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古代蒙养教育及其发展
在中国封建社会时期,一般将8-15岁儿童的“小学”教育阶段,称为“蒙养”教育阶段,对儿童进行启蒙教育的学校称为“蒙学”。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又是具有悠久的教育传统的礼仪之邦,以教立国。古代各类教育事业之发达,在当时的世界上可谓首屈一指。古代的学前教育是古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称之为蒙学。
二、古代蒙养教育的教育方法
(一)在我国古代蒙养教育过程中, 主要遵循以下几点优秀的教学方法:
1.愉快教学,顺应自然
在古代蒙养教育中,主要强调以儿童的性情为主导,给予他们更多的肯定与鼓励,让儿童们在轻松愉快的教学环境下快乐学习、健康成长。
2.循序渐进,量力而行
这一原则与第一原则相对应。在教育和学习过程中, 师者与学生都必须遵循一个原则, 那就是循序渐进、 量力而行。许多杰出的蒙师主张“量其资察能二百字者, 止可授以一百字”“授书不在图多, 但贵精熟”。
3.宽严有节,爱教结合
在对儿童进行蒙养教育的过程中, 一定要把握好一个度, 既不能过于严厉,却也不能过于放纵,在此过程中应尽可能地做到宽严有节、 爱教结合。
4.熟读多练,及时巩固
蒙学教师根据儿童记忆力强的特点,注意引导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熟读、 牢记。宋代理学家程颐认为:不要以为儿童没有记性,其实他们所经历的事一般都不能忘。
5.智德并进,养智举德
私塾等蒙学机构在教学过程中,使儿童在增长知识的同时,将传统的道德规范和道德意识融入思想之中,恪守终身。
(二)当然事物都有两面性,有其精华,亦必有其糟粕。古代蒙养教育的教学方法主要的缺点是:
1.中国古代蒙学教学方法呆板单一。
2.教学重注入,不重启发;重背诵,不重理解;重训练,不重兴趣。
3.规则极严,教师和学生不交谈言笑,还盛行体罚,罚立、罚跪、“打手心”、“笞臂”,完全是一种束缚儿童身心发展的教育。
三、我国现行的教育方法
(一)以语言传递信息为主的方法
1.讲授法
2.谈话法
3.讨论法
4.读书指导法
(二)以直接感知為主的方法
1.演示法
2.参观法
(三)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方法
1.练习法
2.实验法
(四)以陶冶情感和欣赏活动为主的方法
1.陶冶教学法
2.欣赏教学法
(五)以引导探究和发现为主的方法
1.发现法
2.研究性学习
四、古代蒙养教育对现代儿童教育方法的影响与启示
(一)把爱种进儿童心中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技巧的全部奥秘就在于如何爱护学生。古今中外的许多教育家都把热爱学生看作是教师最基础的美德。我国近代教育更提倡:“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在古代蒙养教育中,“愉快教学”为现代儿童教育提供借鉴的同时,“规则极严”的教学规定又给我们以反面教训。怎样让孩子感受爱的美好呢?我觉得应该让孩子们通过幼儿园的生活,通过与小朋友和家长们的友情及亲情的紧密接触、师生情,并且让他们走进大自然,最终让他们自我体会到什么是爱、什么是爱的温暖,逐渐培养他们表达爱的能力。
(二)善于掌握儿童的心理特征
儿童活泼好动,好奇好问,认识具体形象,模仿性强,无意性大。古代王守仁对当时“日惟督以句读课仿,责其检束”等违背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的教学方法进行了批判,提倡教育应顺应儿童的性情,该教育思想不得不使我们深思。
(三)智力开发应科学
