俩宝搓起来,五分钟之后再去“调停”

来源 :祝你幸福·最家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aabb1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俩娃吵闹、争执、哭叫都是家常便饭
  做孕期B超时,我惊讶地看见肚子里大宝正在踢二宝,当时我就气愤地想,这笔账先记着,等这小子出来再算!看看大宝对妹妹多凶啊!二宝简直就是在双胞胎哥哥的欺负下长大。自打他们从娘胎里出来,空间更大,理由更多,打架就更方便了。
  二宝玩拼图玩得好好的,大宝爬过来把拼图都弄乱,二宝开始大哭;二宝和大宝都坐在地上玩,大宝趁人不备推二宝一把,二宝自然又放声大哭;二宝没有大宝强壮有力,在争斗中总是处于下风。
  终于有一天,大宝又过来撩闲,二宝抓住大宝的胳膊狠咬一口,几个小牙印在大宝白白胖胖的胳膊上清晰可见。这回轮到大宝放声大哭。没准他还委屈,他对二宝尽管推一把、撞一把,但基本都是骚扰性的;而二宝对哥哥就没那么客气了,被逼急了一出手就是伤害性的。
  后果就是,大宝从此见了二宝掉头就爬走,如同小动物见了天敌。二宝从小懂得见好就收,也不乘胜追击。
  家里终于消停了几天。
  当大宝二宝会说话了,武斗便逐渐演变成文斗。两小儿天天辩日,如同绕口令一般,让人头晕眼花……
  打归打,斗归斗,大宝和二宝依然是一起游戏、一起玩耍的最好的朋友。
  如果你家有两个或更多孩子,吵闹、争执、哭叫都是家常便饭。肯定有那么几年时间,你家的日常娱乐之一就是看两小儿天天斗嘴、追打、争抢东西,然后这出热闹的大戏以战败的一方(通常是小的)哭哭啼啼地来告状剧终。
  于是,十年来,我的角色从消防队员,到福尔摩斯,到资深大法官,再到居委会大妈……哪里有他俩打架,哪里就有我不辞劳苦的身影。
  孩子打架的终极目的不是自己打出输赢,而是要父母评出胜负
  终于有一天,筋疲力尽的我顿悟了!
  大宝、二宝十个月大,我们全家在外度假。
  不要幻想兄弟姐妹总是团结友爱、和睦共处、互助互爱。这一天会到来,但是那至少是二十年以后的事。所有年幼的兄弟姐妹都会吵闹打架,首先源于他们天然地处于“竞争”关系当中。家庭成员之间的一荣俱荣一损俱损,那是后天社会性的教化和醒悟;对于年幼孩子而言,家就是世界的全部,父母的爱和关注就是全部的资源。
  一个妈妈几个孩子的家庭里,妈妈便是这个最宝贵的有限资源。年幼孩子天然依赖母亲,也还不懂得母爱大得装得下所有孩子的道理。所以,孩子的争斗,大多是为了向父母证明自己好,自己的兄弟姐妹错,因此孩子打架的终极目的不是自己打出输赢,而是要父母评出胜负。
  孩子吵闹和打架的真实动力是:证明自己对,别人错,以此赢得父母更多的爱。


  专宠,是每个年幼孩子的梦想!会哭的孩子有奶吃,淘气的孩子总被抱。兄弟姐妹吵闹打架另一个最常见的原因是,引起父母的注意。
  作为多子女家庭的父母,爱也许是无限的,但时间却是有限的。孩子正好相反,他们是被爱狂、表现狂、自恋狂。小小的人儿最享受的是身处注意力的中心,一举一动都有观众,最好有掌声;否则对他们来说,一切都没有意义,一切都没有乐趣。而两个自恋狂是不能互相欣赏的,他们很快意识到兄弟姐妹对自己并没什么兴趣,当然,自己对他们也不感兴趣。为了唤回那个真诚投入的观众(也就是父母),他们必须发声!
  聪明的孩子们早就发现,轻声细语,有商有量,朗读唱歌,这些低分贝的声音都不能有效召唤听众。于是,身在厨房或者书房的你,就会听到这一类声音:争吵理论、喊妈妈、哭叫……分贝增加,直到你出现在听众席上。
  兄弟姐妹争吵打架,只因为他们吃饱了,睡够了,呆烦了,玩腻了!
  他们需要娱乐,虽然这个娱乐方式如此不为父母所乐见。你去野生动物园,看看小狮子、小老虎们吃饱喝足以后,就是互相追逐、扭打和不太当真的撕咬嘛!
