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专业建设标准制定情况
《江苏省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专业建设标准》从启动到发布历时7个月。省教育厅聘请了职业教育科研机构专家、教学一线专家,组成了专业建设标准制定专家组,先后召开近20次研讨会议,开展调研活动和专题研讨。定稿之前广泛征求了各市教育行政部门、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和五年制高职分院、行业企业专家等方面的意见,并对四所学校的相关专业进行了试测。
《江苏省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专业建设标准》制定总体要求是,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产业振兴规划、产业结构调整、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科学技术进步,服务人才市场用人需求和学生就业创业能力、继续学习能力的培养,力求体现现代职业教育理念和思想,推动五年制高职学校全面加强专业建设,创新发展方式;力求体现教育与产业、学校与企业、专业设置与职业岗位相对接的要求,引导五年制高职学校紧贴江苏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和产业发展需要,提高专业发展能力和服务能力;力求体现科学性、导向性、可测性的原则,针对专业建设各环节,提出具体明确的要求,指导职业学校全面提高专业建设水平。
二、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专业建设标准框架和特点
《江苏省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专业建设标准》设合格、特色、品牌三个标准。合格专业标准采用二级指标体系,设6个一级指标、15个二级指标。特色、品牌专业标准采用三级评价指标体系,设6个一级指标、14个二级指标、32个三级指标。
《江苏省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专业建设标准》具有以下特点:
1.更加完善了专业建设评价体系。《江苏省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专业建设标准》(以下简称专业建设标准)系统制定了合格、特色、品牌专业标准,合格专业标准是专业建设的基础标准,是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专业建设的基本条件,是保证教育教学质量的基础。特色专业、品牌专业是同一层级学校中具有明显优势的、得到社会认可并具有广泛社会需求的、具有核心竞争力和发展活力的专业,对同类学校或专业有着引领、示范作用。特色专业与品牌专业在标准测度上为同一层级,在专业对象上对应于不同类型专业。这次专业标准新增了合格专业、特色专业建设标准,使得专业建设标准完善了专业建设评价层级,覆盖了所有专业,完善了专业建设评价体系。
2.更加关注社会发展和服务民生。专业建设标准充分体现了专业建设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产业结构调整、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和科学技术进步合拍,紧密结合了区域重点产业、新型产业和地方特色产业的发展需要。专业建设标准要求针对行业、产业变化,不断优化调整专业、拓展专业和技能方向,形成专业群(链)。
3.更加关注社会和市场需求。专业建设标准要求经常开展市场调研,行业企业参与专业建设,专业建设要适应社会和市场需求而变,随着经济增长方式变化而动,跟着产业结构调整而走,围着企业对技能人才需求而转。
4.体现了专业对接产业。合格专业面向所有职业学校的所有专业,特色专业面向特色产业、新兴产业或特种行业,品牌专业面向主导产业、支柱产业、战略新兴产业,特别是高端制造业、现代农业和现代服务业,明确要求跟踪产业发展,符合产业发展趋势。
5.体现了对接职业岗位。五年制高职专业指向技术含量高、职业指向明确、社会需求稳定,专业技能和职业素质的形成需要以初中后为起点、长时间、持续性培养的职业岗位。专业标准明确要求课程设置要与职业岗位深度对接,建立专业负责人、骨干教师和行业企业专家组成的专业建设工作团队,对相应职业岗位进行广泛调研和深入分析,形成岗位能力分析报告,渗透技能大赛和职业资格标准,构建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模块化专业课程体系。
6.体现了对接生产过程。专业建设标准要求基于生产工作过程构建教学体系,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实践技能训练,使学生在模拟或真实的生产环境中锻炼,以工作质量来评价教学质量。专业建设标准明确指出建立具有专业特点和行业企业要求的教学环境,建有真实(仿真)环境的教学工场,推行教学做合一,注重学思结合,实现知行统一。
7.体现了对接职业资格标准。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适应职业岗位群的需要,注重专业技能的培养,强化职业技能训练。专业标准要求注重学生职业品质、职业素养的教育,开展多种形式技能训练和技能竞赛,建立促进学生发展、科学多元的评价方式,对职业资格证书取得提出了明确要求。
