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常言道:“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细加品味,“良药”由于“苦口”毕竟美中不足,“忠言”终因“逆耳”常使人难于心悦诚服,致使批评功效大打折扣。作为教师,批评是教育艺术中的一把利剑,如果将逆耳批评变为顺耳教诲,既能使学生诚恳认错、幡然改过,还能架起师生间心心相通的金桥。这样的批评岂不美哉!那么,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如何对学生进行艺术性的批评呢?
一、先听取,后理论
俗话说,无风不起浪,任何错误都是其合理的发泄。有时候,学生一言不发,似乎无动于衷,而这恰恰是极度愤怒或遭受委屈的表现。教师批评学生如中医疗疾,也得深入调查研究,将学生犯错误的原因、动机与违纪时心理状态了然于胸,做到分清是非,既不偏听偏言,也不能凭个人喜好、印象下结论,对错误事实有正确认识,做到实事求是。只有事实确凿,细节明了,才能下言有据令人诚服。批评时,对“优生”与“后进生”一视同仁,切忌厚此薄彼。事实上,先进与落后,好与差是相对的,是发展变化的,优生有不足之处,后进生也有闪光的一面。要正确地进行批评,有时不妨进行“心理位移”,即不但要站在教师的角度,不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去分析评价是。只有对任何人不持偏见,批评才会不失公允,收到应有的效果。如果听片面之词和从印象出发,以致批评不到“点子”上,反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和异常行为,这样不仅会失去批评者的权威性,还会严重损害教师形象,使学生产生嫉妒心和自卑感,自暴自弃,破罐破摔,人为加大教育难度,最终导致师生感情危机。
二、先肯定,后处理
教师批评学生,须抱定防病、治病、除病、救人的宗旨,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善于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肯定他们的优点和长处,批评他们身上的缺点错误,在“短”中见“长”,进而做到扬“长”避“短”,以“长”克“短”,促其自责自侮、自省自新。切忌只见其短不见其长,更不能用尖刻语言,挖苦奚落冷嘲热讽,给学生的前途过早下结论,要就事论事。凡人,都有被尊重、肯定和恭维的渴望,因此先肯定学生,让学生“坐气球升天”,再“坐降落伞”,才能让他们心理平衡。迟到的同学可能是因熬夜学习而睡过头;打架骂人的同学可能讲义气,重友情,为人直率而不拘小节;学生上课讲话可能是因为听讲用心,思维活跃,见解独特而不盲从权威等等。只要你想肯定,“何患无辞”?当然,肯定要适度。毕竟,批评教育是我们的真正目的。在批评时尤其不能用体罚或变相体罚,避免学生产生抵触情绪和师生隔阂,矛盾激化留下隐患,甚至积怨成仇,引发敌对意识,导致令人心悸的“一念之差”。
三、先尊重,后批评
被批评者往往对教师存有疑心、戒心,有一种盲目的自我防护反应。批评要达到目的,必须让被批评者沉得你是善意的,不是跟他过不去,要他难看。所以批评一定要以尊重理解为前提,无论学生犯了何类错误,他们在人格上仍然是平等的,我们绝无理由打击、挖苦或侮辱他们。即使明知无可救药(这只是假设),我们仍然要心存希望,以礼待人,以理服人,以情感人。给一个笑脸,搬一把椅子,递一块手绢,拍一下肩膀都会唤起违纪学生的良知。只有情感的良好氛围。
批评学生的时候,在批评过程,还要耐心地讲道理,用真善美去唤起学生自我教育的意识。不仅要帮助学生分析犯错误的原因,而且要启发引导学生自己提出改正错误的方法和措施。这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尽快地认识错误,改正错误,迅速进步,更重要的是可以培养他们遇事多思考的习惯,为以后批评定了基础。在批评的过程中,要尊重学生,就要掌握好“刺激”的分寸,讲究批评的尺度。教师的批评语言,是直接作用于学生,引起心理反应的刺激物。刺激过轻,学生会不以为然;刺激过重,学生接受不了,反而会产生抵触情绪。因此,对于刺激分寸掌握得如何,直接关系到批评的效果。为此,对批评者的个性心理特征,如气质、性格等的差异应予充分注意。
一般来说,对性格孤僻、胆子小的学生,要和风细雨,把话说得轻柔委婉些;对性格宽厚、迂缓、情感淡薄的学生,则可以把话说的重些,批评语言必须适度。语言不对或者说不到点子上,是刺激的性质错了,往往言者谆谆,听者藐藐;批评语言绝对化,甚至带有侮辱性,会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引起对立情绪,因此产生“顶牛”现象。所以,在批评学生的时候,要注意维护学生的自尊心,避免在众人面前斥责学生,一定要把握好批评语言的尺度。
四、先私下,后公开
批评的程序应该是:先私下里个别批评,根据个别批评的效果作些微调之后当众公布。违纪学生往往或多或少有其生活的土壤——教室、操场,以及伙伴,若能“釜底抽薪”的“隔离审查”,效果会好得多。况且师生双方也有时间来冷静考虑,从而避免不必要的尴尬和麻烦。私下批评可以获得公开批评所不能获得的许多东西,如违纪的深层缘由和动机,还有哪些学生违纪,此案是否“冤假错案”等,但最最可贵的是保护学生的自尊,增强自己的威信。当然,为了强化批评的示范作用。杀鸡骇猴,惩前毖后,绝大多数批评仍需公开。但是,一要征得同意,二是讲究用词。也就是说,借自己的口,提高学生的觉悟,加深学生的认识。最后,我们得分清,私下批评的焦点是违纪学生,公开批评的则应转化为错误本身。
有人说过这样的一句话:“老师不经意的一句话,可能会创造一个奇迹;老师不经意的一个眼神,也许会扼杀一个人才。”老师习以为常的行为,对学生终身的发展也许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由此看来,教师的批评教育得讲艺术性。