  就连成人娱乐也一直没有远离动物界:摔跤、拳击、辩论、各类真人秀和美国大选,虽然题材上分属文体和政治节目,但不都是收视榜上的常青树吗?互掐、互踩和不致重傷的互殴,一直都是我们人类的爱好,孩子们只是本能地在家就地取材(自己的兄弟姊妹),把这项娱乐用简单粗糙的方式呈现了一下。
  孩子的注意力只能够集中很短的时间,而且没有自主地组织一个新游戏、新活动的能力。这就是为什么看孩子通常那么累人,因为年幼孩子玩什么、跟谁玩,都是玩一会儿就够了,烦了,马上又需要新的游戏或者玩伴来维持他们的注意力。
  破解小儿打架的小技巧
  大人不在场,留两个孩子自己玩,他们很快就会相看两厌。这时候,如果没有大人到场组织、开始一个新的游戏或活动,现场就会演变成两个孩子的被动互动:抢一样东西,捣乱对方的游戏,另一方反击、抗议,双方开始争论、争吵、打架。孩子在侵犯性动作和叫喊、哭闹中释放烦躁情绪。
  如果你真的明白了小儿打架的原因,破解也只需捅破一纸之力。
  #不要让那个对的孩子得到奖励或是更多的安抚,错的孩子仅仅受到惩罚
  孩子争斗的根本原因是爱的竞争,所以不要让打架成为影响爱的分配的因素。年幼孩子的世界没有根本的对错,他们也还不具备明辨是非的能力。不要试图在孩子的打架中仲裁对错或主持正义。
  两个孩子为争抢一个玩具打架,正确的做法是果断拿走这个玩具,谁都没得玩,而不是纠缠于谁对谁错,惩恶扬善。这样坚持下去,孩子会觉得,争执中辛辛苦苦争来的对错毫无意义,父母根本不采纳、不介意,时间久了,他们就失去争执互掐的动力。
  #尽量少介入孩子的争执
  不要孩子玩得好好的,大人都不出现;一打架,父母就一路小跑地出现在现场。否则,打架,会成为孩子得到注意力的有效武器。
  对于孩子来说,哪怕是消极的注意力(批评和惩罚)也好过没有注意力,尤其是大人长篇累牍地调查取证,明辨是非,再实施奖惩,这简直就是一场妈妈参加的最有趣的、高潮迭起的游戏!孩子一打,大人马上出面干预,简直就是对孩子打架的变相鼓励。兄弟姐妹的打架,很少真打出危险和麻烦。你要么在孩子开打之前就多跟他们花一些时间玩,要么就在开打之后多些忍耐,任凭他们哭叫大闹,你自岿然不动,继续做饭,继续擦地,继续看书,上网,聊天,喝茶。如果你做不到,就给自己定一个“延时”铁律:从你听到孩子打架,想冲过去的那一刻算起,五分钟之后,再过去。
  #给予孩子更多时间,跟孩子一起做更多事情
  孩子需要父母,同需要食物一样必要的,是需要你的时间;同需要健康一样本质的,是需要你的拥抱;同需要安全一样重要的,是需要你跟他们在一起的快乐。
  不要等孩子烦了、腻了,开始调皮生事了,才去管他。你需要把这个小人儿的时间建设性地安排满,让他没时间跟兄弟姐妹打架斗殴;让他的一天有足够的休息、足够的睡眠,还有足够的游戏、乐趣和比吵嘴打架更有趣的发现。
  当然,这对大人来说,意味着时间和精力。带孩子是辛苦的,最主要就是辛苦在每一天都要计划、组织和填充他的二十四小时。如果你不这样花时间,就要在调节他们的纠纷争斗上花时间,区别只在于:一个是主动的,一个是被动的;一个是计划的,一个是突发的。反正养孩子,你就是要花时间、花力气的!