8.体现了对接终身发展。终身教育和终身学习已经成为人们生存和发展的内在需求,应该成为每个社会成员的基本生存方式,职业教育必须面向终身,为终身学习服务,为终身发展奠定基础。专业标准明确指出毕业生具有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社会交往能力,同时又明确要求学校开放办学,承担一定数量的社会职业培训和社区教育,为终身发展提供了条件和可能。
三、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专业建设要求
为统筹推进全省职业学校专业建设,深化职业学校内涵发展,实施职业学校专业规范化、特色化、品牌化建设,计划到2015年,全省职业学校所有五年制高职教育已设专业均达到合格水平,同时创建100个五年制高职品牌专业、50个五年制高职特色专业,形成错位发展、优势互补的专业格局,打造江苏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专业品牌,引领全省中等职业学校专业建设与发展,推动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相吻合,增强职业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能力与水平。为此,职业学校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专业应加强建设,提升内涵。
1.形成适应市场的人才培养方案动态调整机制
紧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要求,瞄准区域支柱产业、优势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区域特色产业、特种行业,以及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基础产业的技能型人才需求,建立了以行业企业专家和职业教育专家为主体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充分发挥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的作用,明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及时关注与专业相关的新职业、新岗位,实时跟踪相关产业领域的技术变化,调整专业人才培养规格,形成适应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人才培养方案动态调整机制。
2.形成能引领专业教学改革的人才培养模式
积极探索“教产合作、校企一体、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提高质量为重点,加强职业道德教育、职业技能训练和学习能力培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立足校企资源共享、互利共赢,促进企业文化融入校园文化,整合理论学习、技能实训、专业实践和职业鉴定等功能,推行教学做合一,注重学思结合,实现知行统一;强化顶岗实习指导和管理,提高实践教学的有效性,确保“双证书”的获证率;构建学校、行业、企业、研究机构和其他社会组织等共同参与、促进学生发展的多元评价体系。
3.全面构建适应技能型人才成长规律的课程体系
按照五年制高职的学制特点和人才培养规律,构建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模块化课程体系、专业课程体系;根据国家和省相关要求,合理确定公共课、专业课、实践课的学时比例,规范执行国家、省公共基础课程标准和已有的专业课程标准,联合行业企业共同开发其他的专业课程教学基本要求,有机渗透技能大赛标准、职业资格标准;建立教材选用和开发制度,规范教材选用,优先选用国家规划和省推荐教材,根据行业、产业的发展以及专业特点,联合行业企业及时更新、补充教学内容,积极开发活页讲义、学习手册、多媒体课件和校本教材等教学资源,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创新教材呈现形式;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按照工作过程和职业教育规律设计教学过程,实施项目教学、案例教学、多媒体教学、现场教学、理实一体化等情境化教学活动,实现“做中教、做中学、教学做合一”;更新教学手段,构建网络学习平台,为在线学习提供支撑。
4.建成素质优良、结构合理、专兼结合的“双师型”教学团队
创新“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机制,校企合作共同培养师资,建设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专兼结合的“双师型”教学团队。建立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培养培训机制,制订有效的培养培训计划,逐步形成一支拥有专业业务能力强、业内有影响、副高以上职称的专业带头人,40%以上成员拥有研究生学历,30%以上具有高级职称的“双师型”专任教师团队;建立兼职教师管理制度,聘请行业企业的专业技术人员、能工巧匠承担专业教学任务,有计划进行教学技能培养培训,建设一支数量稳定、技能高超的兼职教师团队;采取企业实践、社会实践、校企交流等多种形式,开展在职教师的培养培训,强化企业实践,专任专业教师每两年企业实践不少于两个月;建立教师教学科研激励机制,鼓励教师开展教学科研和参加各级各类竞赛,并取得一定成绩,支持教师参与企业技术服务与技术推广。
