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新课程革新的有序推进,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和写作的联系愈发紧密。阅读已然成了培养高素质写作者的必备条件,二者相辅相成,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相互促进,相互影响,迅速成为了提高学生综合语文水平的“黄金搭档”,而如何将阅读和写作有机融合也日益成为语文教学界关注的焦点议题。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与写作;融合策略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21)-01-115
阅读能力和习作能力一直以来都是语文教学中的核心素养,在笔者看来,阅读之于习作,就像是一座“加油站”阅读不仅能够激发学生习作兴趣,让学生爱上习作,充满好奇心与表达欲,还能提升学生知识储备,让学生由“会写文”变为“写好文”而想要在语文习作教学中达到这两种境界,就必须进一步的拉近阅读与习作的关系,达到“在阅读中练习作,在习作中学阅读”的目的。
一、阅读与写作融合的必要性
笔者在多年的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在习作方面存在两个极端现象,现象一:学生阅读量丰富,可写出来的作品依然空洞无物,味同嚼蜡、现象二:学生对阅读缺乏兴趣,写作时,由于胸无点墨,导致无从下手。在笔者看来,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主要原因还是在于教师未能及时的转变教学思想,在教学时,仍然采用传统教学思路,将习作与阅读二者剥离,从而导致学生对教师的依赖性过强,在阅读时记不住,在写作时写不出,这不但使学生养成了不良的学习习惯,还制约了学生自主思维的发展,不利于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提高,另外由于教学内容单一化,学生无法及时从作文教学中获得乐趣,丧失了学业提升的原动力,彻底成为了应试教育下的“考试机器”,这些教学问题的常态化,愈发说明了阅读与习作教学融合机制改革的迫切性。
二、借助多媒体技术,提升阅读和习作教学的生动性
笔者认为,现有的阅读和习作教学存在的一大问题便是:缺乏生动性,在传统教学过程中,阅读和习作教学多以文字板书、口头讲解为主,较为枯燥乏味,而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教师应当在教学中,充分应用多媒体技术,做到“书影结合”以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材第13课《猫》为例:在开展教学时,教师不妨以文章中猫的行动轨迹做一期动画,将其作为教学过程中的调剂品,一方面,可以让学生通过该动画,进一步理清文章脉络,另一方面,可以进一步激发学生对小动物的喜爱之情,为本单元的习作任务——我的动物朋友做铺垫。
三、通过多元化阅读,拓展学生习作视角
笔者在多年的教学过程中发现,许多学生在习作时,视角过于单一,而究其原因,还是由于阅读量的匮乏,因此,笔者建议,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以教材篇目为中心,开展多元化阅读教学。以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教材第一单元习作主题《推荐一个好地方》为例:在开展教学时,教师可以将本单元的第一篇文章《观潮》作为基点展开群文教学,让学生阅读丰子恺先生的《钱江看潮记》乐维华先生的《钱塘潮》然后,让学生将这两篇文章与教材中的文章进行对比赏析,深入学习其中的写作手法(例如:赵之《观潮》侧重于描写潮景,丰之《钱江看潮记》侧重于描写观潮者的心理活动,乐之《钱塘潮》偏于借今忆古),并将这些习作技法融入到本单元的习作当中,这样一来,不但提升了学生的知识储备量,还利用不同风格作者的作品,拓展了学生的习作视角,实现了阅读与习作教学的融合。
四、通过通读教材文章,对阅读篇目进行仿写
笔者认为,在阅读与习作融合的過程中,模仿是学生习作能力提升的必由之路,因此,教师不仅要通过多元化阅读,开阔学生的写作视野,还应该积极开展仿写教学,让学生在对教材文章深入学习的基础上,对某些文章进行仿写练习,以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教材第六单元习作主题《记一次游戏》为例:在开展该单元的习作教学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对本单元第二十课《陀螺》进行仿写,首先,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深入解析《陀螺》这篇文章的写作手法,寻找其语言特点,并将文章中的好词好句进行标记,然后,在此基础上,对文中的重点文段进行学习,最终,在完全掌握文章主体内容的同时,依据本篇文章的结构、语言风格、叙事手法等展开仿写,一方面,仿写教学可以增加学生对教材文章的理解力,另一方面,仿写教学可以锻炼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提高学生的习作效率。
五、通过提炼文章主题,对阅读篇目进行编写
