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初中地理是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认识地理环境,形成地理技能和可持续发展观念的一门必修课程,兼有社会学科和自然学科的性质。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和探究意识,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爱国主义情感,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资源观、环境观以及可持续发展观。要搞好初中地理教学,教学方法很重要,如何构建互动教学的新模式,实现师生、生生的交流与交往,形成教学互动、互联、互助、互促,使学生真正成为地理课堂教学中的探索者和主人,这是我们每个地理教师值得探究的首要问题。改革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效率,是唯一的出路。结合我多年的教学实践,总结出一种“阅读——自学——讲解”课堂教学模式,效果不错。具体操作如下:①精心设计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②培养学生预习、自主阅读的习惯。③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④精讲细拨,指点迷津。⑤互讲互考,达标检测。
关键词:“阅读——自学——讲解”;教学模式;地理教学
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尤其是在强调热爱人类共同家园——地球的今天,地理教学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地理是中学学科中唯一以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地理环境,以及人类与环境关系为基本内容的学科,是以人类可持续发展为目的的学科。地理教材在指导思想和具体内容方面,必须以培养社会主义公民的需要为出发点,以环境、资源、人类活动和可持续发展等观念为主要线索,在阐明人地关系的同时,注重加强爱国主义教育与国情教育。因此,如何适应素质教育模式,做好地理教学活动的转变,从而进一步提高地理教学水平,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重要课题。地理教学活动不但要适合初中学生的心理与智力特点,还要着力于人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这就使得实际能力的培养比传授知识更重要。为此,教师必须更新教育观念,把握机遇,深入钻研地理教材,灵活地采用并创新多种生动的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地理教学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充分弘扬学生的个性,以满足时代对人才的需要。下面结合我多年的教学实践,谈一谈我在初中地理教学过程中的方法,来与大家共同研究探讨。
一、精心设计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成功的沃土,是学生发展思维的巨大动力,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善于挖掘地理知识中蕴含的情感和美感,以地理知识的博与巧去点燃学生纯真好奇的火花,使之产生新感觉引起新兴趣产生新欲望。所以,应把激发学生兴趣和求知欲,作为教学的首要环节。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教师在每一节课的开始要特别注意新课的引入。可采用歌谣法、地理故事、地理游戏、古诗文等趣味较强的教学方法导入新课,牢牢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诱发学习动机,激发学习兴趣。如:在教学八年级上册地理《中国的河流和湖泊》中的“长江”一节时,我是这样引入新课的,用电脑、大屏幕播放光盘,先让学生欣赏歌曲《长江之歌》,要求会唱的同学跟着一起唱,师生共同用优美的歌词唱出对祖国的爱,对长江的爱,从而引起学生的兴趣,又达到了爱国主义教育融于教学的目的。再如讲“季风”前引用诸葛亮借东风的故事,提出诸葛亮为什么有先见之明,知道火烧连营是“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呢?”悬念一出,学生精神必为之一振接着就讨论开来,学习的兴趣马上被调动起来了。又如在讲地震、火山时,播放印度洋海啸的相关录像资料,一下子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在讲解板块运动时通过多媒体对板块运动进行动态演示,让学生看到在漫长的地质历史进程中大陆漂移的过程和各个板块的相对运动而形成各种地形。如东非裂谷带、喜马拉雅山。更有意思的是,根据板块运动的趋势甚至可以预见到很多年之后非洲的北部将和欧洲的南部相接壤印度洋将不复存在。如此引导既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浓厚兴趣,又让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受,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培养学生预习、自主阅读的习惯
