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又是一年高考复习季,高三老师最头疼的问题是如何帮助学困生安然走过一轮复习,并在复习中增强复习效果和高考应试信心,提升高考成绩。
“学困生”是学习困难学生的简称,是指那些学习没兴趣,基础比较差,失去学习信心,在行为习惯和学习方法有明显缺陷的学生,侧重指那些智力正常,但由于非智力因素造成学习困难的学生。对于学困生有多种划分类型,本文中学困生主要指“方法障碍型”学困生,此类学生主要表现在认识问题的能力和方式、方法上有偏差,因而他们的高考一轮复习就比较特殊,既要有别于单元章节基础知识点孤立分散的复习方式,又不能像传统意义上的高考复习那样高要求对待,套用哲学的语言来说,就是要正确看待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任课老师在复习时要特别花大心思做好小细节。
一、大处着眼,以纲为纲,分层次解读高考考试说明
《考试说明》作为高考命题的依据,是高考的风向标,也是考生复习迎考的参考标准,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解读考试说明要遵循由简单到复杂的顺序,从基础解读到精准解读的有序推进。基础解读主要是让学生了解文综试卷结构、考试时间、考试题型及比例,政治单科考试范围、难易度等,让考生明白高考卷试题是按题型、内容等进行排列,选择题在前,非选择题在后,必修在前选修在后,不同题目尽量按由易到难的顺序排列,同一题型中同一学科的试题相对集中。这方面的指导非常重要。对于学困生而言,从政治单科到文科综合是一个很大的坎,没办法用飞跃激进的方式,只能慢慢垒砖头以便安全平稳地跨过去。
精准解读就是掌握本年度考试说明同以往的异同点,紧抓相同点,重视不同点。每年政治科考点变化相对比较多,特别是时事政治部分都与往年有很大不同。例如2014年的高考说明中,没有特别涉及中共十八大主要精神的内容。各模块有所调整,《经济生活》部分,调整“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等知识点,增加“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等知识点;《政治生活》部分,减少“我国政府关于人权问题的观点”、“正确行使民主监督权”等知识点;《文化生活》部分,增加“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等知识点。这些都要花心思一一指导学生理解和把握。
二、小处入手,以本(课本)为本,提高复习效率,强化答题效果
学困生在政治科的复习和考试中通常表现为“六不”:基础不扎实、思维不灵活、审题不仔细、判断不准确、表达不清楚、答题不规范。根据这些问题,任课老师要精心地细心地在第一轮复习中为他们找到最合适的复习方法,以求“学得有信心、教得能开心”。
首先,针对平时学习存在的问题,老师要适当地降低复习难度,不要想着一味地提高拔高,否则揠苗助长只会适得其反。一轮复习就是要清除认知死角,修补知识短缺的地方,学会融会贯通。对于学困生来说,在新课学习中肯定不可能全方位识记、理解基础知识,一轮复习时就要重新回归课本,以本为本,重视常考点,锁定命题点,关注变化点,由点串线成面,构建知识网络结构图。但是这个“点、线、面”的链接选择需要任课老师精心设计。简单、形象、容易识记和理解才是最适合学困生的,所以在复习中我采用“主语 题型”的结构,尽量化繁为简。例如,模块一经济生活概括为3个主体,国家、企业和个人(消费者和生产者);模块二政治生活5个主体,公民、政府、中国共产党、主权国家和国际组织;模块三文化生活4个主体,文化、中华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和民族精神;模块四哲学生活5个主体,唯物论、认识论、辩证法、历史观和人生价值观。题型根据“是什么(内涵、特征、分类)、为什么(地位、原因、意义、必然性、必要性)、怎么办(方法、措施)”三种。简而言之,就是指导学生用“谁做了什么事?为什么要这么做?具体怎么做?”这样的思路,条理就自然清晰,而且不会觉得任务过于繁重,越是用简洁的方式记忆复杂的知识点就越能事半功倍。
其次,针对考试存在的问题,任课老师要特别从“审题、答题、书写”等方面进行规范化的指导。我一般采用“一审、二定、三析、四整”的步骤。一审,就是通过阅读材料,审查设问,明确设问指向,明确考查的知识点模块,这步骤经过老师的指导,学生一般能较快掌握。二定,是指在第一步的基础上继续深挖,确定知识指向和题型要求。三析,是要结合材料对知识点进行排查分析,对设问知识进行取舍。四整,就是整合具体答案,根据材料信息解读的先后进行规范的书写,这个步骤要经过比较长时间的指导和训练效果才好。
三、指导学困生调整心态,克服高考复习中存在的四种“不正之风”
不怕输给对手,就怕败给自己。要在高考中取得较好的成绩,除了重视客观条件外,还要重视从思想意识和心态上调节。
