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地理课的教学成功与否,取决于学生兴趣和主动性的培养。那么,应如何激发学生对地理课学习的主动性呢?
一、创设良好课堂气氛,促进学生主动参与
(一)学生主持“听我说”节目
“听我说”节目,不仅仅是一种形式,重要的是有实效。课前有针对性的让每一位学生准备某方面的地理知识,课上推荐2-3名学生轮流主持3—5分钟“听我说”节目,由于学生参与性强,又有上台演讲的机会,容易使学生产生“成就感”,学习地理知识的积极性也就得到了提高。
(二)变“地理课”为“游戏课”
游戏活动不仅容易吸引人,更主要的是通过活动能够激发起一种兴趣,特别是天真活泼的青少年尤为明显。在一些地理课上适当增加游戏活动能极大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讲地图图例时,我把各种图例符号做成大卡片。把学生按小组分成八组,当我拿出写有一个图例符号的卡片后,让学生进行竞猜,看谁猜的又快又准,答对了在他所在的小组加分,最后看哪组得分最高。在讲天气预报的气象符号时也可以采用这种竞赛法,这样让学生眼脑并用,在竞争中学知识,在竞争中掌握知识,趣味无穷。
(三)用心设计问题情境,追求探究活动的有效性
叶圣陶先生有句至理名言“教是为了不教”。在课堂上老师应该启发学生自己开动脑筋思考,引导他们得出正确的答案。要做到这一点,其中很重要的一点是要设计好提问,由浅入深,逐层递进,启发学生思考。例如:讲地图概念时(容易讲得枯燥无味),我首先问学生:“你在哪里见过地图吗?”马上就会有近半数学生争先恐后地相继举手回答:家里的书房、动物园、公园、车站、机场、电影、电视、书刊、报纸等等,表扬了他们记性好见识广之后,我再问:“你什么时候用过地图呢?”同学们答的更起劲了。再问:“那么什么是地图呢?”这时候学生全盯着我,此时无声胜有声,可以意味,难以言全,如何表达这个概念,等待我的点拨。于是我拿出一张准备好的照片,要学生比较:“地图与普通的照片有什么异同?”(都有方向、都缩小,但地图上有符号、有注记),这时地图三要素(方向、比例尺、图例注记)水到渠成,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掀起了高潮。
二、注重学法指导,教会学生学习
(一)读。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教师指导学生独立阅读教材,自我质疑、思疑、解疑。具体方法有:
1、以趣话诱预学。兴趣是开发学生智力的催化剂,预学前教师应针对课文内容运用幽默风趣而富有启发性的“开场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造成欲知道理何在,须看课文分解的心理状态。以唤起学生的阅读兴趣, 增强预习的自觉性。
2、给提纲引预学。自读课文前,先公布阅读提纲,让学生带着问题预学;使学生按教师设计的教学思路预学。阅读提纲要紧扣重点,纲目明确,多层次,多角度引发,富有指示性。
(二)议。对“读”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进行议论、讨论,具体可分为:
1、自议。同学们在读的过程中,碰到一些问题进行自己设疑、解疑。通过查资料,翻图册,寻找知识答案,扩展解题思路。
2、同桌互议。同桌两同学之间,根据每位同学自己碰到的问题,互相设疑、互相解疑或经过讨论得出共同答案。
3、小组讨论解疑。可根据教学内容的难易和“读”的过程中产生问题的多少,确定小组人数的多少, 如前后2课桌4位同学面对面作为一组,也可以临近4张课桌的8位同学作为一组。集思广益,充分讨论,博采众长。
(三)讲。同学们根据“读”、“议”情况。发表自己的意见,然后教师根据学生的讲述,给予归纳和补充。在“读议”的过程中,学生有解决不了的问题期待教师给予讲解,教师应抓住时机导其所需,就能很快打开学生被关闭的思想闸门,使其从“山重水复疑无路”中,升华到“柳暗花明又一村”。
(四)练。在学生基本理解和掌握课文的基础上,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使所学知识不断深化并能应用,常用方法是:一课一练、小结练习、拟题练习等。
多年的教学生涯,我一直追求“民主和谐、轻松愉悦”的教学环境,尽力营造“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氛围。只有这样的课堂,才能提高教学效果,并使学生真正学会求知、学会生活、学会创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一、创设良好课堂气氛,促进学生主动参与