智力是由先天因素和后天因素共同决定的,人类的大脑发育与成长大部分是在儿童阶段进行的,一般可以结合如下几个方面来开发儿童的智力。①训练儿童的动作发展;②促进儿童观察力的提高;③丰富儿童的语言观念;④提高儿童记忆力;⑤培养儿童思维能力;⑥鼓励儿童的创造力。只有运用形式多样的教法,才能提高其兴趣,激发起其情感,达到既教书又教人的目的。
(四)艺术启蒙应新颖
让孩子们多接受些艺术启蒙教育,比如唱歌、跳舞、画画等,对儿童的健康成长十分有利。音乐是声音的艺术,他通过美妙的声音,生动形象地反映社会现实生活,表达人们的思想感情。音乐能潜移默化地陶治儿童的性情,使他们保持良好的情绪,促进儿童的智力发展。
(五)教师应对孩子多加鼓励
每个孩子都无限的渴望得到教师的鼓励,因为教师的鼓励能给他们提供强大的学习动力和许多自我满足感。鼓励是教师对学生施加影响最常使用的一种方式,鼓励不但能使教师控制学生的行为,更重要的是,他可能对学生心理产生深层次的影响,对学生的个人行为起积极的促进作用。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对学生给予及时的鼓励。
(六)将抽象概念具体化
儿童的认知水平是有限的,但是往往在教学过程中会遇到许多他们难以理解的抽象知识,所以教师就需要将抽象概念具体化,从而使学生更加易于理解,同时也应注重量力而行。
首先,就小学生而言,老师应将一些抽象的知识具体化,最终他们通过学习人类积累的知识经验,逐渐掌握了越来越多的概念、定理、规律,这些概念、定理和规律促使他们进行积极思维,他们的抽象逻辑思维随之逐渐地发展起来。
其次,小学生的注意力在很大程度上被教学的直观性、形象性和教师所创设的教学情境所吸引。上课时,老师就应该组织一些课堂互动环节,劳逸结合,让疲惫的学生稍微进行放松,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时代在变,教育也处在不断的变革之中。随着教育对象身心发展等各方面的变化,教育方法也应该推陈出新,适应时代的需要,在借鉴原有优秀成果的基础之上,结合时代特点进行改革,更好地为现代教育而服务。
在中国封建社会时期,一般将8-15岁儿童的“小学”教育阶段,称为“蒙养”教育阶段,对儿童进行启蒙教育的学校称为“蒙学”。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又是具有悠久的教育传统的礼仪之邦,以教立国。古代各类教育事业之发达,在当时的世界上可谓首屈一指。古代的学前教育是古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称之为蒙学。
二、古代蒙养教育的教育方法
(一)在我国古代蒙养教育过程中, 主要遵循以下几点优秀的教学方法:
1.愉快教学,顺应自然
在古代蒙养教育中,主要强调以儿童的性情为主导,给予他们更多的肯定与鼓励,让儿童们在轻松愉快的教学环境下快乐学习、健康成长。
2.循序渐进,量力而行
这一原则与第一原则相对应。在教育和学习过程中, 师者与学生都必须遵循一个原则, 那就是循序渐进、 量力而行。许多杰出的蒙师主张“量其资察能二百字者, 止可授以一百字”“授书不在图多, 但贵精熟”。
3.宽严有节,爱教结合
在对儿童进行蒙养教育的过程中, 一定要把握好一个度, 既不能过于严厉,却也不能过于放纵,在此过程中应尽可能地做到宽严有节、 爱教结合。
4.熟读多练,及时巩固
蒙学教师根据儿童记忆力强的特点,注意引导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熟读、 牢记。宋代理学家程颐认为:不要以为儿童没有记性,其实他们所经历的事一般都不能忘。
5.智德并进,养智举德
私塾等蒙学机构在教学过程中,使儿童在增长知识的同时,将传统的道德规范和道德意识融入思想之中,恪守终身。
(二)当然事物都有两面性,有其精华,亦必有其糟粕。古代蒙养教育的教学方法主要的缺点是:
1.中国古代蒙学教学方法呆板单一。
2.教学重注入,不重启发;重背诵,不重理解;重训练,不重兴趣。
3.规则极严,教师和学生不交谈言笑,还盛行体罚,罚立、罚跪、“打手心”、“笞臂”,完全是一种束缚儿童身心发展的教育。
