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堂优秀的物理课要有一个精彩的导入,而一个合适的导入能在短时间内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而使一堂课事半功倍。现阶段导入已经引起了大家重视,但是导入的方式很多,如何合理选择,才是关键。
常见的导入方式很多,如故事导入、实验悬疑导入、场景导入、问题导入、设置悬念导入、科学史实导入、温故知新导入、生活现象导入、错误经验导入、多媒体课件导入、游戏导入、谚语导入、诗歌导入、他山之石导入、情景再现导入、计算法导入等,很多文章也从经验的角度举出了实例。本文将从理论的角度对导入方式的选择进行阐述,根据实际情况对导入方法进行选择,即“按需分配”。
一、根据学生对知识的认识和兴趣
新课导入的最大作用就是为了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1.物理内容虽然源于生活,但由于社会发展等因素,学生对一些内容已不太了解和关心。所以他们在学习相应的知识的过程中难免出现不感兴趣、动力不足。在这种情况下,导入就应该发挥衔接生活和物理、调动积极性的作用。可采用的方法:故事引入、实验悬疑引入、科学史实引入、场景导入、多媒体课件引入,或者多种手段相结合,有效的衔接生活和物理。以新奇为龙头,尽可能多的加入与物理相关的趣味性的知识,调动学生的热情,尽可能少的给予理论灌输,让学生自行观察、主动参与,然后再是适当的理论提高。
2.如果所学的物理知识和生活联系得比较紧密,则可以采用生活现象导入、问题导入、温故知新导入、计算法导入等方法,其目的就是提高门槛,避免出现问题过于简单,使学生感觉乏味,出现缺乏思考、走神等情况。
二、根据学生的前概念的特征
根据学生学习物理概念、规律的认知特征来对物理概念分类,物理概念和规律大致可分为两类:
1.学生在进入课堂学习时头脑中存在与科学概念不一致的前概念或在学习过程中容易产生错误的概念
在对这类问题进行设计时,所设置的导入一定要能将学生的错误概念充分的暴露出来,通过实际的情境引出问题。如“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就是一个典型的错误前概念。不妨在导入中不断举出例子强化学生对“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的认知。在学生已经深信不疑的时候,突然反问“因为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所以小车子在推力的作用下,向前运动了。但是为什么当手离开小车子的瞬间,小车子没有停下来?”从而引发学生的思考,为后续教学做好铺垫。当然这类错误的前概念在中学物理中还有很多,如功、浮力、温度和热量、电流、平面镜成像等。
2.学生进入课堂之前完全陌生的概念,包括全新的概念或抽象概念
如功、比热容、热值、电流、电压、电阻、电场等。学生在学习之前还没有相关的知识储备,导入时不妨采用故事导入、场景导入、科学史实导入、生活现象导入等方法,其目的就是给学生提供足够的知识背景,让学生先有相关的直觉体会。如电流可以以教室内的电路为例,电流像水一样从插座开始,从导线流过,最后流到用电器,用电器工作了。再比如热值,可以通过多种燃料和非燃料做对比,燃料完全燃烧和不完全燃烧做对比,完全燃烧所放出来的热量做对比,让学生对热值有充分的理解。在此基础上,热值的概念就呼之欲出了。
给学生提供丰富的信息,让学生在充足的信息中总结、分析、概况、推理等,并最终对概念有科学的认识。
三、根据概念或规律的特征
物理概念有本质特征类概念、比例型概念等。物理规律可以分为:归纳型规律、推导型规律。
1.本质特征类概念
本质特征类概念如各种力、静电现象、红外线等,在很多情况下本质特征就是“是什么”,所以在导入的过程中应尽量向学生展示足够的信息。此时可采用的方法如生活现象导入、情景再现导入,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和信息,在对材料有了充分的感性认识的基础之上,学生对本质的总结的准确率会更高。而归纳型规律与本质类特征具有着同样的特点。
2.比例型概念
比例型概念如速度、压强、加速度、电场强度等。很多教师是通过反复练习的方式使学生掌握比例型概念。其实比例型概念很多也都是属性概念,其代表着物质的一类属性。如果我们在导入时,就属性提出一个两难问题,让学生感觉到现有的概念符号不足以描述,那么一种新的概念就将应运而生。以密度的概念为例,铁和棉花哪个重?如果不限制体积的话,说谁重都是错。当学生一旦意识到必须要将体积限制的时候,那么比例型概念的框架就出来了,这个时候再和速度做对比,用比例式来表述这种属性,学生就完全可以接受了。
3.推导型物理规律
推导型物理规律如动能定理等。由于这个定理是建立在以前的理论基础和数学基本功之上,所以在导入时可采用温故知新导入、计算法导入等,将所需的基础知识点进行罗列和复习,为规律的推导做铺垫。
四、课堂导入的误区
很显然,导入的最重要意义是为新授的内容服务。如果一味的为了导入而忽略了其他的内容,自然是本末倒置。常见的误区有以下几种:
1.为了追求新奇、亮点,以致导入过于花哨,都缺乏了物理性,或者太过新奇以致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
2.有的过于强调导入,一个导入占据了大量的时间,导致本节课内容无法完成。
3.导入方式不遵守知识点的特点,单一的采用某种方式,导致课堂过于枯燥。
五、结束语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经典的导入是一堂课的点睛之笔。然而好的导入绝非一日之功,需要教师对教学内容充分理解,对周边知识点充分了解,对学生的思维了解和掌控熟练,对语言的驾驭娴熟。然后通过自身的不断努力和苦练方可得来。有了这些丰富的准备,物理课堂定会成为吸引学生的殿堂。
