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套话”解答小说阅读题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esenbone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教师在指导学生小说阅读题答题技巧训练的教学实践中,会出现“剪不断理还乱”的情况,“套话”正是基于此产生的省时有效的办法。指导学生读懂小说“写什么”,解题“需要什么”,可用“套话”法解答。
  关键词: “套话答题”法 小说阅读题
  何为“套话”教学法?即在指导学生答题技巧的教学中教授学生套“框架”的教学也。看似死板,实则灵活,是一种指导学生在宏观上多角度灵活答题的教学法。
  为什么需要“套话”?一方面是因为学生的答题往往不能分点答题、多角度答题,导致失分严重。另一方面是由于现在语文课堂教学存在无效的现象,而高考阅卷又是踩点给分。基于此,一些教育专家提出了“探索有效的现代文阅读教学模式”和“阅读教学:‘问’的问题”的深刻见解。李园忠先生认为:“阅读教学占有大量课时,但收效甚微,其中一个原因是就课论课。倘若把阅读课上成阅读方法指导课,要么是阅读方法新授,要么是阅读方法应用,课堂效率将大幅提高。”既然阅读教学要“有效”,答题技巧的教学也就要有效。
  怎样运用“套话答题”法指导学生解答阅读题呢?分为以下两个步骤。
  一、“套话答题”的前提:读懂“写什么”
  根据“对象”抓主题是我在实践中认为既省时又有效地“读懂”小说“写什么”的方法。我的阅读“框架”是,阅读过程只有一个目的:抓住主题。根据“对象”做了什么事,特别是人物命运,或批判了什么,或赞扬了什么,或向往什么样的生活,几个“对象”就几个主题。其中“对象”不仅包括小说中的几个主要人物,还包括作者和抽象意义的词,如“生命”、“命运”、“时间”、“亲人”等。
  如苏教版必修三《品质》一文,主要“对象”是格斯拉兄弟,次要“对象”有“我”、“大公司”。针对主要“对象”是格斯拉兄弟,他们做了什么事:定做靴子,最后饿死,可概括主题一:赞扬了格斯拉兄弟恪守职业道德,宁可饿死也不肯偷工减料的高贵品质。针对对象“我”,“我”做了什么事:多次到格斯拉店里定做靴子,最后听说格斯拉已死后说:“是的,他做了顶好的靴子。”可概括主题二:表現了作者对底层劳动者的尊重。为什么把“我”也作为一个“对象”呢?这是和《2012年新课标语文高考考试大纲》“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相一致的。针对对象“大公司”,“大公司”做了什么事:大公司的垄断造成了格斯拉靴子店式的手工作坊纷纷倒闭,可概括主题三:揭露了工业革命和市场竞争带来的商业诚信危机。
  二、“套话答题”的准备:解题“需要什么”
  解题时“需要什么”?我认为运用小说“套话答题”的框架:人物形象、故事情节、环境、主题这四点要素,既能让学生对基础知识作系统掌握,又能“生成”完整而又独特的见解。新课标语文教育,其实是“生成秩序”对阅读教学“构成秩序”的批判,“生成”指“在阅读教学中,通过充分调动阅读群体的主观能动性”,“在尊重文本的基础上”让学生“自发生成超越文本的自我意识”。如果教师能指导学生对小说阅读技巧作宏观把握,那么,不论是平时的阅读课还是答题技巧指导课,学生都能“生成”自己系统的见解。相关“套话”框架如下。
  1.人物形象。烘托人物形象,烘托人物心理和情感(或情感变化),暗示人物命运。
  2.故事情节。小说开头:设悬念、作铺垫、与前后文作对比、渲染氛围、呼应标题(首尾呼应)、引出下文等(如开头为景物描写则有如下文七大作用)。小说中间:除了小说开头已有作用外,再加上:推动故事情节发展,改变故事情节的发展方向,暗示故事结局,一波三折、引人入胜。小说结尾:除呼应标题和开头外,主要是两种结尾法:出乎意料又在情理之中;意料之中,给读者留下想象空间。
  3.环境。环境有七大作用:(1)烘托人物形象,烘托人物心理和情感(或情感变化),暗示人物命运;(2)推动故事情节发展,改变故事情节的发展方向,暗示故事结局;(3)渲染氛围;(4)交代时代背景,交代社会背景。如果小说开头是景物描写,还有以下三种作用;(5)引导人物出场;(6)象征;(7)定调。
  4.主题。小说开头和中间一般有点明主题、揭示主题、突出主题、暗示主题的作用。小说结尾有点明主题、升华主题的作用,但学生易混,可写为点明并升华主题。
  小说阅读题分为“筛选概括题”、“技巧题”和“语言题”三种题型。
  筛选概括题的所问只要是从原文筛选、概括的就属于此类题型。“框架”为“找准区间,针对分值,分点答题”。
  如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浙江卷)《魔盒》第12题:“概括第一段所写景物的特点并简析其作用。(4分)”参考答案为:特点:封闭压抑,阴沉死寂。作用:营造忧伤、压抑的氛围,渲染“我”孤独、烦闷的心情。第一问就是筛选概括题,答题区间在第一段。据“我四周高耸着的伦敦城的房顶和烟囱,似乎就像监狱围墙上的雉堞”中“四周高耸”可概括景物特点为“封闭”,由“监狱”得出“压抑”,由“庭院满目萧条,死气沉沉的秃树刺破了暮色”可得“萧条、死气沉沉”。“萧条、死气沉沉”容易得出,筛选即可,“封闭压抑”必须通过对关键词语的概括得到,这一分较难得,很多考生只是简单地筛选了“萧条、死气沉沉”两个词,只“筛选”不概括。其实难点不在于考生不会根据原文概括,而在于考生根本没有概括的意识。