  把他俩扔在吊床上互掐互爱吧!妈妈躲一边喝茶、晒太阳去。
其他文献
和游游一起翻开《弟弟的世界》之前,我并不知道这是一个关于自闭症孩子的故事。等看到扉页写的“献给一直关心自闭症儿童的好友姜义村教授……”,我在那一刹那有退缩的冲动,但已经来不及。7岁半的游游,最近对“我没有说什么”比“我说了什么还敏感”,而我也并不确定,我这种总想让游在波折与哀伤面前转过身去的冲动,到底是出于妈妈保护的本能,还是只是因为我也不够勇敢。  带着一种小心翼翼的平静,我一頁一页地念下去。 
期刊
自从进入了美国小学一年级,女儿每天都会做一件事情——写短文玩儿。  她会自己先想一个有趣的题目,然后画一些奇形怪状的“云状图”“树状图”,用来说明故事主题和故事细节之间的关系……  再比如我前几天带着弟弟坐飞机,女儿就写了长长的一张表格给我,上面列出了所有“旅行用品”,其中包括:妈妈的日常用品、婴儿用品、工作用品三个大项,每个大项又包括若干小项……满满一页纸,我只要照着列表收拾东西就行。  我问女
期刊
一位曾经的美国同事,夫人身体不好,要钱治疗,两个孩子分别上小学和初中。工作之余,他常在Facebook上发广告,问哪家需要割草。一到周末,他就和十几岁的儿子出征,去帮人家割草补贴家用。别的爸妈在晒娃晒菜晒幸福,他晒自己和孩子割草后的浑身灰土,却频被朋友夸奖。  几个星期前,他们单位机构调整,他所在部门遭撤,他下了岗。几近断炊之际,儿子说,要不你把我割草的钱拿出来吧。又有一次,我看到他的帖子上说,女
期刊
有一年聚会,遇到了几个少时玩伴,大家都挺开心。有一个老大哥跟另一个哥们说:“哎,你还欠着我两万多个蛋儿哩!”大家愣了一下,哄堂大笑。  弹蛋儿,是我们小时候迷恋的一种游戏,每天放学都会玩一会儿,有些上瘾的,一直玩到天黑才回家,弄得两手黢黑。弹蛋儿也叫溜溜蛋儿,就是玻璃球,一般是单色的,有纯白的,叫白蛋儿,多数都带有一点绿色,据说那是吹灯泡用的原料。那时候商店里没有卖的,倒是有几个大孩子卖这个,估计
期刊
周末,我参加了一个艺术妈妈分享活动。主讲人说,父母要多用优秀的绘本给孩子“洗眼睛”。在她用ppt展示的优秀绘本中,有一本是安东尼·布朗的《梦想家威利》。  安东尼·布朗的绘本作品很多,也很有趣好玩。先前给三岁的元元读过的,仅仅只有最响当当的《我爸爸》和《我妈妈》。其他的,我觉得不太好讲,想等元元大一些再入手。  大猩猩威利是安东尼·布朗绘本世界的主角之一。在《梦想家威利》中,它藏身在一幅幅世界名画
期刊
女儿高考分数一出来,所有人包括她自己都很意外。  从小到大的中等生,一路普通学校上过来,除了半途而废的英语和奥数,没正经上过什么课外班,从小到大开家长会,我都是低着头,等老师表扬最近学习有进步的同学时,才抬头看看有没有女儿的名字……  女儿怎么能从当时中考的区7000多名冲到高考时的市100多名呢?按照流行的说法,像她这样的不就是输在起跑线上的孩子吗?除了高考改革拿掉难题、怪题的客观原因,这个一直
期刊
中国有一个古老的故事,讲述一个小男孩在吃梨的时候,自己拿了一个最小的,把那些大一些的梨让给了其他的人,故事的题目叫《孔融让梨》。  当我讲这个故事给我五岁的儿子听时,他还不能正确地理解这些事情,他认真地问我:“他是不是不喜欢吃呀?”  现在的很多孩子,在物质生活上已经很富足了,他们理解事物的观念,也由于他们生活处境的变化而与过去的一代代孩子都不相同。在现代的孩子看来,一个小孩子,只有在他不喜欢吃家
期刊
前两天小艾同学跟我讲,隔壁班(四年级)的一个男生打他们的班主任,最后来了好几个高大威武的体育老师,才最终控制住了那个混乱的现场。  小艾说,当时她们几个女生很害怕,很怕班级的后门会被楼道里的人踹开。  我问她:如果爸爸在,你还会不会害怕?她说那肯定就不会了。  想起一度很火的电影《王牌特工》。  故事的一开篇,我就很不喜欢:年轻的英雄为了他的荣誉英勇牺牲,留下一个年幼的儿子,多年后成长为伦敦街头一
期刊
孩子初学写作文真是挺难的,现在似乎是从看图说话开始练习,还算有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我小时候有没有这个我忘了,反正第一次写作文就让我感到很茫然,写得也很差,基本没法看,要是评分肯定不及格。  当时是开春季运动会,老师说,作文就写这个。但这个运动会和我们基本没什么关系,是市级运动会,我们小学生去,不过是充当看客,要求都穿白褂蓝裤,坐在看台上别上蹿下跳就算完成任务。虽说没什么意思,不过不用上那些无聊的课,
期刊
为了拍老李的马屁,我给小女儿,买了件超Q的曼联连体衣。我这种重色轻女、借花献佛的不要脸行为,给她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不便。  她两岁多,早就戒掉了尿片,所以每当她要上厕所,就要脱掉连体衣,光着身子瑟瑟发抖。  她表示妈咪我好冷,我不想穿这件红色的衣服了。我就冲过去拿件外套给她披着,然后洗脑:这件很靓很衬你呀,你看爸爸多钟意。  内心回响:反正,你给老娘穿着,养你这么大,被利用一下不许叽歪。  曼联必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