许多教师在开展阅读与习作教学时,往往会将古诗文、或者文言文自动忽略掉,认为这类文章对于我们开展白话文写作教学无用,但是,笔者却认为,这种观点是一种偏见,是对语文教学资源的一种浪费,以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材第25课《王戎不取道旁李》为例,在上该课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翻译一下这篇文言文,然后,让学生根据翻译后的白话文,对王戎识李的故事细节展开想象(如:王戎和小伙伴是在什么地方发现的李子树,他的伙伴们是如何摘到李子的,他们吃李子时的表情会是什么样……)然后,在不改变原文主旨的基础上,将这篇文言文改编为一篇白话作文,这样一来,既可以激发学生参与习作的兴趣,又能够加深学生对原文的理解,提升学生习作时的创造力和修辞水平。
六、通过引导式阅读,提升学生创作积极性
阅读是写作的“催化剂”,因此,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必须从教材文章出发,对学生展开引导式阅读教学,在完成教材任务的同时,帮助学生积蓄创作热情,积累创作素材。以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1课《蟋蟀的住宅》为例:在学生开始阅读课文前,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引导性的问题(如:蟋蟀的住宅有什么特点?蟋蟀出名的原因是什么?)然后,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去阅读文章,并让学生按照要求将课文中的生字、生词、自然段等用不同的形式标注出来,这样一来,学生便能够在阅读时,及时抓住文章主干和重要知识点,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和质量,另外,教师还可以在教学时,向学生科普一些常见昆虫的巢穴知识,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去观察它们,从而为开展本单元的习作教学写观察日记提供素材基础。
结束语:以上便是笔者关于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促进阅读与习作二者融合的教学策略,需要说明的是,阅读与习作的关系从来不是恒定的,而是流动的,始终处于不断变化当中,因此,教师在实施教学策略时,一定不能犯教条主义错误,必须要保持开放、包容,的态度,结合校情、学情的不同,因地制宜地开展教学。
参考文献
[1]曾燕玲.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与写作教学的融合策略分析[J].考试周刊,2020(88):23-24.
[2]薛亚伦.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与写作融合的措施[J].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20(11):151.
[3] 高小白.探究小学语文写作与阅读教学的有机结合[J].黑龙江教育,2016(2):12.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与写作;融合策略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21)-01-115
阅读能力和习作能力一直以来都是语文教学中的核心素养,在笔者看来,阅读之于习作,就像是一座“加油站”阅读不仅能够激发学生习作兴趣,让学生爱上习作,充满好奇心与表达欲,还能提升学生知识储备,让学生由“会写文”变为“写好文”而想要在语文习作教学中达到这两种境界,就必须进一步的拉近阅读与习作的关系,达到“在阅读中练习作,在习作中学阅读”的目的。
一、阅读与写作融合的必要性
笔者在多年的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在习作方面存在两个极端现象,现象一:学生阅读量丰富,可写出来的作品依然空洞无物,味同嚼蜡、现象二:学生对阅读缺乏兴趣,写作时,由于胸无点墨,导致无从下手。在笔者看来,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主要原因还是在于教师未能及时的转变教学思想,在教学时,仍然采用传统教学思路,将习作与阅读二者剥离,从而导致学生对教师的依赖性过强,在阅读时记不住,在写作时写不出,这不但使学生养成了不良的学习习惯,还制约了学生自主思维的发展,不利于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提高,另外由于教学内容单一化,学生无法及时从作文教学中获得乐趣,丧失了学业提升的原动力,彻底成为了应试教育下的“考试机器”,这些教学问题的常态化,愈发说明了阅读与习作教学融合机制改革的迫切性。
二、借助多媒体技术,提升阅读和习作教学的生动性
笔者认为,现有的阅读和习作教学存在的一大问题便是:缺乏生动性,在传统教学过程中,阅读和习作教学多以文字板书、口头讲解为主,较为枯燥乏味,而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教师应当在教学中,充分应用多媒体技术,做到“书影结合”以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材第13课《猫》为例:在开展教学时,教师不妨以文章中猫的行动轨迹做一期动画,将其作为教学过程中的调剂品,一方面,可以让学生通过该动画,进一步理清文章脉络,另一方面,可以进一步激发学生对小动物的喜爱之情,为本单元的习作任务——我的动物朋友做铺垫。
三、通过多元化阅读,拓展学生习作视角
