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班级读书会是学生阅读的一种新兴组织形态,以班级为单位,在教师的组织和指导下,由师生共同确定一本书,利用课内外的时间共同阅读、交流、讨论,是跨越一本书的共享阅读。班级读书会活动的开展,让学生们如同走进童趣盎然的“巴学园”,与书为友,为书着迷。
一、儿童本位,营造话语环境
理想的班级读书会,是形成“人与人、人与书、人与环境”的快乐阅读、快乐对话。实现这一理想状态的关键,是要选择好共读的书作为支点,调动学生们的阅读兴趣。因此,教师应该先关注学生阅读走向,了解最近都流行看什么书,学生们口头上念叨的是什么书。班级读书会遵循“兴趣第一、儿童本位”的原则,结合学生年龄特点,选择既情趣盎然,又值得讨论的共读书籍,营造和谐的话语环境。《夏洛的网》、《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窗边的小豆豆》、《爱丽丝漫游奇境》等,都是文质兼美的书籍。教师和学生可以采取自己喜欢、擅长的方式,如剪贴画、故事朗读、一人一句话书评等,推荐自己喜欢的一本书,达到吸引其他学生的目的。也可开展如古诗诵读、优美散文配乐吟诵等活动,通过诵读让学生用不同的感官来理解诗文的凝练美、节奏美,体会优美散文的美好意境,用最直观的方式使学生品尝阅读的喜悦。对于低年级学生和阅读习惯没有养成的学生,教师可选择生动有趣、短小易懂的故事、童话等提供给他们阅读,让生动的故事情节吸引他们,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逐步形成和谐的话语环境,养成爱读书的习惯。
二、深入阅读,奠定交流基础
相对于个体自由阅读,班级读书会建立了一个由同伴、教师乃至家长等共同参与的群体环境。当“你读、他读、我也读”成为一种氛围,尤其是教师在教室里的示范阅读有强大的吸引力的时候;当学生看到老师与同学和他读着一样的书的时候,心理上的暗示与接近,会让他读起来更带劲。共读的氛围,是阅读兴趣的最好催产素。大家还会你追我赶,比着谁读得快。组织全班同读《水浒传》时,那一段时间走进教室,耳边飘来的都是“宋江”、“林冲”、“武松”的名字,日记中也满是“智劫生辰纲”、“ 三打扈家庄” ……学生间随时随地谈论,或就主题交流、辩论,或通过笔端倾述,或相互交换“水浒”的影视片,唱“水浒”的歌曲,阅读感受得到了广泛的交流。因为师生、生生交流时,哪个学生是敷衍了事地读,哪个学生是专心致志地读,哪个学生是“囫囵吞枣”、“一知半解”地读,哪个学生是深入研读,学生本人和教师都会心知肚明,就为下面的讨论交流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学生共同读一本书的,可以随时随地采用多种方式进行有效的交流,在交流中不断提高自己的阅读感悟。指导学生将自己的阅读感受及时地记录下来,也显得尤为重要,那么在共读的同时,随时翻看同伴的读书笔记,也可达到互补交流的状态。
三、互动分享,提升阅读品质
阅读心理学认为,当阅读者读完某一文本时,总会有一种与人交流和对话的欲望,而这一欲望的达成,有可能促进其阅读理解,刺激其阅读兴趣。在共读一本书的基础上,拥有相同的阅读材料背景,学生们的交流分享就容易进行了,以共读书为中心,产生了丰富的感性材料,班级读书会的讨论就是核心环节。学生通过对书的讨论,不但解除困惑、深化理解,还能分享快乐、分享经验,往往可以切实提高阅读的品质。因此,和学生一起讨论的时候,要注重他们思考的过程,可以从他们读作品时最有感觉的地方入手,确立一个话题,大家一起讨论。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不要急于解答,急于下结论,可以让其他学生都说一说,要允许学生有不同的见解,如有争论更好。只有鼓励学生尽量使用多种方法表达出自己的读书感受,才能不断提高学生的说话技巧,在交流中碰出更多火花。在《窗边的小豆豆》阅读交流课上,教师带领学生们读本书的最后一章节时,请学生们讨论这样几个问题:①请大家猜一猜,小林校长下一次会办一个什么样的学校呢?②猜一猜,后来小豆豆和校长再一次见面时会是什么样的情景呢?③回忆自己的童年,你不会忘记什么?最难忘的一件事是什么呢?《一百条裙子》里有“漠视与尊重”,有“心愿与追寻”,有“伤害与忏悔”,有“善良与大气”……任意一项都可以成为讨论的“主题”,阅读带领人可以组织各个成员围绕着商定的话题进行交流。在这样尽情的交流中,学生们不禁产生新的阅读期待,也会渐渐明白,阅读不仅仅在于生动有趣的情节,可爱多样的人物个性,更多的是在无形中关注好书为我们带来的无穷想象,对生活的思考,对真善美的感悟,提升了阅读的品质。
培根说,读书给人以乐趣,给人以光彩,给人以才干。班级读书会,在教室里营造出积极愉悦的读书气氛,让学生在自己习惯的环境中与朝夕相处的同学、老师进行交流,同时根据每个学生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引导,这样的形式非常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春诵秋吟,书卷飘香,愿每个学生的心灵与书相约,步入阅读的“巴学园”。