要培养学生在课前预习的习惯,教师课前把本课教学的目标中要求学生识记的内容,设计出一套自学思考题,学生通过看书,回答每个问题,并记住这些内容,这样识记的任务就完成了。要求学生识记的内容既包括文字系统,也包括图像系统。图像系统要求学生能添出图中主要的地理事物,主要解决图中“是什么”的问题。教师对于教学目标中要求学生理解的问题,设计出另一套自学思考题。例如,分析各地理事物之间的联系,分析地图反映的基本原理,解决图中“为什么”、“怎么样”的问题等。例如:预习《美国》这节课可设计如下问题:①说一说美国位于哪个半球?②美国的领土构成是怎样的?③为什么说美国是移民国家,通过图表分析说明?④为什么说美国是世界经济强国,通过具体的事例说一说?⑤美国的地形分布与气候、农业生产、人口分布的关系?这些问题有的学生能自己解决,有的需要老师的指导,因此,教师的指导必不可少。此环节将学生推向了学习舞台的中心,教师不再是滔滔不绝地讲课,而是在学生学习遇到困难时相机点拨,学生成了学习的主人,教师成了学生活动的策划者和指导者。
三、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通过预习,教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哪些是共性的哪些是个性的,有了一个准确的了解。把那些共性的问题拿出来让全班同学讨论、探究。让他们去推导、去思考,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之间的合作精神。为了让学生更好的体验地理、融入地理、感悟地理,在课堂上要注意发挥每一个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凸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各个学习小组明确合理分工、合作探究,各自完成相关任务,从不同的信息源中寻找相关信息,充分发挥每个组员的作用。让学生根据目标或在教师的指导下,在和同学们的相互作用下,利用已有的知识,经历体验、感知、探索、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况等动手操作活动和思维操作活动,启发和诱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索思考,帮助学生吸收和内化新知识。这一环节教师要多给学生创造交流、活动、实践的机会和时间,让他们在民主、平等、自由的氛围中获得知识、得到发展。
四、精讲细拨,指点迷津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但自主学习探究并不能解决所有问题,课堂点拨、答疑解难则是体现老师教学智慧的有效教学之举,更是教师主导作用最直接的体现。因此,老师精讲效果如何,直接关系学生疑难问题能否解决,教学目标能否达成,是课堂效益高低的关键之举。精讲就是讲学生自己不能理解的知识,从学生探究问题的过程中发现的疑难之处入手,重点讲解;老师要授生以“渔”,给学生讲获取知识、解决问题的方法。讲解时要力求栩栩如生、情趣盎然,力求言简意骇。教师主要从这些角度来讲解、归纳总结:①归纳列表。用精练、醒目的表格,把很长的文字叙述简化,使其重点突出,一目了然。②按照地理知识体系,把分散的知识点联成完整的知识结构树,使学生不成熟的点状思维串连成串,上升到新的高度。③典型例题的讲解。选择那些对巩固重点知识有利、题型灵活利于发展学生能力的典型题,分析其解题思路,让学生掌握解题方法。④强调本节课的重点、难点、容易出错的地方,并培养学生读图、填图、画图、用图的能力。图具有简明直观的特点,充分运用地理图是地理区别于其他学科的重要特征,地理图的种类很多,主要有地理地图、示意图、统计图、景观图等。那么如何充分利用地理课本中的图,讲课过程中让学生多读图。例如:在讲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七大洲四大洋时,要求学生记住它们的名称很容易,可如果让学生一看图就记住它们的形状、分布、它们之间的关系那就不容易了。因此,在讲这一节时,我先让学生观察地球仪,指出七大洲的位置以及它们中间的海洋,然后出示东西两半球图。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很容易记住它们的形状、位置了。另外,读图后填图更重要。在讲授新知识结束时,出示相对应的空格示意图,让学生把所要填写的地理事物的名称(或图例)写(或画)在小纸板上,然后贴在相应的位置上。例如,讲到铁、煤、石油在世界上的分布时,让学生把相对应的符号的纸板贴到相应的位置上,以便学生记忆。同时,还要利用好《填充图册》,学生填完后,老师要进行评改、指导,来加深学生对图的理解和记忆。⑤充分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当前地理课上的图像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教学挂图,而是更多使用多媒体技术。直观形象、图文并茂的多媒体技术可以其新颖性、趣味性、艺术性的图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动机。例如:在介绍喀斯特地貌时,学生对喀斯特地质图和其形成过程较难理解,我采用动画演示地貌的发育过程,动画显示地表水在运动过程中对所经过的沉积物或岩石有着重要的侵蚀作用,原本十分坚硬的石灰岩由于含有大量的碳酸钙就会被水雕刻成地表上的奇峰怪石,首先发育的是石芽、溶蚀洼地和落水洞。同样由于水的作用,地表下也会被蚀刻出大大小小、神秘莫测的溶洞。由于在山体上有茂密的原始森林涵养水源,雨水就会源源不断地渗到山体当中,一点一滴地溶解石灰岩,把它塑造成美丽的钟乳石和秀气的石笋,有的地方还会形成了地下石林的自然奇观。通过这样的演示,使静止图成为动态图,就把深奥的地理过程,以强烈的动画效果、活灵活现地展示给学生,在观察到整个变化过程的同时学生积极地思考讨论,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也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学生能动作用,使教与学成为有机的整体,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综合分析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思维向纵深发展,使教与学浑然一体。