  所以,此类题型在遵循“找准区间,针对分值,分点答题”的原则基础上还要有一个不足以登大雅之堂的“考点暗示”:这道题既会考筛选,又会考概括。
  技巧题的“框架”为用人物形象、故事情节、环境、主题这四点内容逐一去“套”,让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生成”多种见解,培养个性化阅读的能力。
  如浙江卷《魔盒》第12题:“概括第一段所写景物的特点并简析其作用。(4分)”第二问的参考答案为:营造忧伤、压抑的氛围,渲染“我”孤独、烦闷的心情。用“套话”框架四大考点可得出以下答案:(1)故事情节考点:为后文“我”由钟声引发的“乡愁”作铺垫;渲染压抑的氛围;首尾呼应;(2)人物形象考点:烘托“我”孤独、烦闷的心情;(3)环境考点:以“钟声”引导“我”的出场。从本题可看出,用“套话”阅读法可得出五个答案,而本题只需两个答案即可。这就要求我们平时强化答题的训练,以“套话”框架为核心,再结合原文组成一句简洁的句子,方算踩好一个点。   用“套话阅读”解答小说题,会出现得出的答案多于或等于参考答案的情况,我认为这并不是坏事,而是必然的过程。把“套话”的框架全部整理出来告诉学生,即可让学生在短期内从宏观上把握整体,知道“怎么考”,实质上就是把主观题“选择题化”。
  还有第三种题型:“语言题”,这类题分以下两种“套话”。第一种,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或作用。第一步,翻译该词再写技巧;第二步,写作用。第二步的“套话”如下:写出了“人”什么情状或心理;写出了“物”什么情状、声音、颜色;听觉、视觉、嗅觉等角度;化抽象为具体、化无形为有形等。如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浙江卷)《魔盒》第13题:“指出三处画线词语“似乎”在句中所起的作用。(3分)”参考答案为:①显示人物的情态;②表示对魔盒作用的肯定;③反映“我”的情感和心理变化。该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或作用”,运用“套话”框架:写出了“人”什么情状或心理;写出了“物”什么情状、声音、颜色;听觉、视觉、嗅觉等角度;化抽象为具体、化无形为有形等。可得出第一个“似乎”的作用:写出了贝格斯太太对“我”察言观色的情状及“我”困惑的情状。第二个“似乎”写出了对魔盒作用的肯定及為后文贝格斯太太讲述魔盒“将世上最甜蜜的地方——家的声响、家的气味和家的场景统统关在里头了”作铺垫。第三个“似乎”的作用为:反映“我”的情感和心理变化(由原来的孤独、苦闷变为对生活增添了希望)及与小说开头作者的孤独、苦闷作对比。
  第二种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或作用题。第一步与技巧,第二步问“是什么”、“为什么”、“体现什么”,自问自答,所答即答案。难点在于针对什么去问,问几次。如苏教版《品质》一文有一道题:文段中说,人们走进他的店堂,“心平气和地像走进教堂那样”,有什么用意?参考答案为:这句话和这个比喻的含义是表明顾客对他的制靴手艺是崇拜和欣赏的。运用“套话”框架,第一步考虑技巧,“像走进教堂那样”运用比喻手法,“心平气和”与前文“让我走吧”的不耐烦作对比,第二步问“为什么把店堂比喻为教堂”,可得该题答案:与前文“让我走吧”的不耐烦作对比;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店堂比喻为教堂,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顾客对他的制靴手艺的崇拜和欣赏以及表现了格斯拉店铺生意的清淡。由此可见,运用“套话”阅读法得出的答案再次包含了所谓的参考答案,且将主观题转换为选择题,轻松得分。
  以上两种“语言题”的“套话”框架大致如此,但两者又经常是相通的。
  以上小说“套话”答题所用的所有框架解决了学生答题如堕五里雾中的困惑,具有可操作性,让学生“生成”自己完整而又独特的见解,知道解题真正“需要什么”。
  综上所述,“套话答题”法将小说阅读中读懂“写什么”、解题“需要什么”,一线贯穿,核心在“套”,看似刻板,实则灵活,有利于教师训练学生“生成”个性化阅读的能力,让答题技巧指导课省时、规范、有效。
  参考文献:
  [1]应慈军.探索有效的现代文阅读教学模式[J].语文教学与研究.语文出版社,2009,(22).
  [2]李园忠.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的思考和实践[J].语文教学之友.语文教学之友杂志社,2009,(332).
