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满足幼儿自我表现的需要,引发幼儿艺术天性
儿童是天生的艺术家。幼儿的图画、咏唱、各种形体表演无不充溢着童真之美。教育家斐斯泰洛奇認为,艺術教育要注意人的天性和人的天然能动性而投其所好,要以人的本能来引导他。斐斯泰洛奇的这一主张将艺术教育的主要价值放置于人格建构之中。因为一旦艺术教育成了成人强加于幼儿的事情,那么幼儿艺术的天性就会遭受抑制,幼儿和谐的人格基础就会受到摧残。
在实施艺术教育的过程中,我十分注意满足幼儿自我表现和创造的需要,引发幼儿艺术的天性。幼儿在自身的行动中表现出来的东西,常体现着他们内在的精神生活和情感倾向,艺术教育应对幼儿精神世界中的这些宝贵的东西加以开发。
游戏是激发艺术创造力的最佳手段,也是对幼儿实施艺术教育的重要途径。让艺术教育以游戏的方式存在,既体现了对儿童权利的尊重,又发挥了艺术教育最大的发展效益。因为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它能在最大限度上满足儿童内在的需要,在幼儿人格建构的过程中起着主要的作用。
我反思了以前对游戏的认识,改变了以往幼儿游戏过多指导甚至干预的做法,让幼儿在游戏中自己选择,自己表达和自己创造,并根据自己的需要调节自己的行为。在幼儿自愿自发的游戏中,我关注和尊重每个幼儿的个性特点,注重引导他们运用不同的、自己喜欢的方式观察、感受并反映现实生活中美好的人、事、物,以丰富其艺术体验,增强其艺术表现力。
在实施艺术教育过程中,我把美术、音乐、文学视为艺术教育的三大法宝,我认为,抓住了这三大法宝,就掌握了幼儿情感秘密的钥匙。美术、音乐、文学对幼儿而言,首先是自我表现的方式,在这类活动中,幼儿将自己以往的经历和生活体验重新组合,并赋予新的意义,以表达其所见、所闻、所想和所感。
例如:强调幼儿自我表现的美术活动在本质上是一种游戏。儿童从开始涂鸦起,就创造了一套视觉符号系统,以满足表现自我和适应社会的需要。在活动中,儿童以这种自己创造的“美术语言”表现自己,其思想有了表达的途径,其情绪情感有了宣泄的渠道,这样,儿童的心理就容易保持平衡,儿童人格的建构即可以此为基础。但在以往的活动中,有些幼儿一拿起笔来就流露出犹豫的神色,不知如何下手,经常对老师说:“老师,我不会画!”这种现象的产生,可能是由于过渡的教育和干预,使孩子失去了对绘画的自信和表现欲望。现在,我已经不再要求幼儿练习那些枯燥乏味的技能,在幼儿尚不能画出各种图形的时候,我先为幼儿提供颜色、大小和形状各异的纸,让幼儿剪几何图形,进行摆放、拼搭和粘贴之类的创作活动,这样做十分有效地减轻了幼儿在美术活动中的心理压力,缩小了幼儿表现意图与表现力之间的距离,为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表现自我提供了极大的可能性,使幼儿在创作过程中得到了满足。
又如:我也经常运用童话的形式让幼儿充分表现自我。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童话是第一把仿佛是由儿童天性本身造就的,用以开启他的情感的钥匙。”在艺术教育活动中 ,我经常为幼儿创设听童话、讲童话和表演童话的情景,把幼儿的整个心灵引导到充满神奇色彩的童话世界中去,达到了陶冶幼儿情操,培养幼儿良好个性品质和发展幼儿语言能力的目的。
二、对幼儿实施审美教育,提高其艺术能力