(一)学生主持“听我说”节目
“听我说”节目,不仅仅是一种形式,重要的是有实效。课前有针对性的让每一位学生准备某方面的地理知识,课上推荐2-3名学生轮流主持3—5分钟“听我说”节目,由于学生参与性强,又有上台演讲的机会,容易使学生产生“成就感”,学习地理知识的积极性也就得到了提高。
(二)变“地理课”为“游戏课”
游戏活动不仅容易吸引人,更主要的是通过活动能够激发起一种兴趣,特别是天真活泼的青少年尤为明显。在一些地理课上适当增加游戏活动能极大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讲地图图例时,我把各种图例符号做成大卡片。把学生按小组分成八组,当我拿出写有一个图例符号的卡片后,让学生进行竞猜,看谁猜的又快又准,答对了在他所在的小组加分,最后看哪组得分最高。在讲天气预报的气象符号时也可以采用这种竞赛法,这样让学生眼脑并用,在竞争中学知识,在竞争中掌握知识,趣味无穷。
(三)用心设计问题情境,追求探究活动的有效性
叶圣陶先生有句至理名言“教是为了不教”。在课堂上老师应该启发学生自己开动脑筋思考,引导他们得出正确的答案。要做到这一点,其中很重要的一点是要设计好提问,由浅入深,逐层递进,启发学生思考。例如:讲地图概念时(容易讲得枯燥无味),我首先问学生:“你在哪里见过地图吗?”马上就会有近半数学生争先恐后地相继举手回答:家里的书房、动物园、公园、车站、机场、电影、电视、书刊、报纸等等,表扬了他们记性好见识广之后,我再问:“你什么时候用过地图呢?”同学们答的更起劲了。再问:“那么什么是地图呢?”这时候学生全盯着我,此时无声胜有声,可以意味,难以言全,如何表达这个概念,等待我的点拨。于是我拿出一张准备好的照片,要学生比较:“地图与普通的照片有什么异同?”(都有方向、都缩小,但地图上有符号、有注记),这时地图三要素(方向、比例尺、图例注记)水到渠成,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掀起了高潮。
二、注重学法指导,教会学生学习
(一)读。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教师指导学生独立阅读教材,自我质疑、思疑、解疑。具体方法有:
1、以趣话诱预学。兴趣是开发学生智力的催化剂,预学前教师应针对课文内容运用幽默风趣而富有启发性的“开场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造成欲知道理何在,须看课文分解的心理状态。以唤起学生的阅读兴趣, 增强预习的自觉性。
2、给提纲引预学。自读课文前,先公布阅读提纲,让学生带着问题预学;使学生按教师设计的教学思路预学。阅读提纲要紧扣重点,纲目明确,多层次,多角度引发,富有指示性。
(二)议。对“读”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进行议论、讨论,具体可分为:
1、自议。同学们在读的过程中,碰到一些问题进行自己设疑、解疑。通过查资料,翻图册,寻找知识答案,扩展解题思路。
2、同桌互议。同桌两同学之间,根据每位同学自己碰到的问题,互相设疑、互相解疑或经过讨论得出共同答案。
3、小组讨论解疑。可根据教学内容的难易和“读”的过程中产生问题的多少,确定小组人数的多少, 如前后2课桌4位同学面对面作为一组,也可以临近4张课桌的8位同学作为一组。集思广益,充分讨论,博采众长。
(三)讲。同学们根据“读”、“议”情况。发表自己的意见,然后教师根据学生的讲述,给予归纳和补充。在“读议”的过程中,学生有解决不了的问题期待教师给予讲解,教师应抓住时机导其所需,就能很快打开学生被关闭的思想闸门,使其从“山重水复疑无路”中,升华到“柳暗花明又一村”。
(四)练。在学生基本理解和掌握课文的基础上,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使所学知识不断深化并能应用,常用方法是:一课一练、小结练习、拟题练习等。
多年的教学生涯,我一直追求“民主和谐、轻松愉悦”的教学环境,尽力营造“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氛围。只有这样的课堂,才能提高教学效果,并使学生真正学会求知、学会生活、学会创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