首先,克服“浮躁之风”。浮躁与浮夸在学习中表现为:上课恍恍惚惚,以为自己听懂了,其实根本就没有理解掌握;课后马马虎虎,如蜻蜓点水般粗浅;作业随随便便,轻描淡写应付了事;考试匆匆忙忙,着急下笔答题,答完题又后悔莫及等。面对这种情况,老师要引导他们平时上课就勤做笔记,善于做笔记,养成良好的听课习惯,培养专注力,课后作业要细致作答,增强知识的条理性,考试时要学会先动脑后动手,尽量做简单的草稿。
其次,克服“懒惰之风”。学困生的懒惰情绪很明显,上课不爱听,课后不想读,作业不想写,考试不下笔。学习中的懒惰行为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改变的,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老师要特别有耐心,除了要让学生找到学习兴趣点之外,关键是帮助他们合理安排时间,制订科学的复习计划,从日计划到周计划再到月计划,逐渐培养他们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戒掉他们对老师、同学及家长的依赖性,同时加强体育锻炼,健康体魄、充沛体力可以让人对学习比较有热情,也是战胜高考必不可缺的条件。
再次,克服“小气主义”。面对高考,谁都想多得分、得高分,但是高考本身的特点就决定了必须有一定的难易度和区分度。对于学困生而言,如果每道题都想做完,那么都想得比较高的分数是不可能的。面对一份试卷,要抱着“不求多得,但求少丢”的心态,不能贪心、小气,要学会大方,学会取舍,碰见不会的没有把握的,该放弃就要放弃,对于适合自己水平的相对容易的就要更细心地作答,少丢分就是多得分。
最后,克服“悲观主义”。一些学困生在学习中喜欢怨天尤人,一遇见挫折就垂头丧气,面临挑战又毫无斗志,对未来毫无信心。对于这类学生,老师要特别注意同他们进行沟通交流,鼓励他们和那些积极乐观的同学多接触,培养幽默感,发展培养几个健康的小爱好小兴趣,多参加集体活动,在布置作业时要有选择性的,每一次的进步都要特别表扬,让他们明白努力着就是进步着,体会到“有付出就会有收获”的幸福感。
总之,对于学困生的第一轮复习,我们要大处着眼、小处入手,帮助他们学会调整心态,克服“浮躁之风”、“懒惰之风”、“小气主义”、“悲观主义”;要精心、细心地帮助他们找到最合适的复习方法;要耐心地引导和督促他们的学习,抓落实,促进步。这些都需要我们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同时也让我们体会到“有付出就会有收获”的幸福感。
“学困生”是学习困难学生的简称,是指那些学习没兴趣,基础比较差,失去学习信心,在行为习惯和学习方法有明显缺陷的学生,侧重指那些智力正常,但由于非智力因素造成学习困难的学生。对于学困生有多种划分类型,本文中学困生主要指“方法障碍型”学困生,此类学生主要表现在认识问题的能力和方式、方法上有偏差,因而他们的高考一轮复习就比较特殊,既要有别于单元章节基础知识点孤立分散的复习方式,又不能像传统意义上的高考复习那样高要求对待,套用哲学的语言来说,就是要正确看待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任课老师在复习时要特别花大心思做好小细节。
一、大处着眼,以纲为纲,分层次解读高考考试说明
《考试说明》作为高考命题的依据,是高考的风向标,也是考生复习迎考的参考标准,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解读考试说明要遵循由简单到复杂的顺序,从基础解读到精准解读的有序推进。基础解读主要是让学生了解文综试卷结构、考试时间、考试题型及比例,政治单科考试范围、难易度等,让考生明白高考卷试题是按题型、内容等进行排列,选择题在前,非选择题在后,必修在前选修在后,不同题目尽量按由易到难的顺序排列,同一题型中同一学科的试题相对集中。这方面的指导非常重要。对于学困生而言,从政治单科到文科综合是一个很大的坎,没办法用飞跃激进的方式,只能慢慢垒砖头以便安全平稳地跨过去。
精准解读就是掌握本年度考试说明同以往的异同点,紧抓相同点,重视不同点。每年政治科考点变化相对比较多,特别是时事政治部分都与往年有很大不同。例如2014年的高考说明中,没有特别涉及中共十八大主要精神的内容。各模块有所调整,《经济生活》部分,调整“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等知识点,增加“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等知识点;《政治生活》部分,减少“我国政府关于人权问题的观点”、“正确行使民主监督权”等知识点;《文化生活》部分,增加“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等知识点。这些都要花心思一一指导学生理解和把握。
二、小处入手,以本(课本)为本,提高复习效率,强化答题效果