艺术的核心是审美。较高水平的美感和审美能力并非与生俱来。应该看到,在艺术教育中只强调让幼儿去自我表现和自我创造是具有较大局限性的,因为在自我表现的过程中,幼儿除了受其认知和情感水平的局限外,还往往带来了世俗的陋习。审美教育从本质上讲是力求满足幼儿的美感需要,使其精神得到净化和升华,从而促进幼儿逐渐学会在对可见、可闻、可触的外界事物的把握中去追求秩序,追求形式美。艺术教育活动如若不局限于幼儿的自我表现,那么幼儿就不会再局限于自身的经验,而有可能再对美的追求的层面上逐渐感受和理解更高层次的真、善、美,使人格的发展有更高层次的基础。
艺术是对现实生活的高度概括,是美的集中表现,任何艺术在本质上都是美的,它为人类创造和再现了现实中美的境界,并影响着人的品行,给人以美的享受,从而使人的人格变得高尚起来。在艺术教育中,要运用直观的艺术形象去打动幼儿的心灵,唤起幼儿内心的审美情感,使幼儿在美的熏陶下接受教育。为此,我为幼儿提供了丰富多彩的艺术活动,如插花、泥塑、胶塑、舞蹈、绘画、童话表演等等,让幼儿在这些活动中感受和理解经过提炼的现实。在注意让幼儿充分表现自我的同时,我也教给幼儿创造美的必要技能,我十分赞同陈鹤琴先生的看法:“从前的艺术教育太注重技巧,现在的艺术教育是注重儿童的个性,儿童的天真、儿童的创作。但艺术的技能究竟要不要教,这是一个很重大的问题。儿童若是没有相当的技能,断然画不出很好的作品。艺术是一定要教的,不然让幼儿自己去瞎摸,就是模了一辈子,顶多不过像初民时代的作品罢了。”
在艺术教育的实践中,我已深深感受到,在艺术活动中,幼儿既有通过探索获得知识的需要,也有通过练习获得技能的需要,既有通过模仿他人与他人产生情感共鸣的需要,又有通过创造展现个性的需要,在支持幼儿的这些正当、积极的需要的同时,我还特别注意帮助他们形成各种发展之间正向的支持性联系和创设美的艺术环境,努力让艺术活动成为幼儿获得自我满足感的最佳舞台。
儿童是天生的艺术家。幼儿的图画、咏唱、各种形体表演无不充溢着童真之美。教育家斐斯泰洛奇認为,艺術教育要注意人的天性和人的天然能动性而投其所好,要以人的本能来引导他。斐斯泰洛奇的这一主张将艺术教育的主要价值放置于人格建构之中。因为一旦艺术教育成了成人强加于幼儿的事情,那么幼儿艺术的天性就会遭受抑制,幼儿和谐的人格基础就会受到摧残。
在实施艺术教育的过程中,我十分注意满足幼儿自我表现和创造的需要,引发幼儿艺术的天性。幼儿在自身的行动中表现出来的东西,常体现着他们内在的精神生活和情感倾向,艺术教育应对幼儿精神世界中的这些宝贵的东西加以开发。
游戏是激发艺术创造力的最佳手段,也是对幼儿实施艺术教育的重要途径。让艺术教育以游戏的方式存在,既体现了对儿童权利的尊重,又发挥了艺术教育最大的发展效益。因为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它能在最大限度上满足儿童内在的需要,在幼儿人格建构的过程中起着主要的作用。
我反思了以前对游戏的认识,改变了以往幼儿游戏过多指导甚至干预的做法,让幼儿在游戏中自己选择,自己表达和自己创造,并根据自己的需要调节自己的行为。在幼儿自愿自发的游戏中,我关注和尊重每个幼儿的个性特点,注重引导他们运用不同的、自己喜欢的方式观察、感受并反映现实生活中美好的人、事、物,以丰富其艺术体验,增强其艺术表现力。
在实施艺术教育过程中,我把美术、音乐、文学视为艺术教育的三大法宝,我认为,抓住了这三大法宝,就掌握了幼儿情感秘密的钥匙。美术、音乐、文学对幼儿而言,首先是自我表现的方式,在这类活动中,幼儿将自己以往的经历和生活体验重新组合,并赋予新的意义,以表达其所见、所闻、所想和所感。