五、互讲互考,达标检测
课堂讲解、分析后,练习这一环节很重要。先让学生通过小组互讲、互述、互考等形式,引导学生人人参与课堂交流,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实现生生互动。这时,学生压力小,放得开,理解得深,知识掌握扎实。然后出示各种练习题,让学生来练习和做答,以检测和巩固本节课所学的知识。练习要以质胜量,抓住知识的纵横联系,有利于知识向能力的转化。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完成教师提供的自测题,主动巩固和运用学到的知识。教师可设计形式多样的有层次的训练题,或引导学生自己出题,利用面批、互批、自改、讲评等形式当堂反馈。另外可布置一些课外作业:①构思创新型。这是一种最具创新个性的练习形式,它不仅锻炼了学生独立思考能力,还培养了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如为西部大开发献计献策、保护长江、黄河的措施、保护首都北京的绿色行动(预防沙尘暴)等。②调查访问型。这种类型作业的设置,是一种灵活、实用、难度较高的作业,能激励学生认识自然、认识社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人民生活水平的变化、土地类型的变化、河流污染的原因、本村人口年龄结构的组成、当地工业污染的原因及治理措施等等,都通过调查来完成作业。③动手实践型。这种类型的作业能提高动手操作的能力,有效地巩固提高所学知识。如在乒乓球上画经纬线;量算学校面积并按一定比例尺制图;进行中国省级行政区拼图游戏等等。上述作业所用时间长短不一,有的是当堂完成,有的要用2~7天甚至更长的时间完成,并以手抄报、墙报、小论文或辩论赛的形式加以宣传。
在“阅读——自学——讲解”课堂教学模式中,要以关注每位学生的发展为根本,学生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在一堂课中做到身动、心动、神动,使每一个学生肯学、想学、会学,让每一个学生深切地感受到“地理老师变了,我们也变了”,每堂地理课后,我们都会有新的收获,学习地理已不再是我们的负担,而是一种乐趣。
参考文献
[1]《现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艺术》,科学普及出版社.
[2]《中学地理课程标准》,广西人民教育出版社.
[3]《“有效教学”研究的价值》,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
[4]《设境导学 和谐发展》,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
[5]王文静.《情境认知与学习理论》.
关键词:“阅读——自学——讲解”;教学模式;地理教学
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尤其是在强调热爱人类共同家园——地球的今天,地理教学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地理是中学学科中唯一以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地理环境,以及人类与环境关系为基本内容的学科,是以人类可持续发展为目的的学科。地理教材在指导思想和具体内容方面,必须以培养社会主义公民的需要为出发点,以环境、资源、人类活动和可持续发展等观念为主要线索,在阐明人地关系的同时,注重加强爱国主义教育与国情教育。因此,如何适应素质教育模式,做好地理教学活动的转变,从而进一步提高地理教学水平,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重要课题。地理教学活动不但要适合初中学生的心理与智力特点,还要着力于人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这就使得实际能力的培养比传授知识更重要。为此,教师必须更新教育观念,把握机遇,深入钻研地理教材,灵活地采用并创新多种生动的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地理教学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充分弘扬学生的个性,以满足时代对人才的需要。下面结合我多年的教学实践,谈一谈我在初中地理教学过程中的方法,来与大家共同研究探讨。
