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实施,作为教师的我们也越发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个性和创新能力。“创新”,是指学生通过接受教育,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能够善于发现和认识有意义的新知识、新事物、新方法,掌握其中蕴含的基本规律,并具备相应的能力,为将来成为创新型人才奠定全面的素质基础。“个性”,意即人格。个性是一个多维整体概念,它的培养、发展、完善始终是一个和谐整体的进程。
“创新能力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能力的核心是创新思维,它是创新人才的基本特征,也是成才的基本条件。
那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个性和创新能力呢?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从以下几点浅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一、应该在情境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个性
情境教育十分注重创设美、智、趣的情境,在热烈的学习情境中,让学生去感受、去探索、去体验、去发现、去表达,让他们在活动中得到充分发展,从而得以培养他们的创新个性。
(一)创设美、智、趣的教学情境,增强主体意识
在强烈的好奇心的驱使下,在自信心的感召中,学生往往萌发热切的探究欲望。好奇的火花没有探究的燃旺就不可能成为燎原之火。情境教学处处蕴含着有趣的问题,吸引学生去探索。如在教学《观潮》一课时,我让学生先通读课文,对钱塘江大潮有一个初步的了解,让学生知道潮来前、潮来时、潮来后的情景,接着引导学生去探究大潮形成的原因,利用课件让学生感知钱塘江口呈喇叭形,外宽内窄,外深内浅,潮波传播时受到约束而形成。紧接着让学生欣赏潮来时的美丽壮观。于是,学生很自然地就会发出疑问:作者为什么会把钱塘潮的美丽写得如此让人身临其境呢?作者为什么……在情境中让学生发现问题,并通过思考解决问题,使他们为探究而要学,变被动学为主动学,增强了主体意识。
(二)利用移情,体验乐趣
移情是指人们在察觉他人情感时自己也体会到的与之相同的情感。让学生在已创设的特定情境中担当角色,感知角色,体验创新角色的情感。学习《水上飞机》时,我请学生当解说员,为同学们讲解水上飞机的不同功能。学习《庐山的云雾》时,我请学生充当小导游带领同学们去登庐山,欣赏庐山云雾的千姿百态和瞬息万变。学生扮演角色情绪高涨,对角色的塑造本身就是一种创新活动,而构想未来更是需要创造性的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因此,学生积极思维,能够享受创新带来的乐趣。
(三)拓宽情境,塑造新颖流畅的思维能力
创造性思维不同于一般思维,其主要特征是发散性。思维的发散性表现为不急于归一,而是提出多方面的设想或各种解决方法,而后经过筛选,找到比较合理的结论。美国心理学家吉尔福特认为思维的发散性主要表现为流畅、变通和独特。情境教学十分重视通过拓宽情境打开学生的思路,寻求多种答案。比如一些童话故事的教学就可以在学完课文后,让学生续写故事。如教学《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后,就可以让学生假想沙漠旅行结束了,小骆驼又见到了那匹小红马,他会怎么说,怎么做?这样拓宽思路,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当然除了拓宽思路,还可以改换思考问题的角度和方式。
教师要把创新的理念始终贯穿于教学情境的始终,让学生树立创新主体意识,激发创新潜能,享受创新主体乐趣,追求创新主体价值,形成创新能力,不断刺激——强化——刺激,最终熔铸成创新主体精神,内化为创新个性。
二、在语文教学中应充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启迪学生丰富的想象力
在已知事物和观念的基础上,努力去探索新事物和新观念,这种探索借助大脑对已知信息的加工、整理与推理创造出新形象能力就是想象力。爱因斯坦曾经说过:“一切创造都是从创造性的想象开始的,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把新旧知识联系起来,以旧探新,以新固旧,使学生借助创造性想象丰富自己的心理活动,扩大知识面,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如学习《争论的故事》一课时,学生通过阅读已知道兄弟俩的做法是错误的。我根据课文内容以《如果我是哥哥》或《如果我是弟弟》为题,鼓励学生不受原文的约束,标新立异,说出自己的认识。说话练习,可以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可以更好地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二)鼓励学生大胆幻想
幻想是想象力的升华,其特点在于摆脱了现实的束缚去塑造未来。科学发展的历史表现,人类的创造性活动总是伴随着幻想,幻想往往是发明创造的先行者,是人类活动的巨大动力,它不仅能引导人们去发现新问题,而且还能激励人们作出新的努力和探索,去从事创造性的劳动。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要特别注意培养和爱护学生的科学幻想,使幻想变成他们学习的信心和动力。如在学习了寓言、童话后,让学生展开“幻想”的翅膀,仿写童话、科幻文章。在作文教學中,我们要敢于打破传统作文方法,改进作文训练模式,从虚入手,虚实结合,让学生放胆去写,海阔天空,自由思索,对那些大胆新奇而又合乎情理的幻想,热情鼓励,哪怕是“异想天开”想入非非也要引导剖璞见玉,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创新作文旨在一个“新”字,不应有一定的模式,每个学生完全可以而且也应该根据自己的实际和积累的材料,作出种种大胆的设想,在“创新”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在训练创新作文中深化学生对事物的理解和认识,训练创新思维的技能技巧,培养学生表达自己独特见解的能力。
(三)引导学生善于联想
联想是从已知事物联想起其他相关的事物,或由某种概念引起其他相关的概念的思维方法。世界上总有一些事物彼此是相似的,它们之间总有这样或那样的关系。如果把未知事物相联系进行观察、类比,发现其特点,可以开拓学生的思路,变未知为已知,从而有新的发现和发明。如学了《荷花》一课后,老师让学生依照课文的写法,写一写《梅花》、《竹子》,既真实地描述了事物的外形,又联系相应的品格精神,表达了思想倾向。通过联想训练,既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又丰富开阔了学生的眼界。