例如:强调幼儿自我表现的美术活动在本质上是一种游戏。儿童从开始涂鸦起,就创造了一套视觉符号系统,以满足表现自我和适应社会的需要。在活动中,儿童以这种自己创造的“美术语言”表现自己,其思想有了表达的途径,其情绪情感有了宣泄的渠道,这样,儿童的心理就容易保持平衡,儿童人格的建构即可以此为基础。但在以往的活动中,有些幼儿一拿起笔来就流露出犹豫的神色,不知如何下手,经常对老师说:“老师,我不会画!”这种现象的产生,可能是由于过渡的教育和干预,使孩子失去了对绘画的自信和表现欲望。现在,我已经不再要求幼儿练习那些枯燥乏味的技能,在幼儿尚不能画出各种图形的时候,我先为幼儿提供颜色、大小和形状各异的纸,让幼儿剪几何图形,进行摆放、拼搭和粘贴之类的创作活动,这样做十分有效地减轻了幼儿在美术活动中的心理压力,缩小了幼儿表现意图与表现力之间的距离,为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表现自我提供了极大的可能性,使幼儿在创作过程中得到了满足。
又如:我也经常运用童话的形式让幼儿充分表现自我。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童话是第一把仿佛是由儿童天性本身造就的,用以开启他的情感的钥匙。”在艺术教育活动中 ,我经常为幼儿创设听童话、讲童话和表演童话的情景,把幼儿的整个心灵引导到充满神奇色彩的童话世界中去,达到了陶冶幼儿情操,培养幼儿良好个性品质和发展幼儿语言能力的目的。
二、对幼儿实施审美教育,提高其艺术能力
艺术的核心是审美。较高水平的美感和审美能力并非与生俱来。应该看到,在艺术教育中只强调让幼儿去自我表现和自我创造是具有较大局限性的,因为在自我表现的过程中,幼儿除了受其认知和情感水平的局限外,还往往带来了世俗的陋习。审美教育从本质上讲是力求满足幼儿的美感需要,使其精神得到净化和升华,从而促进幼儿逐渐学会在对可见、可闻、可触的外界事物的把握中去追求秩序,追求形式美。艺术教育活动如若不局限于幼儿的自我表现,那么幼儿就不会再局限于自身的经验,而有可能再对美的追求的层面上逐渐感受和理解更高层次的真、善、美,使人格的发展有更高层次的基础。
艺术是对现实生活的高度概括,是美的集中表现,任何艺术在本质上都是美的,它为人类创造和再现了现实中美的境界,并影响着人的品行,给人以美的享受,从而使人的人格变得高尚起来。在艺术教育中,要运用直观的艺术形象去打动幼儿的心灵,唤起幼儿内心的审美情感,使幼儿在美的熏陶下接受教育。为此,我为幼儿提供了丰富多彩的艺术活动,如插花、泥塑、胶塑、舞蹈、绘画、童话表演等等,让幼儿在这些活动中感受和理解经过提炼的现实。在注意让幼儿充分表现自我的同时,我也教给幼儿创造美的必要技能,我十分赞同陈鹤琴先生的看法:“从前的艺术教育太注重技巧,现在的艺术教育是注重儿童的个性,儿童的天真、儿童的创作。但艺术的技能究竟要不要教,这是一个很重大的问题。儿童若是没有相当的技能,断然画不出很好的作品。艺术是一定要教的,不然让幼儿自己去瞎摸,就是模了一辈子,顶多不过像初民时代的作品罢了。”
在艺术教育的实践中,我已深深感受到,在艺术活动中,幼儿既有通过探索获得知识的需要,也有通过练习获得技能的需要,既有通过模仿他人与他人产生情感共鸣的需要,又有通过创造展现个性的需要,在支持幼儿的这些正当、积极的需要的同时,我还特别注意帮助他们形成各种发展之间正向的支持性联系和创设美的艺术环境,努力让艺术活动成为幼儿获得自我满足感的最佳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