5.建设工位足够、功能完备、技术先进的实践教学条件
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系统设计和建设数量、工位与办学规模相适应,功能完备,设备先进,集实践教学、职业资格鉴定、技能竞赛、社会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校内实训基地,提高模拟仿真、模拟现实和多媒体教学等信息化教学实训水平,强化实训基地管理,提高实训基地的使用率,充分发挥实训基地的效能;开展校企合作,实现资源共享,建设一定数量能满足专业实践的校外实训基地;引进企业先进的管理理念、管理方法与职业文化,并融入实践教学和基地建设,提高学生职业素养。
6.建设数字化、共享型专业教学资源
充分利用学校数字化学习资源管理和应用平台,建设专业网络课程、声像资料、电子教案、多媒体课件、数字化素材库和虚拟仿真实训系统等数字化教学资源,在实际教学中充分利用,实现网上在线学习、辅导、考试等功能,服务于终身学习和全民学习。
7.形成符合职业教育教学规律的、开放的教学管理制度。
建立与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相适应的服务性、开放性的管理组织和制度,校系二级管理职责明确、措施完善;充分利用网络和现代教育技术,全面推行信息化管理;将学生满意率、毕业生就业率、对口就业率、当年度劳动合同签订率、毕业生就业满意度、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综合素质满意度作为评价的核心指标,改革教学质量评价办法;建立顶岗实习管理和跟踪监控机制,校企共同制定实习管理制度,包括教学管理、安全管理、生产生活管理、劳动保护、劳动保险、校企管理职责等,共同实施质量管理;开展职业生涯指导和创业教育,建立毕业生质量跟踪调查机制,关注毕业生群体与个体职业发展状况。
8.具有一定的社会服务能力
专业成为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人才培养培训和输送基地、技术服务与推广基地。本专业全日制学历教育在校生具有一定规模,利用专业教育资源,开展各种形式的面向企业和社会的职业培训,每年培训人次为在校生数量的90%以上;参与行业企业生产、咨询、技术项目研发与服务,并创造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充分利用专业的设施、设备、师资等资源,为本地区行业部门职业资格鉴定或职业学校技能大赛服务,开展校企合作、校校合作,具有良好的示范和引领作用。
(作者单位:江苏省扬州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江苏省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专业建设标准》从启动到发布历时7个月。省教育厅聘请了职业教育科研机构专家、教学一线专家,组成了专业建设标准制定专家组,先后召开近20次研讨会议,开展调研活动和专题研讨。定稿之前广泛征求了各市教育行政部门、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和五年制高职分院、行业企业专家等方面的意见,并对四所学校的相关专业进行了试测。
《江苏省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专业建设标准》制定总体要求是,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产业振兴规划、产业结构调整、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科学技术进步,服务人才市场用人需求和学生就业创业能力、继续学习能力的培养,力求体现现代职业教育理念和思想,推动五年制高职学校全面加强专业建设,创新发展方式;力求体现教育与产业、学校与企业、专业设置与职业岗位相对接的要求,引导五年制高职学校紧贴江苏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和产业发展需要,提高专业发展能力和服务能力;力求体现科学性、导向性、可测性的原则,针对专业建设各环节,提出具体明确的要求,指导职业学校全面提高专业建设水平。
二、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专业建设标准框架和特点
《江苏省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专业建设标准》设合格、特色、品牌三个标准。合格专业标准采用二级指标体系,设6个一级指标、15个二级指标。特色、品牌专业标准采用三级评价指标体系,设6个一级指标、14个二级指标、32个三级指标。
《江苏省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专业建设标准》具有以下特点:
1.更加完善了专业建设评价体系。《江苏省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专业建设标准》(以下简称专业建设标准)系统制定了合格、特色、品牌专业标准,合格专业标准是专业建设的基础标准,是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专业建设的基本条件,是保证教育教学质量的基础。特色专业、品牌专业是同一层级学校中具有明显优势的、得到社会认可并具有广泛社会需求的、具有核心竞争力和发展活力的专业,对同类学校或专业有着引领、示范作用。特色专业与品牌专业在标准测度上为同一层级,在专业对象上对应于不同类型专业。这次专业标准新增了合格专业、特色专业建设标准,使得专业建设标准完善了专业建设评价层级,覆盖了所有专业,完善了专业建设评价体系。