一、精心设计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成功的沃土,是学生发展思维的巨大动力,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善于挖掘地理知识中蕴含的情感和美感,以地理知识的博与巧去点燃学生纯真好奇的火花,使之产生新感觉引起新兴趣产生新欲望。所以,应把激发学生兴趣和求知欲,作为教学的首要环节。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教师在每一节课的开始要特别注意新课的引入。可采用歌谣法、地理故事、地理游戏、古诗文等趣味较强的教学方法导入新课,牢牢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诱发学习动机,激发学习兴趣。如:在教学八年级上册地理《中国的河流和湖泊》中的“长江”一节时,我是这样引入新课的,用电脑、大屏幕播放光盘,先让学生欣赏歌曲《长江之歌》,要求会唱的同学跟着一起唱,师生共同用优美的歌词唱出对祖国的爱,对长江的爱,从而引起学生的兴趣,又达到了爱国主义教育融于教学的目的。再如讲“季风”前引用诸葛亮借东风的故事,提出诸葛亮为什么有先见之明,知道火烧连营是“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呢?”悬念一出,学生精神必为之一振接着就讨论开来,学习的兴趣马上被调动起来了。又如在讲地震、火山时,播放印度洋海啸的相关录像资料,一下子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在讲解板块运动时通过多媒体对板块运动进行动态演示,让学生看到在漫长的地质历史进程中大陆漂移的过程和各个板块的相对运动而形成各种地形。如东非裂谷带、喜马拉雅山。更有意思的是,根据板块运动的趋势甚至可以预见到很多年之后非洲的北部将和欧洲的南部相接壤印度洋将不复存在。如此引导既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浓厚兴趣,又让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受,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培养学生预习、自主阅读的习惯
要培养学生在课前预习的习惯,教师课前把本课教学的目标中要求学生识记的内容,设计出一套自学思考题,学生通过看书,回答每个问题,并记住这些内容,这样识记的任务就完成了。要求学生识记的内容既包括文字系统,也包括图像系统。图像系统要求学生能添出图中主要的地理事物,主要解决图中“是什么”的问题。教师对于教学目标中要求学生理解的问题,设计出另一套自学思考题。例如,分析各地理事物之间的联系,分析地图反映的基本原理,解决图中“为什么”、“怎么样”的问题等。例如:预习《美国》这节课可设计如下问题:①说一说美国位于哪个半球?②美国的领土构成是怎样的?③为什么说美国是移民国家,通过图表分析说明?④为什么说美国是世界经济强国,通过具体的事例说一说?⑤美国的地形分布与气候、农业生产、人口分布的关系?这些问题有的学生能自己解决,有的需要老师的指导,因此,教师的指导必不可少。此环节将学生推向了学习舞台的中心,教师不再是滔滔不绝地讲课,而是在学生学习遇到困难时相机点拨,学生成了学习的主人,教师成了学生活动的策划者和指导者。
三、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通过预习,教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哪些是共性的哪些是个性的,有了一个准确的了解。把那些共性的问题拿出来让全班同学讨论、探究。让他们去推导、去思考,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之间的合作精神。为了让学生更好的体验地理、融入地理、感悟地理,在课堂上要注意发挥每一个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凸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各个学习小组明确合理分工、合作探究,各自完成相关任务,从不同的信息源中寻找相关信息,充分发挥每个组员的作用。让学生根据目标或在教师的指导下,在和同学们的相互作用下,利用已有的知识,经历体验、感知、探索、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况等动手操作活动和思维操作活动,启发和诱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索思考,帮助学生吸收和内化新知识。这一环节教师要多给学生创造交流、活动、实践的机会和时间,让他们在民主、平等、自由的氛围中获得知识、得到发展。
四、精讲细拨,指点迷津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但自主学习探究并不能解决所有问题,课堂点拨、答疑解难则是体现老师教学智慧的有效教学之举,更是教师主导作用最直接的体现。因此,老师精讲效果如何,直接关系学生疑难问题能否解决,教学目标能否达成,是课堂效益高低的关键之举。精讲就是讲学生自己不能理解的知识,从学生探究问题的过程中发现的疑难之处入手,重点讲解;老师要授生以“渔”,给学生讲获取知识、解决问题的方法。讲解时要力求栩栩如生、情趣盎然,力求言简意骇。教师主要从这些角度来讲解、归纳总结:①归纳列表。用精练、醒目的表格,把很长的文字叙述简化,使其重点突出,一目了然。②按照地理知识体系,把分散的知识点联成完整的知识结构树,使学生不成熟的点状思维串连成串,上升到新的高度。③典型例题的讲解。选择那些对巩固重点知识有利、题型灵活利于发展学生能力的典型题,分析其解题思路,让学生掌握解题方法。④强调本节课的重点、难点、容易出错的地方,并培养学生读图、填图、画图、用图的能力。图具有简明直观的特点,充分运用地理图是地理区别于其他学科的重要特征,地理图的种类很多,主要有地理地图、示意图、统计图、景观图等。