激发阅读期待  “阅读期待”是一种迫切求知的心理状态,是通过悬念的制造,情境的创设,激起学生体验和探究的欲望。从阅读心理看,阅读是期待产生,期待实现,同时又产生新的期待这样一个不断推进的心理矛盾运动过程。处于阅读期待中的学生更愿意进行从不知到知,从浅知到深知的阅读亲历和探索的过程,从而再现作者原意,对文本、文意进行多元解读和创新理解。  如讲授《故乡》前,让学生用符号式笔记进行预习,
期刊
小学低年级是学习语言、说话、写话的关键阶段,我们应在教学中抓住机会引导他们进行有目的的训练,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把苦学变为乐学。下来我简要谈一下自己几点看法。  一、提高认识,激发兴趣  教育家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就强调了乐于学习的重要性。学习兴趣是调动学生学习的自觉性、积极性的直接因素,是学生学习的强大动力。语言是交流思想,表达情感,提出主
期刊
在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学生的阅读现状常使教师陷入一种无可奈何的窘境。我们在遗憾和惋惜的同时,更有责任区探索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来让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他们的阅读思考能力,甚至让阅读成为他们的一种品格,为他们今后的终生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很多语文教师大胆地进行了各种各样的探索,积累了很多宝贵的经验,取得了很好的成效。笔者在探索的过程中,既走了很多弯路,也没有总结出一套系统而有
期刊
学校实施素质教育和提高教学质量的主阵地是课堂。而真正要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提升教师专业素养,促进学生发展,就必须进行课堂教学模式改革。实行课改以来,我校领导和广大教师以高度的责任感和极大的热情,积极投身这一教学改革的洪流中,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课改实践中勇于探索,付出了辛勤的劳动。我作为一线教师,欣喜地感受到了广大教师极大的教育教学热情,教育观念的转变己初见端倪,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逐渐形成,
期刊
幼儿园的孩子,就像刚破土的弱苗,他们太需要幼儿教师的呵护。一个孩子的健康成长,离不开幼儿教师的爱心哺育。从转变我班学生“慧慧”的性格这一教育过程中,让我深深体会到,老师的爱心,对于一个孩子的健康成长是多么重要!下面讲述的就是我的教学体会,不当之处,望批评指正。  在新学期开学不久,我发现我们班一个叫“慧慧”的孩子在每一堂课中总是一个人孤单地坐在下面,不与大家“互动”。我们念儿歌,她闭着嘴;我们跳舞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