2.更加关注社会发展和服务民生。专业建设标准充分体现了专业建设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产业结构调整、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和科学技术进步合拍,紧密结合了区域重点产业、新型产业和地方特色产业的发展需要。专业建设标准要求针对行业、产业变化,不断优化调整专业、拓展专业和技能方向,形成专业群(链)。
3.更加关注社会和市场需求。专业建设标准要求经常开展市场调研,行业企业参与专业建设,专业建设要适应社会和市场需求而变,随着经济增长方式变化而动,跟着产业结构调整而走,围着企业对技能人才需求而转。
4.体现了专业对接产业。合格专业面向所有职业学校的所有专业,特色专业面向特色产业、新兴产业或特种行业,品牌专业面向主导产业、支柱产业、战略新兴产业,特别是高端制造业、现代农业和现代服务业,明确要求跟踪产业发展,符合产业发展趋势。
5.体现了对接职业岗位。五年制高职专业指向技术含量高、职业指向明确、社会需求稳定,专业技能和职业素质的形成需要以初中后为起点、长时间、持续性培养的职业岗位。专业标准明确要求课程设置要与职业岗位深度对接,建立专业负责人、骨干教师和行业企业专家组成的专业建设工作团队,对相应职业岗位进行广泛调研和深入分析,形成岗位能力分析报告,渗透技能大赛和职业资格标准,构建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模块化专业课程体系。
6.体现了对接生产过程。专业建设标准要求基于生产工作过程构建教学体系,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实践技能训练,使学生在模拟或真实的生产环境中锻炼,以工作质量来评价教学质量。专业建设标准明确指出建立具有专业特点和行业企业要求的教学环境,建有真实(仿真)环境的教学工场,推行教学做合一,注重学思结合,实现知行统一。
7.体现了对接职业资格标准。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适应职业岗位群的需要,注重专业技能的培养,强化职业技能训练。专业标准要求注重学生职业品质、职业素养的教育,开展多种形式技能训练和技能竞赛,建立促进学生发展、科学多元的评价方式,对职业资格证书取得提出了明确要求。
8.体现了对接终身发展。终身教育和终身学习已经成为人们生存和发展的内在需求,应该成为每个社会成员的基本生存方式,职业教育必须面向终身,为终身学习服务,为终身发展奠定基础。专业标准明确指出毕业生具有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社会交往能力,同时又明确要求学校开放办学,承担一定数量的社会职业培训和社区教育,为终身发展提供了条件和可能。
三、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专业建设要求
为统筹推进全省职业学校专业建设,深化职业学校内涵发展,实施职业学校专业规范化、特色化、品牌化建设,计划到2015年,全省职业学校所有五年制高职教育已设专业均达到合格水平,同时创建100个五年制高职品牌专业、50个五年制高职特色专业,形成错位发展、优势互补的专业格局,打造江苏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专业品牌,引领全省中等职业学校专业建设与发展,推动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相吻合,增强职业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能力与水平。为此,职业学校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专业应加强建设,提升内涵。
1.形成适应市场的人才培养方案动态调整机制
紧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要求,瞄准区域支柱产业、优势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区域特色产业、特种行业,以及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基础产业的技能型人才需求,建立了以行业企业专家和职业教育专家为主体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充分发挥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的作用,明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及时关注与专业相关的新职业、新岗位,实时跟踪相关产业领域的技术变化,调整专业人才培养规格,形成适应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人才培养方案动态调整机制。
2.形成能引领专业教学改革的人才培养模式