学困生在政治科的复习和考试中通常表现为“六不”:基础不扎实、思维不灵活、审题不仔细、判断不准确、表达不清楚、答题不规范。根据这些问题,任课老师要精心地细心地在第一轮复习中为他们找到最合适的复习方法,以求“学得有信心、教得能开心”。
首先,针对平时学习存在的问题,老师要适当地降低复习难度,不要想着一味地提高拔高,否则揠苗助长只会适得其反。一轮复习就是要清除认知死角,修补知识短缺的地方,学会融会贯通。对于学困生来说,在新课学习中肯定不可能全方位识记、理解基础知识,一轮复习时就要重新回归课本,以本为本,重视常考点,锁定命题点,关注变化点,由点串线成面,构建知识网络结构图。但是这个“点、线、面”的链接选择需要任课老师精心设计。简单、形象、容易识记和理解才是最适合学困生的,所以在复习中我采用“主语 题型”的结构,尽量化繁为简。例如,模块一经济生活概括为3个主体,国家、企业和个人(消费者和生产者);模块二政治生活5个主体,公民、政府、中国共产党、主权国家和国际组织;模块三文化生活4个主体,文化、中华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和民族精神;模块四哲学生活5个主体,唯物论、认识论、辩证法、历史观和人生价值观。题型根据“是什么(内涵、特征、分类)、为什么(地位、原因、意义、必然性、必要性)、怎么办(方法、措施)”三种。简而言之,就是指导学生用“谁做了什么事?为什么要这么做?具体怎么做?”这样的思路,条理就自然清晰,而且不会觉得任务过于繁重,越是用简洁的方式记忆复杂的知识点就越能事半功倍。
其次,针对考试存在的问题,任课老师要特别从“审题、答题、书写”等方面进行规范化的指导。我一般采用“一审、二定、三析、四整”的步骤。一审,就是通过阅读材料,审查设问,明确设问指向,明确考查的知识点模块,这步骤经过老师的指导,学生一般能较快掌握。二定,是指在第一步的基础上继续深挖,确定知识指向和题型要求。三析,是要结合材料对知识点进行排查分析,对设问知识进行取舍。四整,就是整合具体答案,根据材料信息解读的先后进行规范的书写,这个步骤要经过比较长时间的指导和训练效果才好。
三、指导学困生调整心态,克服高考复习中存在的四种“不正之风”
不怕输给对手,就怕败给自己。要在高考中取得较好的成绩,除了重视客观条件外,还要重视从思想意识和心态上调节。
首先,克服“浮躁之风”。浮躁与浮夸在学习中表现为:上课恍恍惚惚,以为自己听懂了,其实根本就没有理解掌握;课后马马虎虎,如蜻蜓点水般粗浅;作业随随便便,轻描淡写应付了事;考试匆匆忙忙,着急下笔答题,答完题又后悔莫及等。面对这种情况,老师要引导他们平时上课就勤做笔记,善于做笔记,养成良好的听课习惯,培养专注力,课后作业要细致作答,增强知识的条理性,考试时要学会先动脑后动手,尽量做简单的草稿。
其次,克服“懒惰之风”。学困生的懒惰情绪很明显,上课不爱听,课后不想读,作业不想写,考试不下笔。学习中的懒惰行为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改变的,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老师要特别有耐心,除了要让学生找到学习兴趣点之外,关键是帮助他们合理安排时间,制订科学的复习计划,从日计划到周计划再到月计划,逐渐培养他们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戒掉他们对老师、同学及家长的依赖性,同时加强体育锻炼,健康体魄、充沛体力可以让人对学习比较有热情,也是战胜高考必不可缺的条件。
再次,克服“小气主义”。面对高考,谁都想多得分、得高分,但是高考本身的特点就决定了必须有一定的难易度和区分度。对于学困生而言,如果每道题都想做完,那么都想得比较高的分数是不可能的。面对一份试卷,要抱着“不求多得,但求少丢”的心态,不能贪心、小气,要学会大方,学会取舍,碰见不会的没有把握的,该放弃就要放弃,对于适合自己水平的相对容易的就要更细心地作答,少丢分就是多得分。
最后,克服“悲观主义”。一些学困生在学习中喜欢怨天尤人,一遇见挫折就垂头丧气,面临挑战又毫无斗志,对未来毫无信心。对于这类学生,老师要特别注意同他们进行沟通交流,鼓励他们和那些积极乐观的同学多接触,培养幽默感,发展培养几个健康的小爱好小兴趣,多参加集体活动,在布置作业时要有选择性的,每一次的进步都要特别表扬,让他们明白努力着就是进步着,体会到“有付出就会有收获”的幸福感。
总之,对于学困生的第一轮复习,我们要大处着眼、小处入手,帮助他们学会调整心态,克服“浮躁之风”、“懒惰之风”、“小气主义”、“悲观主义”;要精心、细心地帮助他们找到最合适的复习方法;要耐心地引导和督促他们的学习,抓落实,促进步。这些都需要我们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同时也让我们体会到“有付出就会有收获”的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