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告诉我,应该在语文教学中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个性和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能力的核心是创新思维,它是创新人才的基本特征,也是成才的基本条件。
那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个性和创新能力呢?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从以下几点浅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一、应该在情境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个性
情境教育十分注重创设美、智、趣的情境,在热烈的学习情境中,让学生去感受、去探索、去体验、去发现、去表达,让他们在活动中得到充分发展,从而得以培养他们的创新个性。
(一)创设美、智、趣的教学情境,增强主体意识
在强烈的好奇心的驱使下,在自信心的感召中,学生往往萌发热切的探究欲望。好奇的火花没有探究的燃旺就不可能成为燎原之火。情境教学处处蕴含着有趣的问题,吸引学生去探索。如在教学《观潮》一课时,我让学生先通读课文,对钱塘江大潮有一个初步的了解,让学生知道潮来前、潮来时、潮来后的情景,接着引导学生去探究大潮形成的原因,利用课件让学生感知钱塘江口呈喇叭形,外宽内窄,外深内浅,潮波传播时受到约束而形成。紧接着让学生欣赏潮来时的美丽壮观。于是,学生很自然地就会发出疑问:作者为什么会把钱塘潮的美丽写得如此让人身临其境呢?作者为什么……在情境中让学生发现问题,并通过思考解决问题,使他们为探究而要学,变被动学为主动学,增强了主体意识。
(二)利用移情,体验乐趣
移情是指人们在察觉他人情感时自己也体会到的与之相同的情感。让学生在已创设的特定情境中担当角色,感知角色,体验创新角色的情感。学习《水上飞机》时,我请学生当解说员,为同学们讲解水上飞机的不同功能。学习《庐山的云雾》时,我请学生充当小导游带领同学们去登庐山,欣赏庐山云雾的千姿百态和瞬息万变。学生扮演角色情绪高涨,对角色的塑造本身就是一种创新活动,而构想未来更是需要创造性的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因此,学生积极思维,能够享受创新带来的乐趣。
(三)拓宽情境,塑造新颖流畅的思维能力
创造性思维不同于一般思维,其主要特征是发散性。思维的发散性表现为不急于归一,而是提出多方面的设想或各种解决方法,而后经过筛选,找到比较合理的结论。美国心理学家吉尔福特认为思维的发散性主要表现为流畅、变通和独特。情境教学十分重视通过拓宽情境打开学生的思路,寻求多种答案。比如一些童话故事的教学就可以在学完课文后,让学生续写故事。如教学《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后,就可以让学生假想沙漠旅行结束了,小骆驼又见到了那匹小红马,他会怎么说,怎么做?这样拓宽思路,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当然除了拓宽思路,还可以改换思考问题的角度和方式。
教师要把创新的理念始终贯穿于教学情境的始终,让学生树立创新主体意识,激发创新潜能,享受创新主体乐趣,追求创新主体价值,形成创新能力,不断刺激——强化——刺激,最终熔铸成创新主体精神,内化为创新个性。
二、在语文教学中应充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启迪学生丰富的想象力
在已知事物和观念的基础上,努力去探索新事物和新观念,这种探索借助大脑对已知信息的加工、整理与推理创造出新形象能力就是想象力。爱因斯坦曾经说过:“一切创造都是从创造性的想象开始的,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把新旧知识联系起来,以旧探新,以新固旧,使学生借助创造性想象丰富自己的心理活动,扩大知识面,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如学习《争论的故事》一课时,学生通过阅读已知道兄弟俩的做法是错误的。我根据课文内容以《如果我是哥哥》或《如果我是弟弟》为题,鼓励学生不受原文的约束,标新立异,说出自己的认识。说话练习,可以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可以更好地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二)鼓励学生大胆幻想
幻想是想象力的升华,其特点在于摆脱了现实的束缚去塑造未来。科学发展的历史表现,人类的创造性活动总是伴随着幻想,幻想往往是发明创造的先行者,是人类活动的巨大动力,它不仅能引导人们去发现新问题,而且还能激励人们作出新的努力和探索,去从事创造性的劳动。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要特别注意培养和爱护学生的科学幻想,使幻想变成他们学习的信心和动力。如在学习了寓言、童话后,让学生展开“幻想”的翅膀,仿写童话、科幻文章。在作文教學中,我们要敢于打破传统作文方法,改进作文训练模式,从虚入手,虚实结合,让学生放胆去写,海阔天空,自由思索,对那些大胆新奇而又合乎情理的幻想,热情鼓励,哪怕是“异想天开”想入非非也要引导剖璞见玉,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创新作文旨在一个“新”字,不应有一定的模式,每个学生完全可以而且也应该根据自己的实际和积累的材料,作出种种大胆的设想,在“创新”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在训练创新作文中深化学生对事物的理解和认识,训练创新思维的技能技巧,培养学生表达自己独特见解的能力。
(三)引导学生善于联想
联想是从已知事物联想起其他相关的事物,或由某种概念引起其他相关的概念的思维方法。世界上总有一些事物彼此是相似的,它们之间总有这样或那样的关系。如果把未知事物相联系进行观察、类比,发现其特点,可以开拓学生的思路,变未知为已知,从而有新的发现和发明。如学了《荷花》一课后,老师让学生依照课文的写法,写一写《梅花》、《竹子》,既真实地描述了事物的外形,又联系相应的品格精神,表达了思想倾向。通过联想训练,既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又丰富开阔了学生的眼界。
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告诉我,应该在语文教学中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个性和创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