常见的导入方式很多,如故事导入、实验悬疑导入、场景导入、问题导入、设置悬念导入、科学史实导入、温故知新导入、生活现象导入、错误经验导入、多媒体课件导入、游戏导入、谚语导入、诗歌导入、他山之石导入、情景再现导入、计算法导入等,很多文章也从经验的角度举出了实例。本文将从理论的角度对导入方式的选择进行阐述,根据实际情况对导入方法进行选择,即“按需分配”。
一、根据学生对知识的认识和兴趣
新课导入的最大作用就是为了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1.物理内容虽然源于生活,但由于社会发展等因素,学生对一些内容已不太了解和关心。所以他们在学习相应的知识的过程中难免出现不感兴趣、动力不足。在这种情况下,导入就应该发挥衔接生活和物理、调动积极性的作用。可采用的方法:故事引入、实验悬疑引入、科学史实引入、场景导入、多媒体课件引入,或者多种手段相结合,有效的衔接生活和物理。以新奇为龙头,尽可能多的加入与物理相关的趣味性的知识,调动学生的热情,尽可能少的给予理论灌输,让学生自行观察、主动参与,然后再是适当的理论提高。
2.如果所学的物理知识和生活联系得比较紧密,则可以采用生活现象导入、问题导入、温故知新导入、计算法导入等方法,其目的就是提高门槛,避免出现问题过于简单,使学生感觉乏味,出现缺乏思考、走神等情况。
二、根据学生的前概念的特征
根据学生学习物理概念、规律的认知特征来对物理概念分类,物理概念和规律大致可分为两类:
1.学生在进入课堂学习时头脑中存在与科学概念不一致的前概念或在学习过程中容易产生错误的概念
在对这类问题进行设计时,所设置的导入一定要能将学生的错误概念充分的暴露出来,通过实际的情境引出问题。如“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就是一个典型的错误前概念。不妨在导入中不断举出例子强化学生对“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的认知。在学生已经深信不疑的时候,突然反问“因为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所以小车子在推力的作用下,向前运动了。但是为什么当手离开小车子的瞬间,小车子没有停下来?”从而引发学生的思考,为后续教学做好铺垫。当然这类错误的前概念在中学物理中还有很多,如功、浮力、温度和热量、电流、平面镜成像等。
2.学生进入课堂之前完全陌生的概念,包括全新的概念或抽象概念
如功、比热容、热值、电流、电压、电阻、电场等。学生在学习之前还没有相关的知识储备,导入时不妨采用故事导入、场景导入、科学史实导入、生活现象导入等方法,其目的就是给学生提供足够的知识背景,让学生先有相关的直觉体会。如电流可以以教室内的电路为例,电流像水一样从插座开始,从导线流过,最后流到用电器,用电器工作了。再比如热值,可以通过多种燃料和非燃料做对比,燃料完全燃烧和不完全燃烧做对比,完全燃烧所放出来的热量做对比,让学生对热值有充分的理解。在此基础上,热值的概念就呼之欲出了。
给学生提供丰富的信息,让学生在充足的信息中总结、分析、概况、推理等,并最终对概念有科学的认识。
三、根据概念或规律的特征
物理概念有本质特征类概念、比例型概念等。物理规律可以分为:归纳型规律、推导型规律。
1.本质特征类概念
本质特征类概念如各种力、静电现象、红外线等,在很多情况下本质特征就是“是什么”,所以在导入的过程中应尽量向学生展示足够的信息。此时可采用的方法如生活现象导入、情景再现导入,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和信息,在对材料有了充分的感性认识的基础之上,学生对本质的总结的准确率会更高。而归纳型规律与本质类特征具有着同样的特点。
2.比例型概念
比例型概念如速度、压强、加速度、电场强度等。很多教师是通过反复练习的方式使学生掌握比例型概念。其实比例型概念很多也都是属性概念,其代表着物质的一类属性。如果我们在导入时,就属性提出一个两难问题,让学生感觉到现有的概念符号不足以描述,那么一种新的概念就将应运而生。以密度的概念为例,铁和棉花哪个重?如果不限制体积的话,说谁重都是错。当学生一旦意识到必须要将体积限制的时候,那么比例型概念的框架就出来了,这个时候再和速度做对比,用比例式来表述这种属性,学生就完全可以接受了。
3.推导型物理规律
推导型物理规律如动能定理等。由于这个定理是建立在以前的理论基础和数学基本功之上,所以在导入时可采用温故知新导入、计算法导入等,将所需的基础知识点进行罗列和复习,为规律的推导做铺垫。
四、课堂导入的误区
很显然,导入的最重要意义是为新授的内容服务。如果一味的为了导入而忽略了其他的内容,自然是本末倒置。常见的误区有以下几种:
1.为了追求新奇、亮点,以致导入过于花哨,都缺乏了物理性,或者太过新奇以致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
2.有的过于强调导入,一个导入占据了大量的时间,导致本节课内容无法完成。
3.导入方式不遵守知识点的特点,单一的采用某种方式,导致课堂过于枯燥。
五、结束语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经典的导入是一堂课的点睛之笔。然而好的导入绝非一日之功,需要教师对教学内容充分理解,对周边知识点充分了解,对学生的思维了解和掌控熟练,对语言的驾驭娴熟。然后通过自身的不断努力和苦练方可得来。有了这些丰富的准备,物理课堂定会成为吸引学生的殿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