积极探索“教产合作、校企一体、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提高质量为重点,加强职业道德教育、职业技能训练和学习能力培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立足校企资源共享、互利共赢,促进企业文化融入校园文化,整合理论学习、技能实训、专业实践和职业鉴定等功能,推行教学做合一,注重学思结合,实现知行统一;强化顶岗实习指导和管理,提高实践教学的有效性,确保“双证书”的获证率;构建学校、行业、企业、研究机构和其他社会组织等共同参与、促进学生发展的多元评价体系。
3.全面构建适应技能型人才成长规律的课程体系
按照五年制高职的学制特点和人才培养规律,构建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模块化课程体系、专业课程体系;根据国家和省相关要求,合理确定公共课、专业课、实践课的学时比例,规范执行国家、省公共基础课程标准和已有的专业课程标准,联合行业企业共同开发其他的专业课程教学基本要求,有机渗透技能大赛标准、职业资格标准;建立教材选用和开发制度,规范教材选用,优先选用国家规划和省推荐教材,根据行业、产业的发展以及专业特点,联合行业企业及时更新、补充教学内容,积极开发活页讲义、学习手册、多媒体课件和校本教材等教学资源,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创新教材呈现形式;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按照工作过程和职业教育规律设计教学过程,实施项目教学、案例教学、多媒体教学、现场教学、理实一体化等情境化教学活动,实现“做中教、做中学、教学做合一”;更新教学手段,构建网络学习平台,为在线学习提供支撑。
4.建成素质优良、结构合理、专兼结合的“双师型”教学团队
创新“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机制,校企合作共同培养师资,建设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专兼结合的“双师型”教学团队。建立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培养培训机制,制订有效的培养培训计划,逐步形成一支拥有专业业务能力强、业内有影响、副高以上职称的专业带头人,40%以上成员拥有研究生学历,30%以上具有高级职称的“双师型”专任教师团队;建立兼职教师管理制度,聘请行业企业的专业技术人员、能工巧匠承担专业教学任务,有计划进行教学技能培养培训,建设一支数量稳定、技能高超的兼职教师团队;采取企业实践、社会实践、校企交流等多种形式,开展在职教师的培养培训,强化企业实践,专任专业教师每两年企业实践不少于两个月;建立教师教学科研激励机制,鼓励教师开展教学科研和参加各级各类竞赛,并取得一定成绩,支持教师参与企业技术服务与技术推广。
5.建设工位足够、功能完备、技术先进的实践教学条件
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系统设计和建设数量、工位与办学规模相适应,功能完备,设备先进,集实践教学、职业资格鉴定、技能竞赛、社会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校内实训基地,提高模拟仿真、模拟现实和多媒体教学等信息化教学实训水平,强化实训基地管理,提高实训基地的使用率,充分发挥实训基地的效能;开展校企合作,实现资源共享,建设一定数量能满足专业实践的校外实训基地;引进企业先进的管理理念、管理方法与职业文化,并融入实践教学和基地建设,提高学生职业素养。
6.建设数字化、共享型专业教学资源
充分利用学校数字化学习资源管理和应用平台,建设专业网络课程、声像资料、电子教案、多媒体课件、数字化素材库和虚拟仿真实训系统等数字化教学资源,在实际教学中充分利用,实现网上在线学习、辅导、考试等功能,服务于终身学习和全民学习。
7.形成符合职业教育教学规律的、开放的教学管理制度。
建立与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相适应的服务性、开放性的管理组织和制度,校系二级管理职责明确、措施完善;充分利用网络和现代教育技术,全面推行信息化管理;将学生满意率、毕业生就业率、对口就业率、当年度劳动合同签订率、毕业生就业满意度、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综合素质满意度作为评价的核心指标,改革教学质量评价办法;建立顶岗实习管理和跟踪监控机制,校企共同制定实习管理制度,包括教学管理、安全管理、生产生活管理、劳动保护、劳动保险、校企管理职责等,共同实施质量管理;开展职业生涯指导和创业教育,建立毕业生质量跟踪调查机制,关注毕业生群体与个体职业发展状况。
8.具有一定的社会服务能力
专业成为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人才培养培训和输送基地、技术服务与推广基地。本专业全日制学历教育在校生具有一定规模,利用专业教育资源,开展各种形式的面向企业和社会的职业培训,每年培训人次为在校生数量的90%以上;参与行业企业生产、咨询、技术项目研发与服务,并创造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充分利用专业的设施、设备、师资等资源,为本地区行业部门职业资格鉴定或职业学校技能大赛服务,开展校企合作、校校合作,具有良好的示范和引领作用。
(作者单位:江苏省扬州高等职业技术学校)