三、我国现行的教育方法
(一)以语言传递信息为主的方法
1.讲授法
2.谈话法
3.讨论法
4.读书指导法
(二)以直接感知為主的方法
1.演示法
2.参观法
(三)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方法
1.练习法
2.实验法
(四)以陶冶情感和欣赏活动为主的方法
1.陶冶教学法
2.欣赏教学法
(五)以引导探究和发现为主的方法
1.发现法
2.研究性学习
四、古代蒙养教育对现代儿童教育方法的影响与启示
(一)把爱种进儿童心中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技巧的全部奥秘就在于如何爱护学生。古今中外的许多教育家都把热爱学生看作是教师最基础的美德。我国近代教育更提倡:“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在古代蒙养教育中,“愉快教学”为现代儿童教育提供借鉴的同时,“规则极严”的教学规定又给我们以反面教训。怎样让孩子感受爱的美好呢?我觉得应该让孩子们通过幼儿园的生活,通过与小朋友和家长们的友情及亲情的紧密接触、师生情,并且让他们走进大自然,最终让他们自我体会到什么是爱、什么是爱的温暖,逐渐培养他们表达爱的能力。
(二)善于掌握儿童的心理特征
儿童活泼好动,好奇好问,认识具体形象,模仿性强,无意性大。古代王守仁对当时“日惟督以句读课仿,责其检束”等违背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的教学方法进行了批判,提倡教育应顺应儿童的性情,该教育思想不得不使我们深思。
(三)智力开发应科学
智力是由先天因素和后天因素共同决定的,人类的大脑发育与成长大部分是在儿童阶段进行的,一般可以结合如下几个方面来开发儿童的智力。①训练儿童的动作发展;②促进儿童观察力的提高;③丰富儿童的语言观念;④提高儿童记忆力;⑤培养儿童思维能力;⑥鼓励儿童的创造力。只有运用形式多样的教法,才能提高其兴趣,激发起其情感,达到既教书又教人的目的。
(四)艺术启蒙应新颖
让孩子们多接受些艺术启蒙教育,比如唱歌、跳舞、画画等,对儿童的健康成长十分有利。音乐是声音的艺术,他通过美妙的声音,生动形象地反映社会现实生活,表达人们的思想感情。音乐能潜移默化地陶治儿童的性情,使他们保持良好的情绪,促进儿童的智力发展。
(五)教师应对孩子多加鼓励
每个孩子都无限的渴望得到教师的鼓励,因为教师的鼓励能给他们提供强大的学习动力和许多自我满足感。鼓励是教师对学生施加影响最常使用的一种方式,鼓励不但能使教师控制学生的行为,更重要的是,他可能对学生心理产生深层次的影响,对学生的个人行为起积极的促进作用。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对学生给予及时的鼓励。
(六)将抽象概念具体化
儿童的认知水平是有限的,但是往往在教学过程中会遇到许多他们难以理解的抽象知识,所以教师就需要将抽象概念具体化,从而使学生更加易于理解,同时也应注重量力而行。
首先,就小学生而言,老师应将一些抽象的知识具体化,最终他们通过学习人类积累的知识经验,逐渐掌握了越来越多的概念、定理、规律,这些概念、定理和规律促使他们进行积极思维,他们的抽象逻辑思维随之逐渐地发展起来。
其次,小学生的注意力在很大程度上被教学的直观性、形象性和教师所创设的教学情境所吸引。上课时,老师就应该组织一些课堂互动环节,劳逸结合,让疲惫的学生稍微进行放松,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时代在变,教育也处在不断的变革之中。随着教育对象身心发展等各方面的变化,教育方法也应该推陈出新,适应时代的需要,在借鉴原有优秀成果的基础之上,结合时代特点进行改革,更好地为现代教育而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