  [3]王心强.教课文,还是用课文教?[J].语文教学通讯·高中刊.语文报社,2006,(11).
  [4]许书明,叶军.语文阅读教学生成秩序的表现特征[J].语文教学通讯高中刊.语文报社,2006,(12).
  [5]王霞.中学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的思考[J].中学语文.湖北大学中学语文杂志社,2006,(4).
其他文献
摘 要: 课堂是教师实现自我价值的舞台,在课堂四十五分钟内如何更好地与学生沟通是值得我们去研究与思考的。作者认为,教师要更好地与学生沟通,就必须做好以下三项工作:转变教师角色,善于总结反思,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效能感。  关键词: 科学课堂教学 师生沟通 教师角色 反思 教学效能  一、转变教师角色  在新课程的背景下,课标要求教师要逐渐做到从对学的关注转向对人的关注,
考核在一定程度上是学生学习的指挥棒。合理的考核方式和成绩评定方法,对学生学习知识的能力、运用知识的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是理工科电类专业的一门重要技术基础课,也是大多数电类专业学生学习电工基础理论和技术的主要窗口。在当前“加强基础,拓宽专业”的教学思想主导下,它的重要作用更显突出。这门课程建设的质量将直接影响到学生基本技能和综合素质的提高。为了适应社会的需求,电
摘 要: 李清照是中国文学史上杰出的女词人。在词这种文学样式的发展史上,李清照一度将婉约词推向高峰,成为“婉约派”的正宗词人。李清照词以靖康之乱为界大致可分为前后两期,而无论哪一个时期都体现着“真率、真实、真性情”的特点。她用手中的笔尽情地抒写自己的内心情感,毫不矫揉造作。本文从李清照前后期词的思想内容方面谈谈李清照的词“真”的特点。  关键词: 李清照词作 思想内容 真率 真实 真性情     
摘 要: 课堂教学是英语教学的基本形式,是学生获取信息、锻炼并提高多种能力和培养一定英语思维的主要渠道。而兴趣是推动学习的内在力量,是学生学习的强大动力,是最好的老师。简单地来讲,兴趣是推动学习的一种最实际的内部力量。  关键词: 激发兴趣 自主学习 英语课堂教学  一、引言  在基础英语教学阶段,如何让学生自发对英语产生兴趣,如何把课堂变为有声有色的舞台,启发学生的思维,激发他们的求知欲,从而达
俗话说:“一个好的校长就是一所好的学校”,同样,一个好园长就是一所好的幼儿园。园长在自己的事业和工作领域里已很优秀和出色,那么,如何从优秀到卓越就是我们必须加以思考并为之不断实践的一个永远的话题。我认为,卓越来自于对自身的要求和对工作的态度。自己要坚持不懈地学习,提高自己的修养,做个优雅的、知性的园长。工作中,要善于用欣赏的眼光看待身边的人,做到用人不疑、疑人不用,将合适的人安排到最合适的岗位上。
叶谰教授说:“课堂应是向未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可能出现现有通道以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园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线路而没有激情的行程。”“课堂生成”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不同思维、不同能力的差异、是教师课前无法预测的一种课堂现象。真实的教学过程是一个渐进的、多层次和多角度的非线性序列,是师生及多种因素间动态的相互作用的推进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课堂生成”最具有学生生命活力的特色。那么,如何
摘 要: 作者通过发放问卷和个别访谈相结合的方式,对宁波大红鹰学院外国语分院50名英语专业四级考试高分者与50名低分者进行分别调查,研究了这些学生在学习策略选择上的差异。  关键词: 学习策略 英语专业四级考试 对比研究    1.引言  近年来英语学习策略的研究在我国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外语教学工作者的注意,尤其在英语专业本科学习策略研究方面,许多研究者已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尽管这
新课程标准对初中数学教学的目标、方法、步骤与标准等方面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发现,新课标的实施为有效教学提供了一个展示教学艺术的平台,它注重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重视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以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为主。所以,我们要在新理念的指导下,把有效教学作为落实新课标的方法与途径,扎实有效地推进课堂教学。  
在激烈竞争的今天,每个学生都会遇到许多的困难和失衡,当然更多的是对美好未来的向往。面对太阳,看到的是光明,背对阳光,看到的是阴影,调整心态,和谐班级,阳光事业,大势所趋,要的不仅是能力,更是魄力、胆力和定力,每个人都不易,每个人都要奋斗,相聚是缘,理解万岁。  一、塑阳光心态,做幸福班主任  当老师,不做班主任,是一种可惜,当了班主任,不仅可以多得一份绩效,更重要的是可以了解学生更多的信息,和学生
器乐教学对于培养和锻炼学生的音乐感受、理解、表达和创造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有助于发展学生的协调性,提高和巩固识读乐谱的能力,所以器乐教学已成为当今小学音乐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那么如何有效进行小学器乐课堂教学,让所有的孩子都积极地参与到教学之中,提高器乐教学的时效性,是每位音乐教师应该不断研究和思考的问题。  口风琴价格便宜,小巧玲珑,携带方便,演奏技术简单,能独奏、齐奏、合奏,还能担任伴奏,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