那么如何充分利用地理课本中的图,讲课过程中让学生多读图。例如:在讲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七大洲四大洋时,要求学生记住它们的名称很容易,可如果让学生一看图就记住它们的形状、分布、它们之间的关系那就不容易了。因此,在讲这一节时,我先让学生观察地球仪,指出七大洲的位置以及它们中间的海洋,然后出示东西两半球图。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很容易记住它们的形状、位置了。另外,读图后填图更重要。在讲授新知识结束时,出示相对应的空格示意图,让学生把所要填写的地理事物的名称(或图例)写(或画)在小纸板上,然后贴在相应的位置上。例如,讲到铁、煤、石油在世界上的分布时,让学生把相对应的符号的纸板贴到相应的位置上,以便学生记忆。同时,还要利用好《填充图册》,学生填完后,老师要进行评改、指导,来加深学生对图的理解和记忆。⑤充分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当前地理课上的图像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教学挂图,而是更多使用多媒体技术。直观形象、图文并茂的多媒体技术可以其新颖性、趣味性、艺术性的图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动机。例如:在介绍喀斯特地貌时,学生对喀斯特地质图和其形成过程较难理解,我采用动画演示地貌的发育过程,动画显示地表水在运动过程中对所经过的沉积物或岩石有着重要的侵蚀作用,原本十分坚硬的石灰岩由于含有大量的碳酸钙就会被水雕刻成地表上的奇峰怪石,首先发育的是石芽、溶蚀洼地和落水洞。同样由于水的作用,地表下也会被蚀刻出大大小小、神秘莫测的溶洞。由于在山体上有茂密的原始森林涵养水源,雨水就会源源不断地渗到山体当中,一点一滴地溶解石灰岩,把它塑造成美丽的钟乳石和秀气的石笋,有的地方还会形成了地下石林的自然奇观。通过这样的演示,使静止图成为动态图,就把深奥的地理过程,以强烈的动画效果、活灵活现地展示给学生,在观察到整个变化过程的同时学生积极地思考讨论,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也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学生能动作用,使教与学成为有机的整体,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综合分析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思维向纵深发展,使教与学浑然一体。
五、互讲互考,达标检测
课堂讲解、分析后,练习这一环节很重要。先让学生通过小组互讲、互述、互考等形式,引导学生人人参与课堂交流,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实现生生互动。这时,学生压力小,放得开,理解得深,知识掌握扎实。然后出示各种练习题,让学生来练习和做答,以检测和巩固本节课所学的知识。练习要以质胜量,抓住知识的纵横联系,有利于知识向能力的转化。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完成教师提供的自测题,主动巩固和运用学到的知识。教师可设计形式多样的有层次的训练题,或引导学生自己出题,利用面批、互批、自改、讲评等形式当堂反馈。另外可布置一些课外作业:①构思创新型。这是一种最具创新个性的练习形式,它不仅锻炼了学生独立思考能力,还培养了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如为西部大开发献计献策、保护长江、黄河的措施、保护首都北京的绿色行动(预防沙尘暴)等。②调查访问型。这种类型作业的设置,是一种灵活、实用、难度较高的作业,能激励学生认识自然、认识社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人民生活水平的变化、土地类型的变化、河流污染的原因、本村人口年龄结构的组成、当地工业污染的原因及治理措施等等,都通过调查来完成作业。③动手实践型。这种类型的作业能提高动手操作的能力,有效地巩固提高所学知识。如在乒乓球上画经纬线;量算学校面积并按一定比例尺制图;进行中国省级行政区拼图游戏等等。上述作业所用时间长短不一,有的是当堂完成,有的要用2~7天甚至更长的时间完成,并以手抄报、墙报、小论文或辩论赛的形式加以宣传。
在“阅读——自学——讲解”课堂教学模式中,要以关注每位学生的发展为根本,学生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在一堂课中做到身动、心动、神动,使每一个学生肯学、想学、会学,让每一个学生深切地感受到“地理老师变了,我们也变了”,每堂地理课后,我们都会有新的收获,学习地理已不再是我们的负担,而是一种乐趣。
参考文献
[1]《现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艺术》,科学普及出版社.
[2]《中学地理课程标准》,广西人民教育出版社.
[3]《“有效教学”研究的价值》,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
[4]《设境导学 和谐发展》,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
[5]王文静.《情境认知与学习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