笔者在多年的教学过程中发现,许多学生在习作时,视角过于单一,而究其原因,还是由于阅读量的匮乏,因此,笔者建议,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以教材篇目为中心,开展多元化阅读教学。以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教材第一单元习作主题《推荐一个好地方》为例:在开展教学时,教师可以将本单元的第一篇文章《观潮》作为基点展开群文教学,让学生阅读丰子恺先生的《钱江看潮记》乐维华先生的《钱塘潮》然后,让学生将这两篇文章与教材中的文章进行对比赏析,深入学习其中的写作手法(例如:赵之《观潮》侧重于描写潮景,丰之《钱江看潮记》侧重于描写观潮者的心理活动,乐之《钱塘潮》偏于借今忆古),并将这些习作技法融入到本单元的习作当中,这样一来,不但提升了学生的知识储备量,还利用不同风格作者的作品,拓展了学生的习作视角,实现了阅读与习作教学的融合。
四、通过通读教材文章,对阅读篇目进行仿写
笔者认为,在阅读与习作融合的過程中,模仿是学生习作能力提升的必由之路,因此,教师不仅要通过多元化阅读,开阔学生的写作视野,还应该积极开展仿写教学,让学生在对教材文章深入学习的基础上,对某些文章进行仿写练习,以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教材第六单元习作主题《记一次游戏》为例:在开展该单元的习作教学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对本单元第二十课《陀螺》进行仿写,首先,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深入解析《陀螺》这篇文章的写作手法,寻找其语言特点,并将文章中的好词好句进行标记,然后,在此基础上,对文中的重点文段进行学习,最终,在完全掌握文章主体内容的同时,依据本篇文章的结构、语言风格、叙事手法等展开仿写,一方面,仿写教学可以增加学生对教材文章的理解力,另一方面,仿写教学可以锻炼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提高学生的习作效率。
五、通过提炼文章主题,对阅读篇目进行编写
许多教师在开展阅读与习作教学时,往往会将古诗文、或者文言文自动忽略掉,认为这类文章对于我们开展白话文写作教学无用,但是,笔者却认为,这种观点是一种偏见,是对语文教学资源的一种浪费,以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材第25课《王戎不取道旁李》为例,在上该课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翻译一下这篇文言文,然后,让学生根据翻译后的白话文,对王戎识李的故事细节展开想象(如:王戎和小伙伴是在什么地方发现的李子树,他的伙伴们是如何摘到李子的,他们吃李子时的表情会是什么样……)然后,在不改变原文主旨的基础上,将这篇文言文改编为一篇白话作文,这样一来,既可以激发学生参与习作的兴趣,又能够加深学生对原文的理解,提升学生习作时的创造力和修辞水平。
六、通过引导式阅读,提升学生创作积极性
阅读是写作的“催化剂”,因此,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必须从教材文章出发,对学生展开引导式阅读教学,在完成教材任务的同时,帮助学生积蓄创作热情,积累创作素材。以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1课《蟋蟀的住宅》为例:在学生开始阅读课文前,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引导性的问题(如:蟋蟀的住宅有什么特点?蟋蟀出名的原因是什么?)然后,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去阅读文章,并让学生按照要求将课文中的生字、生词、自然段等用不同的形式标注出来,这样一来,学生便能够在阅读时,及时抓住文章主干和重要知识点,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和质量,另外,教师还可以在教学时,向学生科普一些常见昆虫的巢穴知识,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去观察它们,从而为开展本单元的习作教学写观察日记提供素材基础。
结束语:以上便是笔者关于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促进阅读与习作二者融合的教学策略,需要说明的是,阅读与习作的关系从来不是恒定的,而是流动的,始终处于不断变化当中,因此,教师在实施教学策略时,一定不能犯教条主义错误,必须要保持开放、包容,的态度,结合校情、学情的不同,因地制宜地开展教学。
参考文献
[1]曾燕玲.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与写作教学的融合策略分析[J].考试周刊,2020(88):23-24.
[2]薛亚伦.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与写作融合的措施[J].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20(11):151.
[3] 高小白.探究小学语文写作与阅读教学的有机结合[J].黑龙江教育,2016(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