(责编侯艳星)
一、儿童本位,营造话语环境
理想的班级读书会,是形成“人与人、人与书、人与环境”的快乐阅读、快乐对话。实现这一理想状态的关键,是要选择好共读的书作为支点,调动学生们的阅读兴趣。因此,教师应该先关注学生阅读走向,了解最近都流行看什么书,学生们口头上念叨的是什么书。班级读书会遵循“兴趣第一、儿童本位”的原则,结合学生年龄特点,选择既情趣盎然,又值得讨论的共读书籍,营造和谐的话语环境。《夏洛的网》、《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窗边的小豆豆》、《爱丽丝漫游奇境》等,都是文质兼美的书籍。教师和学生可以采取自己喜欢、擅长的方式,如剪贴画、故事朗读、一人一句话书评等,推荐自己喜欢的一本书,达到吸引其他学生的目的。也可开展如古诗诵读、优美散文配乐吟诵等活动,通过诵读让学生用不同的感官来理解诗文的凝练美、节奏美,体会优美散文的美好意境,用最直观的方式使学生品尝阅读的喜悦。对于低年级学生和阅读习惯没有养成的学生,教师可选择生动有趣、短小易懂的故事、童话等提供给他们阅读,让生动的故事情节吸引他们,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逐步形成和谐的话语环境,养成爱读书的习惯。
二、深入阅读,奠定交流基础
相对于个体自由阅读,班级读书会建立了一个由同伴、教师乃至家长等共同参与的群体环境。当“你读、他读、我也读”成为一种氛围,尤其是教师在教室里的示范阅读有强大的吸引力的时候;当学生看到老师与同学和他读着一样的书的时候,心理上的暗示与接近,会让他读起来更带劲。共读的氛围,是阅读兴趣的最好催产素。大家还会你追我赶,比着谁读得快。组织全班同读《水浒传》时,那一段时间走进教室,耳边飘来的都是“宋江”、“林冲”、“武松”的名字,日记中也满是“智劫生辰纲”、“ 三打扈家庄” ……学生间随时随地谈论,或就主题交流、辩论,或通过笔端倾述,或相互交换“水浒”的影视片,唱“水浒”的歌曲,阅读感受得到了广泛的交流。因为师生、生生交流时,哪个学生是敷衍了事地读,哪个学生是专心致志地读,哪个学生是“囫囵吞枣”、“一知半解”地读,哪个学生是深入研读,学生本人和教师都会心知肚明,就为下面的讨论交流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学生共同读一本书的,可以随时随地采用多种方式进行有效的交流,在交流中不断提高自己的阅读感悟。指导学生将自己的阅读感受及时地记录下来,也显得尤为重要,那么在共读的同时,随时翻看同伴的读书笔记,也可达到互补交流的状态。
三、互动分享,提升阅读品质
阅读心理学认为,当阅读者读完某一文本时,总会有一种与人交流和对话的欲望,而这一欲望的达成,有可能促进其阅读理解,刺激其阅读兴趣。在共读一本书的基础上,拥有相同的阅读材料背景,学生们的交流分享就容易进行了,以共读书为中心,产生了丰富的感性材料,班级读书会的讨论就是核心环节。学生通过对书的讨论,不但解除困惑、深化理解,还能分享快乐、分享经验,往往可以切实提高阅读的品质。因此,和学生一起讨论的时候,要注重他们思考的过程,可以从他们读作品时最有感觉的地方入手,确立一个话题,大家一起讨论。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不要急于解答,急于下结论,可以让其他学生都说一说,要允许学生有不同的见解,如有争论更好。只有鼓励学生尽量使用多种方法表达出自己的读书感受,才能不断提高学生的说话技巧,在交流中碰出更多火花。在《窗边的小豆豆》阅读交流课上,教师带领学生们读本书的最后一章节时,请学生们讨论这样几个问题:①请大家猜一猜,小林校长下一次会办一个什么样的学校呢?②猜一猜,后来小豆豆和校长再一次见面时会是什么样的情景呢?③回忆自己的童年,你不会忘记什么?最难忘的一件事是什么呢?《一百条裙子》里有“漠视与尊重”,有“心愿与追寻”,有“伤害与忏悔”,有“善良与大气”……任意一项都可以成为讨论的“主题”,阅读带领人可以组织各个成员围绕着商定的话题进行交流。在这样尽情的交流中,学生们不禁产生新的阅读期待,也会渐渐明白,阅读不仅仅在于生动有趣的情节,可爱多样的人物个性,更多的是在无形中关注好书为我们带来的无穷想象,对生活的思考,对真善美的感悟,提升了阅读的品质。
培根说,读书给人以乐趣,给人以光彩,给人以才干。班级读书会,在教室里营造出积极愉悦的读书气氛,让学生在自己习惯的环境中与朝夕相处的同学、老师进行交流,同时根据每个学生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引导,这样的形式非常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春诵秋吟,书卷飘香,愿每个学生的心灵与书相约,步入阅读的“巴学园”。
(责编侯艳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