总之,作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批评教育学生,在把握好原则的同时,更需讲究艺术性。
一、先听取,后理论
俗话说,无风不起浪,任何错误都是其合理的发泄。有时候,学生一言不发,似乎无动于衷,而这恰恰是极度愤怒或遭受委屈的表现。教师批评学生如中医疗疾,也得深入调查研究,将学生犯错误的原因、动机与违纪时心理状态了然于胸,做到分清是非,既不偏听偏言,也不能凭个人喜好、印象下结论,对错误事实有正确认识,做到实事求是。只有事实确凿,细节明了,才能下言有据令人诚服。批评时,对“优生”与“后进生”一视同仁,切忌厚此薄彼。事实上,先进与落后,好与差是相对的,是发展变化的,优生有不足之处,后进生也有闪光的一面。要正确地进行批评,有时不妨进行“心理位移”,即不但要站在教师的角度,不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去分析评价是。只有对任何人不持偏见,批评才会不失公允,收到应有的效果。如果听片面之词和从印象出发,以致批评不到“点子”上,反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和异常行为,这样不仅会失去批评者的权威性,还会严重损害教师形象,使学生产生嫉妒心和自卑感,自暴自弃,破罐破摔,人为加大教育难度,最终导致师生感情危机。
二、先肯定,后处理
教师批评学生,须抱定防病、治病、除病、救人的宗旨,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善于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肯定他们的优点和长处,批评他们身上的缺点错误,在“短”中见“长”,进而做到扬“长”避“短”,以“长”克“短”,促其自责自侮、自省自新。切忌只见其短不见其长,更不能用尖刻语言,挖苦奚落冷嘲热讽,给学生的前途过早下结论,要就事论事。凡人,都有被尊重、肯定和恭维的渴望,因此先肯定学生,让学生“坐气球升天”,再“坐降落伞”,才能让他们心理平衡。迟到的同学可能是因熬夜学习而睡过头;打架骂人的同学可能讲义气,重友情,为人直率而不拘小节;学生上课讲话可能是因为听讲用心,思维活跃,见解独特而不盲从权威等等。只要你想肯定,“何患无辞”?当然,肯定要适度。毕竟,批评教育是我们的真正目的。在批评时尤其不能用体罚或变相体罚,避免学生产生抵触情绪和师生隔阂,矛盾激化留下隐患,甚至积怨成仇,引发敌对意识,导致令人心悸的“一念之差”。
三、先尊重,后批评
被批评者往往对教师存有疑心、戒心,有一种盲目的自我防护反应。批评要达到目的,必须让被批评者沉得你是善意的,不是跟他过不去,要他难看。所以批评一定要以尊重理解为前提,无论学生犯了何类错误,他们在人格上仍然是平等的,我们绝无理由打击、挖苦或侮辱他们。即使明知无可救药(这只是假设),我们仍然要心存希望,以礼待人,以理服人,以情感人。给一个笑脸,搬一把椅子,递一块手绢,拍一下肩膀都会唤起违纪学生的良知。只有情感的良好氛围。
批评学生的时候,在批评过程,还要耐心地讲道理,用真善美去唤起学生自我教育的意识。不仅要帮助学生分析犯错误的原因,而且要启发引导学生自己提出改正错误的方法和措施。这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尽快地认识错误,改正错误,迅速进步,更重要的是可以培养他们遇事多思考的习惯,为以后批评定了基础。在批评的过程中,要尊重学生,就要掌握好“刺激”的分寸,讲究批评的尺度。教师的批评语言,是直接作用于学生,引起心理反应的刺激物。刺激过轻,学生会不以为然;刺激过重,学生接受不了,反而会产生抵触情绪。因此,对于刺激分寸掌握得如何,直接关系到批评的效果。为此,对批评者的个性心理特征,如气质、性格等的差异应予充分注意。
一般来说,对性格孤僻、胆子小的学生,要和风细雨,把话说得轻柔委婉些;对性格宽厚、迂缓、情感淡薄的学生,则可以把话说的重些,批评语言必须适度。语言不对或者说不到点子上,是刺激的性质错了,往往言者谆谆,听者藐藐;批评语言绝对化,甚至带有侮辱性,会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引起对立情绪,因此产生“顶牛”现象。所以,在批评学生的时候,要注意维护学生的自尊心,避免在众人面前斥责学生,一定要把握好批评语言的尺度。
四、先私下,后公开
批评的程序应该是:先私下里个别批评,根据个别批评的效果作些微调之后当众公布。违纪学生往往或多或少有其生活的土壤——教室、操场,以及伙伴,若能“釜底抽薪”的“隔离审查”,效果会好得多。况且师生双方也有时间来冷静考虑,从而避免不必要的尴尬和麻烦。私下批评可以获得公开批评所不能获得的许多东西,如违纪的深层缘由和动机,还有哪些学生违纪,此案是否“冤假错案”等,但最最可贵的是保护学生的自尊,增强自己的威信。当然,为了强化批评的示范作用。杀鸡骇猴,惩前毖后,绝大多数批评仍需公开。但是,一要征得同意,二是讲究用词。也就是说,借自己的口,提高学生的觉悟,加深学生的认识。最后,我们得分清,私下批评的焦点是违纪学生,公开批评的则应转化为错误本身。
有人说过这样的一句话:“老师不经意的一句话,可能会创造一个奇迹;老师不经意的一个眼神,也许会扼杀一个人才。”老师习以为常的行为,对学生终身的发展也许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由此看来,教师的批评教育得讲艺术性。
总之,作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批评教育学生,在把握好原则的同时,更需讲究艺术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